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刘夙
“多吃蔬菜。”这句话我们从小听到大,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但有些蔬菜不仅不能多吃,甚至是“能不吃就不吃”。
鱼腥草(折耳根)是在我国西南地区广为流行的风味蔬菜,它最大的问题是,含有一类叫马兜铃内酰胺的物质,可能有肾毒性。
要了解马兜铃内酰胺,首先得知道马兜铃酸。马兜铃酸是已知最强的致癌物之一,即使极少量也能引发DNA的明显损伤,进而导致肾癌等多种癌症。马兜铃酸进入人体,会被代谢为马兜铃内酰胺,而和DNA发生反应的正是马兜铃内酰胺。已经有研究表明,直接摄入马兜铃内酰胺,也能导致类似摄入马兜铃酸的损害,说明含有马兜铃内酰胺的鱼腥草也可能有潜在的肾毒性和致癌性。
尽管鱼腥草所含的几种马兜铃内酰胺,和毒性最大的那种马兜铃内酰胺不同,但马兜铃内酰胺类物质分子中的潜在致癌基团都是一样的,不同种类的分子结构只在一些细枝末节上有区别。考虑到它们分子结构的相似性,稳妥的做法应当是,加快相关的毒理学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并在研究结论得出之前提醒公众:食用鱼腥草,可能伤肾,而且可能造成无法逆转的损伤。
动物实验已经有比较肯定的证据表明蕨菜致癌;针对日本和英国南威尔士等地区开展的流行病学研究也发现了食用蕨菜和食道癌、胃癌等上消化道癌症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
蕨菜中的致癌物已经确定是原蕨苷,而且学界已经发现了它的致癌机理——在人类体内经过几步代谢之后,可以形成一种中间代谢物,导致DNA分子受损,诱发癌症。
当然了,人患癌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不是说吃了蕨菜就百分百致癌,但从目前的证据来看:常吃蕨菜,有明确的致癌风险,这个风险大家必须了解。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新鲜蕨菜味道苦涩,通常都会加工。虽然这个过程可以除掉大部分原蕨苷,但还是会剩下一些,因此食用后仍然有致癌风险。
红凤菜别名红背(贝)菜、紫背(贝)菜、血(雪)皮菜、观音菜、红背三七、紫背三七等。由于其颜色鲜红,甚至有人将其称为“补血菜”。
实际上,红凤菜含有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简称PA),有潜在的肝毒性,是非常大的健康隐患。
和马兜铃内酰胺一样,PA不是一种物质,而是一类物质,种类很多,目前已知有六百六十多种,其中一些种类对人有很强的肝毒性,或是在动物实验中表现出致癌性。
此外,和红凤菜同一个属的近亲植物菊三七(土三七),可以引发肝小静脉闭塞症、肝纤维化,严重者可造成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
为此,我们不得不警惕一个事实——红凤菜也可能有潜在的肝毒性和致癌性,而且可能与乙肝病毒协同作用,增大原发性肝癌的风险。
和鱼腥草一样,对于红凤菜,稳妥的做法是加快相关的毒理学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并在研究结论得出之前提醒公众:食用红凤菜,可能存在伤肝的风险。
总结一下:如果你没有吃这些蔬菜的习惯,那就不要吃了。反之,如果你非常喜欢吃折耳根等蔬菜,愿意为了口腹之欲承担致癌风险,这也是权衡利弊之后的理性做法,无可厚非。
相比之下,有些媒体把“脱离剂量谈毒性”用到这里,还强行辟谣说“完全不用担心折耳根会致癌”,可以说是不懂装懂了。因为只要是明确或可能的人类致癌物,并不存在安全剂量,如果没有特殊原因,尽量不接触,才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