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
- 附子汤组方思路与证治要点*
京 210023附子汤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曰:“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曰:“妇人怀娠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脏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脏”。由以上条文可知,张仲景用附子汤治疗阴盛兼湿的身体痛、骨节痛以及妊娠腹痛等。笔者通过梳理附子汤古今文献,发现自仲景之后,附子
河南中医 2023年10期2023-12-11
-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Fuzi in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5±0.0914附子组 0.8415±0.0247 F 71.312 PFig 6 KEGG functional enrichment analysis diagram3.8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s of IL-6 and TNF-a detected by protein immunoblottingThe WB results of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IL-6 and TNF-α in th
- 《伤寒论》附子临证应用规律探析*
津 300250附子首载于《神农本草经》[1]:“附子,味辛温,生山谷。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现代附子功效总结为:“味辛、甘,大热燥烈,有毒,主入心、脾、肾经,功善回阳救逆、散寒止痛、补火助阳。”《伤寒论》应用附子方剂20首,散列于37条条文内,其中见于加减法的方剂3首,可见仲景通过多种配伍法制,将本药灵活应用于临床病脉证并治的诊疗过程,取得了卓著的疗效。本文旨在以条文研读为主导,方剂拆析为主体,探讨附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6期2023-07-17
- 唐宋时期运用附子治疗肢体痹的文献研究
201203)附子药用历史悠远,有着“通行十二经,无所不至”[1]的美誉,在当今风湿性疾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对寒邪内阻所致疼痛,常重用附子,疗效显著[2]。国医大师焦树德先生在风湿病辨治方面颇有造诣,焦老治痹附子使用频率较高,仅次于桂枝、赤芍、牛膝,位居第四[3]。同时,附子亦是临床常见有毒中药之一,《神农本草经》列之为下品,《本草纲目》将其列入毒草类。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明确标其为“有毒”之品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3年5期2023-06-13
- 附子用法用量历史源流初探
,300193)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子根的加工品,可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有“回阳救逆第一品要药”“通十二经纯阳之要药”等美誉。临床上附子的使用已有千年历史,涌现了四逆汤、真武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经典方剂。现代医家对于附子的使用有不同观点,或放弃使用,或认为毒性较大应小剂量使用,或如火神派大剂量使用,使附子成为备受争议的焦点,影响附子的广泛应用。厘清附子用法用量的历史源流,整体把握其功效,对临床中附子的合理应用有重要意义。秦汉时期:附子功用多,用量
中医文献杂志 2022年2期2022-12-27
- 附子的采收和加工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6 月下旬至8 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规格:①盐附子:选择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晒晾,并逐渐延长晒晾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盐霜)、体质变硬为止,习称“盐附子”。②黑顺片:取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成厚约0.5cm 的片,再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2年6期2022-11-26
- 黄永生应用附子治疗先天伏寒证
130021)附子是一种重要的温里类中草药,其药性辛、甘,因大热而温补峻猛,但有一定毒性,归于心、肾、脾三经[1-2]。因该药属峻猛温阳之品,因此,从古至今历代医家都较为重视。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往往是“去性取用”,民国时期著名医家祝味菊先生称“附子通十二经,可升可降,为百药之长”,又提出了“变更附子的毒性,发挥附子的特长,医之能事毕矣”的用药理念,为近代临床使用附子提出了大纲。黄永生教授在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先天伏寒理论,而附子在先天伏寒证的治疗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1期2022-11-23
- 附子古今用量变化浅析*
京 100029附子味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之功[1]。古代医家称其为“百药长”“药中四维之一”“乱世之良将”“能起死回生”,用之得当,功效显著,非常药所能比拟替代[2]。其用药剂量颇具争议,少则3~5 g,多则60 g,80 g,甚至超过100 g[3]。因此,梳理附子的古今用药剂量具有临床意义。1 附子古今用量情况《伤寒论》中,生附子用量为1枚,炮附子用量为1枚~3两,最常用量为1枚。宋代始,官方推行以散剂替
河南中医 2022年1期2022-11-15
- 附子炮制沿革及其炮制品的现代研究进展
150036)附子是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其味辛、甘,性大热,有毒。附子主要归心、肾、脾经,功善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中医临床中附子常用于治疗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心阳不足,胸痹心痛,虚寒吐泻等症[1]。因附子为侧根(子根)入药,其形状如芋头,子附母生,故名附子[2]。附子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3]。《汤液本草》中载:“附子入手少阳三焦、命门之剂,浮中沉,无所不至,味辛太热,
中医药导报 2022年10期2022-11-11
- 江油附子三种栽培模式简介及大田对比
621000)附子是我国大宗中药之一,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等功效,其基原植物为毛茛科乌头属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iDebeaux)[1]。绵阳江油市为公认附子道地产区,主要栽培区域为涪江及其支流冲积平坝区。目前,江油附子主要栽培模式有附子单作、附子/水稻套作2种。附子单作模式下连作障碍严重,附子/水稻套作模式由笔者团队前期研发[2],可较好的解决连作障碍问题,但依然存在一些缺陷。如水稻人工栽种费工、附子无法机收、附子收获后
四川农业科技 2022年9期2022-10-25
- 经方中附子配伍应用规律探析❋
250014)附子最早在《神农本草经》[1]中记载:“附子,味辛温。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脚痛,不能行步。生山谷”,并列为下品。现代附子功效总结为味辛、甘,大热,有毒,归心、 肾、脾经,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之功。经方狭义是专指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收载的277首方剂[2],其中使用附子的原方有34首,还有6首加减方以及2首源自《小品方》[3]《近效方》[4]的附方,涉及条文共有46条。本文从《伤寒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2年9期2022-10-20
- 建昌帮附子在甘草附子汤中单酯型生物碱含量比较研究*
344000)附子,又名乌头或附片,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多年生草本子根的加工品。附子属温里药,为中药“回阳救逆第一品”,临床上广泛用于阳虚寒凝证,但生附子有毒,因此临床上通常采用加工炮制减毒后的附子[1]。甘草附子汤源自《伤寒杂病论》,又名四物附子汤,由炙甘草、黑顺片、白术和桂枝4味中药组成,是治疗风湿兼阳虚证的代表方剂之一[2]。“建昌帮”属于“江西药帮”,饮片炮制的工具、辅料、工艺等独具本帮传统风格,采用煨制、蒸制、炒制及烤制法将附子加工成煨附子、淡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8期2022-10-11
- 经方中“附子一枚”的古今考证研究*
611137]附子是毛茛科乌头属植物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i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在中国分布于云南东部、四川、贵州、安徽、陕西、河南西部、山东东部、辽宁西部等地[1]。《神农本草经》最先开始以药材形式记载附子,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镇痛之功,为中国历代医家常用中草药之一。为更好地推动经典名方发挥现代临床价值,2018年国家公布了《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该目录中的经典名方实行免临床的简化新药审批,该目录中附子用“枚”计量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8期2022-09-05
- 附子对心脏的毒性及配伍减毒相关研究
150040)附子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主要产自四川、陕西等地。附子性辛,甘、有毒,具有散寒止痛,坚筋骨、回归救逆等功效。经临床发现,附子因其毒性剧烈,经常因用法用量等问题导致患者中毒,甚至休克,死亡。经现代研究表明,附子对心脏产生毒性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可以使人心率加快、左室收缩压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压升高,诱发心律失常、心衰等疾病;另一方面可以影响离子通道、调控基因、促进氧化损伤、改变细胞内环境使心肌细胞凋亡。运用合理的方法提高附子的安全用药具
北方药学 2021年2期2021-11-24
- 《伤寒杂病论》中附子配伍规律探析*
张淇范 张 业附子在《伤寒杂病论》中是出现频率较高的药物,首载于《神农本草经》:“附子,味辛,温。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走”。《名医别录》云:“附子,味甘,大热,有大毒。主治脚疼冷弱,腰脊风寒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下痢赤白,坚肌骨,强阴。又堕胎,为百药长”。《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含有附子的方剂共37首,相关条文59条,本文对《伤寒杂病论》经方中附子的配伍应用规律进行了探析。1 用法用量1.1 用法方面
光明中医 2021年12期2021-07-02
- 不同炮制方法对制备附子饮片的质构特性影响分析
焦方霞附子具有回阳救逆、散寒止痛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附子具有多种药理作用,治疗效果显著,且能够广泛的运用。与此同时不能忽略附子的毒副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附子药用价值,应注重附子炮制方法的运用,最大限度保障附子的有效成分[1,2]。传统炮制方法使得附子有效成分流失,影响附子药用价值。现阶段对附子炮制工艺予以改善,最大限度保障附子有效成分,提升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3,4]。结合附子饮片的需要,探究不同炮制方法对附子饮片制备质构特性的影响,提升附子饮
光明中医 2021年7期2021-05-07
- 肖鲁伟教授运用附子治疗骨伤科疾病的经验
325200)附子,药性为辛、甘、大热、有毒;功效为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用量为 3~15 g;用法为煎服,先煎、久煎,口尝至无麻辣感为度[1]。附子主产于四川,其中以江油市彰明镇的附子为道地药材[2]。明·吴绶《伤寒蕴要全书》载:“附子,乃阴证要药……有退阴回阳之力,起死回生之功。”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载:“附子生用则发散,熟用则峻补。”附子的化学成分主要为双酯型生物碱,包括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等,这些既是附子的毒性成分又是其活性成分[
中医正骨 2021年9期2021-04-17
- 附子理中汤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665000)附子理中汤为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由炮附子、炮姜、人参、白术、炙甘草组成,原为丸剂,具有补虚回阳、温肾健脾的作用。方中炮附子、炮姜为君,具有温中散寒、温肾补脾的功效;人参甘温,大补元气,助运化而正升降为臣药;白术苦温,具有益气健脾、燥湿利水的功效,为佐药;炙甘草甘温,具有补中益气、缓急止痛的功效,为使药。诸药合用,有温补元阳的功效。现将附子理中汤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1 内科疾病1.1 消化系统疾病结肠炎。黄宁等[1]用温针灸合附子理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年10期2021-01-10
- 附子的种植、生用炮用、毒性与功效
汉源)0 引言附子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子根加工品,性味辛、甘、热,有毒。主要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止痛等功效,临床被广泛运用,是治疗风湿病的要药。近年来,附子的使用减少,主要原因与其药效减低及其毒性密切相关。目前附子的种植多为人工种植,主要成分的减少及相应的药效减低;在临床使用中,大多数医家均认为应久煎才能减轻附子的毒性,但也有医家认为应把握好煎煮时间,不宜久煎,否则煎煮时间过长了,附子的功效也就减低了;生附子和炮制后的附子主要药效侧重于哪方面,各医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0期2020-12-29
- 基于不同配伍探讨附子的毒性与疗效
言中国药典记载,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加工后的产物,归心、肾、脾经,其味辛、甘,属中药中有毒及大热之品,具有回阳救逆、助阳补火、散寒止痛的功效[1],临床上,它常被用于治疗四肢厥逆之亡阳脱证,心、脾、肾阳之虚症,胸痹、心计,风寒湿痹痛等。附子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有“中药四维”“回阳救逆第一品药”之称,又因其剧毒而成为“最有用亦最难用”之药[2-3]。附子中既存在药效成分,又存在毒性成分,但是随着加工炮制、不同剂量使用、配伍变化会发生多种“毒—效”转化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期2020-12-28
- 经典中医理论指导下的附子炮制研究探讨
10000)孙鸿附子的炮制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1]、《金匮要略》[2]中用附子的方剂共36方,主要分生用和炮用,生用以强心为主;炮用以固表、温中散寒、强肾为主。同是附子,张仲景采用两种不同的制法来分别用于不同的病症。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曾记载:“附子生用发散,熟用则峻补”[3]。从汉代起至清代,约有70多种附子炮制方法。炮制方法的演变有的是为适应医家用药的需要,而更多的是由一些历史性的因素造成的。一些炮制方法甚至大大降低了药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17期2020-12-26
- A Preliminary Study on Legitimacy Identification Standards for Unconventional Treatment Technologi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Fu Zi,附子)is a typical example of unconventional medication.As prescribed inChinese Pharmacopoeia,the conventional dosage should be 3 - 15 g considering its certain toxicity.However,doctors of Huoshen School use over 50 g per dos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2020年3期2020-12-14
- 经方附子量效关系探微
310053)附子是经方应用最广、最重要的药物之一,《伤寒论》有33条条文含有附子,方剂达21首;《金匮要略》22篇中,用附子者20首,条文共有15条,故张仲景被誉为善用附子第一人。《神农本草经》载:“附子,味辛温,有大毒。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可见附子功效多元,既有温里位元阳之功,又有除表位风寒湿之效,表里兼行,而笔者在研习经方的过程中发现仲景运用附子善于以剂量来控制功效,现对《伤寒杂病论》
江西中医药 2020年7期2020-02-12
- 《伤寒论》中附子“破八片”探析※
510405)附子,属于温里药,是临床上最有用,也是最难用的一味中药,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下品。其味辛而甘、其性大热,有大毒,归入心经、脾经、肾经,不仅能回阳救逆,还能补火助阳、散寒止痛[1],凡是阳虚之证均可应用,近当代火神派医家将其作为扶阳的第一要药。《本草汇言》称它“有起死之殊功”“乃命门主药”“通关节之猛药”。1 《伤寒论》中的附子 “破八片”张仲景用附子救治急危重症时疗效显著,要想用好附子,不仅要辨证准确,更要注意附子的用法。附子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8期2019-10-08
- 探讨附子的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
有效的临床验证。附子的临床应用较为常见,根据相关记载,属于“纯阳之药”,并且具有“回阳救逆”的重要功效,历代中医临床医学上使用附子均较为常见,且取得重要成效,能够正确、合理、广泛的使用附子多是著名医学家,并且多属于扶阳学派。随着现代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关于附子药效、药理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断的深入,附子可充分应用于低血压状态、心肌梗塞休克、风心病和冠心病等方面的治疗,总体疗效显著,值得作进一步的应用推广。为了更好的在临床实践中应用附子,需要对附子的药理特点、临
智慧健康 2019年21期2019-01-30
- 中药材附子套作水稻对土壤性状及附子产量的影响
621010)附子是川产道地名贵中药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eaux)的子根(根据农户习惯,栽培学上用附子代指毛茛科植物乌头)。近年来,随着医药行业的发展,国内外对附子的需求量日益增长。四川江油市是公认的附子道地产区,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1]。江油附子一般于每年冬至前栽种,第二年夏至后收获,其生育期跨越当地主要小春作物(小麦、油菜)和大春作物(玉米、水稻)的部分生育期。因此,江油附子传统的种植模式主要为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8年3期2018-09-04
- 附子不同炮制品对麻黄细辛附子汤指纹图谱的影响研究
55 )麻黄细辛附子汤具有悠久历史,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写道“少阴病,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由此可见,该方主要用于治疗体质阳虚,外感风寒者,可温经解表。方中药材正如其名,以麻黄为君药,加以臣药附子佐药细辛配伍,具有宣上温下开窍启闭之功。现代临床多用于抗炎,抑制哮喘病发作,免疫调节[1]等。本方由麻黄(HerbaEphedrae),细辛(RadixEtRhizomaAsari)附子(RadixAconitiLateralisPraeparata)
山东化工 2018年9期2018-05-24
- 《伤寒论》附子运用初探
330006)附子一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并将其誉为“百药之长”。书中记载有:“附子,一名莨。味辛,温,有大毒。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1],至东汉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综其所学及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随证候的不同,把附子一药与不同药物搭配、改变其使用剂量及煮取时间等,灵活运用于疾病的治疗,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现就《伤寒论》中附子的临床功效归纳如下。1 破阴散寒,回阳救逆在《伤寒论》
江西中医药 2018年9期2018-02-12
- “附子”小议
046031)附子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子根加工品,性味辛、甘、热,有毒。毒,《说文解字》解释其为:“厚也,害人之草,往往而生。”《类经》对其解释为:“药以治病,因毒为能。”因此,附子之毒性可以理解为“偏亢、厚积”,其临床应用也就是用其“偏性”纠正机体之“偏颇”。附子的功效为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现代研究证实其对心血管系统有正性肌力作用[1]、抗心律失常[2]、扩张外周血管与增加血流[3]、抗癌[4]、抗衰老、增强机体免疫[5]以及抗炎止痛[6
中国民间疗法 2018年5期2018-01-20
- 附子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250355)附子为毛莨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加工品[1]。附子在我国传统医学史上拥有悠久的历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治疗且药效极为明显。《神农本草经》中记载,附子有毒且味辛甘、性大热;归肾、脾、心经;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除湿散寒,止痛等功效[2],用于阳虚,肢体冰冷,脉搏微弱,阳萎,宫寒,心冷腹痛,吐泻水肿,阳虚外感等症状的治疗[3]。附子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和有毒成分,有些既是其有效成分,又是有毒成分,表
化工时刊 2017年6期2017-03-04
- 附子毒性研究进展※
0059)综 述附子毒性研究进展※赵 欢 杨巧芳1李梦茜2(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9)通过对近几年发表的附子毒性研究的文献可看,附子毒性研究以毒性成分、毒性作用及减毒方法方面的报道为多。附子化学成分中的乌头类生物碱是附子发挥药效的主要成分,同时也是产生毒性作用的主要成分,临床应用附子时,能够通过在品种、采收上注意、剂量上谨慎、炮制应规范、辨证上准确、配伍上得当、煎煮时间上得当等减毒方法,减轻附子的毒性作用。
河北中医 2017年5期2017-02-28
- 有毒的附子产值高
附子属毛茛科、乌头属植物,主产于四川、陕西、云南等地。附子叶比较大,形似艾叶,产于四川省江油市的附子最为著名。江油位于我国西南方,气候温和,冬暖春早,夏长秋短,无霜期长,非常适合种植附子,栽培历史已有1900多年。江油附子不同于其他产区的种植模式,以精耕细作而闻名,因此种植出来的附子个头大、品质好。除了种植户的细心管理外,江油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也赋予了附子独有的品质。在江油,附子一般上一年冬至栽种,第二年夏至采收,采收期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附子不耐
农家科技中旬版 2016年9期2016-11-02
- 我国附子品质的地域特点分析
1001)杨学军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 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栽培历史悠久,是我国常见家种大宗药材之一。1 附子种植状况四川江油历史上曾是附子的主产区,民间有“世界附子在中国,中国附子在四川,四川附子在江油”的说法。但近年来种植面积不断萎缩,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附子种植利益可观,各地纷纷引种,目前已形成规模的有布拖、陕西汉中、云南等地[1]。2 种植区环境比较不同栽培区的同种药材,常会因为气候环境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等多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6年22期2016-04-04
- 学习仲景用附子的临床体会*
庆其学习仲景用附子的临床体会*上海医药大学(上海,201203)王庆其摘要:作者较为系统地整理了张仲景运用附子的临床经验,包括附子的功用、配伍规律、用量、禁忌,结合作者学习仲景用附子的点滴体会加以论述。关键词:张仲景附子临床经验明代医家张介宾把“附子、人参、熟地、大黄”称为“药中四维”,其中“附子、大黄,为壶中大将军”。同时又说:“人参、熟地者,治世之良相也;附子、大黄者,乱世之良将也。”近代医家恽铁樵善用附子,他说:附子最有用,亦最难用。因为难用,所以
中医文献杂志 2016年2期2016-01-31
- 北宋杨天惠《彰明附子记》译评
北宋杨天惠《彰明附子记》译评唐廷猷(四川省食品药品学校,四川 峨眉山614201)《彰明附子记》是北宋彰明县令杨天惠写的附子考察报告,记述了全国主产地彰明的附子所产乡镇、种植规模、栽培技术、采收加工、商品规格、优劣鉴别、市场销售及经济效益等生产经营全过程,并批评了本草书中附子的一些错误说法,具有深厚的中药历史文化价值和多方面的学术价值。杨天惠和他的《彰明附子记》,已成为中国农学史、药学史、药业史上的重要人物和科学文献。本文因不少文字艰深及一些错漏,内容又涉
中国现代中药 2016年7期2016-01-27
- 浅论《伤寒论》中附子的用法
浅论《伤寒论》中附子的用法孟庆岩,颜培正,相光鑫,张庆祥*(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伤寒论》是中医学临床基础,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伤寒论》中用药用方十分精妙,故被称作方书之祖。通过研究《伤寒论》中附子的用法,阐明其用药规律和本质内涵,对临床辨证论治具有指导意义。伤寒论;附子;用药规律;理论分析附子为“药中四维”之一,辛甘大热,气雄善行,走而不守,功兼通补,又能补火助阳,散寒除湿,故附子被誉为百药之长,通十二经脉纯阳之要药。由附子之性
中医药信息 2016年6期2016-01-27
- 大黄附子汤中附子生用与制用的药效及毒性
贾 玉大黄附子汤中附子生用与制用的药效及毒性贾 玉目的 研究大黄附子汤中附子生用及制用的药性效果及毒性。方法 建立小鼠寒积型便秘模型,观察小鼠排泄粪便中炭末出现的时间及数量判断附子生用及制用的药性效果;并观察大黄附子汤中附子生用对小鼠的最大耐受量。结果 大黄附子汤对寒积型便秘治疗效果明显,与对照组比较,P<0.01。大黄附子汤的治疗作用呈现出剂量依赖性,其中高剂量组治疗效果显著由于低剂量组P<0.01;同等剂量下,生用附子的治疗效果优于制用附子,P<0.0
医药与保健 2015年10期2015-11-07
- 含附子门诊处方调查分析*
)·临床报道·含附子门诊处方调查分析*陶明晖1,彭秀丽2,焦红军1,许真真1(1.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药学部,河南 郑州 450014; 2.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急诊科, 河南 郑州 450004)目的:了解附子在门诊处方中的使用情况,为附子的科学、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含附子门诊处方进行Excel表格统计,并整理分析。结果:含附子处方占总门诊处方的1.778%;附子用量在药典规定范围内使用率为85.81%;每张处方平均使用时间为8.
中医研究 2015年5期2015-05-04
- 祝味菊应用附子药对的经验
高振华祝味菊应用附子药对的经验马鞍山十七冶医院(安徽,243000) 高振华已故海上名医祝味菊(1884-1951年),乃民国时期中西医汇通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祝氏善用附子,屡起沉疴,卓然成家。其临证应用附子药对治疗疑难重症所形成的独特经验,是中医学的宝贵财富,时至今日,仍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值得我们深入学习、总结和研究。祝味菊 附子配伍 名医经验已故海上名医祝味菊(1884-1951年),世医出身,学贯中西,乃民国时期中西医汇通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祝氏临证
中医文献杂志 2015年4期2015-01-23
- 耐寒与药效
。一问,才知道是附子。于是他恍然大悟:正因为附子生长在常年冰雪不化的寒冷环境里,所以才练就了它抵抗寒冷的本领,使它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去寒除湿的功效,成为中药中回阳救逆的第一药。虽然附子在临床中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但是研究表明,如果把附子移植到阳光充足的肥沃土地上,它虽然长得很好,产量也很高,但只有第一、第二代的附子还能保持其原来的药效,到了第三代,其药效就基本上消失殆尽,与普通的红薯相差无几了。附子的药效,存于忧患,失于安乐。(欢乐海摘自《新民晚报》
读者 2014年8期2014-05-14
- 药性理论指导的附子配伍减毒试验研究
究药性理论指导的附子配伍减毒试验研究张广平1朱晓光1杨海润1张思玉1叶祖光2(1中药复方新药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075;2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100700)目的:以附子为研究对象,试验研究基于药性理论的附子配伍减毒的科学性,以探讨附子配伍减毒的新途径。方法:对以寒制热、以甘缓毒、以柔克刚、调正抑毒等四种附子配伍减毒理论进行验证性的毒理学试验,在试验中采用急性毒性和心脏毒性相结合的试验方法。结果:附子配伍寒性药物具有配伍减毒作用,和其他三种配
世界中医药 2014年2期2014-01-21
- 基于“温补脾阳”功效的附子“效—毒—证”关联研究
温补脾阳”功效的附子“效—毒—证”关联研究栾永福1,2孙 蓉1(1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济南,250014;2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073)目的:分别研究附子水提物预防或治疗给药对脾肾阳虚证大鼠发挥温补脾阳功效时的药效及其伴随毒副作用。方法:按15%大黄粉悬液每天给药剂量为8.9 g·kg-1·d-1,连续给药9 d,且附加冰水游泳致力竭的方法,制备大鼠脾肾阳虚证模型。预防实验组给药与造模同时进行,治疗实验组造模成功后给药,两个实验药物组均给药9 d。
世界中医药 2014年2期2014-01-21
- 附子无姜不热的成分研究
611137)附子无姜不热的成分研究叶 强, 郭一平, 彭 成, 郭 力﹡(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 611137)目的 以附子与生姜、干姜、炮姜配伍前后生物碱的变化,探讨附子与干姜配伍的科学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溴甲酚绿染色法、异羟肟酸铁染色法测定附子总生物碱、酯型生物碱配伍前后的变化,结合HPLC指纹图谱研究附子与姜类药材配伍前后总体成分变化。结果 附子配伍干姜使总生物碱增加,而附子配伍生姜、炮姜使总生物碱减少;附子配伍生姜、干姜、炮姜均使酯型生物碱减
中成药 2013年5期2013-05-26
- 附子临床配伍及临床应用
王海霞附子, 是毛茛科植物乌头旁生块根(子根)的加工品。味辛, 性大热, 有毒, 归心、肾、脾经, 主要功效为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温经散寒、除湿止痛、散寒通络。1 现代药理附子含消旋去甲基乌药碱、棍掌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乌头碱、塔拉地萨敏、川乌碱甲、川乌碱乙、尼奥灵、宋果灵、附子灵等生物碱。消旋去甲基乌药碱对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亲和力与异丙肾上腺素相似, 但内在活性较低, 可加强心肌收缩力, 加快心率, 促进窦房和房室传导, 降低血压, 增加冠状动脉血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22期2013-01-22
- 中药附子的历史善用与现代解析
716000)附子号称“药中四维”之一,有斩关夺将之气,其力雄奇,其效立捷,为扶阳第一要药,其“最有用,亦最难用”(恽铁樵言),临床如何用好附子而治病救人至关重要。1 历史渊源附子为临床常用药物之一。其作为药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早在周代(公元前1066年~公元前256年)就已经应用于临床,当时医者就已知其毒性。到公元前220年《神农本草经》记载了附子的性能效用,并列为下品。继该书后,历朝历代的医药学家,对附子的名称、产地、栽培、采集、炮制、成份、药理、适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2年3期2012-12-08
- 种植密度、播期、施钾量对附子产量的效应研究
671600)附子的原植物为乌头 (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别名药羊蒿五毒根,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治风寒湿痹、肢体关节冷痛、腹肿寒痛、跌打剧痛等。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中药材种植已成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加上附子深加工技术的日益成熟,市场对附子的需求量呈上升趋势,山区农民种植附子的积极性较高,但由于缺乏科学种植技术,附子产量较低,效益不明显。笔者对影响山地附子产量的因素进行了研究,以指导附子大面积生产。1
云南农业科技 2012年5期2012-07-30
- 附子的配伍及临床应用
030012)附子的配伍及临床应用王少波(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12)文章研究了中医经典和历代名医对附子的应用,找出和附子的常用配伍、经典名方和配伍后的主要作用,为附子的广泛临床应用总结规律。经方;附子;配伍;临床应用附子是临床上常用的一味中药,它首次出现在《神农本草经》,性味辛温,有大毒。归心、肾、脾经。有回阳救逆,助阳补火,散寒止痛的作用。用于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张仲景最早把附子大量应用于临床,在他的名著《伤寒论
长治学院学报 2011年5期2011-08-15
- 张仲景应用附子规律浅析
时,对张仲景运用附子的规律进行了归纳整理,本文试从以下八个方面初步探讨张仲景运用附子的规律:1 回阳救逆,力挽沉疴 纵观《伤寒论》,张仲景对凡有上吐下泻汗出厥逆,脉沉微,濒临亡阳垂危阶段的病例,均用附子,并必配干姜以助温经回阳救逆之工,如四逆辈皆是。具体说来,太阴虚寒和心肾阳虚的少阴寒化证是张仲景运用附子、四逆辈的绝对适应症。少阴寒化证又分为两种,其一是阳衰阴盛证,运用四逆汤的辩证着眼点是:脉微细、或脉微欲绝,神衰欲寐,恶寒卷卧,吐利汗出,下利清谷,手足厥
陕西中医 2011年6期201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