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歆
- 从董仲舒“三统说”到刘歆“三统术”
——论西汉“三统”理论的转折
1年第3期。关于刘歆的《三统历》,参见程苏东:《史学、历学与〈易〉学——刘歆〈春秋〉学的知识体系与方法》,《中国文化研究》2017年第4期,第101页。事实上,在西汉时期,“三统”理论经历了从董仲舒“三统说”到刘歆“三统术”的转折。理清这一转折,既可以明晰“三统”的性质与作用,又能够揭示出西汉儒学性质的转变。一、董仲舒《春秋繁露》中的“三统说”两汉时期,《春秋》是一部重要的经典。汉人多以《春秋》为孔子所作,如《史记·太史公自序》引壶遂曰:“孔子之时,上无明
现代哲学 2023年3期2023-10-27
- 康有为视界中的刘歆
子的推崇备至与对刘歆的深恶痛绝。在康有为的所有论作中,以人物作为批判的靶子著书立说而予以驳难的惟有《新学伪经考》。《新学伪经考》中的“新学”即歆学,也就是刘歆之学。从《新学伪经考》的书名即可一目了然,刘歆在康有为的视界中是重点人物,足以作为反面教材,所以才被康有为当作批判的靶子。事实上,出现在康有为视界中的刘歆无一不以反面形象示人,自始至终都予以极力鞭挞成为康有为对待刘歆的基本做法和态度。就康有为对国学人物的态度而言,刘歆的待遇非同寻常,因为只有抨击而无赞
现代哲学 2023年2期2023-09-10
- 羁旅行愁与刘歆的《遂初赋》
的。《羁旅行愁与刘歆的〈遂初赋〉》以《遂初赋》为中心,梳理了刘歆在特定境遇下由今河南沁阳出发,途经今山西境内各地的一路行程,既从刘歆的笔下复活了三晋故地的众多历史场景,又可看到刘歆与古人之间的心灵交流,使人对今山西境内各地的悠久文化有了更亲切的感知。《如果盛唐没有岑参的边塞诗》主要以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岑参为中心,考察了他的70多首边塞诗作,再现了岑参笔下富于盛唐气象的边塞视觉盛宴,如我们熟悉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
博览群书 2022年5期2022-06-22
- 诗赋异源说与“贤人失志之赋”的建构
——以刘歆《遂初赋》为中心
纪行赋创制之作,刘歆《遂初赋》一向受学者关注。对其创作背景、主题、风格、结构、传播与影响,学界已有充分讨论。不过,刘向、刘歆父子是西汉经学的集大成者,若以刘歆的整体学术为背景,则《遂初赋》仍有不少问题值得讨论。例如,《七略》对诗、赋的源流关系提出独特看法,《遂初赋》作为刘歆的创作实践,如何体现其赋体观念,自然值得关注。此外,刘歆仕宦以外放太守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他主要以郎官、学官身份参与学术事务,较少介入政治;至王莽复起后乃以国师公主持新朝礼乐、
文艺研究 2022年2期2022-03-10
- 刘歆的春秋学思想新探
春秋》穀梁学和以刘歆为代表的《春秋》左氏学,这一说法至今仍被多数学者所接受。从总的方面来看,这一说法大体可信,但仍有进一步探究和辨析的空间,如董仲舒的春秋学为公羊学固无疑问,刘向、刘歆的春秋学虽然提倡其中一《传》,但不必同时与另外二《传》相对立。也就是说,无论刘向还是刘歆,他们在提倡《春秋》穀梁学或左氏学的同时,也有兼用其他二《传》的情况。对于刘向的春秋学,已有专文讨论①,现在来看刘歆的春秋学思想。刘歆的《春秋》左氏学是与其对古文经学的争立联系在一起的,首
甘肃社会科学 2022年3期2022-02-03
- 刘歆、王莽与《周礼》关系之再探
一而足。尤其由于刘歆、王莽与《周礼》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刘歆为了王莽篡国而伪造《周礼》的说法甚嚣尘上,胡安国父子倡之于前,康有为、廖平张之于后,遂使此说几成定谳。后赖有钱穆等人之辩驳,方破此说。然刘歆、王莽与《周礼》之关系究竟如何?刘歆是否一开始就重视《周礼》?《周礼》在刘歆古文经学中究竟居于何种地位?王莽是否受到刘歆的影响而重视《周礼》?诸如此类的问题仍有进一步商讨之处。本文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史料为根据,试图对于刘歆、王莽与《周礼》的关系问题作一新
齐鲁学刊 2021年1期2021-12-31
- 康有为“壁中书出自刘歆伪造”说论辩述评*
“壁中书”事全归刘歆伪窜,全力以今文经学非难古文经学,直接引发了晚清、民国对汉代经今、古文的再争论、再认识。其时,学界围绕康有为的“新学伪经”命题展开激烈论辩,其“壁中书出自刘歆伪造”论更是成为争论的焦点。既有崔适、钱玄同、顾颉刚等“疑古派”学者大力推崇和阐扬康说,也有洪良品、朱一新、符定一、钱穆等驳正者从康说的立论依据、论证逻辑以及具体论据,驳正其谬误,瓦解其论说。双方的激烈论辩,在晚清、民国学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推崇与阐扬者无非是为康氏摇
中州学刊 2021年11期2021-11-21
- 刘歆
。在记忆的废墟里刘歆骑马归来清癯的男人搁浅在无数的猜测中时间是最严酷的监工他在催促《七略》也在催促王莽夺权一切我们知之甚详的转眼成为—道听途说在他奔流的年月里去发现什么某一天,某个历史记忆在黑暗中被点亮,一个陌生的古人在我脑海里清晰了起来—那个遥远的年代,一个终身为其抱负在人世穿行而激越的生者,他的世界一定是极积和明亮的。而我,突然想在他奔流的年月里去发现什么,想在历史的往返中去记住一些镶嵌在史籍中的、容易被遗忘和忽略的精神气。刘歆及其父刘向都是西汉的御用
特区文学·诗 2021年2期2021-09-10
- 抱残守缺
西汉时,有一个叫刘歆的人,字子駿,是著名学者刘向的儿子,曾拜为黄门郎(内廷侍从官)。后来与刘向共同掌管校勘和整理典籍,进行学术研究。在校勘工作中,他阅读了不少秘藏的古籍,发现了一本古文《春秋左氏传》,爱不释手。经过研究,刘歆认为,《左传》是一本珍贵的文献资料,便建议为《左传》等古籍建立学官。汉哀帝知道此事后,就命刘歆与五经博士讲论《左传》等一批古书的义理。但诸博士既不同意为《左传》等建立学官,又不肯讨论研究此事。刘歆对众博士的这种态度很气愤,给管博士的太常
阅读与作文(小学低年级版) 2021年2期2021-05-08
- “三教九流”指的是哪“三教”,哪“九流”?
。后来,西汉学者刘歆在著作《七略》中,又增加了纵横、杂、农、小说四家,与其他六家并称为“十家”。及至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指出:“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班固认为“小说家”并不入流,故将刘歆所称十家中的道、儒、墨、名、法、阴阳、纵横、杂、农,称为“九流”。后来,民间又按社会地位和职业名称将“九流”分为“上九流”(古代社会的领导阶层)、“中九流”(古代社会的文艺与科技工作者)和“下九流”(古代社会的底层工作者)。可见,“三教九流”一词最初并不带有贬损
大学·课外阅读 2021年3期2021-05-04
- “今删其要”解
书·艺文志》是在刘歆《七略》的基础上删改而成,其序云:“今删其要,以备篇籍。”此句颇不易理解,唐颜师古注云:“删去浮冗,取其指要也。”于删下加一“取”字,显系增字作解,若如此解,则当作“今取其要”而不应作“今删其要”。今按:刘歆《七略》是在其父刘向《 别录》基础上重新编辑而成。刘向《别录》是一篇篇“录”的汇集,相当于一部序跋集,《隋志》著录为二十卷。刘歆则将其编纂为目录学性质的《七略》,将“录”转化为书目的解题文字。阮孝绪在《七录序》中说:“子歆撮其指要,
读书 2021年3期2021-03-09
- 隐微写作者扬雄
一本于律矣。其后刘歆又以《春秋易象》推合其数。”刘向、刘歆都是治易高手,实际上,扬雄的异端锄头已经锄进刘家的田里了。在《太玄》隐晦的符号系统之中,也隐藏着扬雄对时局的批评。只是扬雄设置了云山雾罩的解读障碍,把自己退到了安全的位置。实际上,扬雄身为“隐微写作者”,一直暗藏着批评,只是其批评的意见从赋到《太玄》《法言》,越藏越深。如《法言·五百》中的一条:“彤弓卢矢,不为有矣。”显然是用来讽刺王莽。弓矢,九锡之中的一种礼器,王莽先加九锡,后篡汉。扬雄认为,世无
书城 2021年3期2021-03-04
- 《周官》改名《周礼》考
》。王莽当政时,刘歆奏请立《周官》于学官,并改名为《周礼》。《周官》改名与王莽托古改制关系密切为人们所共知,似乎已毋庸赘言;但是,在这一改名过程中,刘歆、王莽各自扮演的角色以及为何以“周礼”为新名,似为人们所忽略,仍有待于进一步探讨。一 刘歆“独识”之发疑《周官》一书来历不明,《汉书·景十三王传》说河间献王刘德好古学,广求遗书,“所得书皆古文先秦旧书,《周官》、《尚书》、《礼》、《礼记》、《孟子》、《老子》之属,皆经传说记,七十子之徒所论”①班固《汉书》,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02-01
- 中国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别录》、《七略》之编撰*
“侍中奉车都尉”刘歆继承已故父亲的大业,继续编写图书、档案目录。1.2编撰完成时间据《汉书·刘歆传》载:“(哀帝初即位)复领五经,卒父前业,歆乃集六艺群书,种别为《七略》。”[1]上述古文献可说明了:“(汉)哀帝即位不久,继承已故父亲大业,(儿子)刘歆集中整理六艺群书,成功编制了《七略》”推算分析:汉哀帝即位的时间是建平元年,约为公元前六年:分析认为:而哀帝即位之初,最少也在“上任数月后”,“指使刘歆继续整校图书,(编写图书、档案目录)”,而刘歆最少需要两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2期2020-12-10
- 大刘与小刘
有谈及汉代刘向、刘歆父子的地方,引者或称之为二刘,或称之为大刘、小刘云云。其实在历史上,刘向、刘歆二人名声巨大,班固《汉书》说,孔子之后,一直到汉代,不再有圣人出现;能够承继圣意的人,大概只有孟轲、荀况、董仲舒、司马迁、刘向、杨雄六位。王充《论衡》说,刘向、刘歆、桓谭和扬雄的先后出现,正如周文王、周武王和周公并出一时,“譬珠玉不可多得,以其珍也。”那么刘向、刘歆何以得到如此赞誉呢?当然缘于他们的学识与文章才华。班固说:“父子俱好古,博见强志,过绝于人。”王
小品文选刊 2020年10期2020-10-20
- 大刘与小刘
有谈及汉代刘向、刘歆父子的地方,引者或称之为二刘,或称之为大刘、小刘云云。其实在历史上,刘向、刘歆二人名声巨大,班固《汉书》说,孔子之后,一直到汉代,不再有圣人出现;能够承继圣意的人,大概只有孟轲、荀况、董仲舒、司马迁、刘向、杨雄六位。王充《论衡》 说,刘向、刘歆、桓谭和扬雄的先后出现,正如周文王、周武王和周公并出一时,“譬珠玉不可多得,以其珍也。”那么刘向、刘歆何以得到如此赞誉呢?当然缘于他们的学识与文章才华。班固说:“父子俱好古,博见强志,过绝于人。”
小品文选刊 2020年19期2020-10-15
- 扬雄家的新书与制酱工具
于政治的儒臣,如刘歆、甄丰、平晏等,相继得到重用,位至四辅三公。其实论才学,他们都比不上蜀郡儒生扬雄,扬雄在经学、辞赋、语言、训诂、文字等领域皆有精深研究;仅用小伎辞赋,就令汉成帝沉醉,得入禁中为郎,随侍左右。但他有感成、哀两朝外戚集团的政治表演,目睹昔日同僚王莽、刘歆、董贤等扈从帝王、位至三公,旋又黯然离京,或失势自杀;自忖毫无政治资本,选择经营自己的学术。在汉代学术体系中,六经是核心,而《易经》位列六艺之首,是核心中的核心。扬雄的学术理想是至高的,他直
读书 2020年8期2020-08-07
- 论《西京杂记》的异趣性
的异趣性。以作者刘歆个人的学术独特性为视点,可以看出《西京杂记》在写作题材、叙事手法上的异趣性,在史传文学领域有独特的地位。关键词:《西京杂记》;刘歆;异趣性;题材;叙事手法中图分类号:I20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135(2020)04-0042-10《西京杂记》是一部记载西汉轶事遗闻的笔记小说。所谓“西京”,是指西汉都城长安,与东都洛阳相对而言。当代学者认为:“《西京杂记》是一部很有趣、也很奇怪的书。在中国文史学界,它的知名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20年4期2020-07-16
- 一厢情愿的“理想”
要的“理想国”。刘歆是西汉王朝刘氏的宗亲,他生活时期的西汉王朝已显衰败之势,政治逐渐僵化,权臣把控朝政,社会政治中充斥着无力感。刘歆是思想深刻的饱学之士,他认为,如果想要恢复盛世,必须走复古之路。在他眼中,周制充满理想主义,对医治势利贪婪的社会,是一剂良药。他的观点包括:在哲学上,推行周代的教育系统,把古文经当教材;在政治上,重新实行周代的官制,完全恢复周代的官名;在经济上,仿照周代的井田制,重新实行土地公有制。但这些思想不被当时僵化的官僚系统所接受,他被
华声 2020年3期2020-04-24
- 度量衡的经典著作《汉书·律历志》
作了明确的规定。刘歆等提出以黄钟为度量衡标准,绝非凭空设想。早在《尚书·虞书·舜典》中就有记载:每年的二月,虞帝、舜帝都要到东方各地巡视。将日、月、年等历法协同起来,把乐律与度量衡统一起来(“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汉书·律历志》开篇第一句话就引《尚书·虞书·舜典》曰:“乃同律度量衡。”作者认为,律历度量衡都做到统一,就能使远近齐一,立信于民。夏、商、周三代都遵循这一法则,故法律制度也都完备起来了(“所以齐远近,立民信也…
品牌与标准化 2020年1期2020-02-06
- 西汉后期刘歆与王莽的政治合作研究
471000)刘歆是宗室身份,王莽是外戚身份,两人代表不同的政治集团。在西汉后期混乱的政治环境下,先有刘歆之父刘向对抗外戚王氏,后有刘歆受举荐却被王氏罢免。宗室和外戚有不同的政治利益,两者理应是对抗的,但事实上,在西汉后期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两人却走上了政治合作之路。下文将对此进行深入的分析。一、刘歆投靠和依附外戚王莽(一)推动刘歆投靠王莽的重要因素1.朝廷中王莽重新专权王莽被遣就国后,在南阳封地三年期间,闭门谢客,安分守己。他的儿子王获杀死了奴仆,依法令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0年7期2020-01-19
- 刘歆之死与两汉之际的经学新变*
徐建委刘向、刘歆父子积二十余年校理中秘书,除了新书整理缮写的完成、《别录》《七略》的编纂外,另一个重要的影响便是拧动了学术风气,成为思想方式转变的重要枢纽。汉成帝以前,西汉帝国的学术、思想性格还是与战国学术有着密切关联,总体上仍然是战国学术的延续。五经博士之学、天文律历数术之学、诗赋文章等均切于政治、日用,纯粹的知识与学术取向,是颇难寻觅的。到了汉成帝时期,刘向父子接触秘府图书,勘校秘府古文,其校勘过程本身就已经与政治、日用趋远,而渐近于知识与学术了。由此
跨世纪 2020年4期2020-01-09
- 列女《传》《颂》《图》关系考论
者实际归于刘向子刘歆。为何会出现前后载录不一致之处呢?原来南北朝以来文献典籍中的确记载刘歆创作了一卷《列女传颂》,《颜氏家训·书证》篇说:“《列女传》亦向所造,其子歆又作《颂》。”尔后,《隋书·经籍志》《通志·艺文略·史略》《国史·经籍志》等史家目录均著录为刘歆作《颂》,其言“《列女传》十五卷,刘向撰,曹大家注;《列女传颂》一卷,刘歆撰”。另外,卒于唐昭宗乾宁四年(897 年)的日人藤原佐世的目录书《日本国见在书目录》也提及刘歆作《颂》的事情,他在杂家类著
文学与文化 2019年3期2019-11-12
- 对刘歆改名“秀”的再思考
顿一鸣刘歆,刘向第三子,西汉著名的经学家、文学家。刘歆立古文经学,打破了今文经学在西汉长达百余年的垄断,同时著《七略》,他是中国目录学鼻祖。此外,刘歆在中国古代数学、天文学等领域都有所建树,他丰富和发展了邹衍的“五德终始说”,以“五德相生”替代了“五德相胜”,视秦朝为闰朝,由此开启了以“五德”言正闰的先河。然而,这样一位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儒臣,在参政方面却屡遭后世学者的批判甚至唾弃。“刘歆‘助莽篡汉’的嫌疑自两晋以来似乎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为‘事实’
华夏文化 2019年3期2019-10-16
- 刘歆“助莽篡汉”再议
250022)刘歆“助莽篡汉”的嫌疑自两晋以来似乎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为“事实”,以至于上升到道德品判的高度而被指称为“行邪”“不孝”“不忠”[注]西晋傅玄评价刘向、歆父子谓:“向才学俗而志忠,歆才学通而行邪。”(傅玄:《傅子》,严可均:《全晋文》卷四九,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1740页)洪迈《容斋随笔》称刘歆“不孝”“不忠”(洪迈:《容斋随笔》卷九,《续笔》卷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116、239页)清末以降,刘逢禄、康有为、崔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2期2019-03-05
- 刘向刘歆文献整理意义的争论与反思
)开展的由刘向、刘歆父子领衔的文献整理活动,因涉及中国早期文本的定型问题,再次成为讨论的热点。由于这关涉中华文化的建构与传承的问题,故撰此文,以抛砖引玉。一、近年学界关于刘向刘歆文献整理意义的讨论关于以刘向、刘歆为代表的汉代人文献整理的意义的讨论,主要有四种不同观点。1.以熊铁基为代表,认为刘向等汉代人通过校书对先秦典籍作了全面改造,但其改造没有脱离先秦典籍的基础。他指出:先秦时期的典籍“以口耳相传为主”,“先秦典籍的形成本身就是动态的”,“刘向等人有组织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1期2019-02-22
- 刘向价值观对编著活动的影响
。关键词:刘向;刘歆;编辑;价值观西汉建都以来,对儒家经学大加推崇,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世上所流行的书籍便呈现一边倒的趋势,以儒家为主,出现的新书也都以解经为先,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东汉建立。楚元王一族好儒,对儒家经书的研读未曾中断,代代相传。刘向身为宗亲,自幼接受的教育、所读的书籍多出于儒家,在儒学与家学氛围的双重沾染下,骨子里不自觉的流淌着尊儒的血液,价值观的形成无疑也受到儒学的强烈影响,刻上了敬天忠君爱国的烙印。《汉书·楚元王传》中所载《刘向
北方文学 2018年29期2018-12-18
- “诗人之赋丽以则”发微
——兼论《汉志·诗赋略》赋史观的渊源与影响
《汉志》的底本是刘歆《七略》,那么班固有没有在其中孱入自己观点。已经有史家指出《汉志》并不代表班固本人的观点。如《汉志·六艺略·春秋类后序》认为孔子“与左丘明观其史记”而定《春秋》,“有所褒讳贬损,不可书见,口授弟子,弟子退而异言。丘明恐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真,故论本事而作传,明夫子不以空言说经也”。唐人刘知几《史通》外篇《申左第五》指出《汉志》的这个说法与班固本集不同:“班固《艺文志》云:‘丘明与孔子观鲁史记而作《春秋》,有所贬损,事形于《传》,惧罹时难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8年1期2018-01-19
- 《移书让太常博士》的文学价值与经学史意义
[2]唐元先生《刘歆的学术倾向与西汉末的复古及革新——从〈移书让太常博士〉谈起》认为:“刘歆的学术旨归反映了西汉末年学术与政治的双重革新需求,也代表着汉代学术由专家向博贯发展的趋向。”[3]有考订此文作年及文中“古文”的涵义,如钱穆先生《刘向歆父子年谱》将其系于哀帝建平元年,认为“其时尚无今文、古文之别”,刘歆屡云“古文旧书”,“古文”即“旧书”;[4] 74、80刘巍先生《读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汉代经学“古文”争议缘起及相关经学史论题探》详细剖析了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6期2017-12-07
- 抱残守缺
进。成语出自汉代刘歆的《移让太常博士书》:“犹欲保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无从善服义之公心。”它的近义词有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故步自封、胶柱鼓瑟等。它和“故步自封”都有因循守旧的意思,但“抱残守缺”偏重在不肯革新,不肯接受新事物,“故步自封”偏重在不肯上进,不求进取。西汉时,有一个叫刘歆的人,是著名学者刘向的儿子,后来与刘向共同掌管校勘和整理典籍,进行学术研究。在校勘工作中,他阅读了不少秘藏的古籍,发现了一本古文《春秋左氏传》,爱不释手。经过研究,刘歆认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2017年6期2017-06-07
- 《周礼》学的奠基:杜子春的《周礼》学管窥
)杜子春是东汉继刘歆之后又一个经学大家,在《周礼》学研究方面颇有建树。其著作虽已散佚不传,但通过郑玄注《周礼》所引的187条“杜子春云”可以看出,他已建立了一套自己的学术范式,并有专门的著作问世,主要体现在他对《周礼》的校勘、训诂及对其他经师观点的处理方面。他的这一套范式严谨规范,不仅推动了《周礼》学研究的发展,也对后世学者产生了深远影响。杜子春;周礼;范式杜子春,河南缑氏(今河南偃师南)人,作为东汉重要的经学家之一,他在《周礼》学史上第一次建立了一套研究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3期2017-04-15
- 从《移让太常博士书》看汉代今古文经学的斗争
——兼论刘歆的“孔子观”
的斗争 ——兼论刘歆的“孔子观”张建会( 商洛学院 语言文化传播学院,陕西 商洛 726000)汉代今文经师们守着家法和自己的社会地位,对经典的微言大义进行阐释。然而随着古文经的逐步增多,尤其当刘歆在校对秘府藏书之时对古文经本《左传》的发现,并提倡将古文经立为官学。他的《移让太常博士书》更是拉开了汉代今古文经学斗争的序幕。刘歆既反对今文经学的烦琐学风,又反对今文经学家将孔子神化为“素王”、“神主”,以及谶纬神学把孔子奉为“黑帝之子”的主张。他在校订、梳理六
昭通学院学报 2017年1期2017-04-13
- 浅析《汉书·艺文志》的古文经学倾向
——以《六艺略·春秋》为例
书·艺文志》继承刘歆《七略》的古文经学立场,表现出《左传》优于《公羊》等今文经学的倾向。针对今文学派提出的“《左氏》不传《春秋》”和“《左氏》不祖孔子”这两条主要论点,刘歆一方面肯定《左传》“传”的性质,另一方面将左丘明与孔子建立直接联系,以提高《左传》的正统性和信服力。《左传》 《汉书·艺文志》 《七略》刘歆 今古文之争《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献目录学著作,内容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略,共收书三十八种,五百九十六家,一万三千二
参花(下) 2017年4期2017-03-27
- 西汉黄钟标称律长与度尺考
——兼评朱载堉对刘歆的些许偏见
——兼评朱载堉对刘歆的些许偏见郑荣达中国古时历代王朝初兴,必须物色一位精通律历学者,来制定本朝音乐所需要的“黄钟”标称律长。王莽秉政时期,国师刘歆曾设计和监制了黄钟律尺和度量权衡标准器具。由此遭到明代乐律学家朱载堉的严厉批判,认为刘歆律尺只取汉尺的9寸,每寸又分10分,有失洛书、河图的伦理。谴责“刘歆之徒”致“千数百年造律不成”。本文将通过对西汉以来传世和出土文物的考证,以追本溯源来甄别刘歆造律所遭遇的千年不白之冤,以及评价他为此所做出的历史贡献。黄钟;西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17年1期2017-03-23
- 《别录》成书时间之探究
文献典籍。刘向 刘歆 《别录》 成书时间西汉刘向负责整理、校雠图书,每完成一部书便为其写定内容提要即叙录,简述校雠经过、条列该书篇目、介绍相关内容,并上奏国君,这些叙录后被编成《别录》。一般认为《别录》成于刘向之手,是他对自己所奏叙录的另外抄录编订,但也有学者对此表示怀疑。由于原书早已亡佚,前人文献记载较少且较为模糊,所以只能从只言片语去揆度。通过对相关史料的解读和对众学者观点的分析,推测《别录》成书于郑玄(127—200)之前的东汉时期,当时人对刘向所奏
兰台世界 2017年7期2017-03-11
- 文与政之间:西汉今古文学之争的另一种解读
——兼论争立“古文”学并非始于刘歆
古文”学并非始于刘歆曹海琴1,2,张立克2(1.国家行政学院 法学教研部,北京100089;2.东北大学 文法学院,辽宁 沈阳 110819)西汉今古文学之争的性质问题历来众说纷纭,学者或视之为学术义理之争或视之为利禄之争。细读史料发现这桩学术公案背后有着错综复杂的学术与政治背景。刘歆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六艺经典散佚缺失导致“道术”分裂的问题,但却卷入了汉哀帝与博士官学系统出身的儒学士大夫集团之间的政治斗争。儒学士大夫集团欲借助垄断经典的解释权,牢牢占据道德制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2期2017-03-10
- 刘歆的《周礼》学及其在两汉之际的传承谱系
奠基和发轫时期。刘歆是《周礼》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约略说来刘歆对《周礼》学发展所做的贡献,主要有如下三端:首先,刘歆在与其父刘向受诏校理秘府图书时,不仅将《周官》(《周礼》)这部几乎不为世人所知的典籍著录于《七略》之中,而且还“独识”《周礼》的价值,顶住各方面的压力,不遗余力地向学术界推介这部在秘府之中新发现的典籍。其次,《周礼》一书于王莽当政时被立于学官、设博士主要应归功于刘歆的推动。复次,刘歆不仅研治《周礼》,撰著《周官传》四篇,而且还广收门徒,传授《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5期2016-10-11
- 两个『声名狼藉』的古代科学家
结局。做人不能太刘歆刘歆的历史形象,近现代史上章太炎给他一个崇敬到肉麻的吹捧:孔子死,名实足以伉者。意思是在儒学里,孔圣人是大哥,这位是二哥。看看出身和业绩,这位二哥着实名不虚传:西汉皇室后代,父亲更是编纂了《战国策》的史学家刘向。他最早跟着父亲编书,弄出了中国第一部图书目录 《七略》,后来当天文官,写出了跨时代著作《三统历谱》,里面有可以测算日食月食的新型科学公式“岁星超辰计算法”,从此彻底结束了人类观测天象基本靠蒙的历史。配套他人生里最具代表性的科学成
北方人 2016年17期2016-09-20
- 《左传》《国语》被刘歆窜乱的一项铁证
——历史年代学家刘坦之说申论
左传》《国语》被刘歆窜乱的一项铁证 ——历史年代学家刘坦之说申论乔治忠(北京师范大学 历史学院,北京 100875;内蒙古师范大学 科学技术史研究院,呼和浩特 010020)[摘要]《左传》是否被刘歆伪造或窜乱,争议极大,涉及《国语》一书。运用历史年代学家刘坦对星岁纪年的研究成果,分析《左传》《国语》内出现的岁星纪事,可以找到刘歆窜乱二书的铁证。刘歆《三统历》制定了十二星次的新名称体系,是此前各种书籍文献所无,《史记·天官书》仍采用先秦石氏“星经”的名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3期2016-06-21
- 两个“声名狼藉”的古代科学家
结局。做人不能太刘歆刘歆的历史形象,近现代史上章太炎给他一个崇敬到肉麻的吹捧:孔子死,名实足以伉者。意思是在儒学里,孔圣人是大哥,这位是二哥。看看出身和业绩,这位二哥着实名不虚传:西汉皇室后代,父亲更是编纂了 《战国策》 的史学家刘向。他最早跟着父亲编书,弄出了中国第一部图书目录 《七略》,后来当天文官,写出了跨时代著作 《三统历谱》,里面有可以测算日食月食的新型科学公式“岁星超辰计算法”,从此彻底结束了人类观测天象基本靠蒙的历史。配套他人生里最具代表性的
北方人 2016年9期2016-05-14
- 两个“声名狼藉”的古代科学家
结局。做人不能太刘歆刘歆的历史形象,近现代史上章太炎给他一个崇敬到肉麻的吹捧:孔子死,名实足以伉者。意思是在儒学里,孔圣人大哥,这位是二哥。看看出身和业绩,这位二哥着实名不虚传:西汉皇室后代,父亲更是编纂了 《战国策》 的史学家刘向。他最早跟着父亲编书,弄出了中国第一部图书目录 《七略》,后来当天文官,写出了跨时代著作 《三统历谱》,里面有可以测算日食月食的新型科学公式“岁星超辰计算法”,从此彻底结束了人类观测天象基本靠蒙的历史。配套他人生里最代表性的科学
读书文摘 2016年6期2016-05-14
- 两个“声名狼藉”的古代科学家
结局。做人不能太刘歆刘歆的历史形象,近现代史上章太炎给他一个崇敬到肉麻的吹捧:孔子死,名实足以伉者。意思是在儒学里,孔圣人大哥,这位是二哥。看看出身和业绩,这位二哥着实名不虚传:西汉皇室后代,父亲更是编纂了《战国策》的史学家刘向。他最早跟着父亲编书,弄出了中国第一部图书目录《七略》,后来当天文官,写出了跨时代著作《三统历谱》,里面有可以测算日食月食的新型科学公式“岁星超辰计算法”,从此彻底结束了人类观测天象基本靠蒙的历史。配套他人生里最代表性的科学成就:把
廉政瞭望 2016年1期2016-03-14
- 刘歆《遂初赋》文本早期载录之文献考察
)《遂初赋》是刘歆今存的代表赋作,也是纪行赋的首唱之作。现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讨论此赋的创作年份、创作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文学特征及其赋史地位等问题上。如刘跃进师《秦汉文学编年史》系之于哀帝建平三年[1]298;张宜迁《〈遂初赋〉与两汉之际赋学流变》认为此赋开启了后世纪行赋的创作与后世文章大量征引历史典故的先河[2]15-18、33;徐华《刘歆〈遂初赋〉的创作背景与赋史价值》考证此赋作于哀帝建平二、三年间,认为此赋在重新审视两汉易代之际的学术环境及刘歆其
中国地震 2016年2期2016-02-11
- 论西汉长安刘氏家族的文学创作
强、刘德、刘向、刘歆等颇善文辞之士。其中,刘向在诗歌、辞赋、小说、散文及文学理论、文学总集的编纂等方面成就卓然,堪称大家;而刘歆在辞赋题材的拓展、散文的个性化及文学文献的整理等方面的贡献也较为突出。刘氏家族;文学;成就;文学家族长安刘氏家族的始祖是楚元王刘交。从刘交开始,至刘向之孙刘伯玉、刘棻等为止,该家族在西汉延续了七代之久。其中,刘辟强、刘德、刘向、刘歆等四代人皆善文辞,并有作品存世。因此,该家族薪火相传,文采斐然,为汉代文学增色不少,可谓是绵绵久远的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1期2015-12-08
- 《周礼古注集疏》中古注及其礼学思想
[1]《周礼》经刘歆努力,在王莽时被列为经书。后经战乱,刘歆弟子死丧,只剩下河南缑氏杜子春。郑众、贾逵从其学,并为《周礼》作解。此外,《经典释文·叙录》也记载了传授情况,“河南缑氏杜子春受业于歆,还家以教门徒,好学之士郑兴父子等多往师之。贾景伯亦作《周礼解诂》。”[2]11郑兴、郑众父子均从杜子春学《周礼》,贾逵作《周礼解诂》。《后汉书·贾逵传》也说明了贾逵的师承,其云,“父徽,从刘歆受《左氏春秋》、兼习《国语》、《周官》。”[3]1234贾徽学于刘歆,贾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5期2015-03-27
- 刘歆不可能伪造、伪改《周礼》
418008)刘歆不可能伪造、伪改《周礼》刘霖映(怀化学院政法系,湖南 怀化 418008)关于《周礼》,一些说法是误解。多种事实和合理理由说明,无论西汉时期还是王莽时期,刘歆不可能伪造、伪改之。刘歆;《周礼》;《周官》;作伪《周礼》本名《周官》,内容是记录周代官制,王莽时期升为礼经之一,或曰《周官礼》。刘歆、郑玄信其为周公之书(在了解的初期阶段,这是难免的);汉·何休疑其作于六国。清·方苞《周官义》和康有为《新学伪经考》疑《周礼》为刘歆伪造(康氏该书甚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6期2014-07-29
- 刘歆及其《七略》述论
325035)刘歆及其《七略》述论夏诗荷(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刘歆是西汉时期的私人藏书家、文献学家,其著作《七略》内容丰富,学术价值很高,有“辩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作用,《七略》成为中国古代目录学著作的典范,对学术界影响很大。刘歆;《七略》;学术价值;存佚情况一、刘歆的生平事略刘歆(约前53年—公元23年),刘向之小儿子,字子骏,避汉哀帝刘欣的讳,后改名为刘秀,字颖叔,沛(今江苏沛县)人,少时通《书》、《诗》,能属文。汉成帝刘骜河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5期2014-06-30
- 冬令营的星座秘密
别是:我,陆尧,刘歆,宣萱。“我是下学期要转学过来的新同学,学校领导建议我参加此次冬令营多认识新朋友,这样开学以后就能迅速融入到学习生活中了。”刘歆率先作了自我介绍。说完,她从包里拿出一张做工精美的卡片递给我:“这是送给你的。”“给我的?”我受宠若惊地接过来,发现这是一张纯手工制作的书签,正面图案由两个半脸头像组成,我认得出是希腊女神维纳斯和奥黛丽·赫本的拼图。而书签背面的图案,则是一串由粉水晶拼凑成的五角星,五角星里面有一对小小的、涂着金粉的牛角。我脱口
中学生 2014年2期2014-06-13
- 刘向、刘歆的古籍整理和《别录》、《七略》
020)《刘向、刘歆在经学史上的贡献及其他》发表后,业内友人对我说:“他们更大的贡献是古籍整理。”是的,古籍整理让他们付出22年的艰辛,《别录》、《七略》、《汉书·艺文志》记录了他们的劳动成果。于是,就这个话题说下去。一、西汉的征书活动汉王朝建立之初就吸取秦朝失败的教训,解除文化禁锢,废止秦代焚禁书、禁私学的文化政策,开始征书活动,这就是《汉书·艺文志》记载的“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1]1351-1366汉武帝在建立统一的强盛国家的同
语文学刊 2014年4期2014-03-13
- 刘向、刘歆的古籍整理和《别录》、《七略》
020)《刘向、刘歆在经学史上的贡献及其他》发表后,业内友人对我说:“他们更大的贡献是古籍整理。”是的,古籍整理让他们付出22年的艰辛,《别录》、《七略》、《汉书·艺文志》记录了他们的劳动成果。于是,就这个话题说下去。一、西汉的征书活动汉王朝建立之初就吸取秦朝失败的教训,解除文化禁锢,废止秦代焚禁书、禁私学的文化政策,开始征书活动,这就是《汉书·艺文志》记载的“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1]1351-1366汉武帝在建立统一的强盛国家的同
语文学刊 2014年10期2014-03-12
- 试论姚振宗《七略佚文》的误失
汉志》注等,可知刘歆《七略》对所著录的书籍并非凡书皆予注释与说明,而是有着一个前提条件,即只有当刘向《别录》原本没有为相关书籍撰写书录,或虽撰有书录,但却又有未至之处,需要进行补充或说明时,才会予以注释与说明。述之如下:第一,刘向《别录》原本没有为相关书籍撰写书录,刘歆撰《七略》时为之注释与说明。《汉志》《春秋》类著录有冯商所续《太史公》七篇一种,韦昭有注云:“冯商受诏续《太史公》十余篇,在班彪《别录》。商,字子高。”颜师古有注云:“《七略》云:‘商,阳陵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4期2014-01-22
- 刘向、刘歆父子的五行灾异说和新德运观
丁四新刘向、刘歆父子的五行灾异说和新德运观丁四新刘向所传《洪范五行传》虽然与夏侯始昌所传之文字相同,但他可能按照五行相生之序对传文次序作了调整;刘歆更进一步,对传文作了多方面的改变:一者,他对《五行传》作了结构性的划分,并分别称名之;二者,他有意改作传文,有许多地方确实与乃父所传不同;三者,其《洪范五行传论》前有一个类似《序》的导言,用以说明《洪范》“九畴”及《五行传》所由作的理论原由,并对传统的《河图》、《洛书》提出了具体的解释。在解说上,刘向、刘歆的《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6期2013-04-12
- 《旧唐志》著录之《春秋左氏传条例》著者质疑
秋条例类之首,题刘歆撰。此前,《隋书·经籍志》亦著录《春秋左氏传条例》一书,列于春秋条例类晋梁人著述之间,然为25卷,且不题作者。此后,各史艺文志、公私书目及《日本国见在书目录》均不见著录。[1]自《汉书》以下史籍,并后人称引及所辑刘歆著述中亦难觅其踪迹。唯在关于三国蜀人尹默的记载中有其端倪。此种记载始见于《三国志·蜀志·尹默传》,其言默:“专精于《左氏春秋》。自刘歆《条例》,郑众、贾逵父子,陈元、(方)服虔注说咸略诵述,不复按本。”[2]稍晚的《华阳国志
图书馆学刊 2011年9期2011-03-18
- 少女红楼
陈青草,孔令梅,刘歆,很快在生疏的同学中成为密友。能考到这个重点班的人以前都是班上的尖子生,所以我们一个个自认为冰雪聪明,对课程都不怎么上心。晚自习后,我们躺在“闺帐”里,读着各自带来的《红楼梦》,痴痴地做着风花雪月的女儿梦。午休时,我们坐在操场边的草地上,沐浴着秋日午后的温暖阳光,各自起了雅名,组起了“青草”诗社,凭着一点文字功底,学着对起诗来。在班上我们公开宣称是“四姐妹”,但我们比大观园里的女儿们性情还要清高不群,还要小心眼儿,我们互相猜疑、嘲笑、打
小小说月刊 2010年8期2010-05-14
- 刘歆创新目录学之功
马会敏关键词:刘歆;《七略》;目录学摘 要:我国殷周时期已经有了书目的萌芽,但正式的校书编目工作则始于西汉。刘歆继承其父刘向遗志,编成了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的图书分类目录——《七略》,在中国目录学史上具有开创之功,它在校勘整理文化古籍的基础上创立了撰写叙录、总序、大序、小序等方法,对后世目录学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中图分类号:G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09)04-0129-02刘歆(约前53─23),字子骏,沛(今江苏沛县)人。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9年4期2009-12-17
- 刘歆对目录学的影响
26-02摘要:刘歆继承其父刘向遗志,编成了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的图书分类目录——《七略》,在中国目录学史上具有开创之功。它在校勘整理文化古籍的基础上创立了撰写叙录、总序、大序、小序等方法,对后世目录学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关键词:刘歆;《七略》;目录学中国目录学的历史源远流长,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优良传统即“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学术思想,这一传统由西汉的刘向、刘歆父子开创。刘歆《约前53—23》,字子骏,今江苏沛县人。少时以精通《诗》、《书》善写文章闻名,后为汉
魅力中国 2009年3期2009-09-29
- 文言文阅读训练:《孔奋传》
茂陵人也。奋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歆称之,谓门人曰:“吾已从君鱼受道矣。”遭王莽乱,奋与老母、幼弟避兵河西。建武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请奋署议曹掾,守姑臧长。八年,赐爵关内侯。时天下扰乱,惟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躬率妻子,同甘菜茹。时天下未定,士多不修节操,而奋力行清洁,为众人所笑,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辛耳。奋既立节,治贵仁平,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常迎于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08年2期2008-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