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冕 杨冠聪 邓冬梅 朵 辰
(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广东 佛山 528000)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抗菌活性强、毒性低、适应症广及临床疗效好的优点,深受医务人员及患者的欢迎,成为临床上最常用的抗生素之一,在各种细菌感染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菌株也在不断增加,使其临床疗效受到很大影响[1],因此如何合理使用该类药物,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发挥其治疗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
资料来源于佛山市妇幼保健院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的儿科门诊处方,为保证代表性,每天随机抽查100张儿科门诊处方,共18000张。根据《处方管理办法》、药品说明书、公开发表的国内外文献以及《抗菌药物临床指导原则》,统计抗生素的使用率,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品种、使用率、联合用药等情况并进行分析。
儿科门诊18000张处方中,含抗生素处方9776张,占总处方数的54.31%;含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处方8425张,占总处方数的46.81%,占含抗生素处方的86.18%。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使用率最高的是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占58.63%。联合用药率为9.21%。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品种、使用情况和联合用药情况见表1~3。
表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品种
表2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使用情况
表3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用药情况
抗生素的使用率为54.31%,表明我院儿科门诊抗生素的使用率高,不符合儿科门诊以呼吸道感染,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为主的现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社区获得性感染,大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所致,病程有自限性,不需使用抗生素,予以对症治疗即可痊愈;少数患者可能为细菌性感染或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此时可给予抗菌治疗[2]。抗菌治疗应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根据细菌培养,药敏试验,药物自身的吸收、分布、代谢特点,患儿的生理特点和感染部位等来合理选择抗生素,不能将抗生素作为一种万能的药物来应用。
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品种的药理作用和安全性来看,均符合儿科用药的要求。其中,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应用最为广泛,特别是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使用率为58.63%。而青霉素类抗生素临床应用较多的为复方制剂,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可显著提高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不耐酶抗生素的抗菌作用,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因而该类复方制剂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青睐。但由于该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造成微生物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大大增加,给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很大压力,特别是近几年来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在巨大的选择压力下,大量的耐药菌被选择,敏感菌被淘汰,耐药基因通过转化、转导、接合等方式在细菌间转移,使新的细菌获得耐药性[3],造成了目前细菌耐药严重的局面。
儿科感染性疾病经验治疗的抗生素选择,轻型感染或初治患儿应选用一般抗生素;院内感染或严重感染、难治性感染可选用覆盖面广、抗菌活性强及安全性高的抗生素,有指征时也可联合用药[4]。青霉素类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联用,目的是为了取代青霉素类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用,以减少耳、肾毒性。β-内酰胺类与其他类别抗生素联用,主要是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联用。大环内酯类是快速抑菌剂,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是繁殖期杀菌剂。如果先用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再用大环内酯类,此联合用药不会出现拮抗现象,只会出现相加或无关作用,属合理用药。但是,在调查中仍发现了少量处方是先用大环内酯类,后用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这就出现了拮抗作用,因为大环内酯类使细菌处于静止状态,从而使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不能发挥杀菌效力,导致拮抗作用[5],所以两者联用不如单用好。
综上所述,我院儿科门诊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使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建议应加强儿科门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观念,以求针对患儿病情,寻求对细菌最敏感,不良反应最小的抗生素;应加强抗生素的不良反应监测,由于儿科门诊患者年龄偏小,故在发生不良反应时,会出现表达不清等现象,从而易被忽视,而贻误最佳治疗时机,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对患儿应用抗生素时,医生应该由青霉素类开始筛选,能用青霉素类的,绝不用头孢菌素类的,防止抗生素的滥用,从而有效的遏制抗生素耐药菌株的蔓延;应该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必要时根据病原菌种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有针对性地用药,确定治疗方案,避免不必要的联用和无指征用药;落实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办法,限制药物的滥用,减少耐药菌的产生,真正做到安全、有效、经济、合理使用抗生素。
[1]张守钗,刘小康.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后效应的研究进展[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8,30(1):17-20.
[2]全心荣.我院儿科应用抗菌药物的调查[J].儿科药学杂志,2004,10(5):43.
[3]焦军东,艾静,杨宝峰,等.滥用抗菌药的危害与“非典”发生的启示[J].中国药师,2004,7(2):118.
[4]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儿科药学专业组.抗菌药物儿科临床应用的基本意见(一)[J].儿科药学杂志,2005,11(6):422-45.
[5]贾公孚,谢惠民.药物联用禁忌手册[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2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