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调查报告

2014-03-27 02:55王小花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3期
关键词: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菌素

王小花

(衡阳市雁峰区中医院 (衡阳市口腔医院),湖南 衡阳 42100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调查报告

王小花

(衡阳市雁峰区中医院 (衡阳市口腔医院),湖南 衡阳 421001)

目的 探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将我院2011年8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202例采用过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患者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202例ADR患者中84例患者为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所致,占所有ADR患者的41.58%;ADR累及变态反应患者居多,占45.24%,其次为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少量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引起ADR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青霉素类占40.48%,头孢菌素类占59.52%。结论 临床上合理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十分关键,同时治疗时要多注意观察、监测,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强烈的抗菌活性与临床效果,但同时存在着一些不良反应(ADR)。常见的药物ADR包括腹泻、皮疹、过敏性休克、高热等,若不能及时治疗,很可能引发严重后果,乃至于死亡[1]。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202例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患者进行综合分析,发现此类抗生素产生的ADR具有一定的规律与特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2011年8月至2013年9月共收治了202例ADR患者,其中有84例患者为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所致,占所有ADR患者的41.58%。其中男44例,女40例,年龄0.2~85岁,平均年龄(38.5± 7.8)岁,其中<12岁26例,>60岁25例,可见中老年人与小儿的发生率占到60.71%。ADR发生时间在用药后数秒至6 d,其中<1 h者44例,>3 d者2例。

1.2 方法:根据原始病历资料、报告对167例β-内酰胺类抗生素引发的ADR患者的性病、年龄、给药方法、药品种类、用药剂量、ADR发生时间、ADR临床表现等进行汇总分析。

2 结 果

2.1 给药方法:静脉滴注76例(占90.48%),口服4例(4.76%),肌内注射4例(4.76%)。

2.2 引起ADR原患疾病分布情况:84例β-内酰胺类抗生素引发的ADR患者中,原患疾病中呼吸系统感染占绝大多数,其次是消化系统炎症、泌尿系统疾病、围术期预防性用药、伤口感染等,同时包括少量的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具体见表1。

表1 引起ADR的原患疾病

2.3 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及其临床表现:ADR累及变态反应患者居多,占45.24%,其次为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少量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具体见表2。

表2 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及其临床表现

2.4 引起ADR的药品种类与分布:引起ADR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青霉素类占40.48%,头孢菌素类占59.52%,具体见表3。

表3 引起ADR的药品种类与分布

3 讨 论

抗菌药物是20世纪的奇效药品,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能力。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之一,指的是化学结构内包含β-内酰胺环的一类抗生素,杀菌效果取决于其血药浓度高于最低抑菌浓度的时间,临床才常见的有青霉素类、单环内酰胺类、头孢菌素类和非典型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强烈的抗菌活性与临床效果,适应证广且毒副反应轻,因此临床上被广泛使用。不过,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具备强效抗菌效果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ADR),且近年来,有明显递增趋势[2-3]。

本研究结果显示,84例β-内酰胺类抗生素引发的ADR患者中,原患疾病中呼吸系统感染占绝大多数,其次是消化系统炎症、泌尿系统疾病、围术期预防性用药、伤口感染等。而引起ADR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主要包括青霉素类与头孢菌素类,而青霉素类药品中青霉素又占到主要部分,而头孢菌素类中头孢哌酮、头孢唑啉占绝大多数。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引发ADR的原因比较多,如药物滴注时间过长导致药物分解出现致敏物质,而联合用药不当则容易出现药物药理拮抗作用等等。因此,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使用中需尽量避免此类情况的出现。在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时需注意以下几点,溶媒介质选择要恰当,例如青霉素在葡萄糖溶液中的溶解速度快,效用低,可选择生理盐水,以达到更为稳定的抗菌效果;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半衰期短,故治疗时应迅速注入,现用现配,以发挥最大的抗菌效果;给药时间不要过长,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杀菌效果取决于血药浓度大于最低抑菌浓度的时段[4]。临床上可选择先用快速杀菌剂,后用抑菌剂。最后,使用剂量也要规范,而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应拟用药物配制的皮试液,以防止非交叉过敏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临床上合理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十分关键,同时治疗时要多注意观察、监测,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1] 曲彩红,苏向阳,黎小妍,等.249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0,12(7):748.

[2] 宾驰.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1,18(22):146-147.

[3] 袁军,董永华,张洪波.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文献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1(18):1604.

[4] 张淑玲.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78例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 (31):62-63.

R969.3;R978.1

:B

1671-8194(2014)33-0093-02

猜你喜欢
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菌素
药学监护下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患者使用该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UPLC-MS/MS同时测定鱼腥草中3个马兜铃内酰胺类成分的含量△
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合使用所致的不良反应的临床影响分析
新型铁碳微电解材料去除喹诺酮类抗生素研究
水产品中三种糖肽类抗生素检测方法的优化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药学研究
头孢菌素给药前有必要常规皮试吗?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与预防分析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
头孢菌素,代数越高不一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