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桢
- 浅析张爱玲《半生缘》的悲剧意蕴
出又一出悲剧。如曼桢和世钧两情相悦,从朋友发展成恋人。两人的家庭都有着难言之隐,所以二人惺惺相惜,但又因为家庭这个重要因素而产生了重重误会。世钧本有机会救出曼桢,但却被曼璐的一些小伎俩所迷惑。世钧在拿回戒指之后仔细端详过,并发现了端倪,但一切就是如此巧合,两人争吵在前,从而导致世钧即使发现端倪也未曾深究,这一“巧合”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世钧与曼桢之间信任的破裂。在曼桢费尽力气逃出来后,却发现世钧已经结婚了。正如小说中描写的,“不管别人对她怎样坏,就连她自己的
参花·青春文学 2023年9期2023-10-17
- 张爱玲小说《半生缘》的悲剧意识
《半生缘》中的顾曼桢用了半生来经历,用一生去回忆。“十八”青“春”,生之喜悦的万种风情,溢满人间;辗转多年,造化弄人,物是人非,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记忆成了一种钝化的疼痛;“半生”来得太早,又来得真不巧,彼此的过错,造就了彼此的错过,情深“缘”浅——“我们回不去了”。萨特说,“真正的文学作品是叫人不舒服的”。张爱玲的小说总给人一种苍凉的“叫人不舒服的”审美体验,看似岁月静好的生活,实则暗流涌动。也许最深的苍凉之感就来自亲手撕毁一切本就不可靠的美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2期2022-02-27
- 《半生缘》的爱情:缘分与人性的挣扎
即文本是围绕着顾曼桢与沈世钧的感情线来逐步展开的。在原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曼桢半晌方道:“世钧,我们回不去了。”这一句简单的话,道尽了心酸,道尽了无奈。这几个字看似很简单,然而事实可能没有显现的那么单纯,张爱玲想表达的远不止这么简单。这句话字面上想要表达的是曼桢对与世钧的感情现状的冷静且清醒的思考,即便开始是缘分让他们能够相聚,比如原著中这样写道:“是叔惠先认识的她的。叔惠是他最要好的同学。”通过叔惠,沈世钧和顾曼桢有机会相识,首先都在一个厂上班,其次是在过
名家名作 2022年22期2022-02-23
- 日常生活的常识
》里,吴倩莲演的曼桢生病睡在床上,梅艳芳演的姐姐曼璐到妹妹房里探望。看见写字台玻璃板下压着妹妹和朋友的照片,眼光很锐利地说了一句:“左边那人比右边的好,家底厚。”“家底厚”指的不只是有钱,还指有根基。这“家底厚”的人是黎明演的世钧。他有些木,为了抢上班车,竟看不见在场的女士,把曼桢挤落了下来。小市民出身的叔惠就不会,叔惠伶俐得多,这就是小家子的风格。他的交际圈要比世钧的广,人头也熟。世钧客居他家,倒比他还待得住,很勤快地帮着大人冲开水。这种“家底厚”的人,
文萃报·周五版 2021年50期2021-12-23
- 日常生活的常识
》里,吴倩莲演的曼桢生病睡在床上,梅艳芳演的姐姐曼璐到妹妹房里探望,看见写字台玻璃板下压着妹妹和朋友的照片,眼光很锐利地说了一句:“左边那人比右边的好,家底厚。”“家底厚”指的不只是有钱,还指有根基。这“家底厚”的人是黎明演的世钧。他有些木,为了抢上班车,竟看不见在场的女士,把曼桢挤落了下来。小市民出身的叔惠就不会,叔惠伶俐得多,这就是小家子的风格。他的交际圈要比世钧的广,人头也熟。世钧客居他家,倒比他还待得住,很勤快地帮着大人冲开水。这种“家底厚”的人,
读者 2021年24期2021-11-26
- 所谓大手笔
婚礼,说好要来的曼桢并没来。顾太太不免心慌,以为曼露垂危,遂草草吃了两口饭,赶至女儿曼露家,得知的却是曼桢被强奸的消息。在曼露的软硬兼施下,顾太太心慌意乱回至家中,恰巧碰见世钧在此等曼桢。见世钧,她如遇亲人,百感交集,有千言万语要讲。遂说道,上楼去说。那刻,她想把事情原原本本告诉他,此乃本能反应。门是锁着的,掏钥匙时,她摸到旗袍里一大叠钞票,那八成新,温软厚墩墩四四方方的钞票是曼露给的。须臾,她改变主意。待进屋,世钧想听的下文,已然不在。钱,让顾太太瞬间冷
延河(下半月) 2021年10期2021-11-04
- 所谓大手笔
婚礼,说好要来的曼桢并没来。顾太太不免心慌,以为曼露垂危,遂草草吃了两口饭,赶至女儿曼露家,得知的却是曼桢被强奸的消息。在曼露的软硬兼施下,顾太太心慌意乱回至家中,恰巧碰见世钧在此等曼桢。见世钧,她如遇亲人,百感交集,有千言万语要讲。遂说道,上楼去说。那刻,她想把事情原原本本告诉他,此乃本能反应。门是锁着的,掏钥匙时,她摸到旗袍里一大叠钞票,那八成新,温软厚墩墩四四方方的钞票是曼露给的。须臾,她改变主意。待进屋,世钧想听的下文,已然不在。钱,让顾太太瞬间冷
延河·绿色文学 2021年10期2021-10-30
- 张爱玲小说中的疾病设置
单扭伤了腰,致使曼桢不得不单独留在祝公馆,后被祝鸿才侵害。这关键性的一晚直接将曼桢从家庭和爱情的温暖中拖入悲惨而荒唐的人生悲剧中,同时展开了对曼桢这段悲惨经历的叙述,完成情节的转变和叙述的转向。第二次是曼桢难产的设置。另又“刚巧头二等病房都客满了,再换一家医院又怕耽误时候,结果只好住了三等病房”。两次巧合叠加的结果是曼桢生产前住到了医院的三等病房,在金芳夫妇的热心帮助之下逃离祝家。第三次重要的巧合是为照顾孩子荣宝,曼桢回到祝鸿才身边,后与祝鸿才结婚。曼桢与
名作欣赏 2020年21期2020-09-27
- 悲壮苍凉的无奈与悲剧
的悲剧性。一、顾曼桢的悲剧本书中的主人公顾曼桢与姐姐顾曼璐以及母亲相依为命,她是一个知识女性,有文化有理想有担当,有着人性的一切的美好,但是悲剧却环绕着她。在工作中,顾曼桢爱上了原本是自己同事的沈世均,并且勇于追求自己的爱情。但是,在旧社会的上海,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比较低,在艰难困苦的生活 中,青年男女在追求自己的爱情与幸福生活时,却要承受着外界的非议以及生计的压力。顾曼桢的生活转机因为沈世钧而发生改变,沈世钧在上海与顾曼桢逐渐越走越近。沈世钧的出現为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0年4期2020-09-10
- 一遇爱玲误终身
的人物,一个叫顾曼桢的女孩。曼桢,曼桢,不用世钧喊出来,我在心底喊出来,都要热泪盈眶了。无论如何,曼桢,一想到你坚毅又温婉的样子,我就又满血复活了。你看,中爱玲之毒甚矣。看爱玲文久了,大约可以勾勒出她的形象,多面的,可爱的,幼稚的,还有决绝的。总结起来,她是纯粹的。将自己和亲人、社会进行最犀利的剖析,大约有“事无不可对人言”的坦然。因坦然而快乐。爱玲的生命哲学,可为我的座右铭。无法做到完全地坦然,瞻前又顾后,偶尔腹诽人——我身上的毛病不少,却难以克服。这个
新作文·初中版 2020年6期2020-07-09
- 一遇爱玲误终身
的人物,一个叫顾曼桢的女孩。曼桢,曼桢。不用世钧喊出来,我在心底喊出来,都可以热泪盈眶了。无论如何,曼桢,一想到你坚毅又温婉的样子,我就又满血复活了。你看,中爱玲之毒甚矣。看爱玲文久了,大约可以勾勒出她的形象,多面的,可爱的,幼稚的,还有决绝的。总结起来,她是纯粹的。将自己和亲人、社会进行最犀利的剖析,大约有“事无不可对人言”的坦然。因坦然而快乐。爱玲的生命哲学,可为我的座右铭。无法做到完全地坦然,瞻前又顾后,偶尔腹诽人——我身上的毛病不少,却难以克服。这
新作文·初中版 2020年5期2020-05-25
- 推·电影
工厂做工的世钧和曼桢成为恋人。曼桢早年丧父,姐姐曼璐为了养活一家老小,心痛离别恋人去当舞女赚钱,最终嫁给了有妇之夫祝鸿才。世钧收到告急家书回到南京,方知家人召回只为让其成亲。由于性格上的软弱,也因久等不来曼桢的书信,世钧最终迎娶了他并不喜欢的门当户对的翠芝。上海这边,不能生育的曼璐为保全自己的地位,设计令曼桢怀上了祝鸿才的孩子,葬送了曼桢与世钧的爱情。曼璐死后,曼桢为了孩子委身祝鸿才,两个有缘无分的人就这样错过情缘。2.《桃姐》(2011)地区:中国导演:
新青年 2019年5期2019-05-24
- 论电影《半生缘》对小说的视听语言转换技巧
关系线索:一条是曼桢与世钧之间的有情人难成眷属模式;另一条是曼璐、曼桢之间的姐妹恩怨模式。前者属于现实主义类型的世情故事,后者则带有现代主义的人性探索倾向。小说中出现过三十多个人物,围绕这两条线又交织着多重人物关系,如曼璐、曼桢、祝鸿才之间的恩怨与阴谋;曼璐、曼桢与张豫瑾之间的情感误会;叔惠、翠芝与世钧之间的情感错位等等,都叙述得较为详细。此外,世钧家族成员之间复杂的矛盾纠葛,顾家老老少少的琐碎日常,以及几个女佣之间的勾心斗角等等,也叙述得很具体。总之,《
安康学院学报 2019年4期2019-03-15
- 自然主义和精神分析理论视角下的《半生缘》
平民家庭出身的顾曼桢受过高等教育,是上海这座城市的白领新女性。她与来上海求学、工作的南京富家子弟沈世钧在同一个工厂上班。两人因为性格相近,兴趣相投而两情相悦。同样,《半生缘》是一部具有浓重自然主义色彩的作品并且是悲观主义宿命论色彩浓厚的创作曼桢除了抢回她的亲生儿子荣宝意外一无所获,而张豫瑾这样摘心忠厚的乡村医生太太竟会遭到日本军阀的奸杀。另一方面,有些自然主义作家认为影响角色的主要是环境,环境往往会不分青红皂白的影响一人的一生。如果仔细的辨读一下曼桢的悲剧
丝路艺术 2018年4期2018-09-10
- 从《十八春》到《半生缘》
,让小说停止在顾曼桢和沈世钧在小饭店的重逢回不去的境地里,删去了原作中几个主人公到东北解放区的光明的尾巴。这也就将《十八春》本来不那么悲凄的结尾打回到彻头彻尾的悲剧。很多研究者通过对比两作的不同,详细地分析了张爱玲的变化并探讨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很多人认为这种修改体现了张爱玲风格的变化,而我以为,从《十八春》到《半生缘》,正是张氏美学的一种回归。《半生缘》对政治色彩的弱化,固然有要在台湾出版的考量,但更重要的是,时隔多年,旅居美国的张爱玲早已离开了大陆的政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8年7期2018-08-23
- 半世尘缘 一世浮沉
苍悲凉。但至少,曼桢与世钧的爱情跳脱出来,成为一抹亮色。尽管这亮色最终仍被黑暗的底色吞没。个人认为,十八春小说原著,张爱玲在写到曼桢世钧重会时,就有点无力为继了。她不知该怎么处理人物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于是将东北解放区作为一个新天地,打算让曼桢世钧慕瑾叔惠等人去那里寻找新生。故事在电影院里生硬地收尾,埋下了一个曼桢慕瑾将会结合的线索。这部小说好似成稿于五十年代初,不知张爱玲作此收尾是否有特殊考虑。但实际上,他们的灵魂和热情已经被漫长的十八春吞噬,再也无法支撑
卷宗 2018年18期2018-06-30
- 从《十八春》到《半生缘》
——张爱玲美学风格的回归
,让小说停止在顾曼桢和沈世钧在小饭店的重逢回不去的境地里,删去了原作中几个主人公到东北解放区的光明的尾巴。这也就将《十八春》本来不那么悲凄的结尾打回到彻头彻尾的悲剧。很多研究者通过对比两作的不同,详细地分析了张爱玲的变化并探讨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很多人认为这种修改体现了张爱玲风格的变化,而我以为,从《十八春》到《半生缘》,正是张氏美学的一种回归。《半生缘》对政治色彩的弱化,固然有要在台湾出版的考量,但更重要的是,时隔多年,旅居美国的张爱玲早已离开了大陆的政
中学语文 2018年21期2018-02-09
- 记忆之香
深深一吸。这是给曼桢的礼物,现在自己却更需要它。于是刹那间,大脑皮层存储气味的序列被激活,时间回溯了三年,回到那个充满雨夜潮湿气息的春天。“我不怪你。”曼桢轻声说。世钧他想问如何才能留住你,但又知道说什么其实都没有用。曼桢轻轻将头靠在他肩上,用力抱了他一下,这拥抱让他感到自己面对命运时的无力。她颈后微微敞开的领口透出一丝熟悉的甜美气息,和这难堪的背景气息混杂在一起,无比深刻地嵌入了他的记忆图书馆。当火车远去,他留在站台上,又成了这座广漠城市中一颗无足轻重的
科学之友 2017年12期2017-12-26
- 从精神分析维度谈张爱玲的创作
——以《半生缘》为例
仇故事。主人公顾曼桢是一个充满悲情色彩的人物,亲情的疏离与冷漠,爱情的背叛与创伤,以及她性格上的孤独与落寞,这三点最终集结于顾曼桢这样一个女人身上,让人感受到这不仅体现出作者的一种冷忍,也有着作者人生悲舛的一面。一、亲情的疏离与冷漠张爱玲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父母亲之间的感情不合,使尚处幼年的张爱玲过早的失去了母爱。以至后来张爱玲在谈到对母亲的印象时说:“我一直是用一种罗曼蒂克的爱来爱着我的母亲。她是个美丽敏感的女人,而且我很少有机会和她接触,我四岁时
唐山文学 2017年2期2017-11-25
- 论张爱玲《半生缘》中的女性悲剧
轻人的爱恨情仇,曼桢和世钧,叔惠和翠芝,他们彼此曾经都是有缘人,最终却各奔东西,其间包含了太多无奈与惶惑,承载了太多心酸与苦痛。这部小说中男女主人公世钧和曼桢18年的悲欢离合贯穿整部小说,同时辅以叔惠、翠芝、慕瑾、曼璐和鸿才等人的情感纠葛,全面地展示了人物在时代大转型时期沉浮、蜕变的痛苦历程。1顾曼璐曾经也是一个花季少女,她也曾有着自己深爱的男子,但是为了解决家庭的生活窘境,中学还未毕业的曼璐便出来做了舞女,从此走上不归路再难回头,对于她,张爱玲这样描述道
小说月刊 2017年23期2017-10-28
- 以精神分析学浅析《半生缘》中曼璐和世钧的人物心理
而言,不论曼璐、曼桢、世钧都有或多或少的心理独白。而心理独白的穿插和运用,不但充分地向读者展示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并从侧面反映出了人物的潜意识与他们真实的想法。而张爱玲笔下的人物来说,总是不断充斥着本我与自我的冲突。很少会有超我意识的出现,在《半生缘》中也是如此。就之前的评论者来说,都对张爱玲的其他作品有了深刻的剖析。而《半生缘》的分析,却都集中在人物的心理和命运的分析上。尽管,有和不同作品的对比。却很少有对其中的人物心理做一个横向的比较。曼璐,作为张爱玲笔
大众文艺 2017年18期2017-07-15
- 惟悲惟美
生缘》,无人不对曼桢和世钧的命运而慨叹,然而作为曼桢的姐姐曼璐,影片也用了不小的篇幅,拼凑出她一步步落入命运悲剧的经历。电影中的曼璐是曼桢悲剧的缔造者,然而作为长姐,女儿,妻子,游走于多个身份之间的她,想要仅凭一己之力满足所有人的期盼更是一个悲剧。父亲去世后,身为长姐的她去当舞女挣钱养活一家老小,成为男人的附属品和玩偶,浓妆艳抹也换不来男人的真情。本以为祝鸿才能给她后半生的幸福,没想到他却渐渐露出了本性,打骂便成了时常发生之事。无法生育的曼璐为了挽留自己的
写作(中旬) 2016年12期2016-05-30
- 你该怎样成功
程的雨伞,或者顾曼桢的戒指……”她沉吟:“帕子、雨伞、戒指?”我兴冲冲地说:“对!尤其是戒指。张爱玲的《十八春》里,世钧送给曼桢的戒指,曼桢在指环上紧紧缠上红毛线。后来曼璐将戒指还给世钧,他没发现,红毛线上还留着曼桢的血。”她点点头,很快,我们热切交谈的话题又换了。我忘了帕子、雨傘或戒指,直至许多日子后,她联系我。我收到她的快递,那天是我的生日。拆开包装,礼盒里是手工做的艺术盆景——一株向日葵,盆景旁还有个小小首饰盒。我愣住了。那是一枚戒指,戒面上刻着向日
幸福家庭 2016年8期2016-04-08
- 最美好的时光
的《十八春》,对曼桢的那句话记得很深刻:“世钧,我们再也回不去了。”我想,也许曼桢知道,她和世钧如果回去,回到过去相爱的日子,有的只会是煎熬和苦痛,否则又怎么会分开呢?但是为什么曼桢想要回去,我们想要回去?时间的仁慈在于:它把我们生命中的那些痛苦的记忆重新拼好,变得完整无缺、毫无瑕疵。最美好的时光是那些被我们忘记又渐渐记起来的时光。事实上,他们并不是时间,是画面,是影像。90后的我们,经历都大抵相似。小时候被赶去学特长,钢琴舞蹈、声乐书画,什么都要略懂。小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6期2016-03-01
- 沉重的哀伤
——论张爱玲《半生缘》的意境特点
惨淡的阳光世钧和曼桢初识,郊外拍照,“那一天的阳光始终很稀薄,”[1]“稀薄”一词形象地写出了日光惨淡、春寒料峭的天气。为何偏偏选择这么一天出游呢?还有霏霏春雪连着冷雨。曼桢的大衣被风吹卷起来,“她一只手掩住了嘴,那红绒线手套衬在脸上,显得脸色很苍白。”“红”与“白”的鲜明对比,在“稀薄”的阳光下格外刺目,没有正常恋人的美丽邂逅、浪漫约会,只给人以凄凄惨惨戚戚之感,二人的爱情也似乎一直同那太阳一般“稀薄”。曼桢被顾家囚禁,已有身孕。春天来了,她呆呆地“坐在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3期2016-02-11
- 从文本细读看《半生缘》恋母情结中爱的移置
并非一见钟情的顾曼桢,因为在沈世钧心中的顾曼桢,其形象的塑造是完全比对自己的母亲而来的。文本细读无意识恋母移置《半生缘》中顾曼桢的形象自然是美丽、善良、坚强、贞秀的,她用辛苦的工作负担着全家的生活,她家务虽重,却朝气蓬勃,一心向上,在恋人面前体贴温柔,在祝鸿才面前凛然难犯,甚至在孤苦无依的囚禁生活中仍然没有失掉生的信念,爱的执着就如同张豫瑾所看见的曼桢的脚踝,“她的脚踝是那样纤细而又坚强的,正如她的为人”①。艰苦的年代,这样的女性多了去了,为什么沈世钧却爱
名作欣赏 2016年20期2016-01-28
- 论《十八春》的蕴藉美
绘世均第一次见到曼桢时的情形的是他和叔惠一起去一个饭铺子吃饭时:“一进门的一张桌子,却有一个少女朝外坐着,她面前只有一副杯箸,饭菜还没有拿上来,她仿佛等得很无聊似的,手上戴着红绒线手套,便顺着手指缓缓地往下摸着,一直摸到手丫里,两只手指夹住一只,只管轮流地摸着。”叔惠在作品里不是那么细心的人,而对曼桢是熟悉而不感兴趣的,那这自然是世均眼里的曼桢了。可见他对曼桢是十分注意的了。叔惠给两人作介绍后又一段曼桢的描写:“她是圆圆的脸椭圆中见方——也不是方,只是有轮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7期2015-10-28
- 论张爱玲《半生缘》的悲凉韵味
的婚姻都没有爱,曼桢与世钧爱得纯情真挚,无利益计较,然而他们无法逃出厄运的魔掌,最终注定情深缘浅,这不仅仅是曼桢与世钧的悲剧,而是整个中国旧社会的悲剧,更是整个人类的悲剧。她们的形象地反映出妇女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忍受着爱情、婚姻、家庭的不幸和折磨,她们的悲剧命运是对黑暗社会最有力的控诉。婚姻在张爱玲笔下是无爱的,所以他们的爱成就不了婚姻。曼桢也好,翠芝也罢,她们都无法逃离没落的旧文化、旧观念对她们的戕害,腐朽的旧文化限制住了有爱男女,他们只能在圈子里打转,走
科技视界 2015年30期2015-10-22
- 谈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角色形象
好的例子。“他和曼桢认识,已经是多年前的事了。算起来倒已经有十四年了——真吓人一跳!”这句话拉开了《半生缘》的序幕,十四年,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容颜性格,或许连同之前一些小动作坏脾气都被磨灭得没有棱角。“日子过得真快,尤其对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弹指间的事。可是对于年轻人,三年五载就可以是一生一世。”究竟是时间改变了她们,还是她们自己改变了自己。《半生缘》里的主要女性角色是三个,但是整个故事都是围绕着顾曼桢开展起来,她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从彼此
参花(下) 2015年6期2015-05-30
- 社会文化差异与女性悲剧命运
—— 以苔丝和曼桢为例
—— 以苔丝和曼桢为例常慧慧(青岛理工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山东 青岛 266520)托马斯·哈代创作的《德伯家的苔丝》与张爱玲创作的《半生缘》有诸多相似之处,两部作品均塑造了一个纯洁、善良、能干的女子,她们无论是外在形象还是内在品质,家庭出身还是爱情经历都颇为相似,但由于二者思想观念和所处时代的不同,导致命运迥异。本文从传统文化的精神和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心理出发,分析苔丝与曼桢的悲剧命运,彰显东西方传统文化的精神和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心理差异。苔丝
文教资料 2015年10期2015-03-21
- 透过“张”看世界
——浅析《半生缘》中的隐喻
半生缘》作品及顾曼桢姐妹悲剧的探讨,从女性视角解读作品本身,将小说或其中人物作对比分析,比较小说与电影剧本的改编,比较原作《十八春》与改后的《半生缘》,探讨小说中折射的自然主义,更有研究书中服饰的。其中无特定研究目标,仅就作品本身泛泛而谈的居多,共七篇。对《半生缘》的研究现状表明:一、《半生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从数量上可见一斑;二、研究内容覆盖面不广,除泛泛而谈外,文学主要探讨了悲剧意识、女性形象、自然主义,艺术学仅研究了服饰一项,大众传播则主要考察了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5年6期2015-03-15
- 论小说《半生缘》中悲剧性文学色彩的电影艺术价值
这样写道:“他和曼桢认识,已经是多年前的事了。算起来倒已经有十四年了……日子过得真快,尤其对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指顾间的事。可是对于年轻人,三年五载就可以是一生一世。他和曼桢从认识到分手,不过几年的工夫,这几年里面却经过许多事情,仿佛把生老病死一切的哀乐都经历到了。”半生缘,一世情,平平淡淡的语言,道出了张式小说特有的苍凉味道。小说《十八春》多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电影版《半生缘》1997年就上映了,后来还被翻拍成电视剧,时隔多年看到这部电影,反
山花 2014年10期2014-09-16
- 做有用女人,别爱无用男人
叶倾城有时会想,曼桢的噩运是注定的吧?她爱上了世钧这样无用的男人。慕瑾到顾家做客,曼桢热络地招呼他,发现灯泡不够亮,要换,亲昵地唤世钧:“你帮我抬一抬桌子。”是慕瑾抢着和世钧两人抬桌子,也是慕瑾忙道:“让我来。”还是曼桢爬上去了。在物业服务不太普遍的时代,说到结婚的好处,其中一项就是:有人给换灯泡和保险丝了。而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两个大男人在侧,灯泡居然是一个小女子换的。这是她的能干,也是他们的无用。整部《半生缘》里面,这时候,能够屁颠屁颠、一跃而上“我
幸福家庭 2014年2期2014-09-10
- 论张爱玲《半生缘》的多重悲剧意蕴
平民家庭出身的顾曼桢,受过高等教育,是一个自食其力的职业新女性。她与来上海求学、工作的南京富家子弟沈世钧在同一个工厂上班。二人因志趣相投、性情相近;又因家庭都有着难言之隐,使得二人惺惺相惜,两情相悦。本应是长相厮守的有情人,却因为各自家庭成员的自私和阻挠,再加上双方的误会,终究是缘尽半生。14 年后重逢只能感叹一句“我们回不去了”[3]341,然后各自转身,行走在不同的人生路上,生离等同于死别。翠芝和叔惠虽然没有曼桢与世钧那样轰轰烈烈的爱情,但也是相互倾慕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2期2014-08-15
- 许鞍华对张爱玲《半生缘》之电影改编
还是电影都展现了曼桢、世钧等人的悲剧性人生,尤其是其中的爱情悲剧。张爱玲笔下的爱情从来不是轰轰烈烈的生死契阔,而是像她与胡兰成的婚书上写的那样“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就像许鞍华导演所理解的“我们现在这样处理是想符合曼桢当时的心理——她其实是不太想嫁世钧的,她自己亦有很多疑惑”①。这种淡淡写来、淡淡写去的表现手法,同样运用在了许鞍华导演改编的电影中。整部电影以灰色为基调,加入许多大红的元素,以缓慢的速度“哼唱”过来。一、电影对原著的增删与改编《半生缘》是一
名作欣赏 2014年30期2014-07-20
- 小说《半生缘》中的电影艺术手法
讲述了沈世钧和顾曼桢相识、相爱、分离、重逢的爱情故事,小说以灰白色调为主,给人昏暗的感觉,有一种陈旧、沉闷的上海韵味。这部作品大量借用了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展示了张爱玲处理内容与形式时精到巧妙的才能,达到了她对“苍凉”意味的永恒追求,本文将从五方面来具体分析其中的电影艺术手法。一、蒙太奇“蒙太奇是影视艺术的最重要的叙事手段,它打破现实时空的单线的自然顺序,将不同的时空场景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逻辑交叉衔接组合,在时空顺序上表现为大幅度的跳跃和颠倒,将现在、过去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3期2014-04-04
- 从“强女人,弱男人”模式看张爱玲作品的女性意识
妹妹,大学毕业的曼桢便是她“牺牲自己造就出来这样一个人”[4]102。等妹妹可以接过养家重任时,她已经年老色衰,失去了女人最宝贵的青春和美貌,再也没有挑选嫖客的资格,继而只能沦落为私娼。再遇到张慕瑾,她少年时候的爱情却被否认了,“她所珍惜的一些回忆,他已经羞于承认了”[4]130。残酷的现实把曼璐的精神世界打得粉碎。她是这样不堪,精神空虚几近崩溃却没有疯狂,为了自己的后半生,无奈中嫁给丑陋庸俗的祝鸿才。对家庭有很强责任感的她要求祝鸿才“一家三代都要他赡养”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4年1期2014-03-28
- 学生票想说爱你不容易....
开玩笑的。情景型曼桢道:“世钧。”她的声音也在颤抖。世钧没作声,等着她说下去,自己根本哽住了没法开口。曼桢半晌方道:“世钧,我们回不去了。”——以上出自张爱玲小说《半生缘》。我猜,这小说写的是春运的事儿。通告型马上要放假回家了。学校代订火车票,老师说:订票有四不保证:不保证有座票不保证是当天的票不保证是你想要的票不保证有票这些段子,让人忍俊不禁,笑中想哭,不是一般的讽刺,实乃一幅耐人寻味的“春运浮世绘”,童鞋们感慨“我们的泪已经干了,看到这些段子,咱又无奈
校园足球 2014年1期2014-02-18
- 艺术的魅力是细节:张爱玲小说《半生缘》细读分析
细读深究。“他和曼桢认识,已经是多年前的事了。算起来倒已经有十四年了——真吓人一跳!”。小说在回忆中拉开序幕,那回忆中咨嗟感叹的语调以及渐渐弥漫开来的淡漠的悲哀,总是使读者在进入文本的第一时间便心生凄迷、期盼,于是“他和曼桢”有待追忆的情感故事诱惑着我们:一进门的一张桌子,却有一个少女朝外坐着,穿着件淡灰色的旧羊皮大衣……她是圆圆的脸,圆中见方——也不是方,只是有轮廓就是了。蓬松的头发,很随便地披在肩上。世钧判断一个女人的容貌以及体态衣着,本来是没有分析性
中国文学研究 2013年4期2013-11-15
- 解读《十八春》里曼桢的阿尼姆斯
的《十八春》里的曼桢在人生不幸遭遇里的表现,让人看到这个柔弱女子身上坚强不屈的男性特征,即明显的阿尼姆斯。一 曼桢的阿尼姆斯的来源阿尼姆斯有三个来源:其一从遗传中获得了男性的集体形象,其二女人在与男人的不断接触中获得了自身对男性的体验,其三女人自身也具有某种男性的潜在本源。[1]108《十八春》里曼桢对世均介绍自己身世的时候,说过父亲在她十四岁的时候去世了。一个女人最早接触的男性是她的父亲,父亲对她的精神和行动会产生深刻持久的影响。但是曼桢的成长过程是没有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1期2013-04-11
- 《半生缘》中曼桢悲剧的必然性*
因此,张爱玲笔下曼桢的悲剧也就具有其必然性了。2 曼桢恋人——世钧的软弱作为20世纪30年代的男人,世钧是极软弱且爱面子的。世钧第一次从上海回南京时,在与翠芝吃饭的时候,翠芝提到送小健一只小狗,说了这样一句话,翠芝笑道:“要是世钧常住在家里,我就不便送小狗给你们了。世钧看见狗顶讨厌的!”世钧笑道:“哦?我并没说过这话呀。”翠芝道:“你当然不会说了,你总是那么客气,从来没有一句真话。”[2]这从一个侧面写出世钧的软弱和爱面子。而世钧并不坚持一贯的立场,他最后
河南工学院学报 2012年5期2012-08-15
- 永未言尽的苍凉与美丽——曹七巧与顾曼桢形象之比较
。《半生缘》中的曼桢是生活在上海小弄堂中一个由曼璐(曼桢姐姐)和顾太太扮演主体角色的无父空间里的女性形象。由于事态的发展,情节的巨变,线索的纷繁杂芜,内容的跌宕起伏和前面形成了鲜明对比,恋爱时光的宁静美好反衬出世事变迁给曼桢带来的创伤,幸福的短暂显得苦痛的长度更长。将两篇作品并于案上,我们发现,七巧和曼桢在其曲折、苍凉的生命历程中相继以一个女儿和妻子的形象出现时,由于她们各自所处的社会、家庭环境及自身素养的不同,对其兄长/姊姊、丈夫/恋人的情感处理方式与态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2年11期2012-08-15
- 张爱玲笔下女性的人性之悲
心帮助祝鸿才得到曼桢的直接原因。女人本能的嫉妒摧毁了她残存的善念,仿佛这般,她的妹妹便与她一样了,永远地陷在泥沼里,拔不出脚。如她所言:“我也是跟你一样的人,一样姐妹两个,凭什么我就这样贱,你就尊贵到这样地步?”于是,曼璐疯狂地实施着她的计划,为了能有个儿子笼络住祝鸿才,她不顾曼桢已经与世钧订婚、不顾曼桢的清白之躯,精心筹划,与祝鸿才合谋骗奸了曼桢。更惨无人道的是,她将曼桢禁闭在一个小房间一年之久……她哄骗着她懦弱的母亲,欺骗着前来寻找曼桢的世钧,撒谎说曼
名作欣赏 2012年15期2012-08-15
- 论《半生缘》爱情和人类生存的悲剧性
,似乎只能让人从曼桢与世钧短暂的相恋过程中感受到些许的暖意。纵使如此,书中仍然深刻、残酷地展现了人物无尽的悲情,爱情如此,生存境地亦如此。一、小说《半生缘》小说《半生缘》是张爱玲根据《十八春》改写的,但这部小说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许多苍凉的人生韵味,作者仍然以一种怜悯的情怀来看待芸芸众生,并直击他们孤独无望的人生境地和爱情挣扎,并又一次让读者清醒地看透了男女之间的爱情游离以及生存的悲剧性。小说以世钧和曼桢感情的悲欢离合为发展线索,并把叔惠、翠芝等人的纠葛作为主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2年9期2012-05-08
- 苍凉世界的一抹亮色——张爱玲小说《十八春》解析
故事:女主人公顾曼桢家境贫寒,自幼丧父,靠姐姐顾曼璐做舞女养活全家。曼桢毕业后出来做事,认识了沈世钧,由相知到相爱。姐姐曼璐嫁给了祝鸿才,由于不能生育,为了拴住祝鸿才的心,便设计陷害了妹妹曼桢,把曼桢囚禁起来,让曼桢给祝鸿才生儿子,沈世钧因误会而凄然离去。一年后,曼桢为祝家生下一个男孩后设计逃了出来,不久姐姐曼璐因病死去,曼桢为了孩子又无奈地嫁给了祝鸿才。世钧也回到南京,娶了他并不爱的翠芝。十八年之后,曼桢和世钧又在上海相遇,但已是物是人非,回首往事,不胜
文教资料 2011年26期2011-08-15
- 文化的差异与女性的选择
——苔丝与曼桢的爱情悲剧比较
选择 ——苔丝与曼桢的爱情悲剧比较⊙高 瑾[郑州大学文学院, 郑州 450052]《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和《半生缘》中的曼桢经历相似,出身贫寒,遭受侮辱,从此人生被改写,她们都经历了一场真挚的爱情,但爱情都是以悲剧结束。作为不同时代和文化背景下的女性,她们的爱情悲剧也有不同之处:两人的贞操观念不同、爱情体验不同、结局不同。苔丝 曼桢 爱情 悲剧1891年,哈代创作《德伯家的苔丝》,主人公苔丝是一位农村姑娘,年轻时遭人侮辱,由于传统的贞操观念,苔丝在新婚之
名作欣赏 2011年12期2011-08-15
- 回不去了等3则
回不去了曼桢道:“世钧。”她的声音也在颤抖。世钧没作声,等着她说下去,自己根本哽住了没法开口。曼桢半晌方道:“世钧,我们回不去了。”———以上出自张爱玲小说《半生缘》。我猜,这小说写的是春运的事儿。别吓着爸爸某天早晨,有一个人刚打开手机,就收到一条短信:“爸妈,我买彩票中了50万元,现被知情人威胁,拿5000元保人身安全。不要来电,你们速汇款,让我脱身。兑奖后我就回家。”下面附了一个银行的账号。看完后,这人赶紧发了条回信:“孩子,你在哪里给爸妈发短信呀?刚
意林 2011年5期2011-05-14
- 微博选摘
@东东枪:曼桢道:“世钧。”她的声音也在颤抖。世钧没作声,等着她说下去,自己根本哽住了没法开口。曼桢半晌方道:“世钧,我们回不去了。”——以上出自张爱玲的小说《半生缘》。我猜,这小说写的是春运的事儿。@我们爱讲冷笑话:离火车站还有3站路的时候,公交司机提醒道:要买火车票的同志可以下车排队啦!@全球语录:有时候,我们感觉走到了尽头,其实只是心走到了尽头。再深的绝望,都是一个过程,总有结束的时候。回避始终不是办法。鼓起勇气昂然向前,或许机遇就在下一秒。漫画家几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11年3期2011-05-14
- 幸运在于执行力
程的雨伞,或者顾曼桢的戒指……”她沉吟:“帕子、雨伞、戒指?”我兴冲冲地说:“对!尤其是戒指。张爱玲的《十八春》里,世钧送给曼桢一枚戒指,曼桢觉得大了,就在指环上紧紧缠上红毛线。后来曼璐将戒指还给世钧,世钧没发现,红毛线上还留着曼桢挣扎时的血。”她点点头,很快,我们热切交谈的话题又换了。我忘了帕子、雨伞或戒指,直至许多日子后,她联系我。我收到她的快递,那天是我的生日。拆开包装,礼盒里是手工做的艺术盆景——一株向日葵,贺卡上,是她的字迹:“要像向日葵一样,朝
意林 2011年15期2011-05-14
- 许鞍华的影像叙事——谈《半生缘》的改编
忆,回到十四年前曼桢、叔惠和他在一起的美好时光。着力营造出一种悲凄、苍凉之感。叙事学认为,时间的距离感容易使文本与接受者之间产生悲剧效果,该文本即是用遥远的过去调动读者的好奇和联想,淡淡哀愁和忧郁氛围自然营造,不留痕迹。《半生缘》第一章的开头是这样的:“他和曼桢认识,已经是多年前的事了。算起来倒已经有十四年了——真吓人一跳!马上使他连带地觉得自己老了许多。日子过得真快,尤其对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年都好象是指顾间的事。可是对于年轻人,三年五载就可以是一生一
电影评介 2010年12期2010-11-16
- 寂寞人生的无望守候——解读张爱玲的小说《半生缘》
起笔,追忆了他与曼桢青春时代刻骨铭心的一段恋情。作品的前半部分于淡淡的忧郁中洋溢着青春的欢畅,叔惠、世钧和曼桢三个年轻人快乐的交往和甜蜜的苦痛展现了那个时代青年对未来的理想和追求,使读者不禁欣然神往。曼桢显然是受“五四”时代精神洗礼的新女性,这个出身贫寒的清纯女子充满清新的活力,虽然一大家子人都依靠她,可她好像从不疲倦,因为世钧的爱是她未来的希望和力量。即使他们因爱而生误会,她总相信他们一定会有长长的光明的将来。可惜快乐是那么短暂,而接下来的是漫无边际的痛
名作欣赏 2010年6期2010-08-15
- 女性主义视野中的曼璐
本。《十八春》写曼桢与世钧的爱情故事,曼璐毋庸置疑是配角。亦报在连载的同时刊出读者的评论,读者对曼璐“争议最大”。其中一篇署名叔红的文章提到读者纷纷要求“非把这一对狗男女(曼璐与祝鸿才)枪毙不可”,而且尤对“曼璐感到憎恨”。①1966年,张爱玲在美国改写《十八春》并易名为《半生缘》,其中有多处改动,但集中写曼璐的二章、七章、八章、十一章、十二章、十四章却基本没有变化,可以由此认为张爱玲对曼璐的写作是自我认可的。曼璐在父亲去世之后,为了供养家庭,与未婚夫诀别
名作欣赏 2010年29期2010-08-15
- 名花倾世为谁累——《半生缘》、《茶花女》交际花形象之比较分析
分,除了沈世均与曼桢的情深缘浅、祝鸿才的好色贪婪,顾曼璐那洗尽铅华、沧桑悲凉的交际花形象正如一株美丽的风信子开在百花园中,成为文学画廊上孤独美丽的奇葩。凑巧的是,在上世纪感动了无数法国读者与观众的爱情故事中的女主人公玛格丽特正是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的力作《茶花女》中的一位美丽善良的交际花,她沦落风尘,却又敢于追求理想的爱情,而当得知自己的爱情可能会伤害到自己的爱人时,毅然决然地牺牲了自己的幸福,单纯可爱又令人心酸不已。顾曼璐与玛格丽特有着相似的不幸,却又有着
文教资料 2010年18期2010-08-15
- 幸运儿
程的雨伞,或者顾曼桢的戒指……”她沉吟:“帕子、雨伞、戒指?”我兴冲冲地说:“对!尤其是戒指。张爱玲的《十八春》里,世钧送给曼桢的戒指,曼桢在指环上紧紧缠上红毛线。后来曼璐将戒指还给世钧,他没发现,红毛线上还留着曼桢的血。”她点点头,很快,我们交谈的话题又换了。后来,我收到她的快递,那天是我的生日。拆开包装,礼盒里是手工做的艺术盆景——一株向日葵,盆景旁还有个小小首饰盒。我愣住了。那是一枚戒指,戒面上刻着向日葵,与盆景相呼应。然而戒面下的指环紧紧缠着红毛线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10年4期2010-04-03
- 最好的时光
的《十八春》,对曼桢那句话记得很深。她说:“世钧,我们再也回不去了。”而现在想来,即便回去,回到过去相爱的时间,也是煎熬和苦痛,毫无幸福可言。否则又怎么会分开。他们无处可去,在时间的轴线上,过去和未来,没有一个可以藏身的角落。但为什么曼桢想要回去?我们想要回去?因为时间的仁慈之处在于,它把那些被痛苦撕碎的記忆重新拼好,变得完整无缺。破镜重圆。最好的时光是那些被忘掉又渐渐记起来的时光,事实上,它们并不是时间,是画面,是影像。我们是它的演员,是它的作者,是它的
启迪·下半月 2010年1期2010-03-18
- 偶遇故人的滋味
来半生的回忆。当曼桢成了曼璐前往幸福之路的牺牲品,当沈世钧望那动人窈窕的身影未果,爱情被杀了,再也没有了世钧与曼桢牵手的希望,共度此生的信念,留下的只有无限的爱恨交织。在她笔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最凄凉的话。因为携手之后必定是永久的分手。爱玲是一个孤傲的女子,如李清照般才华横溢,但余下的却只能由我们续写。偶遇爱玲是凄绝冷艳的,她用她那善感多愁的文字为我们书写了一个个爱过、痛过、恨过、哭过的故事。踏上轻舟,波澜轻泛,迷雾中我看不清他脸上的沟沟壑壑,只知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09年21期2009-06-25
- 论张爱玲小说的道具设置
的来看,它们都与曼桢与世钧的爱情相关。红手套第一次出现是在书中的第一章,世钧初见曼桢,“手上戴着红绒线手套……”书中第一号的女主人公是和红手套一起出场的。曼桢将叔惠的筷子放在茶杯里涮了涮,替他架在茶杯上,顺手把世钧的也拿过来洗好,世钧接过来,却依旧搁在油腻的桌面上。作者通过一双筷子写出了世钧眼中的曼桢的殷勤体贴,与世钧的“见到女人总有点拘束”。红手套的一只在三人外出照相时遗失了。世钧在放工后的黄昏,“也不知道是怎样的一种朦胧心情”使他打着手电筒,冒雨在当初
文学教育 2009年12期2009-04-13
- 恋恋于擦身而过
。如果说,世钧和曼桢的最初相识和相恋还带着人生的感知和追求的话,那么此后的离合与“错过”就多少带有些不可预知的神秘了。世钧和曼桢要相识我们知道,他们要相恋我们也知道,甚至是相离我们还能知道,但他们要最终无缘却是我们所不容易想得到的。叔惠与翠芝的最初相识让我们发笑,但随即的“错过”却让我们笑不起来;叔惠出国了,恐怕连他自己都不会想到,翠芝最终成了世钧的妻子,世钧以为曼桢和豫瑾结了婚,而曼桢却正从“苦海”中逃出来找叔惠打探世钧的消息;就在人人都认为叔惠与翠芝已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08年5期2008-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