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墨
- 苏东坡海南制墨趣话
考证出当地松烟可制墨,教人改进制墨方法,还在家中自己动手制墨,甚至不慎引发火灾毁了伙房,遂对火中抢出的墨更加珍惜、欣赏。他一生好书画,用墨讲究,制墨也是用心用情,从他在海南儋州所留下诸多的关于爱墨、缺墨、制墨、护墨、赞墨等文字中,可看出他作为宋代文人的代表所对墨的痴与醉,以及他多才多艺、勇于创新、勤于动手、善于向生活学习的达观态度,以及不顾困窘、乐而忘忧的超然精神。一苏东坡把谪居海南当闲居,可他是闲不住的。他不仅是天才,好研究也是他的天性。正当他把琢磨的眼
椰城 2023年9期2023-10-23
- 墨:古人的雅致文创
的重要作用。人工制墨是我国十分重要的传统工艺之一, 在我国传承、发展以至体系完备而流传至今,并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墨文化,对社会政治经济演进、中国古代文明传承具有深远的意义。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对墨锭赋予了浓厚的感情,更是在历代的传承中不断革新,并创意设计出专属的“定制墨锭”,以彰显身份或赠送好友,名人订制墨即文人墨客或达官显贵,在墨庄或请制墨名家按照自己的喜好订制题名的专用墨。文人好墨自然是好趣味,毕竟墨可以画画、可以书写、可以把玩,怎么看都是一个高雅有情
旅游世界 2023年2期2023-05-30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墨”
徽人家传户习”的制墨景象,许多名家参与了墨模的设计雕刻,徽墨从单纯的文房用品进入了“实用兼欣赏”的工艺美术品行列。发展至清代,以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为代表的制墨名家,闻名遐迩。徽墨制作工序繁杂,不同流派有各自的绝技和特点,不同的制墨原料对应不同的生产工艺,通常秘不外传。安徽现今存续发展良好的制墨企业,以绩溪胡开文墨厂、屯溪胡开文墨厂、歙县胡开文墨厂为代表。徽墨的制作总体分为墨模雕刻和制墨两步。墨模选用上等石楠木雕刻,其木质细腻,使落刀流畅,成为雕
红蜻蜓·中年级 2023年5期2023-05-24
- 如此形制的“墨苑萃珍”
有制作,然曹素功制墨如此形式,笔者还是首次得见。曹素功(1615年至1689年),原名圣臣,号素功,安徽歙县人。清代四大制墨名家之一。在清代影响颇大,有“天下之墨推歙州,歙州之墨推曹氏”之盛誉。其后人即以“徽州曹素功”作为自家商品标志。曹素功及其后人制墨,关注用户藏家所好,专以小而精的产销策略,将明代流行的大套墨拆散切合。这种营销策略是在制墨业发展到一定水平,商品及行业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它奠定了其创办的艺粟斋的成功。精美华丽的“墨苑萃珍”匣墨便是上
中国收藏 2023年3期2023-03-13
- 墨谱芸香
/刘强墨谱,即为制墨商家,延请画师依其所制墨块,描绘墨面图案,再邀刻手依图镌刻,辑为谱录,一般有商业宣传之功能。有些墨锭收藏家也会将自己收藏或过眼的佳墨,通过文字或图像的形式予以记录,包括对墨锭进行描述分析,或拓印、翻刻造型纹样,通过结集刊印,以便鉴赏或流传。制墨发展轨迹最早的墨谱乃宋代李孝美编撰的《墨谱法式》,全书分三卷,上卷是“图”,主要用图例说明制墨程序;中卷是“式”,记录了唐宋制墨名家所制墨品形式;下卷是“法”,专讲制墨的配方。此书自宋代问世以来,
检察风云 2022年22期2022-12-03
- 墨与植物
史上记载的第一个制墨的人是西周时期的刑夷,使用的原材料是松木燃烧成的烟灰。用这种原材料制成的墨,被称作松烟墨。松烟墨的出现是中国制墨史上的一次飞跃,从此,人们告别了使用天然墨(石墨)的时代。松树是常绿针叶乔木,属于裸子植物。松树的茎上有一种特殊的结构,叫作树脂道,能够分泌无色透明的油状松脂。这是松柏类植物自我保护的方式之一,被动物咬伤或受外力折断后,松脂会在“伤口”附近迅速堆积覆盖,防止恶化。在制墨伐木前,要把松树的松脂流掉,否则烧出来的烟灰会黏结。 人工
知识就是力量 2022年7期2022-07-09
- 墨 魂
慨,我跟着他走进制墨间。我的目光很快被制墨间里的陈设吸引住了:一个个瓷碗倒扣在桌上,一行行排列开,空气里似乎有东西燃烧的气味。“好奇吧?”老师傅掀开一个瓷碗,底下扣住的是一盏燃烧的油灯,而碗壁上早已积了一层黑烟。“这就是做墨的原料———墨烟。”他拿起刀,小心翼翼地将这层墨烟刮下来,而我却被呛人的烟味熏得干咳几声。“把墨烟和别的辅料和好,就到了最重要的‘锤打’环节了。”老师傅走到木台旁,一手持锤,对准台上的一小块墨坯,用力砸下来。一锤,两锤……在不断的锤打下
作文通讯·初中版 2022年3期2022-04-08
- 御墨
紫砂红,均为前朝制墨大师所制,流失已久,先生如何得之?陈一笔笑而不答,却问,真正的好墨应是如何?老人说,遇水不散,遇火不变,其色如常,能传之百年,而寒暑不侵,蛀虫不损。如古人云: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好!人群中,一个衣着华丽的中年人捬掌赞叹。中年人向老人深鞠一躬:适才听君一席话,受益匪浅。敢问老先生可是制墨大师张遇?中年人叫李文彬,户部侍郎,奉皇命到徽州寻找制墨高手,为朝廷制墨。当今最顶级的制墨大师张遇,就在徽州。李文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2022年2期2022-02-28
- 御 墨
紫砂红,均为前朝制墨大师所制,流失已久,先生如何得之?陈一笔笑而不答,却问,真正的好墨应是如何?老人说,遇水不散,遇火不变,其色如常,能传之百年,而寒暑不侵,蛀虫不损。如古人云: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好!人群中,一个衣着华丽的中年人捬掌赞叹。中年人向老人深鞠一躬:适才听君一席话,受益匪浅。敢问老先生可是制墨大师张遇?中年人叫李文彬,户部侍郎,奉皇命到徽州寻找制墨高手,为朝廷制墨。当今最顶级的制墨大师张遇,就在徽州。李文
小小说月刊 2022年4期2022-02-25
- 古墨收藏:紫金不换 名墨难求
画家越来越多,而制墨过程中取烟、合料等环节环境恶劣,致使从业者渐少,加之熊胆、麝香、沉香等原料稀缺,用传统工艺制成的好墨锭供不应求,古墨行情自然水涨船高。2008年,一套清乾隆御制西湖十景集锦墨,以448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拍卖成交,这个古墨成交最高纪录至今未被打破。这套集锦墨一共10锭,由清代汪节庵制造。每枚墨锭一面是一首乾隆御咏西湖十景的七言律诗,阴文楷书填金,另一面模印浅浮雕西湖十景图画中的一景,“苏堤春晓”“雷峰夕照”“平湖秋月”等,诗景相配,古风盎然
老年教育 2022年1期2022-01-20
- 书案上的文人景观
唐时便成为我国的制墨中心,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据清乾隆时期的《歙县志·食货志》记载,徽墨流派有三,即文人自怡、好事精鉴、市斋名世。其中“文人自怡”是指一些官员或文士为了自己特殊的审美要求,向徽州墨店定制自己的专属墨品,刘墉、纪晓岚、赵之谦、袁枚、曾国藩、梁启超等人都有制墨流傳于世。文人定制墨往往设计颇为风雅,制作又不惜成本,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可供主人自用、自赏、自藏、收藏、品鉴、赠礼,如果数量多的话还会有一部分流向市场。清中期安徽寿县名士孙蟠喜制墨,著名
中国收藏 2021年7期2021-09-01
- 文房四宝中的“墨”是怎么发明的
汉代已形成了全国制墨中心,即渝麋(今陕西千阳)。三国时期,我国的制墨业进一步发展。当时西安人韦诞工书法,善制墨,所制“韦诞墨”已被史书记载。唐代制墨业进一步发展隋唐时期,制墨业更加受到重视,政府设官办厂,其中,最著名的墨官是祖敏,他采用古松烟与鹿角胶煎膏合成制墨的方法名闻天下。唐代的墨已有多种颜色。黄墨是用雌黄研细加胶合制的墨,多用于修改文稿或者点校图书。朱墨是用朱砂研细加胶而成,但容易退色。由于科举制度的发展和书画艺术的繁荣,唐代文人学士对墨的需求更为扩
百科知识 2021年15期2021-08-12
- 徽墨千年 亦淡亦浓
内,炼烟、和料、制墨、晾墨、打磨、描金等11道古法制墨工序各有讲究,也各自藏着徽墨的秘密。徽墨,因产于古徽州府而得名,因其“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等特点为文人墨客所钟爱。2006年,徽墨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1岁的老胡开文墨厂厂长周美洪是徽墨制作技艺传承人,从青葱少年到花甲老人,周美洪与老厂一起走过了风风雨雨,也见证了徽墨的坚守与革新。面对困境,在坚守古法制墨的同时,周美洪开始寻求突破。“老祖宗制墨的工序和原料不可以变
农村百事通 2021年3期2021-04-16
- 墨:香飘千年的文字伴侣
枝烧出的烟料宜于制墨。三国时期,制墨家韦诞开创以中草药入墨的先例。在墨中加入的中草药,可以使墨防虫防霉,保持黏性。韦诞在松烟墨中加入中草药,捣上数万杵后,墨香四溢。西晋时制墨工艺又有了新的提高,烟料掺胶共同捣制,可增墨的光辉及附着力,使晋墨的条块比汉墨更加细致。● 从墨客手书到雕版印刷墨工成为专业人士隋唐时期的制墨中心在易水、潞州。这些地方不但产松,而且品种名贵,为制造上品松烟墨创造了条件。史载,唐玄宗为了抄写经、史、子、集书籍,每季供给抄写者的优质墨竟达
中学生天地(C版) 2020年3期2020-12-30
- 墨中品味
时,各自显现,那制墨时所彰显的工匠精神,乃是民族精神之味。南唐墨管奚廷圭所制作的墨,坚如玉,纹如犀,自宋以来推为第一,世称廷圭墨。其制墨时,北取黄山之纯正松烟,南取江溪澄澈之溪水。总结归纳前人制墨经验,实践中摸索到制墨的真谛,制出“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的著名廷圭墨,流传后世。制墨选材之精细、苛刻,见其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之味;不断地尝试与总结经验,品其实践以求真知之味。制墨所体现的,是一种精益求精、日趋完美的工匠精神。细品制墨之味,是工匠精神,是延传至今的民
新作文·高中版 2020年11期2020-12-20
- 非遗传承人周美洪千年徽墨:忠于古法式必从新
内,炼烟、和料、制墨、晾墨、打磨、描金等11 道古法制墨工序各有讲究,藏着徽墨的秘密。徽墨,因产于古徽州府而得名,因其“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等特点为文人墨客所钟爱。2006 年,徽墨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1 岁的老胡开文墨厂厂长周美洪是徽墨制作技艺传承人,从青葱少年到花甲老人,周美洪跟着老厂走过了风风雨雨,也见证了徽墨的坚守与革新。艰苦的学徒周美洪自小生活在老胡开文墨厂,他的父亲周福荣一辈子都奉献给了墨厂,耳濡目染下
北广人物 2020年45期2020-11-24
- 徽州墨模雕刻艺术的演进与美学价值
201)墨模,即制墨的模具,又称墨范或墨印。墨模雕刻,是在制墨模具上进行的艺术雕刻,是制墨家、画家、刻工共同努力的结晶,是民间实用雕刻艺术。徽州墨模雕刻,与徽州四雕(竹雕、石雕、砖雕、木雕)、歙砚雕刻等艺术一样,都是安徽民间特有的雕刻艺术形式。墨模雕刻始于唐代[1]。宋代以来,徽州一带的制墨业日渐兴盛,墨式造型和雕制艺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至明代中叶,邵格之等四大制墨名家产生,墨模艺术进入了黄金时期,所制墨模数量巨大。现代墨模艺术,除潜心恢复古代失传名模外,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4期2020-11-07
- 墨的历史
要了。三国时期,制墨家韦诞开创以中草药入墨的先例。在墨中加入的中草药,可以使墨防虫防霉、保持黏性。韦诞在松烟墨中加入中草药,捣上数万杵后,墨香四溢。北魏的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就详细介绍了韦誕的“合墨法”:将上好纯净的松烟料捣好,之后放入缸中用细绢筛出杂质。一斤烟墨要配上五两好胶,浸泡在梣皮汁中。然后,加入五枚家鸡蛋白,再加入筛好的一两真朱(珍珠)和一两麝香。在铁臼中捣上三万杵,杵数多多益善。杵墨时的温湿度都要严格控制,墨成型后每块重量不能超过二两。
百姓生活 2020年2期2020-09-12
- 药墨探源
……”药墨就是在制墨过程中加入各种针对性的中草药,使墨具有治疗疾病的效果。墨入中药可上溯三国时期魏国制墨专家韦诞,“以珍珠一两,麝香半两捣细后,合烟下铁臼中,捣三万杵”,首开用药入墨之先河。有针对性的用墨作为某種治疾疗病的药品是晋代的葛洪,其著作《肘后方》中载有用墨制成的“姜墨丸”治疗红白痢疾。唐代孙思邈《千金方》有“研浓墨点眼治疗飞丝入目红肿”的方法。据传在唐朝易州有位读书人,屡试不第,皓首穷经,劳累过度得了鼻衄之症。一日深夜苦读时,鼻孔突然流血,他忙用
文萃报·周二版 2020年25期2020-07-06
- 墨:香飘千年的文字伴侣
枝烧出的烟料宜于制墨。三国时期,制墨家韦诞开创以中草药入墨的先例。在墨中加入的中草药,可以使墨防虫防霉,保持黏性。韦诞在松烟墨中加入中草药,捣上数万杵后,墨香四溢。西晋时制墨工艺又有了新的提高,烟料掺胶共同捣制,可增墨的光辉及附着力,使晋墨的条块比汉墨更加细致。从墨客手书到雕版印刷墨工成为专业人士隋唐时期的制墨中心在易水、潞州。这些地方不但产松,而且品种名贵,为制造上品松烟墨创造了条件。史载,唐玄宗为了抄写经、史、子、集书籍,每季供给抄写者的优质墨竟达33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20年3期2020-04-10
- 风骚千年匠心徽墨
胡开文墨”的手工制墨技艺。厂大门两边是两间偌大的门面房,推门进入,一阵墨香扑鼻而来,满眼都是各式各样的徽墨。店里一位老者热情地招呼我们,耐心地介绍每一款墨品,有“迎客松”“天开文运”“大好山水”“铁斋翁书画宝墨”“千秋光”等松烟墨、油烟墨、礼品墨数个种类百十多个品种。只见块块徽墨不仅色泽黑润,细腻生光,芳香浓郁,而且造型讲究,兼具图文妙、描饰美、内韵雅,集书、诗、画于一体,可谓“方寸之间,景象万千”。古人曾云:“有佳墨者,犹如名将之有良马也。”置身这墨的世
金秋 2019年20期2020-01-19
- 墨中品味
时,各自显现,那制墨时所彰显的工匠精神,乃是民族精神之味。南唐墨管奚廷圭所制作的墨,坚如玉,纹如犀,自宋以来推为第一,世称廷圭墨。其制墨时,北取黄山之纯正松烟,南取江溪澄澈之溪水。总结归纳前人制墨经验,实践中摸索到制墨的真谛,制出“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的著名廷圭墨,流传后世。制墨选材之精细、苛刻,见其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之味;不断地尝试与总结经验,品其实践以求真知之味。制墨所体现的,是一种精益求精、日趋完美的工匠精神。细品制墨之味,是工匠精神,是延传至今的民
新作文·高中版 2020年11期2020-01-15
- 墨之工艺、发展及鉴藏
一◎墨锭制作一、制墨工艺墨,是中国传统书画的材料,列为文房一类。从材质来说一般分为松烟、油烟、色墨三大类。其制作原材料分为两个阶段,宋代之前以含油量较多的松树为主要原材料,故以松烟墨为主。宋代墨工发现将桐油细火烧制后采集的烟料用于制墨,其烟料相较于松烟更为细腻,墨色清透、润泽、变化丰富、层次分明,此后,以油炼烟的制作方式开始大量普及。传统制墨工艺取天然原料、手工制作,其工序主要有炼烟、和料、制作、晾干、描金。炼烟:是用将含油量较大的松根或松枝、各类动植物油
藏天下 2019年6期2019-11-21
- 墨:我的历史黑不溜丢
造吧!咱们中国人制墨可以追溯到周朝。据说,当时有一个叫“邢夷”的人最早开始将煤烟中细小的碳颗粒当成制墨的原料,因此,他也被后人称为“制墨祖先”。不过,邢夷制墨的故事就跟仓颉造字一样,更多的是一种传说罢了。人工制墨真正开始登上舞台是在汉代。那个时候,它们的身份是“松烟墨”。松烟墨,顾名思义,就是用燃烧松木的烟制成的墨。松烟中同样富含细小的碳颗粒,正是制墨的好材料。制造松烟墨的第一步,自然是得到松木。不过,这可不是砍伐一棵松树那么简单的事。松树会分泌松脂,以此
课堂内外(小学版) 2019年3期2019-08-22
- 水墨银杏
杨子曦白银老人的制墨坊坐落在呈坎一条小街的尽头,粉墙黛瓦,背后就是一座大山,屋子前流过一条清澈的小溪,远远看去,制墨坊好似被置于一幅水墨画中。每逢秋天,院子里的几颗银杏树就变得亮黄亮黄的,像是给这水墨中添了暖阳。白银老人有做墨的好手艺,从小就跟着父亲学,五十几年就干了这一件事,常常拿着自己的墨去卖。银杏也跟着他,一年一年进行着颜色的更替,不枯不败。他喜欢一个人呆在自己的世界,把自己毕生所学用到一块小小的墨上,他不觉得大材小用,还很感谢那些小小的墨,让他有了
中学语文 2019年17期2019-07-08
- 项德胜的墨中人生
南唐李廷取当地的制墨原料用易水墨法,质量上乘,受到后主李煜的赏识,赐其国姓,提拔李廷为墨务官。此后若干年来,徽墨一直被官府及文人雅士所青睐,并选为贡品而独宠。徽墨作为墨中的佼佼者,有着落纸如漆、色泽黑润、经久不褪、纸笔不胶、香味浓郁、丰肌腻理等特点,素有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的美誉。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项德胜,则正是徽墨制作技艺传承人。他在现代徽墨制作中独树一帜,在方寸墨面之上再现了书法、绘画之作,传承平雕、浮雕、半圆雕乃
中国新时代 2019年4期2019-07-08
- 墨的因缘·大和古墨
代 册命九字日本制墨法有关制墨的方法传入日本,究竟是从中国传来的,还是从朝鲜传来的呢?最早的资料显示,是在日本推古天皇十八年(610)由高句丽僧曇徵传到日本的。日本天明四年(1784)二月二十三日在福冈县博多湾志贺岛发现一枚金印,即“汉倭奴国王”(日本国宝,黑田家藏)金质白文金印的发现,正与《后汉书》中:“光武帝中元二年(57)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帝赐以印绶”的记载相一致。《汉书》中,有北九州倭百余倭国中的倭奴国向东汉王朝(25—57)朝贡并赐予印绶的记
艺术品 2019年5期2019-06-28
- 晚明徽墨的市场化与装饰图式的世俗化
000)一、徽州制墨业的形成我国古代人工制墨技术延续至今,是一种融合了书法、绘画、雕刻等多种传统艺术并对人类文化传承有着深远影响的技艺门类。在历代制墨技艺体系发展中,墨的文化属性逐渐显现出来。墨在秦汉以前只被看作是一种书写材料,大多由文人自己制作并使用,只是在制作形制上有所考量,其目的仍然以适合使用为主。秦汉时期主要表现为由商周时期常用的天然石墨转变为人工烧制的松烟墨,加入了重要的胶液作为粘合剂,在形制上出现了以“挺”和“笏”为单位的称呼,取代了“天然墨”
安顺学院学报 2019年1期2019-03-27
- 浅谈古墨鉴赏
古墨的现象。仿制制墨名家的赝品,明代以来就有泛滥成灾充斥市场之势。为此,学习掌握一些古墨鉴赏的知识和方法,就非常必要。这里根据自己的体会,谈点古墨鉴赏的常识,谬误之处,请方家指正。一、知历史中国人用墨的历史可谓相当久远,早在原始社会,先民们便在岩石和陶器上进行彩绘。其中的黑色,便是原始的“墨”。之所以称之为原始“墨”,是因为那时候人们用的是天然的石墨,或者用燃烧过的木炭,并非人工制造的墨。人工制墨始于何时,目前尚不能确定,但是,从长沙出土的战国竹简上的文字
文物天地 2018年12期2019-01-30
- 唐宋易州制墨业兴衰初探
写原料,河北易州制墨业在唐宋时期占有重要地位。学界对易州制墨业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如林欢介绍了易州制墨业的工艺情况,其中提到“易水法”的工艺,以及和胶技术的运用。[1]陈涛概述了隋唐五代时期易州制墨业在北方地区的优势,及制墨重心开始由北方向南方转移的过程[2]。这些研究多从工艺传承、延续方面研究易州的制墨业,对易州制墨业兴起及衰败的缘由鲜有论及。因此笔者拟从唐宋时期易州地区的社会发展形势与时代背景探讨易州制墨业的兴衰之由。一、唐代易州制墨业兴起的原因中国传
山西青年 2019年5期2019-01-16
- 墨有香,不浮不腻
化到了极致。按照制墨的原料可将墨划分为松烟墨和油烟墨两种。松烟墨,是以松枝烧烟配制,墨色乌,光泽度差,胶质轻,只宜写字。松烟墨起于何时已不可考,但其在东汉时期已经盛行,曹植在乐府诗《长歌行》中就有“墨出青松烟,笔出狡兔翰”一句。油烟墨,是用油烧烟(主要是桐油,并和以麻油、猪油等)再加入胶料、麝香、冰片等制成。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多用于绘画。因桐油烧烟成本高,烟细而重,价格较松烟高许多。中国画一般多用油烟墨,只有着色的画偶尔用松烟墨。墨的浓淡是影响作品艺术效
读者欣赏 2019年1期2019-01-16
- 老胡开文墨厂:坚持做好一件事
,唐朝末年,易州制墨大家奚超为避战乱,携家人南逃歙州(今安徽歙县),见此处松树质优、江水清澈,便留此重操旧业。其子廷珪,向当地墨工虚心求教,改进了捣烟、和胶的方法,制成了“拈来轻、嗅来馨、磨来清”“丰肌腻理、光泽如漆”“其坚如玉,其纹如犀”的佳墨,受到李后主赏识,被召为墨务官,并获赐“国姓”。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酷爱书画的宋徽宗将徽墨之都和歙砚之乡——歙州改为徽州,“徽墨”之名正式诞生,流传至今。进入安徽歙县,远远地就能看到存留千年的徽州古城墙。进
投资与合作 2018年11期2018-12-04
- 盛夏话墨
史书记载的第一个制墨人是三国时的韦诞(字仲将),有“仲将之墨,一点如漆”的美誉。韦诞“参以珍珠、麝香捣细末合烟下铁臼,捣万杵”,首开贵重药物入墨之先河。随着时代的发展,制墨技术也得到改进。唐代设有制墨官,最为著名的制墨人要数易水奚鼐、奚鼎兄弟。他们改进前人方法,以鹿角胶蒸而和之,制出的墨“丰肌腻理”、“光泽如漆”。南唐后主李煜因喜其墨而赐国姓李。他们所制的墨称为“李墨”,由此便有了“黄金易得,李墨难求”之说。“李墨”就是后来著名的“李廷珪墨”。南唐时制墨工
青岛画报 2018年8期2018-10-20
- 墨的因缘(二)
,直至现在仍然是制墨的中心,徽墨享誉国内外。徽墨的名称,是根据宣和三年(1121)由歙州而改称徽州之后而命名的。自从奚姓改为李姓,李超之子李廷珪确立了徽墨的基础。从元柯九思(1290—1343)所藏的李廷珪墨的款识“保大元年(943)正月七日墨务官臣廷珪”中,可以窥之南唐成立(937)后不久,李廷珪开始就任了墨务官一职。北宋 文府墨宋 歙州黄山张谷男处厚墨北宋 东山贡墨北宋 千岁墨金墨南唐降宋之时,李超、李廷珪父子的墨满载数船被收藏在宋皇家内府之中。据说宋
艺术品 2018年8期2018-09-21
- 万灶玄珠一唾轻 客卿新以玉泉名—说说古墨那些事
古墨的现象,那些制墨名家的作品,更是泛滥成灾充斥市场。为此,学习掌握一些古墨鉴赏的知识和方法,就非常必要。笔者根据自己的体会,谈几点古墨鉴赏的常识。一、知历史中国人用墨的历史可谓相当久远,早在原始社会,先民们便在岩石和陶器上进行彩绘。其中的黑色,便是原始的墨。之所以称之为原始墨,是因为那时候人们用的是天然的石墨,或者用燃烧过的木炭,并非人工制造的墨。人工制墨始于何时,目前尚不能确定,但是,从长沙出土的战国竹简上的文字墨色至今漆黑来看,秦以前有墨是可以肯定的
收藏家 2018年7期2018-07-16
- 安徽博物院藏墨述要
两代徽州地区各大制墨名家的墨品,如明万历年间制墨名家程君房、方于鲁的墨品,清代四大制墨名家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吴天章以及詹成圭等名家墨品,其中的代表作品如程君房制百爵图石绿墨、方于鲁仙桃墨、胡开文御园图集锦墨等是都是徽墨中的精品。徽墨始于唐宋。文献记载,唐以前,制墨的中心在北方,随着唐末战乱的频繁发生,南唐奚廷珪自易水迁居歙州始,利用当地的制墨原料,采用易水法制墨,制出“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的佳墨,受到南唐后主李煜的赏识,遂赐国姓,“李墨”名满
书画世界 2017年10期2017-12-11
- 文言文阅读指津(2)
求产品质量而认真制墨,不因顾客稀少、门庭冷落而粗制滥造低价售墨的故事,通过老翁坚守商人底线,不制劣质墨汁来片面追逐利益的行为来赞扬其孤高耿介、不羡名利的优秀品质。首先,理解本文的关键是要从中提炼出文章的主旨,并识别出作者写文的真实意图。人物传记,重在叙事写人;然而,读者也应该有意识地锻炼自己探寻写作者的真实意图的敏锐洞察力。作者赞美临财不苟、坚守信条的墨翁,批评以假冒真、以次充好,违反道德的“逐利者”。表面上看是告诫自己,读圣人书籍,不因用来装饰外表而迎合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7年7期2017-11-13
- 千年徽墨写春秋
资料记载,最早的制墨家是公元3世纪三国时期魏国的韦诞(字仲将),他制造的墨被誉为“仲将之墨,一点如漆”。据考古发现,湖北省云梦县出土了秦代墨块,河南省陕县汉墓出土了残墨块,南京老虎山出土了晋代墨块,安徽祁门出土了唐“文府”徽墨。徽墨产生于唐末,当时易水著名墨工奚超、奚廷珪父子由河北迁来徽州(当时称歙州),利用徽州的古松燃烟,改进了墨的技法。他用古松制的墨“丰肌腻理,光泽如漆”,受到南唐后主李煜的器重,命他家为世代墨务官。徽州制墨,从唐至宋,以松烟为主;明清
人民周刊 2017年14期2017-08-29
- 五里亭外墨烟张
张姓人家聚集地,制墨历史已有200多年。民国至解放初期,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制墨产业,很多人纷纷到兴宁的水巷街设铺,经盐铺街的码头将松烟香墨销往各地。每天都有松光渣、松烟、牛皮等原材料被源源不断地从水巷街采购回村。老人们总说,当时的水巷街就是我们“墨烟张”的天下。那时,我的太公张荫焦也在水巷街开了一家店铺,专销上等的油烟墨,上面标有“荫记”的名号。然而我从未见过太公,也从未听说村里有哪户人家制墨。其实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制墨业就开始衰落。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
中华手工 2017年2期2017-06-06
- 师徒互撕 撕出两部经典
也都是当时著名的制墨工匠。当年,方于鲁穷困潦倒,被程君房收留当了徒弟,并经营墨庄生意。程氏一直醉心功名,把制墨售墨当成副业。奈何他十几年科举也没能考中,最后硬是捐钱买了个九品芝麻官当。而方于鲁则专心积累制墨经验,最终另立门户,甚至得到万历皇帝的称赞。1588年,他又出了本书——《方氏墨谱》,首次将刻在墨块上的文字和图案集结成册,方氏制墨从此闻名天下。程君房返乡后,看到昔日的徒儿“背弃”师门,还名利双收,又气又眼红,发誓要做一部全方位超越方氏的墨谱书,为自己
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版 2016年44期2017-06-06
- 师徒互撕 撕出两部经典
也都是当时著名的制墨工匠。当年,方于鲁穷困潦倒,被程君房收留当了徒弟,并经营墨庄生意。程氏一直醉心功名,把制墨售墨当成副業。奈何他十几年科举也没能考中,最后硬是捐钱买了个九品芝麻官当。而方于鲁则专心积累制墨经验,最终另立门户,甚至得到万历皇帝的称赞。1588年,他又出了本书——《方氏墨谱》,首次将刻在墨块上的文字和图案集结成册,方氏制墨从此闻名天下。程君房返乡后,看到昔日的徒儿“背弃”师门,还名利双收,又气又眼红,发誓要做一部全方位超越方氏的墨谱书,为自己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6年44期2017-06-06
- 素以为绚
耻辱的印记。真正制墨用于书写,传说始于西周的邢夷。徽墨产地歙县广泛流传着这样的故事:周宣王时的一天,在溪边洗手的邢夷无意捡到一块未燃尽的松炭,一下五指沾黑很难洗去。他灵光一闪,便取回家捣碎成炭末,先用水和之,并不凝结,又以粥饭之类拌和,再用手搓成或扁或圆的墨块,便可以自由书写。这些记载表明周宣王时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墨,虽然具体成分并不明晰,但烧烟取墨的制作方法沿用至今。由此,墨渐渐被人们所自觉制作使用,并摆脱了原始的神谕功能,主要用作书画图绘。美殊前后——
检察风云 2017年9期2017-05-18
- 一锭墨 一室香
玩地位崇高,名家制墨自然也成了备受追捧的藏品;明嘉靖、万历时期,鉴赏、收藏墨锭的风气更加盛行,并开始出现成组、成套的丛墨,墨的装饰图案更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姿;清朝延续前代,制墨、藏墨之风一直延续至近代,近现代书画大师几乎都对墨的来源、质量极为讲究;1981年,李可染、吳作人、蒋兆和、李苦禅、黄胄等人,在苦于难觅佳墨的情况下,推动了上海墨厂制作中国画研究院定版墨,一时传为佳话。虽然很多人觉得墨锭使用起来麻烦,反正要变成液体,为什么不直接用墨汁呢?其实,只要在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 2017年3期2017-04-15
- 徽墨薪火相传的千年技艺
丰富徽文化底蕴的制墨工艺就藏身在歙县这片天地中。制墨、描金、墨模雕刻6月的歙县,多雨的时节,在歙县县城一条远离喧嚣的小路上,坐落着古色古香、幽静质朴的老胡开文墨厂。据厂长周美洪介绍,目前厂内职工约150人,微墨年销量可达200万锭。老胡开文墨厂是全国有名的“老字号”,创建于1782年,作为微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示范基地,这里是在周美洪的设计和监工中完成。为了墨艺的传承和研究,他没少花心思。走进制墨车间,一个个汉子挥锤如风,响声震耳欲聋,10位老师傅正默默忙
旅游 2017年1期2017-03-21
- 《程氏墨苑》中广告宣传的举措及效应研究
氏墨苑》作为程氏制墨的宣传品,刊行后,名闻于海内外。试从以墨为主,为墨代言;紧扣消费者趋吉避祸、尚“奇”的心理需求;儒藏、佛道等经典于方寸之地再现等方面来探讨《程氏墨苑》中广告宣传的举措及效应。当代的商业宣传要借古开今,承继《程氏墨苑》广告宣传之精要,走出属于现代的商业运作之路。程君房;程氏墨苑;广告宣传;墨图;消费者《程氏墨苑》与《方氏墨谱》《潘氏墨谱》《方瑞生墨海》并称为明代四大墨谱,是徽墨图谱的经典之作。其于明万历二十三年正式出刊发行,刊行后不仅在国
怀化学院学报 2017年1期2017-03-10
- 奈良古梅园里观制墨
日本还有多家手工制墨锭的作坊。位于奈良闹市区的古梅园就是其中之一,这家有400多年历史的制墨作坊,不仅传承了制墨工艺,还成为当地重要观光景点。在奈良的繁华地段,一座木制的古宅入口处挂着“古梅园”的牌匾,散发着历史的厚重气息。古梅园完好地保留了传统的制墨工艺,这里与其说是一家制墨作坊,不如说是一家传承墨文化的博物馆。首先在店铺,你可以看到古梅园手工制造的各种墨锭,有的雕龙画凤,有的雕着各种花卉,以兰、梅、樱为主,更多饰以金色,看上去华贵而庄重。如果还想深入了
环球时报 2017-02-102017-02-10
- 古墨重燃百年香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制墨鼎盛时期的写照。那时墨烟张几乎家家户户都做着与制墨产业相关的事情,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烟窑、墨厂(制墨作坊)。相传在200多年前有一位制墨工匠经过大社下时,因身体抱恙,栖息在社亭内,由于缺医缺食,病情加重,附近的张姓群众见状便把他接到家里,为他治病,精心照料,数月后这位“工匠”身体康复,他被张姓群众的善良所感动,于是把自己的技艺“烧烟制墨法”传授给了张姓群众,从此大社下的群众开始兴起烧烟制墨业,“墨烟张”因此得名。刚开始,制墨的材料多在村
神州民俗 2016年21期2016-12-09
- 文房四宝
汁,汉开始用松烟制墨,魏晋之际松烟制墨之法益精,遂无再用石墨者。魏韦诞的合墨法:“好醇烟捣讫,以细绢筛于缸。醇烟一斤以上,以胶五两,浸 皮汁中。其皮入水,绿色,解胶,又益墨色,可下鸡子白去黄五枚。益以真珠一两,麝香一两,皆别治细筛。都合稠下铁臼中,宁刚不宜泽,捣三万杵,多益善。合墨不得过二月九日,重不得二两一。”古人制墨,何等考究。唐李廷 为墨官,尝谓合墨一料需配真珠三两,玉屑一两,捣万杵。晚近需求日多,利之所在,粗制滥造,佳品遂少。历来文人雅士, 每喜蓄
同学少年·作文 2016年10期2016-12-02
- 徽墨春秋
州而得名,为中国制墨工艺的珍品,在以墨为主要书写材料的古代,徽墨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古来素有“徽墨既出,余者皆废”的美誉。在皖南小镇,老墨工们默默守护着一千多年前的制墨古法,继承了先人的智慧,用精湛的工艺制作中国文化的珍品。但是,这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后继乏人的窘境……徽州,古称歙州,辖歙县、黟县、休宁、绩溪、婺源、祁门六县,徽州所产墨锭,被冠以“徽墨”之名,其墨“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点如漆”,素有“徽墨既出,余者皆废”的
环球人文地理 2016年10期2016-11-24
- 徽墨史话
“墨仙”不仅精于制墨,还敏于鉴墨。一次大画家黄山谷拿出藏墨请他鉴赏,虽然隔着墨囊,一经他手摩挲便知墨质的精细好歹。有道是“墨仙”也是个“酒仙”,晚年因为饮酒过度,竟发狂落水而溺。苏东坡闻讯后曾有诗“一朝入海寻李白,空看人间画墨仙”悼念之。宋宣和三年(1121年)歙州改名徽州,徽墨之名由此得来。元代蒙古人统治中国,徽墨生产一度受挫,墨工被充当为奴隶。明代,徽墨始有恢复,并且出现了墨工制作和文人兼制相得益彰的局面。明徽州有呈坎的罗小华及岩寺的程君房、方于鲁等制
江淮文史 2016年5期2016-11-03
- 文房四宝(节选)
汁,汉开始用松烟制墨,魏晋之际松烟制墨之法益精,遂无再用石墨者。魏韦诞的合墨法:“好醇烟捣讫,以细绢筛于缸。醇烟一斤以上,以胶五两,浸 皮汁中。其皮入水,绿色,解胶,又益墨色,可下鸡子白去黄五枚。益以真珠一两,麝香一两,皆别治细筛。都合稠下铁臼中,宁刚不宜泽,捣三万杵,多益善。合墨不得过二月九日,重不得二两一。”古人制墨,何等考究。唐李廷 为墨官,尝谓合墨一料需配真珠三两,玉屑一两,捣万杵。晚近需求日多,利之所在,粗制滥造,佳品遂少。历来文人雅士, 每喜蓄
同学少年 2016年10期2016-04-13
- 胡英华:徽州徽墨“薇”掌门
达到最好的状态。制墨的过程,何尝不是一个人自我锤炼的过程?徽墨,“文房四宝”之一,古人曾云:“有佳墨者,犹如名将之有良马也。”可见,古代文人墨客,对珍奇墨品推崇备至。今天的年轻人,他们熟知最新的科技产品,用着最新的通讯和交通工具,却没有多少人对传统文化艺术精习深研,笔墨纸砚这文房四宝也没几个人能说出个所以然来。可是这个世界很奇怪,有人遗弃,就有人拾起。就像古老的相声艺术,青年一代依然才人辈出,馥郁芬芳的徽墨文化也有年轻的传承人,绩溪县上庄老胡开文墨厂的“8
恋爱婚姻家庭·青春 2015年9期2015-09-29
- 胡英华:徽州徽墨“薇”掌门
达到最好的状态。制墨的过程,何尝不是一个人自我锤炼的过程?徽墨掌门胡英华描金制墨车间徽墨,“文房四宝”之一,古人曾云:“有佳墨者,犹如名将之有良马也。”可见,古代文人墨客,对珍奇墨品推崇备至。今天的年轻人,他们熟知最新的科技产品,用着最新的通讯和交通工具,却没有多少人对传统文化艺术精习深研,笔墨纸砚这文房四宝也没几个人能说出个所以然来。可是这个世界很奇怪,有人遗弃,就有人拾起。就像古老的相声艺术,青年一代依然才人辈出,馥郁芬芳的徽墨文化也有年轻的传承人,绩
恋爱婚姻家庭 2015年26期2015-05-26
- 徽墨云烟
青,松林繁茂,是制墨的理想之处,便定居下来,重操墨业。奚氏父子刻苦钻研,改进捣松、和胶等制墨技术,使墨的质量逐步提高,制成“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的佳品,受到南唐皇帝李煜的赏识。奚氏父子被赐“国姓”,改姓为“李”。奚超的六世孙李惟庆被封为墨务官,墨工李氏从此扬名天下,曾一度出现“黄金易得,李墨难获”的景况。至宋朝,李墨生产遍及整个徽州府,“徽墨”之名,便由此而来。千百年来,徽州诞生无数制墨名家,最有名的当属清朝四大墨家:曹素功、汪节庵、汪近圣和胡开文。且品种
中华手工 2015年2期2015-03-11
- 藏墨
还损坏砚台。古人制墨,追求精益求精,尽善尽美,不仅要求材质上乘而且纯粹,连工艺也是那般一丝不苟,不像新墨,除了想以次充好之外,走量也在其内。原因之一,便是古人把墨看成是至关重要的书写工具,远远大于笔的功用,所以,有很多文人雅士都参与了墨的制作。能制作出有悠远淡然、雅致非常的墨,是他们的骄傲,因此,他们往往不惜成本和时间,千淘万漉之后,才留下真金般的“墨”。所以,古墨的价值和新墨是无法比拟的,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墨是老的好,这话不是虚言。古墨色泽暗淡古朴,散
农业知识·百姓新生活 2014年11期2015-01-27
- 落纸如漆 万载存真
——多元并进的国墨技艺
文/五花肉制墨工艺solid ink technology墨模ink mould墨谱ink genealogy其墨取店山之松烟,代郡之鹿胶,十年以上强如石者为之。——晋·卫夫人《笔阵图》The ink is made from pine carbon of Dianshan and deer glue of Daijun;and it takes 10 years to forge a high quality ink.——Wei Furen(Jin Dy
质量与标准化 2014年9期2014-01-17
- 浅谈兴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墨烟张”的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
史,而此地烧乌烟制墨却有二百多年历史。到处房屋乌黑,连家禽麻雀也为乌烟所染,漆黑一团,“墨烟张”因此得名。据新联村书记张钦欢讲述,"墨烟张"有动人的传说:“墨烟张”原称大社下,相传在200多年前有一位制墨工匠经过此地时,因身体有病,栖息在村里的一个凉亭内,由于缺医缺食,病情不轻。附近张姓群众见状便把他接到家中,为他治病,悉心照料。数月后,这位工匠恢复了健康,被张姓群众的善良所感动,于是把自己烧烟制墨的技术传授给了他们。从此,大社下的群众开始兴起烧烟制墨,这
大众文艺 2011年19期2011-08-15
- 隋唐五代的制墨业
75)隋唐五代的制墨业陈 涛(北京师范大学 历史学院,北京 100875)制墨业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手工业,隋唐五代时期制墨业相当发达。唐代制墨业不论产地分布,还是生产质量、工匠数量,北方地区都占绝对优势,当时北方的绛州、易州、潞州等地都是著名的制墨中心。唐末五代时,制作重心开始由北方向南方转移,歙州逐渐成为著名的制墨中心。唐代;五代;制墨业;重心;南移古人用墨,初为天然石墨,后乃用人工松烟墨。制墨业作为重要的手工业生产部门,汉代已初具规模,当时的产墨区遍及陕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3期2010-09-14
- 闲话文房四宝·墨
墨存在,不过当时制墨的原料与现在不同。从“墨”字的字形来看,是从“黑”从“土”而来,可知最初所制之墨是矿物质材料,以黑色土石为之,属于天然石墨或矿物颜料。我国用人工制造的烟墨大约始于汉代,清代朱栋的《砚小史•墨考》曾说:“自蝌蚪漆书而变为隶,则墨尚矣,汉尚书令仆丞郎月给榆麋墨大小二枚。”将墨的运用与汉代用隶书写字和人物连在一起,证明人工制墨最早见于汉代。目前知道的最早见于经传的制墨家是三国时魏国的韦诞(字仲将),时人曾称赞说,“仲将之墨,—点如漆”。从他开
中国教师 2009年5期2009-04-08
- 说说“再和墨”
乾隆年间,我国的制墨业发展到鼎盛,安徽徽州府的歙县、休宁、婺源成为全国的制墨中心,墨家相继而起,其中有程君房、邵格之、罗小华等一批制墨高手。名家所制之墨选烟精细、墨色黝 黑,书写时不滞笔、不晕纸,能为书画增色,因此备受文人墨客的喜爱。但是墨又是易残品,在制作过程中和使用、保管不慎时,都会使墨残损、破裂,十分可惜。因此有些墨家将残墨和旧墨捣碎,加入动物胶、冰片、香料等,重新制作,这就是再和墨。制造再和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制墨的一系列工序中,仅仅是省去了点
收藏 2000年9期2000-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