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歆及其《七略》述论

2014-06-30 03:04夏诗荷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刘歆兵书诗赋

夏诗荷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刘歆及其《七略》述论

夏诗荷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刘歆是西汉时期的私人藏书家、文献学家,其著作《七略》内容丰富,学术价值很高,有“辩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作用,《七略》成为中国古代目录学著作的典范,对学术界影响很大。

刘歆;《七略》;学术价值;存佚情况

一、刘歆的生平事略

刘歆(约前53年—公元23年),刘向之小儿子,字子骏,避汉哀帝刘欣的讳,后改名为刘秀,字颖叔,沛(今江苏沛县)人,少时通《书》、《诗》,能属文。汉成帝刘骜河平中,与父亲刘向一起校书,刘歆校书开始时为18、19岁左右,刘向死后一年,汉哀帝刘欣即位,刘歆26岁继承父业,继续校书。汉哀帝刘欣时,刘歆请求建立学官,遭博士们反对,恐遭杀身之祸,刘歆自己要求到地方为官,出为河内太守。刘歆与王莽原是同窗好友,喜欢古文经。王莽当权时,尊刘歆为国师,封嘉新公,古文经列于学官。刘歆怨恨王莽杀了他的三个儿子(刘泳、刘棼、刘愔),刘歆后与王根的儿子、王莽的堂弟王涉、大司马董忠谋杀王莽,被人(陈邯、孙及)告发,刘歆降绿林军未成,事泄,自杀。

二、《七略》的内容

刘歆在刘向校书的基础上,分类编目,在刘向死后,化二、三年时间编成我国第一部官修图书分类目录《七略》,《七略》比欧洲最早的官修图书分类目录早1500多年,而欧洲最早的官修图书分类目录是1545年西方目录学之父德国吉士纳的“万象图书分类法”。

《七略》的内容很丰富,有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辑略(集略)总括六略,说明6略38种大、小类目的意义,是一篇学术简史,对先秦、西汉学术思想的源流演变作了扼要的叙述,相当于叙例。《七略》把《别录》的叙录删节,篇目略去,把20卷的《别录》变为7卷的《七略》,所以《略》字有“简略”的意思。有学者说《七略》是摘取《别录》的简略本。《七略》实际上只分六大类,又可叫《六略》。《六略》的内容有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

六艺略收入先秦至东汉初的儒家经典及六经读物(即经学),分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九种,著录图书103家、3123篇。六艺(六经)即儒家经典著作。汉代重视六经,把六艺(六经)排在首位,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六经上升为官方学术。《论语》、《孝经》、小学为汉代学校诵习的课本,启蒙教材。《论语》、《孝经》是汉代解经的书;小学是读经的基础,不识字无以读经。所以《论语》、《孝经》、小学归入六艺略。《世本》、《国语》、《战国策》、《太史公百三十篇》、《楚汉春秋》等史书8家411篇附属在六艺略春秋类内。

诸子略收入先秦至东汉初的诸子百家著作,分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十种,著录图书189家、4324篇。司马谈《论六家要旨》把战国时代思想界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六家,代表战国思想界六大势力圈。刘歆的诸子略在司马谈《论六家要旨》的基础上,再补充了纵横、杂、农、小说四家,成为10家,这10家包括了中国古代的哲学、经济等方面的科学。汉代主要是提倡儒家,其次是杂家。战国时国家分裂,急用人才,产生不同学说,学术自由。诸子中先秦著作最多是道家,其次是儒家、阴阳家。儒家认为诸子百家学说是经典的支流,如果以六经为指导,吸取各家的长处,可以通万方之略,故列为第二。《汉书·艺文志》在《诸子略》后说:“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易》曰:‘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使其人遭明王圣主,得其所折中,皆股肱之材已。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方今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犹愈于野乎?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

诗赋略收入歌诗与辞赋创作,分屈原等赋、陆贾等赋、列卿(荀赋)等赋、杂赋、歌诗,著录图书106家、1318篇。赋是汉代特别发达的一种文体,用铺张的手法,摹写事物来抒发情志的文体,凭借事物而激发感情,可以观察风俗,了解风气的淳厚与轻薄。诗赋略只有大序无小序。《汉书·艺文志·诗赋略》说:“传曰:‘不歌而诵谓之赋,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言感物造专,材知深美,可与图事,故可以为列大夫也。古者诸侯卿大夫交接邻国,以微言相感,当揖让之时,必称《诗》以谕其志,盖以别贤不肖而观盛衰焉。故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也。春秋之后,周道浸坏,聘问歌咏不行于列国,学《诗》之士逸在布衣,而贤人失志之赋作矣。……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单独成诗赋略,不入六艺略的诗类,否则篇幅比例失衡。

兵书略收入军事理论和实践的著作,分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4种。兵权谋指战略;兵形势指战术;兵阴阳指天候、医药、地理、卜蓍等;兵技巧指军事技术、军事技能的运用。春秋战国以来,战争频繁,所以军事著作很多,单独成兵书略,加上汉朝统治者重视兵书,兵书略反映了时代特色。兵书略著录图书53家、790篇,如《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齐孙子》八十九篇、《公孙鞅》二十七篇、《吴起》四十八篇、《范蠡》二篇、《鲍子兵法》十篇、《五子胥》十篇等。

术数略收入阴阳术数的著作,分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6类,天文类包括天文学、占星术(用神学迷信来解释天象);历谱类包括历法、天算;五行类即阴阳五行;蓍龟类指占卜的书;杂占类指日常生活、生产等具体的卜书;形法类指地形、风水、相面之书。术数略包括天文、历法、占卜、星相、数学的书,即属于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方面的书,这些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密切的关系,有些是属于封建迷信的书。

方技略收入神仙方技的著作,分医经、经方(药方)、房中、神仙4种。医经指病理、生理、治疗原则的书,如《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扁鹊内经》(九卷)等。经方(药方)指如何用药治病之书,“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曰:有病不治,常得中医。”房中指男女性之书,如《宓戏杂子道》(二十篇)、《黄帝三王养阳方》(二十卷)、《三家内房有子方》(十七卷)等。神仙指吃丹药长寿之书,如《黄帝岐伯按摩》(十卷)、《黄帝杂子步引》(十二卷)等。方技略收的是有关医药卫生的生命、寿命、生殖的书,著录图书36家、868篇。古人不重视科学(科技),看不起术数、方技,所以两略(术数略、方技略)排在最后。

三、《七略》的学术价值

(一)《七略》分类方法科学

《七略》(又称《六略》)分六大类,类下分小类,共38小类,38小类中有33个有小序(《诗赋略》小类均无序),六大类有大序,全书有总序。总序、大序、小序都收在《辑略》中。通过大序、小序叙述学术源流。每种之下又分几家几卷或几篇,著录图书603家、13219卷。《七略》分类方法科学:(1)依据学术性质划分,符合当时学术发展的实际情况,是图书分类法的一大创举,如六艺略以古书的对象分;诸子略以学术思想分;诗赋略以文章的体裁办;兵书略以作用分;术数略、方技略以专业分。(2)同类书约略依时代先后为次。(3)书少不成一类者附入性质相似之类,分别著述,这叫互著法,如兵书略技巧家有《墨子》,而诸子略墨家有《墨子》。(4)学术性质相同者再依思想的派别或体裁的歧异分类。(5)一书可入二类者,互见于二类。(6)一书中有一篇可入他类者得裁篇别出,单独提出来分入另一类,这叫“别裁法”,即分析著录,如把诸子略道家的《管子》中的一篇《弟子职》拿出著录到六艺略礼类。《弟子职》讲的是弟子所应遵守的常则,学业与德行、早作执事、受业应客、侍食、就餐、洒扫、执烛、服侍先生寝息与复习功课诸项规则,是童子进德修业事师之规,这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内容最全面,篇章最完整,记述最明晰,年代也最久远的校规学则。(7)摘抄叙录纲要。(8)列书目而无篇目。

(二)《七略》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六艺略是学术总汇,故放在首位;诸子是六经的支流,所以诸子略放在第二;诗赋略反映当时诗赋作品多;兵书略反映当时重军事,军事先讲战略,再讲战术,再讲靠天时、地利、人和作保障,再讲士兵熟练使用兵器,取得胜利;术数略、方技略反映当时不重视科技,把科技、迷信相混合。术数略讲天文、历谱、五行、著龟、杂占、形法,次序是从天上到地下,从天文到地理;方技略讲医经、经方、房中、神仙,讲懂生理,才能用药方治病,没病健康的男女生育后代,然后求长寿当神仙。

(三)《七略》是目录学著作的典范

《七略》反映了先秦至西汉的学术思想状况和当时的科学文化认识水平。《七略》的六大类分类法(六分法),奠定了我国图书分类法的基础,《七略》在我国图书分类法上的首创之功不可磨灭。《七略》首创了写小序了解学术源流的分法,体现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特点,成为中国古代目录学著作的典范。

(四)《七略》反映了当时的学术大势及成就

六艺略反映了当时重儒学;诸子略反映了春秋、战国、汉初的百家争鸣;诗赋略反映了文学作品多,专业作家多,文学从不独立走向自觉独立;兵书略反映了我国历来重军事,武帝时因战争需要,更重视对军事学的研究;术数略、方技略反映了当时我国医学、中医、历法的成就。

四、《七略》对后世的影响

东汉朝修的图书目录都是依《七略》的体系编制的,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的编制受《七略》的影响,《汉书·艺文志》保存了《七略》的3/10-4/10。三国、两晋、南北朝编书目时很尊重《七略》,加以继承、创新。

五、《七略》的缺点

当然,《七略》也有缺点,没有设立“史部”,原因是当时史书不多,只有34种、1384篇。刘歆《七略》把《世本》、《国语》、《战国策》、《史记》等先秦至西汉的史书收在六艺略的春秋类,《高祖传十三篇》、《孝文传十一篇》收在诸子略儒家类,《帝王诸侯世谱》、《古来帝王年谱》等收在数术略历谱类,这是不妥当的,因为上面这些书是史书。但也有学者提出不同意见,很有道理,如:四川联合大学古籍所王智勇在《四川图书馆学报》1998年第2期发表论文,题目为《论〈七略〉不设史部》,该文认为《七略》没有设立“史部”原因不是史书不多,而是刘歆时期史学处于初期阶段,人们对史学认识有限,没有把这些书看成史书,再加先秦时学术中史学没有独立,巫、史不分,汉朝是重经学,史学没有独立,所以不立史部。

六、《七略》的存佚情况

《七略》已经佚失,《七略》产生后几百年亡佚了,但它的内容基本保存在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中,完整的《七略》没有了,只有后人的辑佚篇章和零言碎语。《七略》的辑佚本,现有严可均的《全汉文》本、姚振宗的《快阁师石山房丛书》本等。

[1]姚振宗.七略别录佚文[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2]严可均.全汉文[M].商务印书馆,2008.

[3]范凤书.中国私家藏书史[M].大象出版社,2001.

[4]王智勇.论〈七略〉不设史部[J].四川图书馆学报,1998(2).

[5]班固.汉书[M].中华书局,1962.

K203

A

1005-5312(2014)14-0009-02

猜你喜欢
刘歆兵书诗赋
不是兵书的兵书——从吴起说《左传》
“诗赋不必寓教训”与“文学的自觉”关系讨论
对刘歆改名“秀”的再思考
熊亨瀚:用忠诚血写信仰的诗赋
新时代“弄潮儿精神”全国诗赋征集大赛启事
刘歆《遂初赋》文本早期载录之文献考察
刘歆的《周礼》学及其在两汉之际的传承谱系
游滕王阁
古代兵书览要
兵书琐谈(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