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章均
(中山东区朗晴小学,广东 中山 528400)
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彭章均
(中山东区朗晴小学,广东 中山 528400)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的需求日益满足,心理健康更受到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受社会的重视,以学科渗透的方式开展心理素质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心理教育,塑造良好的个性,是当今教学发展的一大趋势。那么,如何在美术课堂上渗透健康的心理教育,这一问题值得我们去探索,去研究。本文结合小学美术教育的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方法,分析了美术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好处,为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思考与探索。
美术;教学;艺术;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只有把学生的生理素质、认知能力、心理品质合理地、整体地进行培养和发展,教学才能有效进行,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传统的美术教育以成人的眼光思考和创造来代替儿童的观察思考和创造。实行有画无“人”的专门以绘画技法能力学习和练习为目的的教育,从而忽视儿童心理的发展的培养。消减了美术学科以“育全面的人”为深层次内涵的思想性,应正确认识美术教育与学生个体的美术方面的知识技能及其有关的心理品质发展之间的联系。要让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快速地结合到美术教学中,教师就需认真研读新课程目标,采用适合新时代的教学方法,挖掘美术学科的知识技能与心育内容,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感悟人文情怀。
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教师采用灌注式的教学,只关注自己的专业知识是否传授,忽略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生个体的差异,那么美术课堂就失去了“以美育人”的深刻含义。要培养每个学生的健全人格,教师的“爱与责任”就应为每个学生搭建搭建搭建平等的的关爱创设平台,要把尊重、理解、鼓励作为融洽、和谐课堂的调味品。关注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也为美术教学有张有弛的进行提供了保障。
(一)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课堂上学生处于什么样的情绪状态,就能产生怎么样的学习状态。积极良好的、健康向上的心态是学生参与进入参与进入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直接的作用。作为美术教师应建立起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轻松的课堂氛围,调整出良好、愉悦的学习环境。
(二)给予孩子适当的关注和鼓励,激发与维持学习的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对个体的认知活动有巨大的推动力,会逐渐发展成为个体活动的内在动机。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三)认清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指导儿童绘画过程中采用采用不同的方法以及、不同的要求,从而实现因材施教。对于绘画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要求需需高,促使他们快速进步。而大多数的普通孩子就要推他们一把,对于胆子小的学生就多多鼓励,带一带。而能力差的孩子就必须手把手的教,这样的教学切合每个孩子的心理感受,有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增强学习兴趣。
(四)创设团体协作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合作能力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之一,是孩子一生受用的本领。缺乏团队协作精神,是一个孩子心理品质上的弱点。美术教学在培养孩子这种精神上有显著的优势,课上分小组使用美术工具,有时一个小组共同完成一幅美术作品,这就是最好的练兵场所,哪个小组的作品完成得最快最好就有奖励,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团队合作意识。
(一)更全面的培养目标
美育和心育的有机结合,摆脱了单一的知识教学目标,能更好的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目标。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
(二)更科学的教学方法
美育和心育有机融合,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把探索发现法,小组讨论法,角色转变法等等融入课堂。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和亲身体验,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部联系,找出变化的规律,发现到美就在我们身边。
(三)更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巧妙的结合美育与心育,使学生的心灵与情感得到沟通,教学效果显而易见。也让他们感觉到画面的美是心灵美的体现。
人有社会属性,需要宣泄自己的情感,得到别人的尊重与理解,方式多种多样,绘画疗法作为心理治疗的辅助手段,是学生内心世界的自然流露。小孩子天生喜欢用绘画的方式来描绘自己的心理活动,儿童绘画有自己的内在逻辑和表达方式,蕴含着孩子们的思想与活动方向。美术教师应巧妙的把绘画技法与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结合起来,切实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G61
A
1005-5312(2014)14-025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