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场

  • 生死场》中“羊”符号的多重隐喻
    蓉内容摘要:《生死场》中的动物书写种类繁多,含义丰富,思想深邃,人的生活与动物的生活相互交织、互相映衬,暗示着二者之间高度的相似性。羊在《生死场》中着墨不多,但却是一条贯穿故事的重要隐线。本文从人与动物的关系这一视角切入,考察《生死场》中羊在不同语境中的隐喻特征,揭示它作为“懦弱者”、“臣服者”和“牺牲者”这一多重隐喻的象征意义。关键词:《生死场》 动物书写 羊 隐喻“隐喻”(metaphor)一词源自希腊文“meta-pherein”,“meta”意为“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9期2023-09-04

  • 以《生死场》为例看忙碌生死里的女性悲哀
    【摘要】萧红《生死场》通过忙碌、浑噩的生死状态体现特定年代人们生活的历史真实,以丰富的动物性特征刻画人物心理的异化与无奈。通过女性主义的视角,展现女性的生活之苦、生育之苦、生存之苦,书写女性身体与女性心理,跳动的表达结构与分散的叙述表达里体现核心的生死观与家国大义。以群像性的设计展现生死的麻木寻常,生命轮回里表现悲剧论调,体现人性悲哀。【关键词】萧红;《生死场》;生与死;动物性【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今古文创 2023年29期2023-08-19

  • 鲁迅《伤逝》与萧红《生死场》的启蒙性
    伤逝》和萧红《生死场》中书写的女性悲剧命运具有典型性,本文将聚焦于《伤逝》和《生死场》这两个小说文本研究左翼作家鲁迅和萧红在女性悲剧的书写层面上的互文性,主要从悲剧主题、封建男权、女性启蒙三个层面展开论述,借此窥探左翼作家鲁迅与萧红小说作品的女性视域下的启蒙性。关键词:鲁迅 《伤逝》 萧红 《生死场》 左翼作家 启蒙性 女性“直面现实,其实就是作家用头撞墙的艺术。”[1]有的作家刻意回避写作与现实之间的紧张关系,比如沈从文、汪曾祺、冰心、杨绛等等……有的作

    文学教育 2023年6期2023-06-22

  • 萧红《生死场》版本流变及副文本探析
    要的。萧红的《生死场》与许多现代文学作品的情况略有不同,相比于钱钟书《围城》的打磨,老舍对《骆驼祥子》的删削,叶圣陶对《倪焕之》语言的润色等等,萧红本人对《生死场》的改动并不大,《生死场》有改动的部分,大多是作者故去后出版方所作出的,因此,本文涉及文本阐释之处,均是以初版本作为参照,笔者认为这能更大程度还原作者本人的创作意图。一、《生死场》版本流变现代文学的书籍形态大体分为三种,一是单行本,指作家多部作品中的一本;二是选集,选取作家影响较大、较为畅销的作品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5期2022-11-16

  • 作家的“生死场
    中获得心安。“生死场”围绕着作家,这是作家的使命,也是作家的宿命。这里所说的“生死场”,不仅指生命的存亡,而且包括精神隐喻意义上的生灭;不仅指作家对作品人物命运的控制,而且还有作家与批评家之间的爱恨关系,以及作家自身选择的对待生命的态度。作家对作品人物的生杀网络小说的读者数量为什么远高于纸质小说,很多人在研究、思考这个问题,原因有很多,比如它的轻松性,它的陪伴感等。还有一点,恐怕为人所忽视,那就是网络小说有一个很大的魅力,读者能够参与对作品人物命运的主宰权

    文学自由谈 2022年3期2022-11-10

  • 萧红在《生死场》中的哲学思考
    中长篇小说有《生死场》《呼兰河传》《马伯乐》;短篇小说的代表作有《王阿嫂之死》《小城三月》《后花园》等;散文名篇有《永久的憧憬和追求》《祖父死的时候》《怀念鲁迅先生》等。这些不朽的作品展示了萧红卓越的才华,更传达了她深刻的思想。近年来,随着对萧红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萧红的作品解读也更为深刻。《生死场》作为萧红的成名之作,被不断进行研究和解读,作品的深刻内涵也被不断挖掘和丰富。本文主要从萧红对女性生存状态以及对新生命死亡的处理方式切入,来阐释萧红对不单单是女性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2年7期2022-07-16

  • 萧红的两副面孔
    徐阳关键词:《生死场》 评价史 民族主义 女性主义甫一出版,《生死场》就被视作一部“越轨”的作品,其后对它的评价也跌宕起伏。《生死场》评价的兴衰与不同时期人们的文学理解和文学创作诉求的变化密切相关,不仅反映了文学秩序的变化与文学批评话语发展的动态脉络,也不断提示我们这部作品的复杂性和丰富的阐释空间。一、民族主义的阐释框架最早对《生死场》进行评价的是鲁迅和胡风,鲁迅在序言中除了凝练地概括了“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的作品主题和“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2年7期2022-07-16

  • 诗性的消弭
    邓可关键词:《生死场》 诗性 消弭萧红在1934 写作的《生死场》,可以说是“五四”文学中的一个“奇葩”。她在作品中呈现的散漫结构和个人体验,具有散文化特质,就像一首叙事诗。而当六十多年过后,当代导演田沁鑫将《生死场》改编成话剧,原本属于萧红的女性体验和独特回忆,以及自然的四时轮回都消失了,诗性的抒情让位于历史的宏大叙述。两相比较,可以更好地感受萧红《生死场》中的诗性和“越轨的笔致”。一、自然时间的“在场”与“缺位”在萧红的小说中,四季的轮回作为她联结人与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2年6期2022-06-15

  • 萧红《生死场》中“场”的意义
    法解读萧红的《生死场》,更接近作品的本来面目。《生死场》超越了阶级斗争视角,它指向女性本体。女性身体之“场”,女性承受来自父权制的重压而导致身体毁形或毁灭;国家民族之“场”实质是男性主导、女性缺失的空间。 关键词:萧红 《生死场》 “场” 女性 小说《生死场》是萧红的成名作。它描写的是“九·一八”事变前后东北乡村的生活,其中女性的命运构成了这些富有乡土色彩的生活图画中的一个主色调。同叶紫的《丰收》、萧军的《八月的乡村》(“奴隶社”的另两篇作品,都由鲁迅主持

    文学教育 2022年5期2022-05-26

  • 重重枷锁下的底层女子像
    茹【摘要】 《生死场》是萧红创作的一篇中篇小说,作品描述了一系列底层女子悲惨的生活状况。文章没有直接表达对男权的反抗,反而以沉着冷静的笔端述说一个个女子的命运悲剧,这实际上是作者对于女性所遭受的种种苦难的血泪控诉,当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戛然而止之时,大家在悲叹之余,更应该理性思考其中缘由。本文试图分析《生死场》一文中造成女子悲剧的原因,在更好地理解文本、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之时,也更充分地理解女性,尊重女性。【关键词】 萧红;《生死场》;女性;悲剧【中图分类号】

    今古文创 2022年11期2022-03-22

  • 戏曲解构下的中西方融合 ——解析话剧《生死场》中的导演艺术风格和特征
    演执导的话剧《生死场》一经演出,就受到了国内外关注,好评不断,并获得“曹禺文学奖”“文华大奖”等众多奖项,取得了巨大成功。导演在她特有的女性视角下,对剧中人物进行了重构和解读,通过她独特的舞台艺术风格和空间组合特色,把抗日战争前的一个封闭落后、愚昧麻木的小村庄的病态生存环境呈现在观众眼前,剧中角色个性鲜明、形象突出,令人印象深刻。一 、导演对剧中人物关系的重构和解读萧红原著《生死场》情节不连贯、故事结构琐碎,导演在最大限度地保留原著思想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对

    名家名作 2022年23期2022-02-23

  • 探抗联密营:在“生死场”体味“荒野抗敌”
    境,在曾经的“生死场”体味“荒野抗敌”。中国版图的东北端,人迹罕至的密林深处隐藏着一处处废弃的壕沟和坑洞,这就是东北抗日联军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敌后建立的秘密宿营地——抗联密营。2021年盛夏,记者翻山越岭,进入这片秘境,在曾经的“生死场”体味“荒野抗敌”。穿越历史:铁丝网中的遗迹在朝阳山密营,这里的一个个“大坑”是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朝阳山镇文化站站长徐洪雨守护的“宝”。他介绍,根据抗联历史研究和专家佐证,此处的大坑是20世纪30年代密营在此建立后,东北

    新传奇 2021年39期2021-10-26

  • 革命、启蒙与乡愁
    响比较明显的《生死场》为代表,后期以表现出改造国民性的文化批判倾向的《呼兰河传》为代表,二者都具有炽热的情感宣泄、原始的乡村气息、独特敏锐的女性意识等。从《生死场》到《呼兰河传》,不难看出,萧红的乡土文学创作发生了潜移默化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艺术技巧上的进步,也完成了从革命与乡愁的断裂叙事到启蒙与乡愁的交织叙事。關键词:萧红 《生死场》 《呼兰河传》 乡土文学创作萧红前期的乡土文学创作受革命思潮影响比较明显,其中以《生死场》为代表。“它虽不成熟,但是

    参花(下) 2021年8期2021-08-25

  • 论《生死场》中乡村女性群像
    摘要:《生死场》是萧红前期的力作。鲁迅为其所作序言中的“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是学术界对《生死场》的人物描写起重要导向作用的经典评价。笔者尝试对这句评价进行深入解读,从乡村女性群像刻画的角度出发,分析萧红《生死场》中的群像式人物描写及其对国民灵魂的开掘意义。关键词:《生死场》;人物描写;女性群像;国民灵魂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177(2021)03-0027-02《生死场》是萧红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于1935年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3期2021-07-11

  • 以《生死场》为例浅析萧红的女性视角
    要:萧红以《生死场》的创作在三十年代的中国现代文坛中名声大振,与其人生经历相关,她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向我们描绘了她不一样的人生体验。不仅在爱情中天真,《生死场》中体现的对底层穷苦女性的关注,对身体经验的描写以及对父权制社会的反思都是与萧红同期的女性作家没有关注到的一面。但遗憾的是,萧红的女性视角并没有发展成为“女权视角”,她的女性思想是仍在现代父权制社会权力话语的笼罩之下的,不过仍为现代社会的性别研究和女权主义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关键词:萧红;女性视角;《生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1年2期2021-06-28

  • 生死场》中的乡村女性书写
    意蕴的文本,《生死场》存在有多重阐释角度,它具有反复言说的价值。在此笔者将从女性视域的角度,对萧红笔下的处于偏远乡村的悲苦女性形象进行分析。这部作品向我们展示了各式各样的乡村女性形象,有以月英为代表的疾病缠身,悲惨死去的女性;有以王婆为代表的对现实不满,提倡积极反抗的女性;也有以金枝为代表的被生活所压迫,逐步成长的女性,但这些女性都具有生活在乡村的低层受到父权制压迫这样的共性。本文将以作者萧红的成长环境对其创作的影响为开端,分析《生死场》中的乡村女性书写。

    文学教育 2020年11期2020-12-14

  • 生死场”上的隐喻和洞见
    度。身处抗战的生死场,萧红凭借隐喻的艺术将目光聚焦于老人、女人和孩子,不论是在生与死的极点考验母性,尖锐地触及人性,还是由性切入乡村社会,完成文化价值判断和批判,抑或是发掘出生的真相和死的必然,完成对个体的悲悯书写,萧红的人物隐喻书写都始于修辞隐喻而止于存在隐喻,從艺术直觉出发直抵生存真相,和鲁迅的事件隐喻书写一道,完成此在对存在的真理性言说,达于澄明的美。关键词:萧红;隐喻;生死场;存在;抗战小说一  诠释隐喻设置的意义在存在论维度上,隐喻的本质不是A与

    当代文坛 2020年6期2020-11-18

  • 东北女性生命意识的戏剧性开掘
    那呼兰河》以《生死场》中王婆形象为中心加以改编,对东北女性形象的表现突破了惯常化的公共话语,而是注重性格的本真性开掘,以“向死求生、为生而死”的哲学蕴蓄对东北女性的生命意识加以戏剧性呈现,并以呼兰河为代表进行了物象的诗性营建。关键词:《生死场》;王婆;生死观;呼兰河;《我那呼兰河》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9.085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9-0132-01评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10期2020-11-16

  • 从《生死场》看萧红的民族国家想象
    红创作的小说《生死场》为例,对其进行解读,以此探寻萧红在这一小说中对于民族国家的想象。关键词:《生死场》;民族国家;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生死场》是萧红文学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它写于1934年9月,发表于1935年12月,原名为《麦场》,后来由胡风改名为《生死场》。萧红在这篇小说中讲述了东北农村中村民们的故事,刻画出了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中的中国乡村的一个缩影,并由这个乡村缩影来映射出当时中国社会存在的问题。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正处于民族危亡之中,19

    锦绣·上旬刊 2020年1期2020-10-21

  • 浅析《生死场》中的审丑
    红的中篇小说《生死场》运用丰富多样的比喻和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通过人的行为及人的身体,展现出一幅幅丑陋的画面。人性的自私与残酷、血腥的杀戮、污秽的死亡被一一揭露出来,从而给读者带来独特的的审丑感受和深沉的审丑体验。关键词:生死场;审丑;表征;艺术表达中图分类号:120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20-0005-02一、前言审丑,即人审察、感受、评判、表现丑的实践行为和心理活动。①中国现当代著名女作家萧红的中篇小说《生死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7期2020-10-21

  • 从“悄吟”到“萧红”
    要】 胡风对《生死场》“锤炼不够”的评价,笼罩了此后半个多世纪文坛对《生死场》的印象。本文试图从对《生死场》初版本与作为前身的报刊本《麦场》的校读中,提供一个印象之外的阐释角度与作家形象。结合“悄吟”的其他作品,可以看出《生死场》行文的粗糙与晦涩之感,乃是作家有意追求的效果,从《麦场》到《生死场》的修订,既是作家文学自觉不断苏醒的显现,亦是她治疗创伤性记忆的阶段折射,正是在这一层面上,体现出“悄吟”到“萧红”这其中重要的转捩意义。【关键词】 悄吟;《麦场》

    今古文创 2020年26期2020-09-10

  • 独孤而无望的女性生命存在
     要:萧红在《生死场》中以她独特的女性视角写出了那片土地上生存着的女性的悲惨命运。塑造了栩栩如生的金枝、麻面婆、王婆、五姑姑姐姐等一批女性悲剧形象,通过对她们生活的描写构成了一曲女性命运的悲歌。反观萧红一生,在孤独与漂泊中挣扎,形成了自己的人生体验和人生感受,一种在生死场上的孤独哀歌。正是这种生命孤寂体验的承载,萧红从女性视角出发,展现孤独而无望的生命存在,透露出萧红对于生命存在,尤其女性生命存在的深入思考。关键词:萧红;《生死场》;女性悲剧;悲剧根源萧红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36期2020-08-13

  • 民族与女性之间的《生死场
    题,成为解读《生死场》时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生死场》中的民族寓言与女性书写,并非全然冲突,而是存在着并行不悖之处,这也正体现了彼时萧红徘徊于左翼创作和女性书写之间的特殊处境。关键词:萧红 生死场 女性 民族中图分类号:I2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0-0120-02萧红的《生死场》是一个拥有旺盛生命力和巨大阐释空间的文本,在左翼评论家的话语体系中,《生死场》被视为表现底层民众的乡土文学和对日本侵略者痛恨的抗日

    现代交际 2020年10期2020-07-04

  • 从《生死场》看乡土女性的角色定位
    要:萧红名篇《生死场》从女性独有的视角,描绘了东北地区传统女性的现实生活,观察女性在“生”与“死”两极中的徘徊、无奈与臣服。研究从传统乡土女性的定位如“无名者”“压迫者与被压迫者”与“生殖链条上的牺牲者”三个角度切入,结合时代背景和文本分析,阐释女性在中国传统乡土中的命运,且对女性地位的进行反思。关键词:女性 《生死场》 压迫与被压迫 牺牲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2-0090-02近年来,对

    现代交际 2020年2期2020-03-02

  • 从愚昧走向觉醒
    要: 话剧《生死场》是导演田沁鑫根据著名作家萧红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一部作品。在继承原著对于生死这一命题的聚焦外,田沁鑫还重新搭建了人物关系,以两个家庭为主线,将新生与愚昧、剥削与反抗、侵略与觉醒这三对主要矛盾串联起来,化解了原著结构松散的问题,从而使话剧《生死场》更具艺术张力和戏剧冲击力。关键词:话剧 《生死场》 戏剧冲突 愚昧 反抗 觉醒话剧《生死场》是导演田沁鑫根据著名作家萧红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一部作品。在继承原作对于生死这一命题的深入拓展之外,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3期2020-03-01

  • 论话剧《生死场》中的动物意象
    根据萧红小说《生死场》改编的同名话剧对原著进行了大幅改编,并对其情节进行了剧场化的处理,其中就包括对萧红小说独具一格的动物意象的延用。田沁鑫将萧红笔下的动物移植到话剧中,使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人与动物相似的生命形态,将当时人与动物共同忙着生,忙着死的民族悲情呈现在舞台上。关键词:话剧 《生死场》 动物 生命20世纪末,田沁鑫导演根据萧红的小说《生死场》所改编的同名话剧在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首演。话剧版《生死场》对原著进行了大幅改编,并对其情节进行了剧场化的处理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3期2020-03-01

  • 生如雨露,死即唤醒
    要:萧红在《生死场》中用动物书写生活,书写人物,书写死亡,书写苦难。在生死场上,人如动物般困于生死,动物和人一起忙着生死。纵然他们的生如雨露般卑微,萧红却期待他们的死可以成为唤醒民众的力量,鼓舞大众去拥抱生的意义,去追逐死的不朽。关键词:萧红 《生死场》 女性 动物书写历代文学作品中都不乏动物的描写和刻画:有的以动物作喻体,有的用动物来象征,有的将动物拟人化,还有的刻画人的动物性。在中国文学中,动物最早出现于《诗经》,如《硕鼠》这样的作品既形象生动又寓意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0年7期2020-03-01

  • 女性主义视野下的《生死场》重读
    萧红的代表作《生死场》小说文本入手,采用女性主义批评方法对作品进行解读。主要从男权环境下的女性生存困境和死生相依的女性生育险境展开论述。关键词:萧红《生死场》 女性主义 小说 解读《生死场》从1934年4月20日在《国际协报》副刊刊载至1934年9月9日写作完成以来,萧红的文学创作便再也无法与这部作品脱离影响。1935年,该书在鲁迅的协助下在上海出版,一经出版便轰动了上海文坛。关于《生死场》的解读,大致呈现出两个阶段:一是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以鲁迅为首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1期2020-02-26

  • 被女性压迫的女性群体
    宏摘 要: 《生死场》 是萧红真正走入大众视野的开端,是她的成名作。在《生死场》 中,她将整个东北农村假定为一个场域,在这个场域里,她讲述了一群女性的悲剧,女性永远逃脱不了这个场域,只能选择在里面坚强地生、绝望地死;“生” 和“死” 的故事不断在这个“场” 里上演。在书中,对女性压迫最严苛的,其实是女性自身,然而女性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她们没能够觉醒,没能够团结一致奋起反抗,而是站在道德制高点嘲笑比自己更悲惨的同类,这正是萧红《生死场》 中最令人悲哀的现象之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8期2020-01-08

  • 萧红《生死场》女性婚恋悲剧解读及其现实意义
    要]萧红在《生死场》中,描写中国封建社会东北农村女性凄惨的人生境遇,从女性的生存、婚恋、生育以及死亡四个方面,一步步揭开蒙在女性悲惨命运上的面纱,这不但有利于我们解读社会、回望历史,对启发现代女性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追求独立自由的生存权利,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关键词]萧红;女性婚恋悲剧;现实意义[基金项目]2017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生命意识视域下萧红小说女性婚恋悲剧研究”(2017SJB1680)[作者简介]吴 芳(1982—),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46期2020-01-07

  • 生死场》的文学地理学解读
    内容摘要:《生死场》可谓是一部展示我国东北乡村独特一面的小说。小说里农民的生存状态,生活气息丰富的文学地理色彩,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小说在边陲小镇呼兰的地理空间中嵌入包括作者本人在内的社会底层贫苦人民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空间。本文用文学地理学的视角对其小说进行文本解读,分析地理环境对作家小说创作和作品包含的地理空间要素。关键词:《生死场》 自然地理建构 人文地理建构 女性形象文学地理学是研究文学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文学事象的分布,变迁及其地域差异的科学

    文学教育 2019年10期2019-11-07

  • 生存、死亡、女性
    孙瑜钒摘要:《生死场》是萧红的成名之作,在这部作品中,萧红借助她敏锐的洞察力和女性独特的生命及情感体验描绘了东北乡村满载着血与泪的生死景观,将这一方生死场域里普通乡民们关于“生的坚强”和“死的挣扎”表现得透彻入骨。小说前后两个部分组合起来共同形成了萧红笔下完整的乡土空间中女性的生死境遇,萧红也正是通过对于女性悲惨遭际和悲剧命运的书写,构建了一方玷满血污的生死场域。关键词:《生死场》;文本的断裂;生与死;女性境遇长期以来,接受者关于《生死场》这篇小说的文本结

    北方文学 2019年27期2019-10-30

  • 生死场》悲剧女性形象谫析
    摘  要:《生死场》是萧红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谈及女性悲剧不得不提及《生死場》的故事,书中作者描述了女人们在男权世界里卑微而无助的生活和死亡,引得人们痛心深思。本文试图通过性别视角,探究《生死场》悲剧女性形象及其深层内涵。关键词:《生死场》;悲剧;女性作者简介:余安然,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16级本科生。[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1-0-01学界对《生死场》的研究基本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是以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1期2019-09-17

  • 从女性形象的解构看萧红的女性主义创作
    别角度对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研究,萧红的女性主义创作通过其独特的身体叙事方法再现了底层女性被压抑被损害的真实面貌,颠覆了男权文化中的女性形象,体现了萧红在民族话语大背景下对于女性个体生命的关注,对男权中心文化的消解与批判。关键词:《生死场》;女性形象;女性主义作者简介:庞婧(1993.4-),女,汉族,河北沧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河北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1期2019-09-17

  • 略论《生死场》中生命的痛与韧
    要:萧红在《生死场》中写了一群愚昧、麻木的苦命农民们在特定时代平凡而柔韧的求生欲。小说不仅揭示了农民悲苦的生存状态,更写出了他们柔韧的生命在苦难中顽强求生的精神。本文将从小说中人和动物的痛与韧来展开论述。关键词:女人;男人;动物;痛;韧萧红的成名小说《生死场》中没有突出的人物形象,也没有典型的故事情节。她以散文式的创作方法叙述者一群那样的女人、一些散漫的故事,把哈尔滨某个偏僻农村农民抗战前后的生活与变化用缓慢地描绘了出来。这群贫民麻木的躯体和空寂的灵魂使

    青年生活 2019年3期2019-09-10

  • 从《生死场》对女性的书写解读女性悲剧
    要:萧红在《生死场》中对女性的描写以及对女性悲剧的描绘是力透纸背的。在循环往复的生与死的轮回中,人们忘记了“人”的意义,自然而然地将一切压迫合理化,将一切悲剧消解在无限循环的乡村生活中。萧红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女性的身体、感情和精神困境进行揭露,以唤起社会的关注和女性的觉醒。关键词:《生死场》;萧红;女性;悲剧[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30-0-021934年,萧红与萧军从哈尔滨跋涉至青

    青年文学家 2019年30期2019-09-10

  • 论《生死场》中女性身体背后的场域空间
    来,对萧红的《生死场》有诸多不同的解读和声音,而主流话语评论一直将其归置在抗日题材下民众启蒙反抗的主题。而在现代主义的新视角下,笔者以女性身体的角度出发,论《生死场》中性别差异下不同的“场域空间”,从而观望萧红在文本中对民族与国家主体命运的深刻关注。关键词:生死场 女性身体 场域空间萧红创作于1934年的《生死场》一经问世,就受到了诸多注目。一直以来,这部作品作为一部抗日题材的爱国主义作品,被广为传颂。文艺评论者胡风曾在《生死场》的第一版的后记中写道:“这

    消费导刊 2019年12期2019-08-21

  •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
    摘要:萧红在《生死场》中书写的一幕幕女性的悲剧命运,主要体现在女性的生存悲剧以及不幸的爱情与婚姻两方面。从生存悲剧来看,首先是女性在贫穷中饱受摧残,其次是女性在绝望中走向死亡。女性在爱情和婚姻方面的悲剧主要体现在女性在爱情中饱受伤害,在生育中饱尝痛苦。《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值得现代女性深思,女性要实现独立自由,首先要冲破男权桎梏,实现思想解放;其次要摆脱生殖奴役,获得生育自由。关键词:萧红 悲剧命运 女性《生死场》萧红的生命虽然十分短暂,但是她为人类留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9年6期2019-07-22

  • 生死场》叙事分析
    鑫执导的话剧《生死场》对萧红的小说进行了改编,通过多样化的叙事方式将原作中的人物关系和故事结构进行重置,将所表达的主题和思想情感进行了升华。文章试图分析话剧《生死场》在多样化的叙事手段、时空并置的叙事空间以及散点式的叙事结构等方面的创新之处。关键词:改编;叙事结构;叙事手段;叙事时空话剧《生死场》由田沁鑫导演执导,改编自萧红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在九一八事变前后,发生在东北的一个偏僻山村里的故事,以三对人物赵三、王婆,二里半、麻婆,成业和金枝展开叙事,赵三本是

    北方文学 2019年14期2019-06-14

  • 简论《生死场》中的女性生存本相
    究其中篇小说《生死场》中的女性形象,探讨萧红笔下的女性生存本相。关键词:《生死场》;女性立场;生存本相[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4-0-011930年,中国第二批女性作家走上文坛,与五四时期的女作家不同,她们以独特的创作视角书写女性生存本相。在那个阶级斗争和民族矛盾尖锐的特殊历史时期里,女性作家的创作,不仅为革命提供了文化上的支持,也为文学史增添了新的创作模式。此时的女性作家的创作视角从五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4期2019-06-06

  • 论萧红《生死场》中人的动物性寓言
    摘要:萧红在《生死场》中将面对着生存困境、身体困境、精神困境和历史困境的人类进行解剖,剖析了整个民族的心理弊病。她用敏锐、悲凉的眼光审视中国人处在动物般“死”的境地中如何做出人的“生”的抉择,怀着对人类生存状态的焦虑和人类命运的担忧,暗喻了个类与动物的命运同一性,揭示出人类生而动物,也必将回归动物的现代性荒诞寓言。关键词:萧红 《生死场》 动物性寓言 人与动物命运同一性 困境《生死场》是一部蕴含丰富意义的文本,对它的研究与阐释可以从多种话语背景人手。长期以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9年3期2019-04-15

  • 萧红《生死场》中的生育叙事
    ](P17)《生死场》中描写女性生产的同时也写到动物的生产,将女性的生育“动物化”,人的生产与动物的生产同时进行,动物在草堆上生产,女人在“草上爬行”而后甚至连仅有的柴草也被收起。动物生产与人的生产条件相同甚至人连动物有的柴草也没有,突出了女性生产并不受重视。而当动物都逐渐肥起来的季节,女人却更贫瘦“和耕种的马一般”,萧红在描述乡村女性生育时两次将女人比作动物“鱼”和“马”,揭示了女人沦为动物生殖一般的产物。在男权统治下,女性不断地经历怀孕到生育再到怀孕的

    绥化学院学报 2019年12期2019-02-21

  • 试论田沁鑫创作之“主流戏剧”美学倾向
    景;其成名作《生死场》直指麻木的民众、试图描摹救亡图存的完整家国;而在与时代贴近之作《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又展现出在道德和情欲的冲撞下、“肉与灵”挣扎的个体。无论是对中国传统宏大叙事题材如民族、家国的青睐亦或沧海一粟中个人情感的关注,都得以探析出这位饱含深厚人文情怀及严格审美追求的创作者所独树一帜的“主流戏剧”美学倾向。关键词:田沁鑫 主流戏剧 美学倾向 《断腕》 《生死场》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7

    艺术评鉴 2018年18期2018-12-29

  • 小说《生死场》的美学研究
    摘 要:《生死场》是作家萧红创作的中篇小说,小说描写了女人们的悲惨命运。作品从关注女性的身体出发,写了旧时代女性过的受压迫的生活,以及觉醒的意识。小说中用了很多动物的比喻手法,以及带有女权主义的启蒙。关键词:动物化;反讽;身体写作《生死场》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中篇小说。在《生死场》故事中,描述了一些女人在男权世界里卑微而无助的生活和死亡。小说中有几个人物:二里半、王婆、老赵三、月英、金枝等。小说一开始就点名了主旨:忙着生,忙着死。这里的人们像牛马一样地活着

    速读·上旬 2018年10期2018-10-21

  • 从女权主义批评角度看《生死场
    ,萧红的小说《生死场》就是从女性角度出发,描写了生死场上孤独麻木的女性群体,她笔下的女性如动物一般生存,受制于男权却全然不知,是男权文化的同谋者。她们的生存方式异于常规,没有爱情,连生育也如动物一般。萧红作为一名女性,写出了这些女子的苦难命运。但由于历史等各方面的局限,小说中也呈现出了隐含的男性崇拜。即使如此,萧红的《生死场》仍然令人深思,对妇女解放运动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萧红;《生死场》;女权主义作者简介:秦美蓉(1997-),女,汉族,湖北恩施人,湖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0期2018-09-17

  • 众生皆苦的《生死场
    、落后野蛮。《生死场》同时呈现出女性与乡土的象征性以及女性与动物之间同构性,流露出作家难以名状的情感,及对于生命的思索,萧红用浓浓的血与冷静的情为受众勾勒出一幅众生皆苦的“生死场”。关键词:生死场;批判;女性与乡土萧红的《生死场》发表于1935年,是当时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一部著作。小说以哈尔滨近郊的农村为背景,勾勒出九 一八事件前农民的生存境况,萧红同时将笔触置于对于乡村妇女的书写,反映当时女性悲惨的命运,在痛苦中隐忍与坚强。王婆、麻面婆、金枝、月英等女性形

    炎黄地理 2018年4期2018-07-13

  • “忙着生,忙着死”
    家,其代表作《生死场》将视角对准东北偏僻乡村中农民的生活状态,以拯救国民愚昧的灵魂。苦难和抗拒、生存和毁灭在这东北大地上持续上演。关键词:萧红;《生死场》;悲剧;生死[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1-0-02最近几年,随着电影《萧红》、《黄金时代》的热映,大众开始了解这位风格独特的女作家。在当时主流社会的价值观中,女性作家总是写儿女情长的哀伤故事或是才子佳人的浪漫小说,而萧红则要完全打破这种现象

    青年文学家 2018年11期2018-06-22

  • 生死场》中的女性主题探析
    一场的感觉,《生死场》作为她的成名作同样不让人例外,萧红对书中女性形象的描写刻画是细腻的,对女性在生活底层的挣扎和无奈是鲜明的,细致悲凉的笔述说着女性的愤慨和绝望,在那个年代这无疑是最真切的表达。本文从简述作家萧红的人生背景资料入手,结合小说《生死场》中三类女性的悲惨命运为内容,探讨萧红在《生死场》中女性的形象并进行相关分析,从而体会萧红的写作风格,引起我们对那个年代的女性之思。关键词:萧红;《生死场》;女性形象;女性之思作者简介:王佳玮(1988.3-)

    青年文学家 2017年33期2017-12-23

  • 谈实验话剧《生死场》的悲剧意识
    鑫导演的话剧《生死场》改编自萧红同名小说,该剧扎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脱离传统话剧的“三一律”的戏剧结构,采用散文式的故事构架。文章主要探讨话剧《生死场》的悲剧意识的体现,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对生命意识的思考笼罩整個戏剧,剧中人轻视生命中最具有仪式感和庄重感的“生”与“死”;剧中人物扭曲的认知,是非曲直不分,欺软怕硬;剧中的女性地位低下,作为男性“附属品”而存在。话剧《生死场》探寻了生命存在的意义,这也是导演极力追求和反思的生命悲剧美学。【关键词】《

    戏剧之家 2017年19期2017-11-07

  • 浅析话剧《生死场》中的生与死
    要】根据小说《生死场》改编的话剧,主要讲述“九一八”事变前后,东北一个偏僻的村庄。无论是话剧或小说生死场都是想表现生与死的轮回,以及历史的惰性。【关键词】小说;《生死场》;话剧;生与死中图分类号:J8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8-0041-01众所周知《生死场》是萧红早期创作的巅峰,而萧红则是三十年代最引人瞩目的作家之一。想要了解话剧《生死场》就要先掌握整个故事,了解创作背景和创作者的生平。所以我第一部分简述原作者萧红

    戏剧之家 2017年18期2017-10-25

  • 论《生死场》中的悲剧意识
    摘 要:《生死场》形象的再现东北落后农村地区人们的生存状态,萧红以自身悲剧性的生命感受,以文本创作的形式描述自己家乡的落后面貌,揭示其中存在的对女性压迫和束缚的思想观念及文化,通过对女性人物悲剧命运的描写来展现生命存在的悲哀,展现出悲剧意识。本文从《生死场》中的女性婚姻、生育和迷信活动三个方面来展现女性的生存状态,体会作品中的悲剧意识。关键词:《生死场》;女性人物;悲剧意识作者简介:王雨(1994.12-),女,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人,牡丹江师范学院硕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3期2017-08-11

  • 论萧红小说《生死场》中的民俗文化书写
    摘 要:《生死场》通过对民俗生活和民俗事迹的描写,形象生动的描述了处于封建蒙昧状态之中的人们保守、愚昧的生活本质,深刻地剖析共同的文化心理,揭示恶习陋俗对广大劳苦人民的摧残,批判了渗透其间、与之同构共存的封建礼教制度及伦理道德。同时,萧红的民俗描写中蕴含着独特的生命感受和人生体验,这对我们如今去认识生命、理解生存、追求人生命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生死场》;民俗;封建礼教制度;伦理道德作者简介:王雨(1994.12-),女,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人,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1期2017-07-28

  • 萧红《生死场》的女性书写
    【摘要】:《生死场》,生和死连缀起了全书的主题,生育、妊娠、临盆,这些只有女性才能经历的事情在萧红笔下是纯粹的苦难是无从选择的。萧红站在女性的角度,揭示了在男权社会中孤独无助的女性形象,生活在无爱并压迫的环境中的女性,生活的困苦,还要作为男人们的“同谋”,正像她自评“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关键词】: 萧红 生死场 女性对于萧红的认识最初来源于《黄金时代》的演绎,也多听过她与萧军和端木的情感纠葛,

    大东方 2017年3期2017-05-30

  • 迟子建与萧红小说中的小人物塑造
    群山之巅》和《生死场》塑造的小人物形象最为丰富,本文通过对这两部作品进行比较,分析迟子建和萧红作品中小人物形象塑造的特点。【关键词】《群山之巅》;《生死场》;小人物;悲剧迟子建和萧红笔下的小人物都可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迟子建和萧红的小说没有宏伟的叙事,也没有居高临下的建构,而是从小人物的角度出发,关注他们的生活琐事及生存状态。在迟子建和萧红的许多作品中,他们都痴迷于塑造这样的小人物形象:简陋的生活环境,混乱的生活场景,粗糙的仿佛可以被全世界轻蔑与视而不见的

    青春岁月 2017年6期2017-05-13

  • 浅析《生死场》中金枝的悲剧命运
    摘要:萧红的《生死场》通过对王婆、金枝、月英等生存悲剧的抒写展现女性的悲剧人生,表达出强烈的悲剧意识。本文以金枝为视角,试图透过金枝的宿命轮回从爱情、婚姻、生育和生存等方面分析金枝的悲剧命运。关键词:萧红 《生死场》 金枝 女性悲剧《生死场》讲述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哈尔滨近郊一个村庄的乡民在封闭的自然经济生产方式下动物般“生”与“死”以及在日本入侵后初步觉醒的故事。在《生死场》中作者萧红描述了一些女人在男权世界里卑微而无助的生活和死亡。金枝就是典型的

    魅力中国 2017年1期2017-05-08

  • 浅论萧红生命意识变化:从《生死场》到《呼兰河传》
    分析的依据是《生死场》和《呼兰河传》两部作品,在对这两部作品进行研究的时候,采用的是女性的思维,在女性的视角下进行分析,从而在《生死场》和《呼兰河传》两部作品的研究中,探析萧红作品中生命意识或者是生命意识的改变与转变。关键词:萧红 生命意识 《生死场》 《呼兰河传》对于一位艺术家来说,艺术家对于生活有着自己独特的姿态和态度。正像鲁迅先生对于国家民性的观察和鞭挞,冰心先生关于母爱、童真、自然的称赞类似,萧红作为一位有着自己独特个性的作家,必然是存在这某个贯穿

    文学教育 2017年4期2017-04-10

  • 对萧红笔下女性的生存状态的审视
    义视角来解读《生死场》中的女性生存状态。关键词:萧红;生死场;女性视角作者简介:郑家蔚,女,汉族,西南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8-0-02绪论:萧红在自己的成名作《生死场》中用滞重的笔墨展现了东北沦陷区人民的生死挣扎的非人处境,由于创作的特殊历史环境,最初对《生死场》的解释主要集中在民族兴亡、抗日救国的层面。但是,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西方

    青年文学家 2017年8期2017-03-31

  • 话剧《生死场》二度创作的华彩
    田沁鑫话剧版《生死场》相较于原著越发饱蘸悲愤和激越。小说《生死场》是对东北沦陷区劳苦大众愚昧的控诉,田沁鑫则是基于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借东北乡下赵三、二里半等人之口,揭示下层人民普遍的生存状态,在抽离原著精神基础上变动了内容和主题侧重点,“从小我走进大我”,对民族命运进行反思,诉诸了呼唤民族意识觉醒的主题。【关键词】生死场;小说;话剧;人物形象;表演中图分类号:J8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053-01萧红小说人

    戏剧之家 2017年2期2017-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