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源
- 微电网能量管理优化技术研究
来源往往包括可控微源、不可控微源、储能装置等多重要素,其中可控微源包括微型燃气轮机、燃料电池等,这些能量来源的主要特征就是可以人为进行对其发电功率的调节。微电网结构如图1所示。图1 微电网结构3 微电网能量管理优化的目标及技术3.1 微电网能量管理优化的目标微电网的能量管理需要实现。一是保证微电网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如果微电网与大电网处于并网状态,则微电网可以依托PCC 来与大电网进行对应的能量交换过程,基于此,微电网的运行成本评估相对较为
电力设备管理 2023年17期2023-10-25
- 微源股份:经销占比攀升 下游周期性低迷不可小视
周一微源股份是一家从事模拟芯片产品研发、设计和销售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采用Fabless模式生产芯片,主要产品包含电源管理芯片和信号链芯片两大类,其中电源管理芯片占据大头。2019-2021年,受益于新冠疫情导致的芯片供给收缩及居家办公带来的消费电子大繁荣,微源股份的芯片业务于2020年开始进入爆发期。报告期(2019-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公司营收为1.51亿元、2.37亿元、4.35亿元及1.9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40万元、4686万
证券市场周刊 2023年9期2023-03-20
- 微源股份:业绩骤然下降市值指引失实
模拟芯片商深圳市微源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源股份”)从事高性能模拟芯片产品研发、设计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电源管理芯片和信号链芯片两大类,应用于智能家居、智能便携等消费电子领域以及显示面板领域。微源股份本该于2022年10月26日上会,但因存在重大事项有待进一步核实,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委员会管理办法》第三十二条相关规定,上交所决定对微源股份的发行上市申请暂缓审议。其实,从基本面来看,微源股份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公司出现净利润暴跌的情形。
股市动态分析 2023年5期2023-03-14
- 基于一致性的综合能源微电网分布式优化调度
每个代理基于相邻微源节点的信息与自身的状态,调节自身下属发电节点的出力,使下属节点和相邻节点的成本微增率趋于一致,进而实现分布式能量最优调度。图1 综合能源微电网去中心化架构多智能体系统通常是基于各个智能体之间的(通信)连接关系构建而成。通信网络的拓扑图通常使用G来表示,G=(V,E,A),其由n个节点的集合V、节点之间连接形成边的集合E以及节点之间的邻接矩阵A构成,其中,V={v1,v2,…,v i…,v n}、E⊆V×V。如果节点i与节点j之间存在双向
河北电力技术 2022年3期2022-07-30
- 基于分级思想的微电网重构优化研究
用孤网内部的可控微源保证功率平衡,此时需进行微网重构优化,重构后的微网系统具有网损低、系统稳定等优点。目前微电网重构时,需要考虑系统的重构组网规则。文献[1]提出了一种同时包含重构与孤岛划分的故障恢复方法。文献[2]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网络重构与孤岛划分的故障恢复运行策略。文献[3-4]阐述了孤岛运行时可以由可控微源来支撑系统的频率和电压。现有研究认为当微网系统故障时,为让系统能够快速达到新的稳定,应充分考虑故障微网重构约束条件,建立相应模型并优化,获取最优
电力学报 2022年2期2022-06-09
- 基于虚拟领导者一致性的大规模微电网智能协同分层控制
脆弱性的问题,以微源并网逆变控制器作为智能体,以电能质量指标为一致性目标,构建微电网协同分层控制结构,底层采用下垂控制调节负荷变化引起的电压偏差,上层以逆变器输出电压为一致性目标,动态优化各微源的电压给定值,提高系统稳定性及母线电压控制精度。针对弱电网状态下的电压波动与畸变问题,采用基于虚拟领导者的误差迭代一致性跟踪控制策略,提高弱电网状态下系统对非线性参数的自适应能力,实现并网电压的鲁棒控制。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验证方法的有效
电气技术 2022年4期2022-04-28
- 基于主控微源的内环参数切换控制策略
时,微网内所有的微源均采用P/Q控制策略。并网转孤岛运行时,主控微源从P/Q切换为u/f控制,为微网系统提供电压和频率支撑。主控微源指的是当微网从并网转孤岛以及孤岛运行时,系统发生能量变化时,主控微源能够快速地注入或吸收能量,以维持系统电压和频率的稳定。主控微源一般选择微型燃气轮机、柴油发电机、储能等可控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微网如何从并网运行平稳地切换至孤岛运行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文献[5]提出包含滤波电感电流环
宁夏电力 2022年6期2022-03-02
- 微电网电能质量治理策略研究综述
、惯性小。同时多微源逆变器和各电能质量治理装置的相互耦合、干扰形成了微电网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当然,微电网有着动态跟踪能力强,可以即插即用和灵活切换运行状态的优势。国内尚未制定微电网电能质量的具体标准,但通过电能质量问题的成因、微电网本身的特性和运行经验可以大致了解其电能质量问题。谐波的产生主要与电源、线路和非线性负荷有关。相应地,微电网中的分布式电源、逆变器和大量电力电子装置会产生谐波。在电力系统中,电网往往呈感性,电压偏差与无功功率的多寡密切相关。与之不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1年6期2021-12-31
- 基于微电源输出功率的微电网自适应电流保护*
潮流方向不确定、微源输出功率变化等因素对保护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微源输出功率的微电网自适应电流保护方案;对典型工况在PSCAD/EMTDC上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保护方案可靠保护微电网。1 微电网拓扑及各处故障特性1.1 微电网拓扑结构根据IEEE1547标准以及美国电力可靠性技术方案解决协会(Consortium for Electric Reliability Technology Solutions,CERTS)对微电网的定义,并结合文中基于微源
机电工程技术 2021年10期2021-11-23
- 采用状态跟随和预同步的方法实现微网并网向孤岛运行平滑切换研究
、DG2作为从控微源始终采用PQ控制策略,来保证微源功率的最大输出;DG3作为主控微源并网运行采用PQ控制,孤岛运行时需切换到V/f控制来给微网提供电压和频率的支撑。图1 微电网结构1 并网向孤岛模式切换试验研究其仿真系统主要的参数设置如下微网系统内总负荷为0.69MW、0.222MVar;DG1输出100kW、25kVar;DG2输出80kW、20kVar;DG3在PQ控制下输出390kW、141kVar,使微源能够保证敏感负荷供电,V/f控制器给定参考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17期2021-10-25
- 采用状态跟随和预同步的方法实现孤岛向并网模式切换研究
1、DG2是从控微源,一直采用PQ控制策略,以保证微源功率的最大输出值[4];DG3是主控微源,在并网运行时采用PQ控制[4],在孤岛运行时需切换到压频比控制,给微电网提供电压和频率。2 孤岛向并网模式切换试验研究参数设置为DG3作为主控微源采用V/f控制设置参考电压为0.38 kV、频率为50 Hz,DG1、DG2作为从控微源,DG1给定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为:100 kW、20 kVar,DG2给定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为:200 kW、40 kVar,微网
绿色科技 2021年12期2021-07-22
- 微电网电能质量治理策略研究
于微电网内部存在微源逆变器及电能质量治理装置,其具有非线性系统。针微电网优势而言,其不仅具备良好的跟踪能力,还能够对运行状态进行灵活切换,显著提升操作便捷性,能够有效提高电能质量治理效果。针对微电网电能质量问题而言,目前我国尚未对微电网电能质量相关标准进行制定,但通过深入分析微电网基本性质及运行经验,可充分了解微电网电能质量中存在的问题。由于谐波的形成与电源及非线性负荷等具有密切联系,微电网中含有的分布式电源与电力电子装置等可形成大量谐波。通过对电力系统进
智能城市 2021年15期2021-04-12
- 考虑通信延时的直流微网分组一致性控制策略研究
控制方法之中,多微源之间的协同控制方法多采用集中式或分散式的控制方法[4]。然而,传统的分散式控制,由于直流微网中线路阻抗的存在,属于有差控制,在母线电压和功率分配方面存在偏差[5]。而集中式控制虽然可以平衡母线电压和功率分配的精度,但可靠性存在问题,集中控制器的故障会影响整个系统的稳定[6]。基于一致性的控制方法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的集中式控制和分散式控制的缺点,并集合两者的优点,是一种有效的分布式系统控制方法[7]。基于一致性算法的分布式控制依托稀疏通信,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2期2021-04-08
- 基于GBDT 的串联结构微电网与电网交互稳定性评估
电网,本文讨论的微源逆变器串联微电网(micro-grid with series micro source inverters,SMSI-MG)输出的电压和电流具有更好的正弦度,同一输出电压等级下可有效降低各微源直流侧电压[1-3].类似的逆变器串联结构因其高输出电压、低dv/dt、高效率等优势而在光伏并网系统中获得广泛应用[4-5].SMSI-MG 系统则在此基础上将不同类型的DG 进行整合,可进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目前,微电网中的大部分电源均为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2期2021-03-05
- 基于改进NSGA-Ⅲ算法的微电网多目标优化运行
标,将功率平衡和微源出力等约束考虑在内,建立微电网多目标优化模型。然后在标准NSGA-Ⅲ 算法中,引入量子搜索,求解此模型,得到微电网单日分布式电源的优化调度方案。最后,通过标准与NSGA-Ⅲ算法解进行比较,验证此改进算法的有效性。1 微电网优化模型1.1 目标函数目标1:微电网综合运营成本最低。(1)(2)CSB,i,t=kSBPSB,i,t(3)CGrid,t=kGridPGrid,t+MGrid,tPGrid,t(4)式中:F1(x)为综合运营成本;
电气自动化 2021年6期2021-02-28
- 孤立微电网黑启动研究
蓄电池作为系统的微源。微电网按照多代理系统分层控制的思想,其中微电网中心控制系统(Micro Grid Central Controller,MGCC)主要负责微网系统各单元的优化、能量管理、与下层系统之间的通信和调度以及黑启动控制等。微电网内部设备控制包括微电源控制层和负荷控制层,前者与MGCC相配合,主要负责控制微电源的运行、上传微电源的信息至MGCC。负荷控制器(Load Controller,LC)与MGCC相配合,主要负责控制负荷的投切并上传负荷
通信电源技术 2021年16期2021-02-18
- 基于功率下垂特性的直流微电网分布式控制
是该方法没有考虑微源间带有本地负载的情况。文献[10]提出了一种集中式二次控制方法,微电网中央控制器利用低速通信网络对直流母线电压进行实时性采样,实现二次控制方案,使直流母线电压恢复。但是此集中式二次控制中,单点故障及线路阻抗的影响还没有被完全考虑;同时,只有采用较大的下垂系数才能实现负载功率分配精度的提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文献[1,11]提出了一种基于低速通信的直流微电网分布式控制,通过传输各源的输出电压、电流共享比例等信息,实现负载功率精确共享,保证
电气传动 2021年3期2021-02-05
- 基于滑模控制的孤岛直流微电网控制策略研究
负荷侧输入阻抗或微源侧输出阻抗,改善系统的稳定性。但是其局限性在于需要详细的系统参数以建立准确的闭环传递函数,一旦系统参数随环境等因素引起变动,所增设控制环节的补偿效果将变差。因此,越来越多的非线性控制方法应用至微电网的研究中去,其中滑模控制(Sliding Mode Control, SMC)以其对系统参数变化的不敏感性而逐步被应用到变流器的控制中去[4-7]。目前,研究者更倾向于以单微源为CPL供电为研究主体,运用SMC对变流器进行控制。文献[5]为变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02-03
- 一种改进的微电网无功分配控制策略研究
制曲线,使分布式微源在并网模式下恒功率输出,降低环流。但此方法不能消除元件差异和线路阻抗不同对系统均流的影响;文献[7]应用了虚拟电阻和虚拟阻抗等改进方法实现均流,减小线路电压损耗,降低无功环流,但是采用虚拟阻抗会造成输出电压明显降落,导致系统电压质量降低而且增加了逆变器控制的计算量,工程中应用难度较大;文献[8]在传统有功∕频率下垂控制中引入无功偏差,将产生的有功扰动加入到各个无功∕电压下垂控制中,但是加入有功扰动不仅影响微电网电压质量以及系统稳,而且对
电气传动 2021年1期2021-01-12
- 基于改进PSO的微网群并网优化调度
,t为周期,n为微源个数,cfuel,j,i是微网j中微源i的燃料单价,Pj,i,t为t时段微网j中微源i的出力;ffuel,j,i(Pj,i,t)为t时段微网j中微源i所消耗的燃料量,cin,j,i为微网j中微源i的安装成本,kj,i为微网j中微源i设备容量系数,r为微网j中微源i设备的年利率,tpp为微网j中微源i设备的投资偿还期,cmo,j,i为微网j中微源i的维护成本系数。微网群中,治理环境的维护成本数学模型为:式中,cpg,j,o为微网j中污染气
通信电源技术 2020年13期2020-10-26
- 计及多智能体调度的冷热电联供型微网并网优化运行研究
微网间功率交互和微源出力协调的CCHP 型多微网优化调度模型,并以某典型微网群为例,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文献[3],[4]搭建了以节能效率最高和能源消耗成本最低为目标的优化调度模型,并运用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和快速非支配排序的遗传算法得出两个目标的Pareto 最优解。文献[5]提出了一种冷热电联产综合能源系统和风力发电的优化调度策略,考虑到了天然气系统的建模,并将其安全约束集成到最优调度模型中,从而验证了所提调度策略模型的经济性,促进了风力发电的集成。
可再生能源 2020年1期2020-02-25
- 新能源联合供电系统能量管理与控制
用的协调控制单一微源的应用过程较为简单,直流母线的应用过程中则十分复杂,福利实用最大功率的跟踪算法会造成能量的大量损失,并且会存在使用最大功率功率算法应用伪最大功率点上,不利于母线的整体能量的协调以及控制。在应用过程中通常对以上几种方法进行应用来对直流母线的最大功率进行跟踪。(1)全局扫描法,即通过扫描对直流母线的电压值进行得出,通过数值的比较来找出最大值点,该方法准确性较高,但在检测中会耗费大量的能量。(2)独立最大功率跟踪,分布式电源根据最大功率跟踪方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9年1期2019-11-30
- 基于逆变器直流侧电流控制的多微源并离网无缝切换
母线为交流母线,微源逆变器交流侧和公共接点共同接在交流母线上。负荷侧配置的开关控制及数据采集系统将采集得到的负荷功率和电流数据传送到微电网控制中心,并接收其发送的控制指令,控制负荷投切。微源和储能配置的开关控制及数据采集系统将测量得到的电流、功率、电压和频率等数据发送到微电网控制中心,并接收其发送的运行方式和参数的控制指令。微电网控制中心通过采集微电网的电量信息过程,完成对微电网的协调控制及优化管理,原则是:依据配电网和微电网的工作情况,决定微电网运行方式
上海电力大学学报 2019年1期2019-03-05
- 基于“虚拟复阻抗”的低压微网下垂控制策略
网系统中的逆变器微源种类多,且分散广的特点,使其难以实现高速通信。而微网并联逆变器的下垂控制方法对通信平台的依赖性低,故在微网应用中受到广泛青睐[3]。常规的下垂控制方法主要是应用于阻感比(R/X)较小的高压输电线路中,此时各并联逆变器的等效输出阻抗呈现纯感性,有功功率P对δ和无功功率Q对电压U之间的关系近乎解耦[4]。在低压微网或线路阻抗呈阻性的系统中,高的阻感比将会使得逆变器功率耦合加强,系统稳定性降低,从而难以实现对电能质量的有效控制。为降低线路的阻
电气自动化 2018年5期2019-01-30
- 微网逆变器的分层控制策略分析
际的传输电路中,微源发出的功率是由两部分组成的[3]:一部分供给本地负荷,一部分供给公共负荷。若将线路和本地负荷看作一个整体[2],可以得到公式:其中R、X分别为微源相对于交流母线的功率等效阻抗[4]。线路阻抗和本地负荷对功率分配的影响可以由功率等效阻抗反映,通过线路的功率输出和电压幅值相位信息即可以求出对应的阻抗值。若要求R、X需要知道母线电压及其和微源的相位差,对于微源来说,这两个参数都是未知数,但是考虑到相关参数和公式的推导,可以得到公式变形如下:求
机电信息 2018年24期2018-08-27
- 基于离散分组一致性算法的双母线孤岛直流微电网自适应下垂控制
其结构并不适用于微源、负载较分散的直流微电网系统。所以,基于稀疏通信网络、点对点的分布式多代理MA(Multi Agent)一致性协调控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5]。Olfati-Saber在2004年首先系统地提出了多智能体网络一致性问题的理论框架,并给出了基于一致性控制协议的基本形式[6]。随后Ren等[7]在其基础上,研究了具有固定拓扑与切换拓扑的有向加权网络一致性问题,并分析指出当系统拓扑中包含有向生成树时,系统能够达到一致。与文献[6]相比,该结论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8年6期2018-06-26
- 含有混合储能的微电网控制策略研究
制参数复杂、可控微源切换过程中的功率缺额以及并网离网运行模式下平稳过渡系统稳定性问题都是有待于解决的。本文将基于超级电容器与蓄电池的混合储能系统并联在微电网上,采用模糊滑模控制方式对混合储能装置进行控制,通过仿真验证该方法具有优越性,从而使微网得到更为精确的控制。1 微电网系统基本原理1.1 微电网结构微电网由非可控型微源风力发电机(Wind)、光伏电池(PV)和可控型微源柴油发电机(DE)、微型燃气轮机(MT)、燃料电池(FC)以及混合储能装置(超级电容
东北电力技术 2018年3期2018-06-19
- 基于下垂控制的微电网控制策略研究
切换,利用分布式微源的出力,提高电能质量.微电网应具备灵活可靠的控制系统,下垂控制具有不需要互联通信线、运行模式切换时不用改变控制策略等优点[4, 5],成为研究热点.1 下垂控制的基本原理下垂控制是模拟传统发电机的功角特性,采用P-f和Q-U下垂控制,使微电网得到稳定的电压和频率[6].P-f和Q-U下垂控制的表达式为(1)其中,U为公共连接点处电压的有效值,Ui为第i个分布式微电源输出相电压的有效值,θi为第i个分布式微电源的输出电压与公共连接点处电压
许昌学院学报 2018年12期2018-02-13
- 独立微电网中功率精确分配与频率电压恢复控制
联技术, 因此多微源逆变器接口的群控技术成为了微电网控制的关键技术之一. 当微电网因电网故障或其他原因断开与电网的连接而处于独立运行状态时, 逆变器大多采用下垂控制策略, 即按照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下垂方程控制频率和电压[2]. 本文分析表明: 为了使各微源获得精确的功率分配, 其有功下垂系数必须相等, 逆变器的总输出阻抗也必须相同, 但是在实际微网系统中这一条件往往难以满足[3]. 此外, 由于缺乏电网的支撑, 仅依靠传统的下垂控制策略调节微网系统的频率和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1期2018-02-05
- 孤岛运行模式下的低压微电网控制策略
值,但未涉及多种微源并列运行的情况。文献[8]研究了微电网在孤岛模式下DG和储能系统的协调控制策略,但未涉及DG、储能系统与负荷的互动控制。并网运行模式下,微电网系统对微源的可靠性要求不高;孤岛运行模式下,则需要依靠可靠的DG和储能系统来保证微电网平稳运行。为此,本文以风光储多种微源低压微电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主从控制的源荷平衡控制策略,确保在孤岛运行模式下微电网功率保持平衡、电压和频率保持稳定。通过Matlab建立微电网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低压微电网
电气技术 2018年1期2018-01-24
- 混杂负载条件下串联型微电网输出电压控制
必将使风光等清洁微源出力的随机性与间歇性、传统电网电力传输压力大、关键负载供电可靠性低等一系列问题迎刃而解,同时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也进一步得到缓解[1-3]。微电网结构是解决电压控制、潮流控制和解列时负荷分配、稳定等问题的关键,也为继电保护及微网运行的研究提供基础[4-5]。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和产业界采用微电网技术来解决上述问题,其结构类型主要有交流型、直流型以及交直流混合型3种[6-9]。这3种常见的微网结构决定它们内部存在环流、多微源参与调压或调频、子
电网与清洁能源 2017年10期2018-01-11
- 多微源配电线路对等控制策略研究∗
071000)多微源配电线路对等控制策略研究∗王 茜 原亚宁 王春梅 李怡萌(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技能培训中心 保定 071000)在含多微源的配电线路系统中,对等控制是使各微源有效协调、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控制策略之一。在对等控制策略中,各微源均采用下垂控制方法。针对传统的下垂控制存在输出阻抗性质与配电线路不符和线路阻抗不平衡影响功率合理分配的问题,提出引入了线路阻抗压降补偿反馈的反下垂控制方法。在PSCAD/EMTDC平台上搭建含有六个具体微源的配电线路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17年10期2017-11-17
- 基于虚拟阻抗的微网下垂解耦改进控制策略研究
号互联的多逆变型微源并联运行,运行可靠性高,控制结构简单。但传统的下垂控制基于线路的阻抗为感性为主,而实际中微网多并联与中低压配网当中,其线路以电阻性为主,不满足传统下垂解耦控制的要求,影响下垂控制效果。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对线路的功率传输特性进行分析,得出下垂解耦控制的条件。其次,在传统下垂控制中加入虚拟阻抗控制,优化线路的阻感比,同时在下垂控制中加入线路阻抗压降,实现无功功率精确分配。最后,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搭建微网控制模型,验证控制
电气开关 2017年1期2017-07-31
- 含微源配电网的运行特性研究分析
发电技术相比,含微源配电网利用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分布式发电技术,通过并网与离岛的自由切换,实现内部电源和负荷的一体化运行,提高系统可靠性,满足用户侧电能质量及可靠性的需求。微源种类不同,接入电网的方式及控制策略也不相同,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也随之变化。微源是现代电能供应的有力补充,含微源的配电网是新世纪电力系统发展的趋势。关键词:微源;配电网;运行特性随着分布式发电技术日益成熟,微源在电力系统中所占的比重也逐渐增加。微源,是指微电网中靠近用户侧,发电功率在几KW
科技风 2017年2期2017-07-10
- 一种适用于直流微电网的自主式控制策略研究
式的设计方法,各微源利用母线电压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基于直流母线电压的波动来实现各种工作模式的自主切换。结合算例仿真对一个典型的直流微网系统进行研究,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直流微电网 自主式 控制 工作模式0 引言随着光伏、燃料电池、储能装置等具有直流输出特性的微源在微网系统中大规模应用,与交流母线系统相比,采用直流母线的系统使用的电力电子开关器件少,能量转换效率更高。而且直流系统中不存在电压频率和无功功率的概念,因此更容易控制[1]。采用自主式控制方法
船电技术 2017年2期2017-03-14
- 一种改进的类功率下垂控制研究
。而微网中的部分微源如光伏、蓄电池等均以逆变器为媒介,实现与微网相连。因此,实现微网逆变器的并联运行下垂控制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3]。传统的下垂控制的思想在于,利用本地信息计算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根据下垂特性曲线,调整微源接口的逆变器的输出电压和频率[4]。为实现均流,则需通过测量公共耦合点处电压参与下垂控制。但是,传统的下垂控制缺乏对具体线路阻抗特性的考量,其假设前提为输电线路为感性的架空线路,对于存在阻性或者阻感性的输电线路的微网不适用。
电气开关 2017年4期2017-03-13
- 微网线路保护综述*
流的原因由逆变型微源提供的短路电流较小(限制在两倍额定电流以内)。微源接入及微源“即插即用”的特点加重了潮流分布、故障电流的不确定性。这些都使得基于固定值的传统保护方案不再适用。由于微网大多接在中低压配电网,有关微网的保护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大多配以简单的过电流保护;但微网的特殊性使得过电流保护不再适用,亟需发掘适用于微电网的保护方案。为此,国内外学者展开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文中详细分析了微网不同运行方式,微源投退、布局容量、控制方式等对常
电测与仪表 2017年8期2017-01-10
- 计及孤岛约束的微网经济优化
化周期;I为可控微源数量;J为不可控微源数目;Cfi,t为可控微源i在时段t内的燃料成本;Cui,t为可控微源i在时段t的启动成本;Cdi,t为可控微源i在时段t的停机成本;Comi,t为可控微源i在时段t内的运行维护成本;Comt,j为不可控微源j在时段t内的运行维护成本;Cet为微网在时段t内与主网交互成本。可控微源的成本一般用二次多项式表示:式中:ai,bi,ci为可控微源的成本系数。可控微源的启动成本可表示为:式中:αi,βi为可控微源的启动成本系
电力工程技术 2016年5期2016-10-19
- 基于自适应调节的微源逆变器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
基于自适应调节的微源逆变器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张亚楠,朱 淼,张建文,蔡 旭(上海交通大学风力发电研究中心,上海200240)微电网通过各类功率变换器实现分布式电源分布式开发、就地吸纳和高效应用,但其孤岛运行时惯性很小,频率受负荷波动的影响很大。对于微源逆变器引入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这对改善微网系统频率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提出一种自适应调节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首先根据微网实际运行状况实时修正虚拟惯性参数,实现了控制策略的自适应调节,从而
电源学报 2016年3期2016-10-12
- 微网孤岛运行模式下的改进下垂控制方法研究
控制难以保证并联微源输出的无功功率按其容量比合理分配。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微网孤岛运行时的改进功率下垂控制策略,公共母线处的中央控制器向各并联微源的本地控制器发送无功功率给定值信号,通过积分器调节后实现下垂特性曲线的平移,保证并联微源输出的无功功率可以合理分配。此外,在无功-电压下垂策略中增加了公共母线电压有效值的反馈控制,保证了该处稳态电压为额定值;同时,在有功-频率下垂策略中通过减小下垂增益保证了系统稳态频率偏离额定值很小,加入了有功功率的微分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4期2016-08-15
- 基于下垂特性的微电网电压与频率恢复控制
发展。微电网中的微源主要包括光伏电池、风电及燃料电池等。所以,微电网的控制需要达到以下几点要求[1]:任何一个微源的接入或者退出不会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微源可以自己选择运行点;微电网可以平滑地并网运行或者离网;分开进行有功和无功功率的控制;微电网可以自主校正电压的跌落等问题。此外,在微电网中,电压和频率的偏差是两个重要的电能质量指标,它直接反映了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产生与消耗之间的平衡关系,所以电压与频率的偏移问题是不可忽略的,必须采用可靠的控制方法使系统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2期2015-09-27
- 一种并联分布式微源的无功功率均分控制策略
一种并联分布式微源的无功功率均分控制策略刘尧,韩华,粟梅,孙尧,谌慧滨,龙熹(中南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410083)在微电网多逆变器并联系统中,由于各逆变器之间的输出阻抗和馈线阻抗存在差异,因此,应用传统的下垂控制策略会导致逆变器间无功均分精度较低而造成环流问题。为了减小环流、提高无功分配的精度,提出一种改进型下垂控制的微电网无功均分策略。该方案利用低带宽通信获取各微源的无功功率信息,修改无功电压下垂特性曲线的电压偏置,达到提高无功出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2期2015-09-24
- 一种改进的微网黑启动策略
蓄电池作为黑启动微源,采用并行恢复方式对微网进行黑启动。采用改进的下垂控制和PQ控制作为微源的控制策略,使微网黑启动过程中保持微源的电压和频率稳定,以及对微源输出功率的精确控制。设计了一种组网控制器,优化黑启动微源的并联组网,使组网更加稳定可靠。通过仿真验证了该黑启动控制策略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微电网;黑启动;下垂控制传统电力系统面临着化石资源枯竭、能源效率低下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分布式发电由于具备气体和颗粒物排放少、大规模传输少、能够减少输配电损失、减少输
电源技术 2015年8期2015-06-27
- 基于Multi-agent的微电网运行与控制的研究
孤岛的出现,使各微源可以迅速选择各自的控制方式,在实现微电网局部自治和保证微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基础上,提高了微电网控制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试验仿真结果证明了新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微电网控制模型 多智能体系统 孤岛检测 恒功率控制 恒频恒压控制 超级电容0 引言为了解决全球面临的能源短缺危机和缓解环保压力等问题,微电网作为一种新的供电模式应运而生。微电网系统是一种新型的电网结构,它既可以与外部电网并网运行,也可以脱离外部电网孤立运行[1-2]。目前
自动化仪表 2015年4期2015-06-15
- 基于改进自适应遗传算法的独立微网配置优化的方法
微网微电源(简称微源)配置优化问题是一个多变量、非线性的多目标规划问题,遗传算法是一种基于进化论和遗传学原理的随机并行搜索优化方法,广泛应用于对微网配置优化问题的求解。文献[5]通过传统遗传算法对含有风机、光伏、柴油发电机及储能装置的微网优化配置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文献[6]以微网年化净效益为目标,在处理碳排放、蓄电池荷电状态等约束条件时,采取构造罚函数将上述约束条件体现在遗传算法的适应度函数中,解决微网最佳经济性的配置。上述遗传算法在求解微网配置问题时
浙江电力 2015年11期2015-04-14
- 孤立微网中微源的黑启动能力
04)孤立微网中微源的黑启动能力牟龙华,夏明栋,刘 仲(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上海201804)从各微源特性出发对微源的黑启动能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应用贝叶斯决策网制定了根据效用值选取微网黑启动主参考源的优化策略.在MATLAB/Simulink平台搭建了燃气轮机、蓄电池、光伏和风力发电模型,通过仿真试验对比了各个微源的黑启动能力,并通过算例验证了贝叶斯优化决策方法的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微型燃气轮机与蓄电池由于其良好的功率输出能力与输出电压的稳定性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12期2015-01-19
- 基于可靠性的微网容量最优配置
进行求解,确定了微源的最优安装位置和容量,但对于每一节点配置微源的类型没有给出相应的结果;文献[8]提出蚁群算法确定DG的最优位置和安装容量,其在满足DG容量约束的条件下,以系统网损最小为目标寻求最优解,然而蚁群算法选择的参数多且不同参数对优化结果影响较大,容易导致求得的并不是最优解;文献[9]考虑风机和光伏的互补性,以系统可靠性为约束,建立了计及系统投资成本、运行维护成本等综合成本的经济模型,采用改进微分算法对独立微网容量优化配置进行求解,但没有考虑蓄电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4年4期2014-09-26
- 孤岛下微网小信号稳定分析
导了孤岛下微网的微源和微网整体在稳定点线性化的小信号模型,对于微源,考虑功率模块中的频率和电压的下垂控制,因功率变化带来的频率和电压的调整,而线性的网络,考虑扰动对其节点电压影响,将频率和电压作为状态量得出孤岛下整体微网的小信号模型。对建立的小信号模型,一方面通过计算求取模型的系数矩阵的特征值来判断该微网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通过Matlab/simulink搭建微网模型得到频率电压的时域仿真图判断该微网的稳定性;比较以上两种方法的结论得到本文的小信号模型合理
电气开关 2014年2期2014-08-02
- 基于DBS 的直流微电网控制策略仿真
电网中存在着多个微源,如何实现发电单元、储能装置及负载之间的协调控制,保证直流微电网母线电压的稳定,是直流微电网研究的一个重点。传统的直流微电网协调控制方法有集中控制和分散控制2 种,其中集中控制[5]是给微电网中增加一个数据中心来协调各微源间的出力,其优点是能够实时掌握各微源工作状态,易于实现各微源的优先控制,缺点是依赖于数据中心及通信线路,一旦数据中心或通信线路出现故障,整个直流微电网将瘫痪,可靠性较低;分散控制[6]是通过对各微源的独立控制来实现微电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2014年11期2014-03-02
- 微电网与公共电网即插即用技术研究
[1-2],多种微源组成的微电网的应用是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3-6]。文献[7-8]首次提到微源的即插即用概念(也称为平滑切换或无缝切换)。文献[9]提出一种电压/电流加权控制策略,实现单台逆变器的并网和离网无缝切换。文献[10]提出了包含滤波电感电流环、滤波电容电压环和并网电感功率外环组成的三环切换控制策略,重点分析了储能在微电网运行中的作用。文献[11]提出基于LC滤波的电压/电流环三区域平滑切换策略,减小微电网2种运行模式切换过程中的暂态振荡。文献[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3年7期2013-10-19
- 不同运行调度模式下微网经济运行对比分析
考虑同时优化调度微源的有功和无功出力;另一方面,相应的约束条件过于简化,对微网联络线交换功率、旋转备用、储能元件充放电等指标与约束条件很少考虑。本文以一个包含光伏 PV(PhotoVoltaic)、风机WT(Wind Turbine)、微型燃气轮机 MT(Micro Turbine)、燃料电池 FC(Fuel Cell)、蓄电池 SB(Storage Battery)及热电负荷的微网为对象,建立热电联供型微网经济运行模型,在考虑FC、SB的同时输出有功和无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3年8期2013-10-10
- 微电网平滑过渡的功率优化控制
对由4个不同类型微源组成微电网接入配电网后存在的并网、孤网和两种运行模式之间的切换,建立了参数更为接近实际的微电网控制模型以研究并网孤网互换、孤网下投切负荷或微源等3种运行模式的平滑过渡。对所建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对比了每种运行模式下采用功率优化前后的各微源出力以及微电网交流母线电压频率的变化情况。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功率优化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实现平滑过渡的同时,可提高被优化微源的利用率。微电网;模式切换;平滑过渡;反调差率控制;功率优化许多微源采用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2013年1期2013-07-05
- 微网孤立运行时的调频策略研究
负荷主要由微网内微源提供,不足或多余的功率由主电网提供或吸收。当主电网出现故障或需要检修时,微网从电网上断开,形成一个孤立的微网[2-3]。为了使孤立微网仍然能够保证发电与用电平衡,就需要研究微网孤立运行情况下的频率调节控制。文献[4-6]研究了孤立微网的频率控制方法,但大都集中在对电力电子逆变器控制的层面上。文献[7]提出了一种包含多个电力电子接口的微源的微网的功率管理策略,可调度的微源响应系统频率的变化,达到调节微网频率的目的,各微源之间的调节相互独立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3年5期2013-06-27
- 一种微源逆变器串联连接型微网特性研究
影响[7]。多个微源同时参与系统频率、电压调节,以及微源之间的差异性与逆变器参数的分散性,使交流微网稳定性控制变得十分复杂[8-10]。直流微网中母线电压等级高,安全性低[11]。同时对集中逆变器的参数要求高,开关损耗与开关频率之间的矛盾也难以消除。另外,变流器之间的环流问题仍然存在[12]。混合型微网中由于含有交流、直流两种子网,它几乎包括了上述两种微网中的所有关键性问题,且系统工况与控制变得更为复杂。为保证混合微网稳定、减少子网之间的功率流动,还需进行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3年21期2013-05-24
- 基于主从控制策略的微网稳定性研究
。以下在分析不同微源特性及其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根据经典的微网控制方法[3,5]在PSCAD/EMTDC中搭建微网等效模型进行仿真,重点研究单主和多主控制策略下微网的电压和频率稳定性,为将来微网控制策略应用于实验平台奠定基础。1 微网系统结构微网中的电源多为微电源(简称“微源”),微网系统结构示意见图1。在图1中,微源由燃气轮机、光伏电池、燃料电池以及风力发电机组成。光伏系统和燃气轮机接入馈线1;燃料电池和风力发电机接入馈线2。馈线通过主分隔装置(通常是一个
河北电力技术 2012年2期2012-11-14
- 多逆变器环境微网环流控制新方法
关注[1-2],微源并网逆变器的大量存在构成了多逆变器环境,微网内能源形式多样、等效输出阻抗和额定容量也有差异,外特性的差异使得多逆变器环境下的负荷功率不能按照微源额定容量比例分配,环流问题亟待解决,孤岛运行和负载突变的情况下更需重视。功率/下垂控制是实现多机稳定并联的主要控制策略,移动有差调节特性可以实现负荷功率按照单位容量均分,这在外特性相同的微源间是适用的,考虑多能互补的微网构造,其中既包括类同步机形式的微源如各种涡轮机等,也有众多逆变型微源,额定功
电工技术学报 2012年1期2012-08-07
- 基于不同控制策略的微网仿真
p)特性曲线作为微源的控制方式,利用频率有功下垂曲线将微网系统不平衡的功率动态分配给各机组来承担,无需机组间的通信协调,保证微网孤网时的电力供需平衡和频率稳定,具有简单可靠的特点,但该方法没有考虑到系统电压与频率的恢复问题,即传统发电机的二次调频问题[8-12]。因此,微网再并网时会对主网的频率产生一定的冲击。另外,该方法是针对采用电力电子技术的分布式发电系统的控制,没有考虑传统发电机(如燃气轮机、柴油机)与微网之间的协调控制。下垂曲线特性如图2所示,本算
电网与清洁能源 2011年3期2011-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