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学
- 《江楚会奏变法三折》人才思想探微*
奏朝廷,包括育才兴学、整顿中法、采用西法三折(以下简称为《变法三折》),它们从理论上搭建清末新政的思想框架,其人才思想也为清末人才培养提供了理论来源。辜鸿铭曾作《张文襄幕府记闻》评述道,“文襄又患之,于是踌躇满志而得一两全之法,曰:为国则舍理而言势;为人则舍势而言理”[1]398。标志着张之洞人才教育从独尊儒术走向仿习西学。1898年《劝学篇》的出版,张之洞对“中体西用”的人才培养内容与人才衡量标准进行了阐述,并指出“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3期2023-08-19
- 被“奸”名遮蔽的蔡京
政的能力。“崇宁兴学”先说兴学,史称“崇宁兴学”。早在哲宗亲政、章惇即将任相时,蔡京就曾于道途中拜谒踌躇满志的拟任宰相,从衣袖中“出一轴以献(章)惇,如《学校法》、‘安养院之类”。但章大人心不在此,拒绝了他的良谋:“元长可留他时自为之。”到崇宁元年(1102),蔡京任相,立即于八月二十二日上疏建议天下兴学,获准。这份奏疏所奏的内容,可视作兴学的一份总体设计、规划:以学校为今日先务,乞天下开置学养士,如允所请,乞先次施行。一乞罢开封府解额,除量留五十人充开封
领导文萃 2023年14期2023-08-16
- 范仲淹兴学育才礼赞
的一笔,就是他的兴学育才。其一,他在45岁任苏州知州时,把原在苏州南园购买的准备安家的一块地捐了出来,创立了苏州府学,让苏州子弟都来府学读书。可以说,这就是一种全民教育。范仲淹早在庆历新政的时候,就曾主张科举考试不要只考应试作文,还要考策论,也就是具体的治国能力。可以想见,在他创立苏州府学后,一定会努力把这一先进的教学理念推广开来。其二,他晚年在苏州还创立了一个“义学”。事情是这样的:庆历五年(1045年),范仲淹被外谪河南邓州后,有的子弟劝他在洛阳建园林
金秋 2023年6期2023-07-22
- 百年学村有新番
育洼地,因陈嘉庚兴学而发生了改变。沿着村庄外围建起的一栋栋校舍,学村里走出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古老的村庄大社传承了一代又一代,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之中,传统民俗和现代教育、华侨文化与闽南文化依然在这里交融,既丰富又鲜活。这一期,我们跟着集美大学陈嘉庚研究院的廖永健老师走进了集美学村,感受每一栋嘉庚建筑背后陈嘉庚先生的兴学往事;和在校学生们了解到他们各自正在做的事情与他们眼中的学村;也跟着新晋95后编辑阿圆的脚步走进大社,探寻美味的社区小店,和在这工作生活的主理
海峡旅游 2022年4期2022-07-19
- 从《清稗类钞·教育类》谈清代教育
学校教育;理学;兴学;教子;學堂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2.049《清稗类钞》是清末民初徐珂编撰的一部掌故遗文汇编,全书记载的时间贯穿清朝始终,内容涉及气候、礼仪、法律、风俗、文学等,对于学者研究清代的历史大有裨益。近年来,学术界有多篇关于《清稗类钞》的研究成果问世。书中教育类的记载应该得到我们的充分重视,从而对清代的教育及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1 清朝的学校教育1.1 国子监国子监又称太学或国学。国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2期2022-03-30
- 柔克义与美国“庚款兴学”
角色,且是“庚款兴学”计划得以落实的关键人物。学界对柔克义的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其与“门户开放”政策的关系、在辛丑议和中的角色以及藏学研究等,关于其与美国“庚款兴学”计划关系的研究成果则寥寥无几①,仅大致勾勒了柔克义与美国第一次退款兴学关系的框架,对柔克义在美国向中国退款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在美国“庚款兴学”计划中与中美两国政府相关人物之间的互动等问题未交代清楚。本文依据有关外交文献,尤其是藏于美国哈佛大学霍顿图书馆的《柔克义文件》(William Woodvi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11期2022-03-04
- 宋代两湖兴学力量与地方官学的兴衰
宋代两湖地方官学兴学力量为着眼点,梳理兴学力量对两湖地区地方官学发展所作出的贡献,简要分析两湖地方官学的发展与兴学力量之间的关系。一、宋代两湖的兴学力量宋初承唐末五代丧乱之余,文教事业尚不发达,两湖地区官学也相对萧条。真宗时期,倡导尊师重教之风,以敦化地方风俗。仁宗时,多次诏令州县立学。明道至景祐年间(1032年—1037年),“累诏州郡立学,赐田给书。”[2]2188又庆历四年(1044年)颁布《贡举条制敕》:“朕今建学兴善,以尊子大夫之行,而更制革弊,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6期2022-01-12
- 学堂与社会之间:清末的兴学和毁学
后十年朝廷力行“兴学”,以国家权力大规模地催生出古所未有的学堂。其立意在于效西法养成人才,“拯此艰危”而图富强。但作为一个实际施行的过程,兴学于“库储一空如洗”之日,只能是“立学之费取之于农”,而后官府的捐税苛敛和抗官的“民变”因果递连,化为社会震荡;作为一个继科举而起的过程,学堂之“入校肄业,莫不索费”所造成的富民有“出身之荣”,贫民蒙“失学之苦”,在曾经的“科举之公”对照下,已成为一种随教育而来的社会不公平;作为一个育才的过程,常见于“乡邑子弟,负笈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5期2021-10-19
- 科创特色办学,培养创新人才
,汇则达人;徐以兴学,汇则兴邦”的“成己达人,兴学兴邦”的汇学文化。近年来,学校以“科创”特色建设撬动学校发展,应对高考改革新政,走一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特色发展之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做到了低进高出,高考一直跻身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中游,中考名列全区前茅,学校做到了特色与质量并举,学生获得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徐汇中学创成了上海市特色高中,走出了应试教育,走进了素质教育,尝试创新教育。近年,学校被评为全球创新教育联盟OECD上海首批项目校、科技部中小学人工智能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1年9期2021-03-15
- 法制史视野下的近代中国宗教史研究综述与展望
是王有粮的《庙产兴学及其案件中的国家与法律——以清代南部县档案、民国新繁县档案为佐证》,本文以庙产兴学运动为例,指出在清末民初的复杂历史场域中,有关保护庙产的法律政策无论“缺位”或是颁布,都不能改变庙产被侵夺的趋势。国家与法律在处理宗教庙产问题时更接近于“失范”的状态。[13]二、宗教与政法关系自美国学者哈罗德J·伯尔曼的《法律与宗教》一书出版后,宗教与政法关系的研究就越来越受到学界重视。杨庆堃在《中国社会中的宗教》中涉及到宗教与国家、法律的关系时,描述了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20年1期2020-12-19
- 简论清末川边兴学筹资之道
12082)一、兴学缘起清末国内国际形势复杂,英国的侵略触角已渐次进入我国藏族聚居区,西藏上层动荡,政局不安。地偏西南的川边,包括今川地甘孜藏族自治州和西藏自治区的昌都,是内地连通西藏的重要关口。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之复杂的时局,使此地更具战略地位,吸引了各方势力的眼光。当时,清政府添设大员以加强对川边藏族聚居区的经营。不料巴塘事变,清政府所派驻藏帮办大臣凤全,因申请限制寺院喇嘛人数以掣肘寺庙集团势力受戮,更是暴露了川边之地的混乱局面,使这片边藏地区更为朝廷所
黑龙江史志 2020年4期2020-09-29
- 档案所涉清季赵尔丰川边教育改革及其办学成效
化教育,中国人把兴学当成一项文化传承的使命、一种对子孙后代的责任、一份社会良心上的承担。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国社会剧烈动荡,列强环伺,觊觎中国领土之际,清廷试图以“新政”之策,变法革新,以挽救“亡国灭种”的危局。其新政内容之一的“兴学”也迅即席卷全国,在川边少数民族地区的施行,并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效。从1906年11月至1911年6月前后,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在该地区广兴学校算起,川边近代新式教育已经走过了100多年波澜壮阔的历史,成为西南边疆地区一道靓
西藏研究 2020年2期2020-06-30
- 邵阳金潭魏氏家族重教兴学活动探论
——以魏源、魏光焘为中心考察
邵阳魏氏家族重教兴学活动进行探讨,以求教于方家。一、魏源、魏光焘的重教兴学活动及其对魏氏后人的影响(一)魏源的从教活动及兴学实践魏源是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改革家,是经世学风的倡导者。他非常重视读书和教育,曾说“读万卷书求圣道,行千里路得民情”。年轻时,魏源曾从事教育活动,开馆授徒,做过家庭教师。1810年,魏源成为廪生,“闻名益广,学徒接踵”[1]848,便在家乡设馆授徒。1814年春,魏源北上入京准备参加科举考试,在北京学习和待试那段时间,生活需要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2期2020-02-25
- 陈嘉庚兴学动机之“教育救国”观争论述评
对于陈嘉庚先生的兴学动机,学者骆怀东先生曾经做过极高的评价:无论是古今还是中外,私人办学的人有很多,但就兴学动机而言是各不相同的,有的人办学动机端正,但办学动机不纯的人也有。有的人的办学动机是为了千古名扬;有的人办学是作为商业上的宣传,使学校走向资本化;有的人本身就是政治舞台上的活跃分子,借办学来培养政治党羽,而“陈嘉庚先生兴学的动机,高过一切私人办学者”[1]。那么,陈嘉庚先生的兴学动机到底是什么呢?这个问题一直是陈嘉庚研究史中的热点问题。只有搞清陈嘉庚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年6期2020-02-10
- 善举抑或侵略:中美庚款兴学性质探析
6)针对中美庚款兴学性质的评价,学术界存在着许多观点,最早在1974年,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王树槐在其出版的《庚子赔款》一书中作了简要介绍,认为美国退回部分庚款是一种补救方式;[1]王绍坊[2]、杨生茂[3]从美国的退款动机入手对“中美庚款兴学”进行道德评价,认为其实质是美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文化侵略;李守郡[4]、张静[5]则认为庚款兴学给中国带来的积极影响是美国所始料未及的,不能算作是美国退款的功劳;孟君、颉斌斌[6]则十分看重庚款兴学所
中州大学学报 2020年2期2020-01-07
- 江南慈善世家:“毁家兴学”杨斯盛
乐,晚年则立捐产兴学之志。为了兴学,杨斯盛在宗祠设义塾,将上海一所别墅改为广明小学,翌年,增设广明师范讲习所。并在浦东六里桥购地40余亩,兴建浦东中学。著名学者胡适,对杨斯盛的人格和“毁家兴学”之举,十分赞赏。他在《四十自述》文集中,开卷第一篇就是《中国第一伟人杨斯盛传》。胡适先生曾应邀为浦东中学题词:“杨公发愿为国家造人材,诸位同学应该发愿把自己铸造成器。”父母早亡 勤奋好学咸丰元年1851年,出生于上海浦东的杨斯盛,因为父母早逝,家境贫穷,不得不在13
至爱 2019年12期2020-01-01
- 一份捐赠契约见证一桩捐资兴学善举
馆(校史馆)捐资兴学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历来受社会及政府鼓励,这是惠及万千的善举。民国时期,中央政府先后7次颁布或修正捐资兴学褒奖条例[1],对捐资兴学的褒奖对象、褒奖范围、褒奖等级、褒奖机关、褒奖形式、捐资方式等内容进行了规定和说明。政府通过立法的形式对这种善举予以褒奖和鼓励,加上人们面临近代以来严峻的社会现实和救亡图存的责任感,以及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使得社会形成了重视教育、乐于捐助教育事业的良好风气。据统计,自1929年至1938年,捐资兴学的
浙江档案 2019年7期2019-08-13
- 向一位乞丐致敬
史的唯一一人,其兴学事迹被列入民国时期的教科书,被誉为“平民教育家”。此人就是“千古奇丐”----武训。作为一名高中生,我最初对武训其人并不了解。一个偶然的机会,听老师介绍了他的事迹,被其行乞兴学的精神深深感动,先是阅读了一些相关文章,后来观看了电影《武训传》。终于有一天,我怀着对先生的崇敬之情,走进了位于冠县柳林镇的武训先生纪念馆,近距离感受先生之风。漫步纪念碑廊,细细品味诸多党政要人、文化名人的题词,感受到先生对后世的影响之深;登上高歌台,方知何思源、
神州·上旬刊 2019年1期2019-02-06
- 清末兴学及由此产生的地方矛盾
——以程龢《浙鸿爪印》为例
也常常通过“庙产兴学”或对公田加租等手段筹集经费,但这一做法常常由于过分的抽捐而激化民愤,但大坭塘一案却不仅加租且平息民愤。原因之一是无士绅的介入,可以直接裁决处理,不必拖延。裕家塘案由于主要责任人谢补袞“匿避”导致“案结无期”,程龢只能“俟两造人证传齐,质询明确,再各予以相当之裁判”。而在大坭塘一案中,主要责任人贺至荣也曾试图“且更抗传不到,捏名上控”,但程龢直接由民众入手“知县遂飞传学董来案,升坐大堂集训,剀切开导,刚柔并用”,并表示“本县定惟贺至荣一
名作欣赏 2019年35期2019-01-27
- 国内近四十年来赵尔丰研究综述
丰在经营川边中以兴学为先的思想》③。文章首先介绍了赵尔丰川边兴学五年的成果,其后说明兴学为先的原因,即为了顺利推行政令以及移风易俗、开通风化,并把办学堂提到了政纲的高度。赵尔丰兴学对学生来讲具有强迫性,但同时也努力筹措经费,优待教员。其川边教育的内容具有中体西用的特点,虽然其川边兴学具有浓厚的封建性,但是具备了一定的近代教育的特点,所以其川边兴学应该在我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徐君的文章《清末赵尔丰川边兴学考辨》④交代了赵尔丰川边兴学的背景、经过以及具
山西青年 2019年6期2019-01-15
- 近代廉州府的“急公兴学”运动
曾日洪“急公兴学”是晚清廉州知府王乃宾(1843-1907)提出并大力推行的爱国启蒙教育运动。它改革封建教育旧制,让平民子弟入学读书,赢得了国民的认同和支持,成效卓著,获得朝廷表彰,在我国近代史有一定的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相关的事迹和文物几乎湮灭无闻,深感遗憾。笔者挖掘相关材料,整理成本文,以抛砖引玉,希冀“急公兴学”当事人的后裔和知情者补充修正,欢迎批评赐教。“急公兴学”的缘起和发展清光绪十年(1884年)底,法国侵略军进犯我国边境镇南关(今友
文史春秋 2018年6期2018-12-04
- 庙产兴学:黄质夫与寂然法师的十年争讼
国民政府时期庙产兴学运动相始终,终以江苏高等法院宣判黄质夫无罪,双方签订租赁协议而结束。事件本身反映了中国近代教育家兴学艰难和责任担当,也反映了佛教界在庙产兴学运动的压力下自我反省,进而开展福利社会的革新运动。[关键词]庙产兴学栖霞寺栖霞乡村师范争讼南京栖霞山麓有栖霞乡村师范,创办于1923年,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闻名全国,黄质夫于1927—1930年,1932—1937年间,两度主政该校。与它毗邻的是千年名刹栖霞寺,寺中寂然法师在1937年12月南京大屠
档案与建设 2018年3期2018-09-10
- 科学家兴学: 星星之火能否燎原
,当时的名人大师兴学成风,书院里学者成林。这些有识之士对当时的人才培养、学术研究以及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到了今天,在中国现有高等教育布局中,民办大学低位弱势,想要撬动高等教育改革一直面临巨大阻力和风险,科学家参与兴学的难度显而易见。而西湖大学的平稳落地,给出了一些有别于过去的积极信号。西湖大学运营的主要经费来源是西湖教育基金会,其背后依靠的是民间资本。2016年,企业家张辉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西湖大学的总资金投入“大概是十年200亿元”。虽是民办,地
科学导报 2018年28期2018-05-14
- 民间兴学的魅力
——祝贺民间兴学协会成立二十周年
前浪奖学 助学 兴学春风化雨润心田虽然没有花香虽然没有树高一群老人兴学善举父老乡亲们知晓面对金钱利禄心闲气定不浮不躁只为学子学业如愿焦虑 奔走 呼号人生走过几十年退休了 也明白了孩子 不做命运的奴隶就必须掌握文化 科技法宝资助者与被资助者关系并无血缘资助的善款善物来自爱心募捐敲响希望的钟声托起明天的太阳我尽余生奉献这就是 民间兴学的魅力(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慈善总会)
慈善 2018年3期2018-01-24
- 美国利用“庚子赔款”助学的目的
深者”提出了退款兴学计划。为此,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向国会提交了一份咨文,指出:我国宜实力帮助中国厉行教育,使此巨数之国民能以渐融洽于近世之境地。援助之法宜招导学生来美,入我国大学及其他高等学社,使修业成器,伟然成才,谅我国教育界必能体此美意,同力合德,赞助国家成斯盛举。1908年5月25日,美国国会通过罗斯福的咨文。同年7月11日,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向中国政府正式声明,美国将退还部分“庚子赔款”,并强迫清政府将这部分退款作为资助留美学生之用。美国1908
安徽教育科研 2018年2期2018-01-02
- 范仲淹兴学育人
到一处,他都大力兴学办教育,在兴学育人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范仲淹的兴学实践,是从仁宗天圣四年(1026年)开始的,这一年,他的母亲谢氏病故,他伤心欲绝,按照当时的规定回南京(今河南省商丘市)丁忧。当时的南京留守,是著名文学家晏殊,晏殊一直以来就很赏识范仲淹的文才,知道范仲淹已回南京居住,就想邀请他出来帮忙办教育,范仲淹欣然领命,便开始协助主持应天府的教务;他还向晏殊推荐了青年人富弼,以此来加强应天府的办学力量。范仲淹是一个极其认真的人,在办学过程中,一点都
醒狮国学 2017年12期2017-12-29
- 传统地方自治与近代公立学校的创办
——以常州冠英小学为例
百计筹维,解决了兴学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经费问题。冠英小学在招生规模、课程设置、经费数量、官方考核等方面均列常州近代公私学校之冠。校董会也因此完成了创办近代学校的历史使命。冠英之创办过程,充分显示了传统地方自治在区域社会近代化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传统地方自治;近代;常州;校董会;公立小学引言清朝末年,民族危机迫在眉睫,创办各级近代学校成为维新变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光绪三十年(1904年)颁布的《新定学务纲要》称“初等小学堂为养正始基,各国均任为国家之义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7年4期2017-09-08
- 范仲淹:为浙江教化尽责的“百代师表”
规,在浙期间积极兴学,并以儒学为宗,改革时弊,在浙派语文发展史上,写下不可磨灭的一页,因此被尊称为“百代师表”。【关键词】范仲淹 浙江 教育 兴学 改革范仲淹(989~1052)是我国宋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同时也是被尊称为“百代师表”的教育家。他在苏州做官时,有人来套近乎,报告说吴县(范仲淹的家乡)有一块风水宝地,如果在这块土地上建私宅,一定会子孙昌盛,世代高官。范仲淹听了,立即买下这块地,又雇了工匠大兴土木。等到房子造好后,他请大家去参观,只见门框上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7年5期2017-06-10
- 近30年来范仲淹教育思想研究综述
是高居庙堂,都把兴学重教作为重点工作,庆历新政中的州县兴学,更是奠定了我国九百余年的地方教育体系的基础。他的教育改革、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颇具远见卓识,有着强烈的时代精神,在今天仍有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范仲淹教育思想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多方面、深层次的研究,据统计,涉及范仲淹的人才思想、办学教学思想、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论文有60多篇,不仅丰富了范仲淹研究的内容,也是其教育思想研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就
社会科学动态 2017年12期2017-04-11
- 兴学贵谁
涌流而出。范仲淹兴学育才的治国方略,切中时弊,卓有远见。景佑元年,范仲淹回故乡、知苏州。在发动绅民赈灾治水、兴修水利之余,他仍关注乡梓教育,在南园买地创办郡学。南园这块地皮,他本来打算是造屋安家的,但风水先生勘察后称,此处是吉地,会世代出公卿。范仲淹听了就改变主意,说:“吾家有其贵,孰若天下之士咸教育于此,贵将无已焉!”决定在南园建学舍、设郡学,培育吴郡的读书人。科举时代,范仲淹此举的意义,就不只是为国育才,更显现一种超脱一家一姓功名富贵的兴学理念和教育观
杂文月刊 2017年22期2017-03-02
- 清末庚款兴学与反美运动
001)清末庚款兴学与反美运动张若群(河南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庚款兴学是中美关系史上的大事,中美之间关于退还庚款的谈判过程十分曲折。在谈判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1905年爆发了抵制美货运动。最初美国采取强硬态度,企图暂缓庚款,由于中国民众的努力,美国不得不让步。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美国试图控制中国的文化,进而掌握政治的主动权。但是庚款兴学促进了当时教育的发展,同时期的反美运动显示出中国民众的力量。探究清末庚款兴学与反美运动对于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4期2017-02-24
- 成都史上两次引领潮流的教育变革
黄爱民一、文翁兴学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教师”,首创私学。可是人们却很少知道,中国历史上首创地方公立学校、实施官办教育第一人则是西汉庐江郡舒县人文翁。公元前141年,他在成都创办“石室精舍”,首开地方官办学校之先河。班固在《汉书》中是这样评价文翁:“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对古代教育家文翁这一条目也这样写道:“中国西汉蜀郡太守,汉代郡县学的发轫者”。文翁是如何兴学的呢?汉景帝后期,文翁担任蜀郡守,看见蜀地的民风野蛮落后
高等教育 2016年9期2016-10-20
- 论景祐兴学
京主政时期的三次兴学运动作为研究前提①现代学者中较早论证北宋三次兴学运动的为全仁经先生,见其《北宋中后期的三次兴学运动》,《抚州师专学报》,1985年第2期。此论点之后被广泛称说,几乎已经成为宋史常识。代表性论著如苗春德主编:《宋代教育》,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0-26页。最近出版的李同乐《北宋士大夫的政治理想和实践——以北宋前中期为中心的研究》一书亦接受这种看法,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90页。,对于北宋存在着上述三次兴学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05-20
- 捐资建校是善举兴学育人是美德
4月26日上午,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毛堌堆镇郭庄小学洋溢着喜庆的气氛,热闹欢腾的音乐声中,孩子们一个个面带微笑,空气中弥漫着甜蜜的味道!新奥集团商丘有限公司向睢阳区毛堌堆镇郭庄小学捐赠仪式在操场上隆重举行。此次商丘新奥燃气有限公司向郭庄小学无偿捐赠五十万元人民币,以资助郭庄小学的教学基础设施改扩建设工程。捐赠活动不仅使郭庄小学重建的梦想得以实现,为郭庄小学提升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对广大师生精神上的鼓舞和启迪。充分体现了我们的
下一代英才 2016年6期2016-05-14
- 西北联大的兴学强国精神
1月28日,以“兴学强国与西北抗战办学”为主题的第四届西北联大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论坛在天津大学举行。此次论坛由光明日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与西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8所与西北联合大学有直接传承关系的高校共同发起主办,来自国内各高校的负责同志和专家学者百余人与会。回顾西北联大和中国高等教育的光荣传统、继承和发扬西北联大“兴学强国”的使命与精神、扎根中国大地办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
博览群书 2016年3期2016-04-08
- 论美国传教士支持退款兴学的原因
国传教士支持退款兴学的原因金卫婷(怀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怀化418008)在近代中美关系史上,传教士是一支很重要的力量,他们在两国的相互交往中起了重要的作用。20世纪初美国政府实施对华退款兴学计划,传教士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很多学者对此过程都有论述。但对于传教士为何要极力促成退款用于兴学则鲜有人提。传教士极力促成退款用于兴学,除了因为它符合美国的长远利益外,它也符合美国传教士在华办学的利益。美国人的天赋使命观是其思想基础,借教育之舟载福音之道的宗教理
怀化学院学报 2016年12期2016-03-16
- 庆历兴学——宋代官学教育自发向自觉的转折
71002)庆历兴学 ——宋代官学教育自发向自觉的转折姜锡东,许丞栋(河北大学 宋史研究中心,河北 保定 071002)宋初官学教育发展较为滞后,呈现出重科举轻官学的现象。到了仁宗庆历年间,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统治阶级上层认识到人才和教育的重要性,开始有目的的推动官学教育发展,史称“庆历兴学”。庆历兴学改革,是宋代人才培养的历史性时刻,是宋代人才培养的一次标志性转变,标志着宋代官学教育由无意识的自发阶段转变为有目的的自觉阶段。庆历兴学所倡导的官学教育理念为后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03-11
- 试论清末四川教育发展原因
“新政”,强调“兴学育才”,谕令“将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设大学堂,各府厅直隶州均设中学堂,各州县均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四川当局采取了许多的积极措施。1902年,四川省督府为了总理全川的教育,架构一个专门的教育行政机构,而设立了川省学务处,负责“督办全川学堂事宜”。从1904年起,各州县陆续新建或改建原有机构作为主持学务的劝学所。到1909年,劝学所遍及四川140多个州县。另外,先后设立各种教育研究机构,如:学务考核所、省学务调查所等,用于提高教员的
黑龙江史志 2015年9期2015-07-10
- 赞“草根” 的人格魅力
就是黄岩茅畲民间兴学协会的倡导者,一群老年乡村贤达:张士馨、虞敏行、王克鲁、牟宣政。他们身如小草一般平凡,却胸怀教育兴国、兴乡大志,为乡村教育发展奔忙,故人称草根兴学。如今,兴学协会历经十六年的风雨,已呈芳草如茵、碧野连天之势。兴学协会会员已从54人发展到188人。其中60岁以上的会员已经超过80人,最年长者为93岁。协会筹集的资金已达40万元。发放奖学金24.1万,受奖大学生446人,受奖中小学生160人;发放助学金6.4万元,受助贫困生37人。他们的义
慈善 2015年2期2015-05-06
- 清末四川“教育新政”与川边藏区的实业教育
文教方面,颁布“兴学诏书”,废除科举制。朝廷以“兴学”为急务,四川地方反应积极,川督奎俊认为:“现在时事日艰,自以培植人才为急,且川省风气未开,尤与当藉此消拘墟,以通中外之情。”(奎俊:《奎俊奏片》,《四川学报》1905年2期)随后的历任川督均“首重学务”。不仅派员主持、提调全省学务,完善新学规章制度,还建立健全了推进新式教育的机构和组织。(周洵:《蜀海丛谈》,巴蜀书社1986年版)这些都有力推进了四川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快了四川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轨
职业技术教育 2014年15期2014-10-27
- 地方士绅和晚清民国时期农村教育的发展
颁布法令要求地方兴学以来,“乡村教育的发展就已经成为了国家对农村渗透的主要力量……新式教育主要反映了创建一个强大而现代的民族——国家的雄心壮志”。[2]10在这一过程中,“教育经费逐渐由地方自筹转变为民众和各级政府共同分摊,教育事业开始被纳入到财政保障的范围,公共资源逐渐向基层流动。”[3]142但在晚清民国时期的内忧外患之中,国家对乡村教育发展进行干预的能力有限,因此举办农村教育的责任主要还是由地方社会承担。“国家让地方村社负责为学堂提供资金,让地方精英
黄山学院学报 2014年1期2014-08-15
- 百年战士马相伯
,更为他一生坚守兴学救国的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马相伯是一位身体力行的教育家,在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后,国家的不堪令他深感“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材为本;救才之道,尤宜以设立学堂为先”,并决定“毁家兴学”。1900年,他将名下的财产,松江等地3000亩田地和大量银两捐给耶稣会,要求用作兴办大学的学生助学金,并立下“捐献家产兴学字据”。先后于1902年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所私立大学——震旦学院,1905年创办复旦公学,辛亥革命后创办西山讲学社(辅仁大学前身),以及培根
基础教育论坛 2014年17期2014-08-15
- 我国高等教育史上的3月
退款(庚子赔款)兴学委员会”。◆ 1922年3月18日,中国共产党人参与创办的上海大学成立。◆ 1949年3月1日,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成立。◆ 1960年3月8日,北京电视大学开学。这是我国的第一所电视学校。◆ 1978年3月7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恢复和提升教师职务问题的请示报告》。至1981年,高等院校中原有的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都恢复了职称。◆ 1983年3月3日,邓小平同志题写报名的《中国教育报》试刊第一期同读者见面。◆ 1987年
教育 2014年8期2014-04-17
- 民国时期捐资兴“图”褒奖条例述评
,中国政府对捐资兴学十分支持,并通过立法形式对捐资兴学的善举予以褒奖。这里的“学”不仅包括学校,也包括图书馆。1913年4月3日,当时的教育部公布了《捐赀兴学褒奖条例》,其第1条规定:“人民以私财设立学校或捐助学校,准由地方长官开列事实,呈请褒奖。其以私财设立或捐助图书馆,准照前项办理。”[1]14捐资兴学褒奖条例此后不断被修正、公布,其褒奖对象也一直涵盖捐资图书馆者。捐资兴学褒奖条例是民国时期图书馆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
图书馆建设 2013年6期2013-09-12
- 对庚子赔款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庚款退还及其庚款兴学的研究是热点。(一)退款过程及管理研究1.美国等的庚款退还过程研究庚子赔款退款过程的研究中,出现最多的是关于美国庚款退还过程的研究。刘正祥就专门针对美国退还庚款的始末进行了论述[15]。而在退款的提出和决策问题上的争论至为热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退款的首倡者是美国人,无论是约翰海还是柔克义。张乐天基于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提出美国主动做出将庚子赔款的余额悉数退还中国的决策[16];李守郡也论述了美国主动提出退还多余赔款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1期2013-08-15
- 中山华侨捐资兴学调查研究与思考——以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中山华侨捐资兴学调查》为例
的侨乡,华侨捐资兴学的传统由来已久,可以称为中山市的一大地方文化特色。中山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态势也得益于众多华侨的鼎力相助,据统计,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山市接受广大华侨、港澳同胞捐助的公益善款达13.5亿元,有几十位杰出华侨倾情教育。华侨捐建学校不局限于地域,从大学到小学、幼儿园,从城市到乡村、从校舍到仪器设备,突破地域观、家乡观,无私捐赠,代代相传。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文献资料数字化成为一种趋势与需求,能否把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献资源整合到数字化的服务平台上
社科纵横 2013年12期2013-08-15
- 浅谈宋代文化教育背后的经济基础
北宋时出现了三次兴学高潮,对两宋教育,尤其是地方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这三次兴学分别是庆历兴学、熙宁元丰兴学、崇宁兴学。三次的兴学运动虽最终都失败了,但其影响却十分深远,其中健全中央与地方学校学生等相关经费制度以保证各地学校正常运行的做法,体现了宋王朝务实的一面。虽然理学家以谈利为耻,但不可否认的是若没有充足的经费支持,学生很难专心读书。如《东轩笔录》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范文正公在睢阳掌学,有孙秀才者索游上谒,文正赠钱一千。明年,孙生复道睢阳谒文正,
海峡科学 2012年4期2012-05-23
- 毁灭与重生——近代中国“庙产兴学”风潮评述
、缘起所谓“庙产兴学”,原义是指寺庙的一切财产,皆可由政府和社会力量用于兴办学校,教育百姓。这个举措,起初发生在19世纪末资产阶级民主要求以变革维新的历史大背景之下,看似非常正当,但是拆掉寺院,照搬西方的教育制度建立学校,最终只会被社会某些阶层歪曲利用以伤害僧尼破坏寺庙的恶行。此时的中国,民生凋敝,政治腐朽,列强势力林立,社会各种势力纷扰,庙产是其觊觎的对象。社会宗教方面,国外耶稣教会的侵蚀,日本佛教(真宗)的渗透扩张,庙产则是其竭力获取的目标。对照历史,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3期2012-04-08
- 前秦苻坚与后秦姚兴之汉文化特征及其现代启示*——以汉武帝以降“崇儒兴学”的汉文化传统为中心
汉武帝以降“崇儒兴学”的汉文化传统为中心戴晓刚(陇东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甘肃庆阳 745000)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多民族文化交融的重要时期,其间正当两晋南朝玄风弥漫之际,十六国北朝却儒风雄劲。从十六国中后期开始,前秦苻坚、后秦姚兴等胡族统治者大力吸取汉、魏、晋以降汉族统治者的治国之道,颇具以“崇儒兴学”为中心的汉文化特征,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前秦、后秦政治、经济、文化诸项事业的发展,而且有力地推进了整个十六国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比较探究苻坚与姚兴的汉文化特征,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4期2012-01-03
- 今生与货车有缘
24年。”提到徐兴学的名号,在襄樊市樊城区中清路临时货车停车场的司机们没有不知道的,因为徐兴学可不是一名简单的货车司机,他如今已经在货运市场滚打摸爬了13年,可以说是这行里的“大哥大”了。同时,因为他为人比较热心,常常帮助同行联系副司机、经常与同行“分享”自己的货源信息,因此,徐兴学又被同行戏称为“调度”。年过40的徐兴学从1996年开始从事货运工作,距今已有13个年头。而在1995年之前,徐兴学只是襄樊市第三水泥厂(原隆中水泥厂)的一名工人。“也许冥冥之
人民交通 2009年12期2009-04-06
- 林墨青:津邑设学,君实创始
5厘米,名《林君兴学碑记》。碑文楷书640字,端庄秀美,雄伟厚重,它不但是对《碑记》主人林君的纪念,也已成为一件书法文物。只是《碑记》主人林君,至今罕为人知。一语双关的“学校林立”之说林君即林墨青,名兆翰,又字伯嘿,晚年号更生,天津人,生于同治元年(1862年),其父从事盐业,林18岁丧父,22岁丧母,此后便独立持家,侍奉庶母,继承父业,在盐商界经营谋生。林墨青自幼潜心读书,好学上进,光绪十三年(1887年)25岁的他,考入天津县为附生,因学识文章出类拔萃
人物 2009年12期2009-02-05
- 无声的教育家
坚定地履行自己的兴学理念。在别人眼里,他过的是非人的生活,但在他内心里,他是快乐而充实的。兴办崇贤义塾经过十年的苦做苦过,武训有了一笔数目可观的钱。他听说馆陶县有个武进士娄峻岭为人慷慨好义,他立即前去求见,想请娄进士代为存放。娄进士一听来意,很受感动,立刻答应了他的请求,从此,武训积下钱,就存到娄进士家。又过了几年,他的钱越积越多,听说本县柳林镇有一位杨举人,为人公正廉明,武训觉得这是存钱的好地方,于是跑到杨府求见。杨府家人见他是叫花子,不给传达,他便一直
青年文摘·上半月 2000年9期200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