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灯塔去
- 浅析伍尔夫小说《到灯塔去》的空间叙事及美学意义*
941)的《到灯塔去》(To the Lighthouse,1927)是意识流小说的经典之作,其对传统小说时间顺序线性叙事的打破,致使空间维度的研究被高度重视,体现了英国现代主义小说“在小说形式和技巧上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探索和创新”[1]。小说《到灯塔去》运用时空交叉和倒置的手法,使非线性的情节和内心独白涉及多个时间和地点,以“灯塔”为线索讲述了拉姆齐一家和几位客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生活经历,细致描绘了人物的内心意识流动与情感波动。然而,伍尔夫的意识流技
大众文艺 2023年21期2023-12-19
- 论伍尔夫小说中“窗”的意象表达
——以小说《到灯塔去》为例
04]小说《到灯塔去》第一部分以“窗”为标题,但并未集中在对客观物“窗”的细致描写之上,这说明“窗”作为意象,承载着丰富的文学寓意与情感表达。与此同时,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写道:“躯体似乎被笼罩在一间奇妙的玻璃小屋里,没有声音可以穿透进来,而心灵已经和任何事实脱离接触。”①来自心灵的声音完全遮蔽了外界一切客观对象物的干扰与影响,躯体已与灵魂深处完全沟通相连。从此维度出发,“窗”作为“玻璃”的属类,也同样关涉人的躯体存在与心灵指向的问题。本文将深度挖
名作欣赏 2023年12期2023-09-28
- 伍尔夫《到灯塔去》中的女性主义分析
之一。她的《到灯塔去》是著名的女性主义文本,揭示了父权社会的男女二元等级对立模式,运用了女性叙事方法,构建女性话语权。本论文旨在以《到灯塔去》为例,探讨英美文学中女性主义的体现。首先介绍相关定义,接着分析小说内容,最终呈现研究结论。通过本论文,读者可以勾勒出一幅包括生态女性主义、女性话语权、推翻男女二元等级对立模式、批判父权制度的女性主义图景。关键词:伍尔夫 《到灯塔去》 男女二元对立 女性主义视角 生态女性主义女性主义可以被定义为一种由女性主义者推动的社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7期2023-08-08
- 从个人主义角度分析《到灯塔去》
注的焦点。《到灯塔去》是伍尔夫运用意识流进行叙事的作品之一,本文从伍尔夫的个人生活经历、女性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小说中三个主要人物的人生经历和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出发,对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到灯塔去》进行解读。【关键词】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个人主义【中图分类号】I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23-0040-03【DOI】10.20024/j.cnki.CN42-
今古文创 2023年23期2023-08-07
- 乔伊斯与伍尔夫的意识流创作技巧对比
的肖像》和《到灯塔去》为例,从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精神顿悟”与“重要瞬间”三个方面分析两部小说运用意识流创作技巧的异同点,既能加深读者对于作品的理解,也能从中发现乔伊斯与伍尔夫意识流作品的美学差异,更希望唤起现代人对于内心的关注,进而思考自我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关键词】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到灯塔去》;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精神顿悟;重要瞬间【中图分类号】I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
今古文创 2023年3期2023-05-31
- 《到灯塔去》的女性主义翻译研究
)1 引言《到灯塔去》是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该小说有较强的女性意识,体现了女性独立和女性权利等思想。国内外关于这部小说的研究多集中在文学领域,自从有了汉语译本以来,也有学者对译本进行了不同视角的研究,如欧阳恒志对译本中双性同体思想的表现研究;[1]蒋丽平从框架语义学角度对意象翻译的分析;[2]冯丽娟对语言风格翻译的研究;[3]黄立波和石欣玉用语料库方法从宏观语言特征和叙事视角对瞿世镜译本和王家湘译本翻译风格的比较研究;[4]于丙夕对性别因素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2年5期2022-11-23
- 《到灯塔去》中的空间书写
1:2)。《到灯塔去》被称为伍尔芙最完美的一部作品,对这部作品的研究大多沿用了以上思路,但是鲜有将性别与空间结合起来探究(方英, 2021:77)。对此,本文在空间叙事理论的观照下,分析男女两性在多元空间中的对立关系,女性打破了原有空间的界限使两性空间达成和解。一、空间表征法与空间理论模型20世纪中叶以来,诸多学者都关注到人文生活中“空间性”或者“空间问题”的凸显,开始把以往给予时间和历史的青睐转移到空间上来。巴什拉(1957)从现象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对各种
今古文创 2022年36期2022-11-01
-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域下《到灯塔去》的中译本研究
·伍尔夫的《到灯塔去》是一部富含女性主义思想的作品,马爱农的中译本基本再现了这些思想,主要原因是运用了前言、脚注、增补和劫持等女性主义翻译策略。对比分析马译本与伍尔夫原文本呈现的一些女性意识差异,既能彰显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特点和实践意义,也可促进读者对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的理解。关键词:到灯塔去;前言;脚注;增补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产生根源是女性主义,在翻译研究中“文化转向”发生之际,通过结合翻译理论而形成。译者运用该理论对文学作品中的“非理想”的女性描写或叙
雨露风 2022年5期2022-06-19
- 伍尔夫“文化身份”的探寻
华关键词:《到灯塔去》 《 渔夫和他的妻子》 阿诺德 精英文化 知识分子长期以来,伍尔夫的创作被认为是远离大众、深藏象牙塔的一颗明珠,英国阿诺德·贝内特就曾在《评〈一间自己的房间〉》中把她誉为“高雅之士的王后”a。不可否认,伍尔夫的出身以及生活环境不可避免地给她的作品印上了精英主义文化的烙印,在她的作品中,多是高雅美好的意象,主要描写的也是上层社会人士的生活圈子,她的意識流写作手法更是引领了现代主义潮流。另外,19 世纪末20 世纪初,马修·阿诺德在《文化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2年8期2022-05-30
- 意识流小说话语呈现方式的汉译研究
——以伍尔夫《到灯塔去》为例
代表性作品《到灯塔去》为例,首先从语义连贯和文体连贯的角度论证意识流作品中不同话语呈现方式的特殊功能,然后对比分析该作品的两个汉译本,即瞿世镜译本(伍尔夫,2000;以下简称“瞿译”)和马爱农译本(伍尔夫,2003;以下简称“马译”)在话语呈现方式翻译策略上的异同,深入探索译者在汉译意识流作品中人物话语呈现方式的过程中展现出的思路和风格。一、话语呈现方式与语义连贯及其翻译再现意识流小说中人物话语的呈现方式复杂多样,给读者留下了作品叙事视角随意切换、却似乎又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2年5期2022-03-24
- 论伍尔夫《到灯塔去》的主题隐喻和多维叙事策略
的巅峰之作《到灯塔去》借助了极富创造性的隐喻主题,突破了长期以来占据统治地位的男性文学规范。无论是书名、立意,抑或是人物、意象,众多既有意义又互相作用的隐喻贯穿小说全篇,阐释了伍尔夫对现实、意识与情感三者合而为一的完美生活观和价值观的追求。除了话语方式上的创新,她还以独特的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叙事话语、叙事空间丰富了现实主义所强调的“真实感”,为英国文学艺术形式开拓了全新的空间。一、伍尔夫《到灯塔去》的主题隐喻关于“隐喻”,亚里士多德认为“隐喻”是一种事物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2年7期2022-03-18
- 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的女性主义叙事学解读
代表人物。《到灯塔去》作为弗吉尼亚·伍尔夫最具代表性和最有影响力的一部作品,自1927年出版以来受到了批评家们的广泛关注,但鲜有从女性主义叙事学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为此,本文将以女性主义叙事学为理论框架,分别从作者型叙述声音、自由间接引语和间接内心独白三个方面分析《到燈塔去》,探讨伍尔夫如何通过女性叙事策略,颠覆男性叙事传统,建立女性叙事权威。从女性主义叙事学视角解读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到灯塔去》,有利于帮助读者理解小说文字背后暗含的深层意义,从而进一
青年文学家 2022年2期2022-03-17
- “叙事圈套” 下的沉思
——伍尔夫《到灯塔去》的叙事艺术探析
·伍尔夫的《到灯塔去》(To the Lighthouse)是一部独具现代创作观念的自传体意识流小说,主要叙写拉姆齐先生一家在两次世界大战背景下前往远方灯塔的历程。小说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和纷繁复杂的人物,却有独树一帜的叙事艺术。伍尔夫在文中极力建构精巧绝伦的文本结构,并故意放纵叙事者在不同的时空中穿梭和观照,以此把故事的叙述权交还给文本人物。而作为叙事中介的意象 “灯塔” 则升华了整部小说的主题,引导读者共思人生问题,从而强化了作品的现实意义。一、变换式叙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6期2022-02-14
- 莉丽·布里斯科和她的画布:《到灯塔去》中莉丽人物形象及女性意识
王瑞《到灯塔去》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自传体小说。伍尔夫认为现代社会并非是绝对的男女二元对立的社会,男女两性因素在社会中应该相互依存,由此提出建立两性和谐的文学创作模式。为了引起读者的共鸣,充分唤醒更多人对女性意识的认可,本文对小说中莉丽的人物形象及女性意识进行了深入分析。在这部小说中,莉丽·布里斯科是一位藝术家,也是一位清醒独立的女性。她具有超前的觉悟思想,不仅融合了男性的强大力量,还始终正视着自己作为女性的理性情感,最终构建出了艺术的画作。本文对莉丽·布
青年文学家 2022年33期2022-02-13
- 伍尔夫“文化身份”的探寻
——《到灯塔去》与《渔夫和他的妻子》的互文性解读
故事,刚好《到灯塔去》也是围绕着拉姆齐夫妇的生活展开,其中还穿插了卡迈克尔夫妇的故事,因此在这个层面上与小说形成互文关系。所谓互文性批评,就是放弃那种只关注作者与作品关系的传统批评方法,转向一种宽泛语境下的跨文本文化研究。这种研究强调多学科话语分析,偏重以符号系统的共时结构去取代文学史的进化模式,从而把文学文本从心理、社会或历史决定论中解放出来,投入到一种与各类文本自由对话的批评语境中。一、精英文化——美好与光明的载体阿诺德反复强调,文化热爱完美,文化就是
名作欣赏 2022年23期2022-01-28
- 伍尔夫《到灯塔去》中的男性形象及意义
:伍尔夫在《到灯塔去》里通过刻画多种婚姻、多种选择,展示给读者女性在社会和婚姻中面临的窘境和困惑,希望通过莉丽的选择为女性主义崛起和平权思想提供精神支持,其中女性对莉丽思想塑造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男性形象也不仅是陪衬,也同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贯穿她思想升华的始终。书中的男性形象在今天仍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和现实意义。关键词:女性主义 男性形象 平权思想《到灯塔去》是维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的巅峰之作,其中莉丽作为新女性代表,其意识的崛起闪耀着平等的光辉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11期2021-12-06
- 重复与记忆书写
——以《到灯塔去》为例
的经典名作《到灯塔去》以细致入微地呈现人物的意识活动而著称,其中,许多对人物回忆活动的书写让人反复回味。这些记忆书写涉及的内容看起来都是些普通的日常生活,不禁让人疑惑它们引人入胜的动力之所在。虽然从相似经历产生情感共鸣的角度可以部分解释其原因,但是,还不足以道出这部小说记忆书写的精妙之处。亨利·柏格森曾经谈到,回忆并不像心理学家所说,是由重复而形成的深刻印象,因为大多数回忆与生活中的事件和细节相关,具有时间性,是无法重复发生的[1]。在小说世界里,语言文字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1年9期2021-11-29
- 帝国的命运航程——《到灯塔去》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其中的小说《到灯塔去》被人们看作是意识流派文学创作的代表作。小说主要描写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拉姆齐教授一家和几个亲密朋友在苏格兰某岛屿上度假的一段生活。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座灯塔,远远的,不可抵达。 有人一生向往灯塔,生命终止,只留下最美的幻象;有人拼力抵达灯塔,却不过虚幻一场;有人只在眺望灯塔,远远地,静静地……如心底的烛光,照亮灵魂,温暖生命。而当我们更深层次地了解这个集矛盾、激情和神经质于一身的女人生前的故事和她的所有文字,以更靠近女作家的心灵的方式再
名家名作 2021年7期2021-11-12
- 《到灯塔去》中叙事的认知分析
·伍尔夫的《到灯塔去》是一部经典的意识流小说,其叙事颠覆传统的叙事模式,采用多角度叙事、时空错位等叙事手法,突出展现了女性在父权社会下生存的不易与困惑,以及她们为实现自身价值所做出的抉择,揭示了作者对于社会转型期新女性独立的思考。本文借助认知语言学的图形背景理论对《到灯塔去》的叙事艺术进一步探析,让读者充分挖掘小说的隐含文本,更深刻探究小说的内涵主旨。【关键词】 《到灯塔去》;叙事;图形背景;女性主义【中图分类号】I561 【文献标识码】
今古文创 2021年11期2021-09-10
- 拉姆齐先生的影子
伍尔夫提到《到灯塔去》,曾写到:“这部作品将是相当短的;将写出父亲的全部性格;还有母亲的性格……但是,中心是父亲的性格。”的确如此,《到灯塔去》全篇所有人物都几乎以拉姆齐为中心,他的一言一行牵涉着所有人的神经、目光。拉姆齐夫人在世时,他是夫人心中的焦点;夫人去世后,这种影响力依旧存在,此时,他又成为詹姆斯、凯姆、丽莉所关注的对象,并且直接影响大家的情绪、思维活动,整个故事在对拉姆齐的注视中展开。虽以拉姆齐为中心,但拉姆齐自己的声音几乎没有显现,反而拉姆齐夫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5期2021-05-12
- 《到灯塔去》中女性声音的艰难确立
的长篇小说《到灯塔去》中的灯塔象征着女性的独立精神,到灯塔去则暗示着女性探求自我精神确立的复杂与艰难。声音的有无成为权威的绝对显现。前期,拉姆齐夫人在世时,拉姆齐夫人的声音得到凸显,透过拉姆齐夫人的声音,她作为拉姆齐男性权威的助力者,使男性权威得到了显现。到了后期,拉姆齐夫人去世后终于成为无声的存在,此时,丽莉的声音得以凸显,某种程度上讲,丽莉声音权威的建立是以拉姆齐夫人的失声为依托的。丽莉女性权威的最终确立也说明了有能力通过发声来最终确立自己真实的自我形
文化学刊 2021年11期2021-03-08
- 对立、越界与重构
——《到灯塔去》中的性别与空间①
90)等。《到灯塔去》作为伍尔夫的代表作之一,相关研究与伍尔夫其它作品的研究脉络和趋势大致相似。从空间角度切入的著述也有不少,如莎伦·斯托克顿(Stockton,1998)利用爱因斯坦的空间理论解读《到灯塔去》,并提出了“公共空间”与“私人时间”两个概念;杰克·斯图尔特(Stewart,2000)从空间与颜色切入,分析了小说中通过绘画所展现出来的人与自然对立的空间关系。然而,鲜有文献将性别与空间结合起来分析这部作品。《到灯塔去》是伍尔夫对自己脑海中父母形象
山东外语教学 2021年3期2021-01-29
- 基于女性主义角度看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到灯塔去》
小说作家,《到灯塔去》是她的准自传体意识流小说。小说通过对传统女性拉姆齐夫人和新女性莉丽的描写,表达了女性在男权中心社会的困境和思考。本文将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结合伍尔夫意识流小说《到灯塔去》,探讨伍尔夫从女性写作的立场出发所作的女性表达,即完整的人性是理性与情感的完美融合。《到灯塔去》中的拉姆齐先生和拉姆齐夫人分别是伍尔夫以自己父母为原型进行的艺术创作,而女画家莉丽有伍尔夫本人的缩影。伍尔夫通过描绘拉姆齐一家人要去灯塔这一件事的来龙去脉,揭示了资本
青年文学家 2021年35期2021-01-17
- 意识流小说《到灯塔去》的叙事艺术解读
王竞辛《到灯塔去》全文巧妙地运用叙述技巧,形成独具特色的叙事风格。弗吉尼亚·伍尔夫利用自由间接话语实现对主体叙述,并用了限知视角,从人物的主观视角展开,最大限度地将人物主体性格特点予以表现,让读者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小说人物性格特点。而且其通过对人物回忆、幻想的描写,能够将人物的心理特征予以表现,读者可通过对人物心理特征变化的把握,从而更好地感受人物情感。整部小说充分运用自由间接话语,使得小说叙述风格形成,并彰显流畅、自然之感。读者可通过对小说叙事风格的把握
青年文学家 2021年33期2021-01-17
- 个人与文化的精神绵延
——试比较伍尔夫《到灯塔去》与白先勇《游园惊梦》中的心理时间
了伍尔夫的《到灯塔去》与白先勇的《游园惊梦》进行比较,是基于二者间有迹可循的影响关系,以及二者间鲜明的差异性。具体来看,《到灯塔去》中伍尔夫运用了“单一式意识流”的表现形式,以个人意识流动捕捉“重要瞬间”,从而切入心理时间的展开。受《到灯塔去》的时间意识影响[2],白先勇在《游园惊梦》中也有类似的处理。但两部作品也存在明显差异,《到灯塔去》中的心理时间承载了伍尔夫对父母的追忆和对过去的审视,更多是基于个人回忆的反思。而《游园惊梦》中的心理时间则是折射出了昆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2021-01-15
- 基于图形背景理论的《到灯塔去》意象探析
。伍尔夫的《到灯塔去》是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之一,长期以来,国内外的研究者多从小说的叙事手法、主题研究、女性主义等不同角度进行解读,然而从认知角度对该小说进行研究的却比较少。本文以《到灯塔去》中灯塔、窗、海水这几个主要意象为研究对象,以图形背景理论为基础,对小说进行认知分析,剖析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心理动态过程,准确的分析读者是如何从阅读文本到理解文本的认知过程,从而弥补前人对《到灯塔去》多以文本为主体进行研究而造成的空白,并验证图形背景理论对意识流作品解读的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6期2020-12-26
- 意识之旅
要:伍尔夫《到灯塔去》这部小说既有主观的叙事又有人物的内心活动的描写,小说充分揭示了精神世界与客观现实世界之间矛盾对立的关系。作者试图在精神与现实的矛盾对立中寻找到相对平衡的秩序,最终在小说的末尾实现了精神世界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和谐统一。关键词:《到灯塔去》;精神世界;客观现实;和谐统一弗吉尼亚·伍尔夫是一位具有丰富想象力与杰出创造性的现代派的女作家,她对现代小说题材与形式的探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她于1927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到灯塔去》中的主要人物拉姆齐夫妇
北方文学 2020年18期2020-11-18
- 《到灯塔去》中拉姆齐夫人形象分析
姆齐夫人是《到灯塔去》中的一位中心人物,在她身上,既有符合人们理想中保守传统的家庭妇女的一面,同时,拉姆齐夫人身上也是有不甘于对女性的那种束缚,想要挣脱,想要将局面掌控于自己的手中的在无意识中渴望获得独立人格的女性形象。1、保守传统的女性小说的第一部分标题《窗》,拉姆齐夫人在小说中的生命存在也主要就是在这一部分。标题《窗》“是一个沟通内外的框架,它象征拉姆齐夫人的心灵之窗。通过这个窗口,她由内向外直观地洞察人们的思绪,而各种人物和事件又由外向内投射到她的意
青年生活 2020年8期2020-10-21
- 存在主义的诗化表达:《到灯塔去》主题分析
意识流佳作《到灯塔去》中运用了大量诗化表达,包括象征、隐喻、押韵以及引用诗句,为小说营造了浓厚的诗意氛围。隐藏在朦胧之下的则是作者对现代人类生活中存在主义危机的探索与尝试解答。对人生意义的追问、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纠葛构成了存在主义危机的主要内容,作者通过诗化表达,提升作品诗意美的同时,增强了作品的哲思,为解决存在主义危机作出了有益尝试。【关键词】存在主义;诗化表达;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一、引言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到灯塔去》中用碎片化的意识流叙事、诗
商情 2020年42期2020-10-20
- 《到灯塔去》中拉姆齐夫人和莉丽·布里斯库女性形象的对比和联系
·伍尔夫;《到灯塔去》;理想女性;对比;联系【作者简介】赵雪倩,航天工程大学士官学校。弗吉尼亚·伍尔夫是20世纪最负盛名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写作技巧新颖,关心女性地位:她所开创的“意识流”小说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叙述风格;她着重刻画女性的生活和心理世界,鼓励女性追逐自己的真实生活,而不是被男性主宰。《一间自己的屋子》《达洛维夫人》等作品都反映出她对女性地位的思考。本文探讨的《到灯塔去》一书是伍尔夫的代表作,被视为一部自传体小说。伍尔夫出生于1882年,是维多
校园英语·月末 2020年6期2020-09-14
- 黑布林英语整本书阅读《到灯塔去》微课教学设计探索
布林英语中《到灯塔去》的整本书阅读。该书是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于1927年创作的准自传体意识流小说,到灯塔去为贯穿全书的中心线索。关键词:黑布林英语;整本书阅读;《到灯塔去》以上教学设计导入部分先提出对封皮上的灯塔图片思考题,引出灯塔可能的象征意义。接着通过画出人物关系树帮助学生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梳理人物关系网。接着充分利用黑布林英语课本的插图和问题设置,使同学们完成一定量的对人物描写相关的基于任务型的阅读题目,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其次利用对应,以及
青年生活 2020年27期2020-07-30
- 双性同体视域下伍尔夫的女性世界分析
奥兰多》,《到灯塔去》。其中,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她提出了著名的“双性同体”理论,指出同一个体身上应该具备雌雄两性的特征,这突破了当时维多利亚时代父权制社会下占据主导地位的传统两性对立的思想,为60年代以后女性主义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在伍尔夫创造的众多女性角色中,《到灯塔去》的女主人公莉莉·布里斯科是最能体现她的双性同体思想的。本文主要是通过分析伍尔夫的小说《到灯塔去》,挖掘莉莉·布里斯科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双性同体思想,来探讨伍尔夫的女性世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0期2020-07-26
- 总在“进行时”中的《到灯塔去》
尔夫的作品《到灯塔去》正是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一、奏鸣曲式的结构《到灯塔去》简述了拉姆齐夫妇一家和朋友们去海滨别墅度假,拉姆齐夫人答应小儿子詹姆士,如果第二天天晴的话就带他去海中岩石上矗立着的灯塔。可是天气不佳,詹姆士始终未能如愿。“一战”结束之后,拉姆齐先生终于带着詹姆士和他的姐妹还有宾客登上了灯塔,可是拉姆齐夫人却已经离开了人世。全书一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窗》,第二部分——《岁月流逝》,第三部分——《灯塔》。第一部分《窗》主要是围绕拉姆齐夫
名作欣赏 2020年14期2020-07-13
- 自由间接引语的讽刺功能在《到灯塔去》中的运用
真摘 要:《到灯塔去》是一部典型的意识流小说,这部小说完美地反映了伍尔芙在虚构叙事中的创新技巧。伍尔芙利用自由的间接话语实现对人物意识的模仿,这种模仿是无序和无限的,使读者更加客观、彻底地瞥见人物的内心。与其他话语相比,自由间接话语具有独特的优势,其中的讽刺功能最为突出。因此,文章试图通过《到灯塔去》中的几个典型片段来分析自由间接话语的讽刺作用。关键词:《到灯塔去》;伍尔芙;间接话语一、自由间接引语的定义及特点关于自由间接引语的定义,格非教授将其解释为将直
大观 2020年3期2020-06-22
- 总在“进行时”中的《到灯塔去》
尔夫的作品《到灯塔去》正是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本文从意识流小说的源起、《到灯塔去》中的意识流手法的运用与小说主题等方面对这部作品进行分析,探析出这部以进行时为主要写作时态的小说的独特价值。关键词:意识流 弗吉尼亚·伍尔夫 《到灯塔去》意识流作为20世纪兴起的小说样式,其实最早是由美国实证主义哲学创始人、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在19世纪末在《论内省心理学所忽视的几个问题》译文中提出的,他认为:“意识从来也不表现为被分割的碎块。诸如‘链条或‘系列这类表达方式无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5期2020-03-01
- 精神分析视域下的《到灯塔去》
摘要】小说《到灯塔去》中的父亲拉姆齐代表的是父权制话语的绝对拥有者,他情绪不稳定、惯于颐指气使,使所有人都服从于他的意志。随着情节的推进,拉姆齐所拥有的父权制话语不断受到新一代的挑衅和剥蚀,儿子詹姆斯对父亲怀有莫名的敌意,年幼时依傍着母亲,在母亲的荫庇下反抗父亲,长大后与姐姐结为联盟共同对抗父亲,但在反抗中逐渐认识到父亲是自己的榜样,他们彼此理解,并且最终获得他所反抗的父亲的认可,与父亲达成和解,成为他所一直敌对的父亲那样的角色,取代父亲拉姆齐,成为话语权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12期2020-02-21
- 探析《到灯塔去》中灯塔的象征意义
璐摘 要:《到灯塔去》被看作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巅峰之作,涵盖了伍尔夫思想中最具典型的文学表达。灯塔这一意象在小说中贯穿始终,在整部作品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在这部作品中,灯塔也被赋予了极为丰富的象征意义。在小说中灯塔对于每个人的意义都是不同的:对于拉姆齐夫人来说,灯塔象征一种理想的自己;对于拉姆齐先生來说,灯塔则象征理性与救赎;而对于詹姆斯来说,灯塔似乎又象征着一种希望与束缚。因此,文章从三个主要人物的立场出发,探寻灯塔本身所包含的理想、理性、束缚
大观 2020年11期2020-01-20
- 伍尔夫《到灯塔去》中的女性主义叙事学解读
意识流小说《到灯塔去》中,作者伍尔夫如何从女性主义出发并结合女性主义的感性特点和经典叙事学的理性特征,以新叙事声音为切入口,通过女性叙事主义建立自己独特的叙事权威。一、运用叙事技巧,聚焦女性视角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开创者是美国学者苏珊·兰瑟(Susan S.Lanser),她在20世纪80年代将叙事形式的研究与女性主义批评相结合,采用“女性主义叙事学”这一名称[2]。兰瑟在《虚构的权威》一书中指出伍尔夫在她的叙事行为中谨慎地加入了距离感,而这“并没有消抹掉作者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12期2020-01-09
- 自传意识流小说《到灯塔去》中人的能动性
要:小说《到灯塔去》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先锋、英国女性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意识流代表作之一,也是弗吉尼亚·伍尔夫所有作品中最令人感动和最真实的作品。一直以来这部作品吸引了众多来自国内外的批评。基于小说的创作背景,本文将采用文学伦理学的视角对《到灯塔去》人的能动性进行研究,挖掘其中蕴含的伦理思想,进一步加深对小说的研究,及对弗吉尼亚·伍尔夫更深层次的理解。关键词:《到灯塔去》;弗吉尼亚·伍尔夫;文学伦理;能动性中图分类号:I561.074 文献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10期2019-11-29
- 《到灯塔去》中拉姆齐夫人和莉莉两个女性形象的关系
亚伍尔夫的《到灯塔去》为研究材料,从中挑选女主人公拉姆齐夫人和女画家莉莉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小说的文本内容,讨论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反应出表面看起来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事实上兼具传统与独立的精神。关键词:拉姆齐夫人;莉莉;传统;独立作者简介:毕琳娜(1982-),内蒙古科技大學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7--01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到灯塔去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7期2019-11-14
- 伍尔夫《到灯塔去》中的女性主义
摘 要:《到灯塔去》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伍尔夫在其中对童年生活及父母形象进行描述,试图通过女性视角来看待人类、自然与社会之间关系,并通过尊重自然和相互关爱的方式来实现和谐相处。本文就不同角色的艺术空间进行阐述,进一步对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进行探究,旨在更好地了解伍尔夫《到灯塔去》中所表现的女性主义,仅供相关人员参考。关键词:伍尔夫;《到灯塔去》;女性主义作者简介:王宁芳(1975-),女,汉族,宁夏银川人,本科,宁夏医科大学外国语教学部讲师,研究方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1期2019-09-17
- 论伍尔夫小说《到灯塔去》中的精神隐喻
创作。小说《到灯塔去》创作期间伍尔夫就曾反复头痛,但她不但没有被打倒,反而爆发出越来越旺盛的创作热情。这种蓬勃的生命力既外化为伍尔夫作为作家独特的个人魅力,更内化为其作品中不可忽视的精神力量。创作于1927年的长篇小说《到灯塔去》是伍尔夫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小说分三个部分对拉姆齐一家历经十年终于抵达灯塔的故事进行了详尽描述,从十年前想去未去到十年后终于成行,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灯塔”意象和“到灯塔去”的行为本身早已不是简单的目的和结果,其中暗含了伍尔夫本人
宿州学院学报 2019年8期2019-02-22
- 论弗吉尼亚·伍尔芙《到灯塔去》的叙事艺术
注与评价。《到灯塔去》诞生于伍尔芙思想及艺术成熟时期,这部被她丈夫称为“全新心理分析诗”的作品于1927年正式完成并出版,这是伍尔芙创作速度最快、最自由、最淋漓酣畅的一部作品,也是她意识流代表作。《到灯塔去》 具有显著的现代主义创作观念和独特的叙事艺术风格,作者在交织叙事中通过语言交错的间接方式来实现频繁转换,突出人物意识,进一步加深了广大读者对人物内心活动与真实感情的体会和理解。一、弗吉尼亚·伍尔芙《到灯塔去》的创作特点(一)象征手法《到灯塔去》最显著的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5期2019-02-21
- 伍尔夫《到灯塔去》中女性主义思想的突破
拓者。小说《到灯塔去》是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向现代主义小说的转型代表作,带有鲜明的女性主义色彩。伍尔夫通过对莉丽和拉姆齐夫妇关系的描写,分析了男性对女性的压迫现象,透露了生活在维多利亚男权社会中女性生活的种种不平等现象。通过对女性问题的关心,伍尔夫在作品中向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突破了传统的女性主义思想,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审美态度。关键词:到灯塔去;女性主义;伍尔夫;拉姆齐夫人;莉莉·布里斯科弗吉尼亚·伍尔芙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是英国文坛的前
北方文学 2019年2期2019-02-02
- 从《活着》和《到灯塔去》分析中西方生死观差异
华的作品,《到灯塔去》是弗吉尼亚·伍尔芙的代表作小说。这两部作品都通过对死亡事件的描述表达了作者的生死观。由于中西方对死亡的看法不同,形成了生死观的巨大差异,但又因为死亡是超脱,是一种思想的重生,又让作品中的生死观出现了异曲同工之意。关键词:《活着》;《到灯塔去》;中西方生死观[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2-0-01一、前言在文学作品中,生与死是长久存在的主题,很多作家都对生死进行了生动的描述
青年文学家 2018年32期2018-12-27
- 论海洋空间在《到灯塔去》中的前景化意义
在的意义。《到灯塔去》中的海洋空间是辽阔多变的虚拟立体空间,由文本与读者想象相互作用建构而成。伍尔夫在描写海洋空间时着墨颇多而且细致入微,小说的第一部分“窗”共分为十九小节,其中的十四个小节中都存在大量关于海洋空间的描写,海洋的色彩、声音与形态变化得到了生动的呈现。这说明海洋空间在小说中拥有“突出”地位,是作者关注的重点之一。并且文章发现,《到灯塔去》中的海洋空间还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和重要的文体功能,作为前景化(foregrounding)而存在。“前景化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年11期2018-10-23
- 《到灯塔去》中两性的冲突与融合
摘 要】 《到灯塔去》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出现的意识流小说中最为著名著名的一部小说。故事以到灯塔去为贯穿全书的中心线索,写了拉姆齐一家以及他们的几位朋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一段生活经历。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意识流创作技巧,刻画了拉姆齐先生与拉姆齐夫人等人的丰富的心理活动及日常生活,特别是在拉姆齐夫妇身上体现出了理性与感性的对立与融合。本文将结合文本分析两者的差异与融合,并探索作者想要表现的思想。【关键词】 意识流灯塔拉姆齐夫人感性理性一、动作行为上的差异小说的
大经贸 2018年7期2018-08-29
- 《到灯塔去》中人物关系与人生意义主题的探讨
摘 要:《到灯塔去》是英国女作家伍尔夫的代表作,小说采用意识流和象征的创作手法,用一个情节极其简单的故事,却阐述了众多的主题。本文选取小说中的人物关系的对立和对人生意义的探讨,进行分析。关键词:混乱;矛盾;秩序;意义作者简介:李盼(1991-),男,汉族,现就读于西安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2015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宋词。[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1-0-02《到灯塔去》是英国作家
青年文学家 2018年11期2018-06-22
- 从《到灯塔去》看伍尔夫的“诗人气质”
小说不同,《到灯塔去》通过简单的情节,再现了记忆中逝去的幸福,描绘了童年强烈的憧憬与欢乐。作品中对人物“内”的关照以及语言中透露的诗意性,都可以反映出伍尔夫对人生理想的独特思考和非比寻常的体验与感悟能力,以及她独特的“诗人气质”。关键词: 诗人气质 间接性内心独白 象征 抒情 比喻引言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创作摒弃了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写作传统,不再着重描写客观世界,而转向对人主观精神世界的探索,《到灯塔去》体现了伍尔夫新颖的创作理念与独特的艺术手法。本
文教资料 2017年32期2018-03-27
- 《到灯塔去》的多重叙事策略
析之诗”的《到灯塔去》的创作,被认为是展现“伍尔夫式”寓意哲理象征最为完美的一部作品。1982年,瞿世镜在《外国文学报道》上发表论文《伍尔夫的〈到灯塔去〉》率先拉开了伍尔夫小说形式研究的序幕,[1]1988年他又翻译了这部名著,为开拓和推进伍尔夫研究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李森的《评弗·伍尔夫〈到灯塔去〉的意识流技巧》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到探究文本的意识流特点,[2]王丽丽的《时间的追问:重读〈到灯塔去〉》则指出了这部小说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批判,[3]而张中载的《小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1期2018-02-25
- 解读《到灯塔去》中的直觉与理性
无论是描写《到灯塔去》中的拉姆齐夫妇,还是《达洛维夫人》中形形色色直觉与理智的代表,作者都是在寻找一个平衡点、一种和谐的状态。因为她认为直觉与理智的和谐统一不仅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达到和谐状态的有效途径,而且也是人类与自我达到生态和谐的必经之路。关键词:矛盾 和谐 统一一、引言在《到灯塔去》中,代表直觉的拉姆齐夫人的去世使灯塔这一世界又重陷于混乱之中。而和谐与秩序遭到破坏的真正原因就是直觉和理性的分离。伍尔夫不仅仅强调直觉在生活中的作用而走向极端,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年1期2018-02-07
- 走向伙伴关系的第三类女性
——伍尔夫《到灯塔去》的另外一种阐释视角
才是未来。《到灯塔去》是英国女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伍尔夫最完美的一部作品,正如她本人在日记中所说:“我以前的创作从不会像《到灯塔去》那样,走入我的内心深处,再现我过去的模糊记忆。”3伍尔夫的母亲在她十三岁时去世,她的母亲形象的描述一直停留在她脑海里,母亲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她的爱好习惯都给她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在伍尔夫二十二岁时,父亲去世,父亲的形象也停留在她的脑海里。正是这种深刻的形象令她十分纠结,并一直困扰着她,于是,为了能够
大众文艺 2018年4期2018-01-28
- 意识流小说《到灯塔去》的写作风格探究
之一,她的《到灯塔去》被公认为是最出色的意识流小说。该著作创作于她的文学道路成熟期,具有一定的自传性质。小说以伍尔夫的幼年为基础,以其父母为主要人物原型,讲述了拉姆齐教授一家及几个密友在苏格兰某岛屿上的海滨别墅相距十年的两次聚会,以及去灯塔远游的故事。小说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以拉姆齐夫人为中心人物,透过她的心灵之窗展现了九月的一个下午和黄昏拉姆齐一家人和几位宾客在海滨别墅的生活;第二部分,是混乱的十年,虚无的十年,黑暗的十年,拉姆齐夫人的努力付诸东流。
校园英语·下旬 2017年12期2017-12-09
- 基于双性同体理论解析《到灯塔去》中莉丽的女性意识
发表的作品《到灯塔去》描绘了双性同体的理想境界。本文基于双性同体理论来探究莉丽·布里斯科女性意识的发展,在解构二元对立结构的同时,最终建立两性和谐统一的完美世界,展现了真实的女性意识。关键词:弗吉尼亚·伍尔夫;双性同体;莉丽作者简介:帅昕(1990.11-),女,汉,江西南昌人,研究生,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徐睿(1989.12-),女,汉,江西南昌人,研究生,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中图分类号]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9期2017-11-08
- 精神分析批评视野下的《到灯塔去》解读
【摘要】《到灯塔去》是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经典作品。小说有意识的运用了意识流和女性主义,成功地展现出小说中人物的心理活动与精神活动。笔者运用弗洛伊德创建的精神分析学说对作品进行分析,以期更好的理解小说的深层含义。【关键词】到灯塔去 弗吉尼亚·伍尔夫 精神分析批评 弗洛伊德意识流小说诞生于20世纪,强调淡化故事情节,提倡打破时空界限,用独特的手法来表现人物内心的意识活动。伍尔夫被公认为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家。而追本溯源,从理论背景上看,威廉有关意识流的
校园英语·中旬 2017年11期2017-10-25
- 《到灯塔去》中的海及其意义解读
国内外对《到灯塔去》的研究主要涉及主题探讨、俄狄浦斯情结、意识流写作技巧、人物形象分析、女权主义思想和政治主张等,但对小说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自然元素——海,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本文以生态批评相关理论为基础,分析海这个自然元素在小说中的地位,并得出结论:海对小说中人物意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关键词: 《到灯塔去》 生态批评 海 意识发展一、《到灯塔去》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不足《到灯塔去》是弗尼吉亚·伍尔夫最负盛名的小说。国内对这部小说的研究始于20世纪8
文教资料 2017年19期2017-10-21
- 对比《到灯塔去》和《生死场》中战争背景下的人文关怀
亚伍尔夫的《到灯塔去》和萧红的《生死场》为分析材料,从中挑选代表人物和小说章节来分析与对比这两部作品中的战争背景下的人文关怀主题。对于战争,两位作家依靠篇章布局和文学手段的运用表现出一致的冷漠与痛恨,而分别采用意象和象征,反复的文学手法体现充满女性主义的人文关怀。关键词:战争背景,人文关怀,对比分析作者简介:毕琳娜(1982-),内蒙古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3期2017-08-11
- 从林语堂的“忠实”标准看《到灯塔去》的两个中译本
女性主义;《到灯塔去》中译本[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0--011.引言翻译的标准对于翻译界来说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课题。虽然不同的学者提出的翻译标准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始终贯穿了各大学者提出的标准,即忠实。林语堂在总结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了翻译的三条标准,即“忠实标准”、“通顺标准”、“美的标准”。其中,“忠实标准”又包括四个原则—“非字译”、“须传神”、“非绝对”、“须通顺”。生态女性主义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0期2017-07-29
- 弗吉尼亚·伍尔芙《到灯塔去》的拉康式解读
文学大师。《到灯塔去》创作于1927年,是一篇准自传体的意识流小说。拉康在“镜像阶段”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一个三元组的概念:想象界、象征界和实在界。基于此,尝试运用此理论对小说《到灯塔去》进行解读,依照拉康理论,在“前镜像时期”里,主人公莉莉快乐地享受本性生活;在“想象界”里,她沉浸在拉姆齐夫人逝去的痛苦中;在“象征界”里,莉莉终于明白爱有一千种形态;最后,她与“实在界”不期而遇,她已看到了最美好的景象,进入了另一个境界。从这个视角上审视《到灯塔去》,将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5期2017-06-07
- 《到灯塔去》中的生命流动
要:在小说《到灯塔去》中,伍尔夫刻画了人物的生生死死与周遭环境的兴衰变化。但是另一方面,一种深层次的更广阔的和谐却在生命的流动中得以实现。伍尔夫超越了男性与女性、有机世界与无机世界的边界,用她特有的洞察与表达表现了对人类自身与生命终极意义的理解。关键词:伍尔夫;到灯塔去;生命流动作者简介:李宇超(1993-),男,汉族,山西省晋城市人,硕士,就读于天津外国语大学,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
青年文学家 2017年11期2017-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