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

  • 巴黎和会时期北京政府索赔决策的转变:从参与到退出
    键词 第一次世界大战 巴黎和会 北京政府 索赔〔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23)07-0118-1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因山东战事遭受巨大损失。一战后,北京政府以战胜国的身份加入巴黎和会,力图在战后和会中寻求战时赔偿。巴黎和会索赔既是在现实情况下的合理要求,也是对战后国际社会的期待。和会索赔问题贯穿了北京政府参加和会的始终,从1918年12月参加和会,提交赔偿声明开始,到1921年4月主动退出赔偿委员会为

    人文杂志 2023年7期2023-09-11

  • 一战华工遗珍
    摘要: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以英国、法国、俄国为首的协约国因劳动力短缺招募了大量的中国劳工,据统计,英法招募约14万人、俄国招募约20万人,他们在前线和后方作出了重要贡献,也有很多人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这些鲜活的生命曾经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上,同时也留下了很多文物。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群体鲜为人知,遗留下的文物因而显得弥足珍贵,为复原一战华工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 关键词:第一次世界大战;华工;文物一战华工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东方收藏 2023年1期2023-05-30

  • 梁瓯第的战时高等教育研究及其意义初探
    教育;第一次世界大战;高等教育史中图分类号:G64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29-0001-04梁瓯第,1910年生于福建建瓯,1937年毕业于我国近代第一所教育科学研究机构——中山大学教育研究所(后简称“教研所”),系该所培养出的首位教育学硕士。1937—1949年,梁瓯第先后任大夏大学教育学系主任及总务长、贵州师范学校校长等职。作为我国本土培养的第一代教育学家,梁瓯第主要致力于边疆少数民族教育的研究与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2年10期2022-05-30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难民的疏散与救助
    词: 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难民;难民安置特别会议;塔季扬娜委员会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规模宏大的战争,不仅造成大量军人和平民伤亡,还导致大量难民①的出现。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参战国之一,俄国在战争期间及战后初期一直面临严峻的难民危机。然而,长期以来学界对一战期间俄国难民问题的关注度不高,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对该问题的涉猎才逐渐增多,目前俄罗斯学界已取得一些相关研究成果,从研究范围和视角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以一战期间俄国全境的难民为研究对象,从宏

    史学集刊 2022年3期2022-05-19

  • 问题意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在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内容的过程中,其中的关键性问题是“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学生学习后,在微信群进行讨论,最终会达成共识“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及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冲突是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其中的导火索便是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大战爆发的标志,形成的参战格局便是同盟国德、奥匈帝国,协约国英、美、法、俄等国家。学生对基础性内容预习后,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效率将进一步提高,学生也会思考预习内

    散文百家 2020年9期2020-11-19

  • 轰炸机:不能替代的空中“大块头”
    卡普罗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飞机首次上战场任务就是空中轰炸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交战各国在战场上投入了大量的作战飞机,用来执行侦察、空战、炮兵校射、空中轰炸等任务,专门的轰炸机开始出现。世界上第一种专用轰炸机是由俄国人伊戈尔·西科斯基在1913年設计的。这种轰炸机安装了4台发动机,最多能够携带800千克炸弹,这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俄国人为了炫耀自己的这种轰炸机,给他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伊里亚·穆罗梅茨,这是俄国神话故事中的主人公,一位可以保卫大地的勇士。

    航空世界 2020年6期2020-10-26

  • 贡比涅森林“停战空地”历史文化聚落的形成及其意义
    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停战协议在贡比涅森林的福煦元帅座车上签订。此后20年内,法国政府和民间持续在“停战空地”兴建纪念设施、举办纪念活动,以“停战车厢”为中心的历史文化聚落逐渐形成。随着二战法国败降的签字仪式于同一节车厢中再次上演,“主客易位”的戏剧性变化也投射到法、德两国的集体记忆和历史书写中。在经历了对战争的追忆与反思后,如今针对“停战车厢”的纪念,更多反映着人们面对过往的一种平和、包容、理性的态度;原本象征对抗与复仇的“记忆之场”,也在朝着象征和解与

    历史教学·高校版 2020年6期2020-07-09

  •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巴黎和会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逐渐传播开来,并逐渐成为思想领域的主流。可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认清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中国人才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关键词:第一次世界大战;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逐渐传播开来,并逐渐成为思想领域的主流,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长期以来,在探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高潮到来的原因时,人们主要将其归结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但是,人们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19期2020-07-09

  • “维米岭神话”
    摘要: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加拿大远征军在维米岭战役一战成名。“维米岭神话”成为加拿大对一战的普遍记忆。1936年,随着维米岭纪念碑的揭幕,该地成为加拿大参加一战的经验的集中地。1967年,纪念加拿大联邦成立一百年活动中,维米岭战役成为追溯加拿大民族历史的作品的中心内容。1967年以后,随着重点转向社会历史,加拿大学界强调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裂性,这削弱了对维米岭意义的表达,但是“维米岭神话”仍然存在,并在很大程度上集中于军事史。本文论述维米岭战役及一战后加拿大

    世界家苑 2020年3期2020-05-26

  • 复合窗口期与体系性冲突的时机
    分别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当前中美贸易争端为例对复合窗口期理论进行了验证。【关键词】体系性冲突 复合窗口期理论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中美贸易争端 危机【作者简介】刘旻玮,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堪称20世纪国际关系史上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之后的二战和冷战在一定程度可被视为一战的延续。百年以来,国际关系格局星移斗转,与20世纪之初类似的权力格局似乎再现。不少政要、知名学者将当前的国际格局与大战前夕进行类比,提醒世人警惕权力转移进程中体系主

    国际政治科学 2020年4期2020-01-07

  • 英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新探
    。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亲历者,正值不惑之年的罗素不仅目睹了英国以及其他欧洲各国卷入战争旋涡,还见证了英国为赢得大战而付出的惨痛代价。对此他反对英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并在演讲与著作中多次论述出英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为英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提供了新视角。关键词:伯特兰·罗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对比发生了显著变化:美国、德国在经济实力上超过了老牌

    新课程·中学 2019年9期2019-11-14

  •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一战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长期发展的总体性和极端性危机。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一战的历史维度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国际动力。具体而言,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矛盾深化的深刻危机,是马克思主义国际化的重要战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外部契机。关键词:第一次世界大战;马克思主义国际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08 — 0018 — 03

    理论观察 2019年8期2019-10-28

  • 一战期间俄国产业工人的地位
    键词]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产业工人[中图分类号]K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3541(2019)03—0043—06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是研究20世纪初俄国历史问题的重要内容。苏联史学中,强调当时严重的通货膨胀,很高的生活成本,粮食危机,货物短缺,以及工人和农民生活的灾难性恶化。在诸多相关问题的著作中,学者们对这些负面变化性质的评价不尽相同。本文试图解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产业工人及其家庭生活水平的变化问题。研究过

    北方论丛 2019年3期2019-09-10

  • 展览背后的历史哲学:记新西兰蒂帕帕国家博物馆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百年纪念展
    物馆 第一次世界大战 纪念展 新西兰国家博物馆(Te Papa Museum)于2015年4月18日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一战)举办了100周年纪念展——“Gallipoli: The Scale of Our War”。2017年底,学习艺术管理与文化政策的台湾研究生王思婷将展览名称翻译为“加里波利:战争之殇”。展览名称的副题则是对这个战役的形容:“伟大却又具毁灭性的战役”(A Great yet Devastating War)。之后,新西兰国家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19年4期2019-09-10

  • 十月革命以来中苏马克思主义发展比较研究
    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促使马克思主义在两国发展迅速,而这几十年的发展最终却使两国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关键词: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比较;第一次世界大战如果把十月革命作为苏俄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节点,那么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进行比较研究,与之对应的则应该是1949年建国。但这中间经过了32年的时间,其中更是避开了两次世界大战。因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相对于苏俄马克思主义发展有一定的錯后性,进而如果将1917年后的苏俄与1949年后的中国进行比较研究可

    神州·下旬刊 2019年2期2019-04-01

  • 浅谈学生自主学习与初中历史教学的融合——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课为例
    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学生自主学习与初中历史教学的融合。一、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学生自主学习知史实初中历史教材中都会以时间顺序叙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的相关情况,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基本都能大致把握相关史实。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着重培养学生阅读文本的能力,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引导,圈划关键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等,这样既能落实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也能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如在讲授《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课时,对

    家长 2019年17期2019-03-19

  • 世界各地有关军人的节日
    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纪念苏联红军在纳尔瓦和普斯科夫英勇战胜德国军队而设立的。同年2月23日,这一纪念活动在全国掀起高潮,成千上万志愿者自愿加入苏联红军,奋起抗击德军。这一活动在1946年改名为“苏军建军节”。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又将“苏军建军节”正式改名为“祖国保卫者日”,这一天也成为俄罗斯军人的法定假日。在俄罗斯民众心目中,这一天也是“男人节”。每年的这天,军人都会收到鲜花和礼品等节日祝福,就连商场也不失时机地以优惠价格推出各种男士礼品。在美国,和

    疯狂英语·初中版 2019年8期2019-01-06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
    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首先在欧洲爆发。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第一次世界大战。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帝国主义阶段)。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经济迅速发展,赶上和超过英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利益,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必然要同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展开激烈竞争,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矛盾日益尖锐,随后出现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1882年,德、奥

    中学政史地 2018年35期2018-12-25

  •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百年纪念日
    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纪念日100周年,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与新一代王室成员在伦敦的和平纪念日活动上亮相。英女王11月11日傍晚与威尔士亲王查尔斯王子、剑桥公爵威廉王子伉俪和萨塞克斯公爵哈里王子伉俪一同出席西敏寺的纪念礼拜,同场宾客还有首相特雷莎·梅和德国联邦总统施泰因迈尔等2000余人。当天稍早时候,施泰因迈尔成为了历来首位向伦敦白厅和平纪念碑献上花圈的德国领袖。英国数以百万计群众按照传统,于11:00默哀两分钟,纪念1918年11月11日第11个小时战争结束

    海外星云 2018年23期2018-12-11

  • 百年间法德历史教科书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叙事变迁
    键词 第一次世界大战,法国德国教科书,叙事变化,和平教育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8)17-0003-07百年间法德历史教科书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叙事变化,是两国从死敌走向全面合作的重要见证。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这两个国家就展开了改革中学历史教科书的讨论,目的是强调和解,不再在两国青少年中播种仇恨,但这一努力被纳粹的崛起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所打断。战后两国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功。一百年后的今天,两国间虽然仍有许多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18年9期2018-12-10

  • 回看一战 繁荣年代,大国为何走向战争
    天,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整整一百年的日子。那是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之一。伤亡人数高达3500万人,其中也包括一些中国人——大约有14万中国劳工以后勤支持的方式,加入到英法等协约国军队的一方。战争的惨烈,常令人们忽视这样一个现实:一战前,原本是一个非常繁荣的世界,人类的科技、经济水平,都有了巨大飞跃,一个遍及全球的贸易体系也在发挥作用。像今天一样,当时伦敦、柏林、巴黎的市民们也使用着来自全球各地的商品——当然,大部分是德国制造。人们享受着繁荣时代的优渥生活

    看天下 2018年32期2018-11-29

  •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百年, 历史痕迹依然震撼
    1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纪念日。1914年6月28日,以标志性的“萨拉热窝事件”开启的一战,在经历四年多的战争之后,终于在1918年11月11日宣告结束。在这次世界性的战争中,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并造成了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第一次世界结束已经百年,但不论是今昔的对比,抑或百年前戰场的遗迹,仍在告诉我们这场战争的残酷。而这些难以磨灭的历史痕迹,更是在向我们宣示,和平是如此美好。

    海外星云 2018年21期2018-11-15

  •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化学战研究
    :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来参加者,美国也在1917年参战后开始加大对化学战的动员和研究工作,以赢得这场战争。化学战在美国参与和进行战争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战争又反过来对战后化学武器的研究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建立了美国化学战部队(CWS)来专门负责化学战的工作。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化学战的经历推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对于是否使用化学武器的激烈讨论以及对于禁止化学武器所做的努力。关键词:化学战;化学武器;美国化学战部

    世界家苑 2018年10期2018-11-10

  • 欧洲也打地道战
    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洲战场上,曾上演了一场残酷的“地道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坑道战是要塞战和围攻战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坑道战甚至在野战军实施的阵地战中也能发挥作用。在阵地战中开展坑道战的基本条件与步兵、炮兵实施的战术行动密不可分。坑道战只有在地面进攻具有战术意义时才能取得所需要的结果。而如果仅仅为了攻占某一地点而开展坑道战,经常会得不偿失。到1916年,光是英国人就组建了32个特种坑道(隧道)连,总人数达到2.5万人,相当于一个

    读书文摘·经典 2018年9期2018-09-19

  • 死亡也是一种生存策略
    策略 第一次世界大战 莫里森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8-0030-01托尼·莫里森的小说《秀拉》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探讨死亡的深远意义的小说。小说从开头到结尾都充斥着死亡的场面和信息。莫里森对死亡的描写,使人感到恐怖、揪心、惋惜和震惊。小说从始至终弥漫的死亡阴影使人领悟到:无论在小说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死亡可以说是黑人生存的一种策略。把死亡当作一种生存策略,与其说是黑人对人生对生活的神话性和哲学性的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8年8期2018-09-10

  • 多人FPS《坦能堡》还原一战经典战役
    一款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的战争射击游戏,其早在一年前就已经在Steam平台的抢先体验版块(Early Access)中上架。近日,开发商Blackmill Games宣布本作将于2019年2月13日正式发布,并发布了一支宣传视频。近期,官方在抢先体验服中展开了“冬季攻势”特别活动,并且为了纪念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还在游戏中设定了默哀2分钟的特定环节。《坦能堡》还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典战役,最多支持64名玩家在同一个战场中为

    计算机与网络 2018年22期2018-09-10

  •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欧洲也打地道战
    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洲战场上,曾上演了一场残酷的“地道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坑道战是要塞战和围攻战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坑道战甚至在野战军实施的阵地战中也能发挥作用。在阵地战中开展坑道战的基本条件与步兵、炮兵实施的战术行动密不可分。坑道战只有在地面进攻具有战术意义时才能取得所需要的结果。而如果仅仅为了攻占某一地点而开展坑道战,经常会得不偿失。到1916年,光是英国人就组建了32個特种坑道(隧道)连,总人数达到2.5万人,相当于一个

    海外星云 2018年10期2018-06-12

  • 清末民初“爱国小说”的兴起与演变
    说”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中日围绕“二十一条”的一系列博弈为背景迎来自身发展的黄金时期,创作时间集中于1915年3月至10月,主要刊载于《礼拜六》之中,创作时间与刊载杂志的不平衡性显示出“爱国小说”实质上是近代特殊环境中,受文学与政治双重作用而产生的特殊小说类别。关键词:爱国小说;《扬子江小说报》;《礼拜六》;第一次世界大战1898年,梁启超在《译印政治小说序》一文中写道:“政治小说之体,自泰西人始也。”以此为起点,“侦探小说”“社会小说”“科学小说”等西方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8年2期2018-05-14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首先在欧洲爆发。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第一次世界大战。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帝国主义阶段)。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经济迅速发展,赶上和超过英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利益,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必然要同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展开激烈竞争,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矛盾日益尖锐,随后出现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1882年,德、奥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18年12期2018-02-18

  • 失职的士兵
    建中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一位将军为了鼓舞士气,准备到前线去视察和慰问士兵,在他动身启程的时候,前方的士兵向将军报告说:“将军,前方200米的地方有一个敌人的狙击手,不过他的枪法很烂,这几天开了很多枪,没有打死一个人。”将军厉声道:“既然发现狙击手,为什么不把他干掉?这不是失职吗?”士兵解释道:“将军!我不认为这是失职,您不妨想想,我如果把他击毙了,敌人还会换新的狙击手,如果新的狙击手枪法准了,那将对我们造成更大的危害。”将军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编辑/张金

    做人与处世 2016年15期2016-10-24

  • 创伤理论视角下《达洛维夫人》的解读
    创伤;第一次世界大战;治愈作者简介:王菲(1992-),女,满族,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4-0-02一.引言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和文学评论家,意识流写作代表人物,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和“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现代主义文学作家之一”。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4期2016-08-01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北京政府划定行军区域的合法性分析
    键词:第一次世界大战;行军区域;局外中立中图分类号:K2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6)05-0128-06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北京政府划定行军区域是为维护自身中立及应对日本侵略而确立的法律步骤之一,学界以往对此的关注还不够。日本登陆龙口后,超越中国划定之行军区域,侵占胶济铁路;在行军区域内发生种种违法行为。在从外交史角度论述日本这些侵略活动的同时,如果增加国际法层面的相关思考,可以更为全面了解此一时期中国外交的丰富面相。①一

    中州学刊 2016年5期2016-05-30

  • 第一次世界大战
    点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时间、原因、经过、交战双方、性质、影响1.时间:1914年7月—1918年11月。2.原因:(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2)直接原因(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3.经过:(1)开始的标志: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2)转折点:凡尔登战役。(3)结束: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4.交战双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意大利为了自身利益加入到协约国一方作战。5.性质:非正义的帝

    试题与研究·中考历史 2015年3期2016-04-07

  • 近百年来不同范式下梁启超与北洋外交思想研究综述
    启超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北洋外交思想研究的学术变迁与东态,其不仅诠释了近现代的历史的变化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更折射出了个体历史人物在时代变迁与转型过程中受到深刻剧烈的时代性刻痕与烙印。[关键词]革命范式;现代化范式;梁启超;第一次世界大战;北洋外交近百年来有关从外交领域研究梁启超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外交的学术成果目前并不多,从中国知网检索结果来看,梁启超的研究学术成果目前主要集中梁启超思想领域,集中表现为对梁启超宪政思想、新民思想文学史学教育报刊传媒等领域

    黑龙江史志 2015年11期2015-11-04

  •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一百周年,百年的风云变幻使这场史无前例的战争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当年两军厮杀的战场也早已难觅踪影。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主要分布在欧洲、小亚细亚和北非地区,可它对远东的中国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中国革命的关系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中高考的高频考点。下面笔者就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进行简要的论述,以供参考。1.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当时中国社会政治的影响: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5年9期2015-10-12

  • 罗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的多维阐释
    争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一般原因;而人性则是主要原因和根本原因。总体来看,罗素的多维分析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罗素的分析也还有瑕疵,尤其他最终将主要原因和根本原因归结于人性的论述更是犯了唯心主义史观错误。【关键词】罗素 第一次世界大战 原因 人性【中图分类号】E09 【文献标识码】A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 1872~1970)以20世纪英国哲学家、百科全书式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著称于世。在其政治思想方面,罗素的和平思想更是独树一

    人民论坛 2015年26期2015-09-10

  • 一战前后中德关系的演变及其对中国近代外交理念的影响
    摘要: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于战后的国际格局和文明发展均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为期四年连绵起伏的大战期间,中国对于德国的态度从最初的中立到后期的绝交乃至最后宣战,原因错综复杂,不仅深受两大军事集团的影响,而且也与新建立的中华民国开始反思国家外交,试图寻求崛起之路和国际认同、摆脱以往西方列强施加于中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积极努力有关。战争后期,中德经贸和在德华人的生存均受到了很大冲击。但中国外交开始从被动转向主动、从屈辱维和走向以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至上的“结盟外交”和

    新闻与传播评论 2015年5期2015-02-24

  • 一战期间德国军事专制的建立及其解体
    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国会通过《国民服役法》、修改《宪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军队具有管理一切民事事务的权威,包括:保障国家安全、新闻和通信检查、保证粮食供应、劳动安排、镇压国内叛乱。军方宣布,废除人身自由、言论自由等《宪法》保证的一系列自由。在此基础上,德国军方逐步建立起国家战时体制,即军事专制统治。一战末期,德国军方领导人为避免德军毁灭,保存军队荣誉,同时逃避承担战败的责任,主动放弃了统治权力。梳理一战期间德国军事专制建立的过程,探究军事专制与战争

    知与行 2015年4期2015-01-30

  • “一战”改变的科学世界
    ,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几个星期之后,英国《自然》杂志就写道:“这次战争,对比于之前的战争,不同之处在于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研究都成为战争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各种文学和影视作品中描述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典形象,大多是士兵们可怜地躲在肮脏的战壕内,等待着下一次进攻,这正是为了躲避各种杀伤性新式武器所可能带来的伤害。由新技术研发出的武器使第一次世界大战显出前所未有的恐怖:武器的改变,正是这场大战最为显著的特征。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科研第一次世界大战也被称为

    东西南北 2014年19期2014-11-04

  • “一战”一词源自一战
    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一百周年,英国《牛津大词典》编纂者近日盘点源自“一战”的100个词汇,这其中竟然还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个词。 文章称,此前很多人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词出现在“二战”爆发后,但实际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一战”停战前两个月,即1918年9月10日首次被采用和记录下来。复员、散兵坑、战略轰炸等此前被认为是源自“二战”的词实际上应“归功”于“一战”。定量配给、宣传片、战争后方等词也源于“一战”。 报道称,

    环球时报 2014-06-172014-06-17

  •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英国经济实力的打击
    ,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仍不失为世界经济强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英国经济实力遭受沉重的打击,经济强国地位严重削弱——工业增长速度进一步减缓,海外投资市场大大缩小,对外贸易日益萎缩,国际金融垄断地位丧失,从而加速了英国经济进一步衰退的步伐。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英国的工业增长速度进一步减缓英国经济实力的衰退并非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自19世纪70年代开始,英国经济便走上了缓慢发展的道路,并逐渐丧失了世界工业垄断地位。1860—1870年,英国工业生产增长率为3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5期2012-08-15

  • 擦亮另一只靴子
    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故事。一天晚上,一个年轻的士兵正在做睡前祷告。另一个士兵被他的声音吵得睡不着觉,就粗声粗气地让他不要再说话了,同时还拎起一只靴子朝他扔过去。第二天早晨,头天晚上做睡前祷告的士兵将一只已经擦干净并且打上油的靴子还给了同伴,并找他要他的另一只靴子,说他愿意将那只靴子也擦干净并且打上油。我父亲说,经过这件事情以后,那个年轻的士兵再也没有受到过别人的辱骂。虽然我父亲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只是一个小女孩,但我从来没有忘记过它。(伍艳珍摘自《知

    读者 2010年4期2010-05-14

  • 母子之“战”
    中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离考试的时间越来越近了,妈又旧话重提,而且声色俱厉。既然妈先拉开战局,讨敌骂阵,向我宣战,我也就拍马上阵了。几个回合下来,我明显不敌对手,口里却不肯认输,对她说:“今日太累,勉战,明日再战,如何?”妈本以为大获全胜,却没想我来这么一招,气得她眼里直冒火花。那一日把妈妈气得够戗,但我好景也不长,月考成绩下来了,正如妈妈所料的,我这秋后的蚂蚱没几天蹦头了。回家时我好像霜打的茄子一样,妈妈却早就从往日与我并肩作战而今成了狗腿子的爸爸那儿摸

    作文世界(小学版) 2009年13期2009-12-11

  • 蜘蛛的启示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支英国军队被拿破仑所率领的大军击溃。这支军队的将领们落荒而逃,其中一位逃到了农夫的牛棚中。当他身心交困时,他惊奇地发现了一只蜘蛛在狂风中织网。网被狂风一次次刮破,但蜘蛛又一次次重新编织。将军被这小精灵震撼了。于是,他回到部队,重整旗鼓,终于在比利时境内的滑铁卢击溃了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大军。他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威震四方的一代名将——威灵顿。每个人在他的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17岁丧母,32岁失聪,接二连三的打

    作文周刊·小学三年级版 2009年21期2009-06-05

  • 擦亮另一只靴子
    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故事。一天晚上,一个年轻的士兵正在做睡前祷告,另一名士兵被他的声音吵得睡不着觉,就粗声粗气地让他不要再说话了,同时还拎起一只靴子朝他扔过去。第二天早晨,头天晚上做睡前祷告的士兵将一只已经擦干净并且打上光的靴子还给了另一名士兵,并找他要他的另一只靴子,说他愿意将那只靴子也擦干净并且打上光。我父亲说,经过这件事情以后,那个年轻的士兵再也没有受到过别人的辱骂。虽然我父亲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只是一个小女孩,但我从来没有忘记过它。

    知识窗 2009年2期2009-04-22

  •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战略
    摘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国战略,服务于英国的国家利益。但在采取什么样的战略路线、什么时候和在什么地点、使用何种及多少力量才能最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等具体一些的问题上,军队与行政之间、军队内部,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和主张。本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所执行的战略路线、军事战略传统以及主要争论等问题,进行具体的历史分析和考察,以期获得对战时英国战略的一个比较全面而又合乎逻辑的认识。[关键词]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战略,协约国,同盟国[中图分类号]K5[文献标识码]

    历史教学·高校版 2009年5期2009-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