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曼殊

  • 陈独秀与苏曼殊的交往
    张家康陈独秀苏曼殊年轻时陈独秀和苏曼殊相识于日本,二人意趣相投。苏曼殊虽一生短暂,但交友广泛,而知己者算来却屈指可数,陈独秀乃当之无愧的一位。苏曼殊的颓废、浪漫、好学,以及率性而为的诗人气质,给陈独秀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以至晚年念及,仍有动情之处。志同道合,相识相知1902 年冬,陈独秀与苏曼殊等在日本成立青年会,由此成为心心相印的朋友。这年,陈独秀二十四岁,苏曼殊十九岁。在苏曼殊结交的众多朋友中,陈独秀与他关系最为亲密。1935年,柳亚子曾在一首七绝中

    中外文摘 2022年16期2022-11-15

  • 鲁迅与苏曼殊的交往
    、文学家和诗僧苏曼殊曾经与鲁迅先生有过交集,一直不太为人所知,笔者试为钩沉撮要,以期为研究鲁迅和文学史者所注意。鲁迅始终对苏曼殊有好感,并有不少言论谈及,堪称是对研究鲁迅本人及苏曼殊弥足珍贵的史料。苏曼殊在日本留学时,曾追随孙中山参与反清活动,但他与鲁迅合作欲创办文学杂志之事,包括柳亚子先生在内研究苏曼殊的传记、年谱均语焉不详。1907年夏季,鲁迅东渡日本留学,曾与几位友人筹办《新生》杂志,欲借此阵地宣传新文学革命。但可惜后来因“隐去了若干担任文字的人,接

    民主 2022年6期2022-07-23

  • 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的物哀之美
    断鸿零雁记》是苏曼殊的代表作品,讲述了主人公三郎在寻亲途中,与雪梅、静子两位女子之间的纠葛,表达了自身的身世之恫,展现出了浓厚的伤感、忧郁气质,具有明显的日本“物哀”风格。《断鸿零雁记》中“物哀”之美贯彻始终,自然景物、四季变换与人物心境与生命历程相关联,“景”开始脱离“哀而不伤”的范围,“物之哀”在“哀”与“情”阐释“人生苦”,悲剧性结局对无常感、悲剧美的诠释体现出哲学思考,关注到个体的存在与选择,脱离了哀情小说的境界。本文将从自然景物、好色与守戒、命运

    文学教育 2022年11期2022-05-30

  • 我与施蛰存先生的因缘
    存先生认识缘于苏曼殊。一、苏曼殊是近代著名的“诗僧”和“畸人”苏曼殊是近代著名的“诗僧”和“畸人”。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风靡一时;当时人对苏曼殊的纪念,热热闹闹的诗文集编纂,以及各种各样有关苏曼殊的逸闻趣事,花边小道消息,形成“苏曼殊热”。“苏曼殊热”四个字,是鲁迅先生1934年致日本友人增田涉的信中说的。那时曾人头躜涌,盛况空前。1936年,文公直编《曼殊大师全集》,1943年,柳无忌编印《曼殊大师纪念集》,半个世纪以来,喜爱苏曼殊诗歌的人很多。施

    世纪 2022年1期2022-02-12

  • 苏曼殊小说的悲剧性及其原因探析
    吴丹内容摘要:苏曼殊是一名近代的传奇人物,却具有独特的悲剧风格。本文通过对苏曼殊小说的悲剧性进行全面地分析与研究,试图挖掘出他的小说出现这种悲剧性的背后成因。关键词:苏曼殊 悲剧性 原因提及上世纪20年代的风云人物,苏曼殊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胡适曾因为在其《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中,未曾提及苏曼殊的名字而被一般年轻文学家所反感,作为一代近代的传奇人物,其影响力由此可想而知。他“有难言之恫”的身世,能诗词、善绘画的才能让他被世人所关注。他的一生漂泊,足迹飘零,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8期2021-09-11

  • 忘却饥饿的读书人
    独秀、章士钊和苏曼殊。 三个人在一块儿研究學问,得逢知已,可也有发愁的时候:他们经济拮据。 一次,三个人断了炊,肚子饿得咕咕叫,前胸贴住后背,到处翻找也没找出吃的东西。三人互相望望,从各自身上看到经济来源:天气已渐渐变暖,外衣显得多余。陈独秀认为,可以拿外衣去当钱,换食物吃。 章士钊与苏曼殊听了,全力支持。 他们脱下外衣,一人穿着一套单衣。 谁去当衣服呢?三人商量后,最终一致认为,苏曼殊年龄最小,理应由他去当衣服。苏曼殊答应了。陈独秀和章士钊在屋

    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 2021年10期2021-02-14

  • 苏曼殊《断鸿零雁记》对欧洲浪漫主义的接受
    主义文艺作品对苏曼殊的人生与创作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断鸿零雁记》使小说成为与诗一样的抒情文学,几乎可以看作现代中国浪漫主义小说的前奏。然而苏曼殊对浪漫主义的接受是一种印象主义式的自我比附,他将在小说中表达自我、写爱言情当作救赎孤独的渠道,然而,这只是情感上的反应,缺乏知识的深度,失落了浪漫主义运动兴起所强调的精神力度。关键词:苏曼殊;《断鸿零雁记》;欧洲浪漫主义中图分类号:I207.4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0)19-

    西部学刊 2020年19期2020-12-14

  • 苏曼殊的爱情诗
    350009)苏曼殊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是一位具有独特魅力和奇异色彩的诗人,他的独特身份、独特气质和他所处的独特的时代,使得他的诗歌也具有独特的艺术之美。其中最为集中的,而且也历来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爱情题材作品,即苏曼殊的爱情诗。就苏曼殊的诗歌而言,根据刘斯奋和马以军的统计,在苏曼殊短暂的三十五年人生中,共得自作诗五十题一百零三首、断句七联,译诗十一首。在这些诗作中,尤其是自作诗中,绝大多数是描写其与其爱人之情事,或咏怀,或别离,或酬赠等。如与秦淮歌姬金凤有

    流行色 2020年2期2020-11-28

  • 现代佛教文学批评视域中的苏曼殊
    谭桂林苏曼殊在1918年4月病逝,这正是五四新文化运动逐步走向高潮的时候,他的逝世曾经引起《新青年》的关注,并对其表示哀悼。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有三种力量参与了苏曼殊的研究与评价。一是南社旧友,以柳亚子为代表,主要贡献在于梳理苏曼殊的史实和文献;二是新文学作家,如周作人、郁达夫、田汉、冯至等都有佳作,主要贡献在于阐论苏曼殊创作及其人格对自己的影响,以及苏曼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三是一批新进佛教文学作家,以大醒、暮笳、慧云、通一、百衲等青年佛教徒为代表,主要贡

    文艺理论研究 2020年3期2020-11-18

  • 改写理论视域下的苏曼殊翻译作品诗学研究
    写理论框架下对苏曼殊的翻译选材进行分析,并分析其在翻译过程中采用的语体改写和视角改写策略,试图在历史文化的背景下解读苏曼殊的拜伦译著。【关键词】 改写;诗学;苏曼殊;拜伦;翻译【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7-0081-02基金项目:珠海市2019—2020年度哲学社科规划课题《操纵论视域下的苏曼殊翻译作品研究》(编号:2019YC089) 。苏曼殊因翻译拜伦、雪莱

    今古文创 2020年37期2020-09-10

  • 苏曼殊最终飘零到孤山
    李叔同,一位是苏曼殊。这两个人都是著名才子,他们在人生中也有过交集,在一个单位做过同事。他们都与佛结缘,袈裟披身。他们的人生经历不同,但都最终魂归西湖。这里说苏曼殊与杭州的缘分。苏曼殊,原名戬,字子谷,曼殊是他的法号。苏曼殊1884年9月28日出生在日本横滨,父亲是在日本经商的广东商人苏杰生,母亲是日本人若子,是他父亲之妾河合仙的妹妹。美丽的若子生下苏曼殊三个月后,就悲戚地离开人世,离开了幼小的孩子。她的姐姐河合仙,将苏曼殊当作自己的孩子,抚养到五岁。苏曼

    杭州 2020年7期2020-05-12

  • 操纵论视域下的苏曼殊翻译作品研究
    519000)苏曼殊作为我国近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小说家、画家,同时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翻译家。因其飘零的身世与众不同的行为,独特的浪漫主义气质,以及卓越的文学作品而备受追捧,一度出现了“曼殊热”。苏曼殊精通多国语言,包括英、日、梵、法语等,其译著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些学者认为苏曼殊的译著过于“晦”,有“缘木求鱼”之嫌疑,但是在中国近代的历史背景下,苏曼殊的翻译受到哪些外在因素的影响,以及其翻译行为与其革命思想有何种关系。勒菲弗尔的操纵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6期2020-02-24

  • 壮士横刀 美人挟瑟 ——从书法作品论柳亚子与苏曼殊的革命情谊
    ,南社僧侣诗人苏曼殊以清雅脱俗的文笔传递坚定不屈的革命意志和爱国情怀。苏州大学博物馆馆藏书画作品中有两幅柳亚子的书法作品。一联一轴,行书七言,诗句均出自被柳亚子赞誉为“一代天才”的苏曼殊笔下[1]。《行书七言》联(见图1),释文:“壮士横刀看草檄,美人挟瑟请题诗。”七言对联的内容出现在苏曼殊给柳亚子的信中。1911 年10 月10 日,辛亥革命的开端——武昌起义全面爆发,苏曼殊远在异国,极为兴奋,11 月在《与柳亚子书》中提及:亚子足下:曼离绝语言文学久。

    艺术家 2020年11期2020-01-03

  • 苏曼殊为绝世美人,损及一衣
    □ 刘仰东苏曼殊一次与友人但懋辛在上海某戏院看戏,邻座为一少妇,仪态妩媚,因注目台上,没留神两指间香烟落下来的烟灰落在苏曼殊的新西装上。但懋辛嗅到焦灼的气味,急呼苏曼殊,苏则置之不理。少妇觉出后嫣然一笑,冲苏曼殊道歉,苏也报以一笑。散场后,苏曼殊反怪但懋辛煞风景,说:“为了绝世美人,损及一衣,算得了什么,何必大惊小怪!”

    中外文摘 2019年22期2019-11-13

  • 百年已逝,我们何以要谈苏曼殊
    [摘 要]苏曼殊逝世后的一百年间,二三十年代以胡适发表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为导火索,以柳亚子编纂的《曼殊全集》的出版为高潮,出现过一次“曼殊热”。在八九十年代以后文学研究的“价值重建与文学史重构”中,苏曼殊再次引起学界关注,一系列重要的学术成果面世。有关苏曼殊的话题之所以持续不衰,一是因为在清末民初知识分子大转型、大分裂的时代,苏曼殊行云流水般的行为风度成为后世文人之心灵标本;二是因为他在文学翻译与创作、绘画、梵学研究等方面的艺术成就全面而独具风采;三

    关东学刊 2019年1期2019-06-11

  • 苏曼殊译介《拜伦诗选》原因探析
    张梦婷摘要:苏曼殊是中国近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在诗歌创作,文学创作及翻译领域均取得很高的成就。本文以苏曼殊选译《拜伦诗选》为个案,试从译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译者的人文品格方面分析译者选择《拜伦诗选》的原因。关键词:苏曼殊;《拜伦诗选》;译介原因一、苏曼殊及其译介活动苏曼殊(1884-1918),字子谷,原名苏玄瑛。一个学富五车的才子,一个江湖羁旅的诗僧,同时也是一个极富盛名的翻译家。幼年出生于富庶之家,却有家而不得归,后认祖归宗却遭人排挤,无人怜惜。少

    北方文学 2019年3期2019-03-10

  • 红尘佛心苏曼殊
    两个境界,可在苏曼殊身上,却有了奇迹般的融合。苏曼殊,原名苏戬,小名三郎,1884年出生在日本。苏曼殊这个名字来自他出家后捡到的一名死去和尚的度牒,他把“曼殊”用作自己的法号,这个法号,响彻他的一生。苏曼殊身世比较特别,他的生父苏杰生是广东香山县(今广东省珠海市沥溪村)商人,远渡日本经商,他的生母是苏杰生一名日本妾室的妹妹。也就是说,苏曼殊既是混血儿,又是私生子。苏家当时在广东是大家族,封建家族尤其讲究身份,可想而知苏曼殊因为出身受过多少屈辱。一开始,苏曼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2019年2期2019-03-09

  • 苏曼殊的“痴”
    苏曼殊在长沙任实业学堂舍监时,常被学生侮弄。他常背人兀坐,歌哭无常。见人时,目光炯炯直视,数分钟不转瞬,人称“苏神经”。他还饮食无常,有时兼人之量,有时数日不食,尤其喜欢吃巧克力和抽雪茄烟,还曾经把自己的金牙敲下来换糖吃,因此得了个“糖僧”的绰号。最终死于胃病。又,苏曼殊在东京时,曾与刘师培夫妇共租一所,一夜,他竟一丝不挂地冲入刘氏夫妇的房间,手指洋油灯破口大骂,令人莫名其妙。他在上海时,稍有余财,便去住外國饭店,说一个月不住外国饭店,即觉身体不适。

    北广人物 2018年21期2018-06-27

  • 鸡零狗碎的民国(之六十八)
    安坤◎苏曼殊对康有为极其仇恨,曾夜读《荆轲刺秦》,大呼一声:“老子要做荆轲第二!”遂找人借了把手枪要去暗杀康有为,被陈少白劝止,“你个傻帽儿,杀了他有个屁用啊!有种去杀皇帝!”◎苏曼殊曾天真地问章太炎:“子女从何而来?”章很郁闷,便说:“这种问题,你去买本生物书看看不就行了,问我干吗!”曼殊说:“那可不一定,书上常说若要生育,须男女交欢,而事实上,却根本不是这样的。我老家有一妇女,其夫三年未归却仍生子,难道说女人也可自己生儿子吗?”章闻言大窘。◎苏曼殊常穷

    养生保健指南 2017年12期2017-12-07

  • 苏曼殊与花雪南:画楼宁负美人恩
    苏曼殊与花雪南:画楼宁负美人恩1905年的西湖像明清时期一样,歌舞升平青楼处处,“杨柳岸”只是很平常的一处,掩藏在杨柳丛中,风流才子常常坐着画舫而来,一掷千金后满意离去。这一年春天,浪迹天涯的苏曼殊在“杨柳岸”附近的西湖作画,夜夜在“杨柳岸”眠花宿柳。结果,他就在这里遇到最让他动情的情人——花雪南。艳遇在“杨柳岸”苏曼殊对西湖情有独钟,这源自于他凄凉的身世、飘零的青春。苏曼殊在短暂的一生中,曾多次莅临西湖访友忆旧,并长居灵隐寺。1905年这一次来西湖是专为

    山海经 2017年11期2017-07-18

  • 苏曼殊的“非寿征”探析
    和思想特质。对苏曼殊文集中的“非寿征”进行收集整理与分析,并且结合文本情境来分析苏曼殊的性格与思想。关键词:苏曼殊;非寿征;思想研究苏曼殊,有一个不得不注意的现象,那就是他习惯用一些重复的字词、句子乃至段落。一个作者往往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在苏曼殊的作品中[1],“非寿征”出现的频率较高,共出现五次,按照时间出现先后顺序,分别是:1.一日,有相士过门见之,抚其肉髻叹曰:“是儿高抗,当逃禅,否则非寿征也。”——《潮音》跋2.继而容光惨悴,就胸次出丹霞之巾,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11期2017-03-21

  • 苏曼殊与佛教
    325035)苏曼殊与佛教郭战涛(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温州 325035)苏曼殊既非佛理深湛、境界高超的大师,也不是无佛教信仰之徒。对于佛教,苏曼殊有信仰但是不能精进修行,他为了消除自己的烦恼而走向佛教,但他修行的愿力不坚,难以压制心中强烈的世俗欲望,世俗欲望与佛教信仰互相冲击使他在两者之间多次往返,他在享受世俗生活的同时忏悔自己不能精进修行,并为此痛苦不已。苏曼殊;佛教;信仰;修行对苏曼殊佛教信仰问题的探究,关乎这位作家基本精神状态的判定。之前学术界对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4期2017-03-09

  • 民国怪人苏曼殊抢被子过冬
    鲁迅的话来说,苏曼殊是个“古怪”的人。本是和尚,却偏爱酒肉穿肠过的范儿;一有钱,就到外头喝酒。没钱了,怎么办?没钱也有没钱的活法,就是回庙里头,规规矩矩地念经过活。苏曼殊的特异行径,数不胜数。就连其“抗寒”的方式,也别出心裁,与众不同。天气冷,寒流至,添衣添被,做好保暖措施,这是多数人的应对措施。不过,这个法子有个前提,就是手头得有点闲钱。可对于苏曼殊这样的人来说,多数时候都是身无分文的。既然没钱,怎么“抗寒”?苏曼殊也有办法,就是去抢。被抢的对象,自然是

    文史博览·文史 2017年1期2017-03-01

  • 拟古的现代性:从章太炎到苏曼殊
    外小说集》,到苏曼殊的编译《拜轮诗选》及其创作的《断鸿零雁记》等作品浓重的浪漫感伤情调,都是在拟古中具有显著的现代性特征。他们的作品若是褪去古奥典雅的拟古包装,与五四新文学就几乎毫无二致。从这个角度,我们需要对维新派之后的革命派文学,进行重新审视与反思;那些认为革命派文学比维新派文学在光复旧物发扬国粹的旗帜下走向传统更保守落后的观点,实际上是被拟古迷住了眼睛,没有看到拟古深层的强烈的现代性。关键词:拟古;现代性;章太炎;周氏兄弟;苏曼殊中图分类号:1206

    江汉论坛 2016年11期2017-02-23

  • “辛亥前夜”的苦闷 ——苏曼殊译作《悲惨世界》《娑罗海滨遁迹记》管窥
    ”的苦闷 ——苏曼殊译作《悲惨世界》《娑罗海滨遁迹记》管窥■伏自文文/图1908年,午夜。夜正深沉,昏黄的灯光下,苏曼殊长吁一口气,搁下笔管,《悲惨世界》、《娑罗海滨遁迹记》终于译毕,在这个死水一般沉寂的午夜,他的苦闷和哀愁,也随着这些掺和了血与泪的文字,滚烫地烙印在素纸之上。“话说西历1815年10月初旬,一日天色将晚,四望无涯。一人随那寒风落叶,一片凄惨的声音,走进法国太尼城里……”2008年,当我在云南边城保山的一个地摊上买到这本“民国二十五年(19

    云南档案 2017年1期2017-02-18

  • 民国怪人苏曼殊抢被子过冬
    郭华悦民国怪人苏曼殊抢被子过冬郭华悦用鲁迅的话来说,苏曼殊是个“古怪”的人。本是和尚,却偏爱酒肉穿肠过的范儿;一有钱,就到外头喝酒。没钱了,怎么办?没钱也有没钱的活法,就是回庙里头,规规矩矩地念经过活。苏曼殊的特异行径,数不胜数。就连其“抗寒”的方式,也别出心裁,与众不同。天气冷,寒流至,添衣添被,做好保暖措施,这是多数人的应对措施。不过,这个法子有个前提,就是手头得有点闲钱。可对于苏曼殊这样的人来说,多数时候都是身无分文的。既然没钱,怎么“抗寒”?苏曼殊

    文史博览 2017年1期2017-01-28

  • 星耀華夏 ——岭南历史文化名人图册
    苏曼殊星耀華夏 ——岭南历史文化名人图册苏曼殊SU MANSHU苏曼殊(1884年—1918年),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广东香山(今广东珠海)人。原名戬,字子谷,法号曼殊,又号元瑛,笔名印禅、苏湜。生于日本横滨,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苏曼殊曾留学日本,参加过留学生的爱国组织革命团体,倾向于民主革命。作为南社成员,苏曼殊能诗擅画,创作了大量文艺作品,他还通晓多种外文,翻译过《拜伦诗选》和雨果的《悲惨世界》,柳亚子将其著作编成《曼殊全集》。①②③④①

    广州文艺 2016年11期2016-12-13

  • 陈独秀与苏曼殊
    张家康陈独秀与苏曼殊文/张家康陈独秀苏曼殊编者按陈独秀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他创办的《新青年》杂志,对开启近代国人特别是青年人的心智,发挥了巨大作用。陈独秀1921年与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创立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的主要创始人。苏曼殊则是清末民初著名的“诗僧”和“情僧”,一生短暂而充满传奇,其近体诗多涉风花雪夜故事。二人经历和风格风马牛不相及。然而,经历迥异的两个人,其实却是格外投缘的朋友。亦师亦友1902年冬,陈独秀与苏曼殊等在日本成立青年会,这年

    工会信息 2016年14期2016-12-12

  • 曼殊趣事记
    曼殊趣事记贪吃苏曼殊喜吃牛肉。一天他正在浴室洗澡,有人故意扬言要下馆子吃牛肉去,苏曼殊听见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连忙大叫:“等等我,等等我!”仓皇而出,浑身水珠都来不及擦干。怕鬼苏曼殊向来畏鬼,一天晚上大家围坐谈鬼,就寝后他辗转反侧。邵元冲与他同室共眠,听他在哀哀呼喊,说内急。问他为何不去厕所,苏曼殊说:“蓝面大头鬼在外面……”神经苏曼殊某日街头遇一身材壮硕之女子,问她:“你恐怕很难找到一个与你体重相当的男人吧!”女子道:“所以我想找一个瘦些的。”苏曼殊竟脱

    传奇故事(破茧成蝶) 2016年12期2016-12-05

  • 樱花已残,一寸春心一寸灰
    水一孤僧之前,苏曼殊还是一个如玉少年,正如一树樱花开到最烂漫时,殊色倾城。然而,越是良辰美景,越像一场剪不断理还乱的宿命,一如樱花易谢,相思易老。那年,苏曼殊为探母来到日本樱山,恰是樱花烂漫时。曼殊出生于日本,因中日混血的身份以及生母的低贱,他从小备受欺凌,15岁后重返日本求学。苏曼殊从小因与母亲分别,性格十分孤僻,又饱尝辛酸辗转漂泊,来到樱山的他仿佛一只归家的倦鸟,终于在久违的母爱与静美的樱花间获得心灵的安宁。然后,在此时此地,他与她相遇了。彼时昼长风暖

    传奇故事(破茧成蝶) 2016年4期2016-11-26

  • 忘却饥饿的读书人
    独秀、章士钊和苏曼殊。三个人在一块儿研究学问,得逢知己,可也有发愁的时候:他们经济拮据。一次,三个人断了炊,肚子饿得咕咕叫,前胸贴住后背,到处翻找也没找出吃的东西。三人互相望望,从各自身上看到经济来源:天气已渐渐变暖,外衣显得多余。陈独秀认为,可以拿外衣去当钱,换食物吃。章士钊与苏曼殊听了,全力支持。他们脱下外衣,一人穿着一套单衣。谁去当衣服呢?三人商量后,最终一致认为,苏曼殊年龄最小,理应由他去当衣服。苏曼殊答应了。陈独秀和章士钊在屋里又看起书来,肚子虽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16年10期2016-10-15

  • 忘却饥饿的读书人
    独秀、章士钊和苏曼殊。三个人在一块儿研究学问,得逢知已,可也有发愁的时候:他们经济拮据。一次,三个人断了炊,肚子饿得咕咕叫,前胸贴住后背,到处翻找也没找出吃的东西。三人互相望望,从各自身上看到经济来源:天气已渐渐变暖,外衣显得多余。陈独秀认为,可以拿外衣去当钱,换食物吃。章士钊与苏曼殊听了,全力支持。他们脱下外衣,一人穿着一套单衣。谁去当衣服呢?三人商量后,最终一致认为,苏曼殊年龄最小,理应由他去当衣服。苏曼殊答应了。陈独秀和章士钊在屋里又看起书来,肚子虽

    小小说月刊 2016年9期2016-09-08

  • 用书籍治饿的人
    独秀、章士钊和苏曼殊。三人中,苏曼殊年龄最小。有时,陈独秀和章士钊写作之余,也指导苏曼殊写古诗。没想到,稍一指点,苏曼殊竟然青出于蓝,让二人大赞不已。他的一些诗,如“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如“狂歌走马遍天涯,斗酒黄鸡处士家。逢君别有伤心在,且看寒梅未落花”,即使放在唐诗里,也毫不逊色。以至于有人赞道,苏曼殊的诗“却扇一顾,倾城无色”。三人在一块儿研究学问,得逢知己,可也有发愁的时候,就是经济拮据。一次,三人断了炊

    做人与处世 2016年11期2016-07-21

  • 浅谈苏曼殊哀情小说的艺术风格
    断鸿零雁记》是苏曼殊哀情小说的代表作,小说叙述了主人公三郎与未婚妻雪梅以及表姐静子之间的爱情悲剧,弥漫着一种哀愁与悲怆。苏曼殊用与生俱来的感伤气质诉诸笔端,形成了小说浓郁的抒情色彩、多重的悲剧意识以及细腻真切的心理描写等艺术风格。关键词:苏曼殊;哀情小说;艺术风格苏曼殊(1884-1918)是近代文坛一位奇才,他的一生极其短暂,却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且能诗擅画,通晓日文、英文、梵文,可谓多才多艺。作为小说家,他一生共创作了六篇小说,其中《断鸿零雁

    北方文学·中旬 2016年5期2016-06-30

  • 书籍治饿
    独秀、章士钊和苏曼殊。三个人中,苏曼殊年龄最小。有时,陈独秀和章士钊写作之余,也指导苏曼殊写古诗。没想到,稍一指点,苏曼殊竟然青出于蓝,让二人大赞不已。他的一些诗,如“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如“狂歌走马遍天涯,斗酒黄鸡处士家。逢君别有伤心在,且看寒梅未落花”,即使放在唐诗里,也毫不逊色。以至于有人赞道,苏曼殊的诗“却扇一顾,倾城无色”。三个人在一块儿研究学问,得逢知己,可也有发愁的时候:他们经济拮据。一次,三个人

    特别文摘 2016年12期2016-06-23

  • 用书籍治饿的人
    独秀、章士钊和苏曼殊。三个人中,苏曼殊年龄最小。有时,陈独秀和章士钊写作之余,也指导苏曼殊写古诗。没想到,稍一指点,苏曼殊竟然青出于蓝,让二人大赞不已。他的一些诗,如“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如“狂歌走马遍天涯,斗酒黄鸡处士家。逢君别有伤心在,且看寒梅未落花”,即使放在唐诗里,也毫不逊色。以至于有人赞道,苏曼殊的诗“却扇一顾,倾城无色”。三个人在一块儿研究学问,得逢知己,可也有发愁的时候——他们经济拮据。一次,三个

    知识窗 2016年4期2016-05-14

  • 根据苏曼殊《哀希腊》译本分析其译诗特点
    摘  要:苏曼殊是晚清翻译领域的主要代表之一,其对拜伦诗歌翻译的影响尤其深远。苏曼殊的译作特点在拜伦的《哀希腊》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对《哀希腊》苏曼殊译本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苏曼殊的写作及译作,也有助于我们了解拜伦的诗作及晚清翻译家的译作特点。关键词:苏曼殊;译作特点;《哀希腊》作者简介:迟雯雯,性别:女,民族:汉,学历:硕士研究生,工作单位: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翻译方向。[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青年文学家 2015年5期2016-05-09

  • 苏曼殊的名号“玄瑛”说起 ——论曼殊诗的水意象
    5123)从苏曼殊的名号“玄瑛”说起 ——论曼殊诗的水意象郭婉玲(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苏州215123)苏曼殊的名号“玄瑛”疑取自《红楼梦》中的“神瑛侍者”,两者在水意象上有着微妙的联系。苏曼殊终生与水同在,在其诗作中,水意象内涵丰富,寄托了他胭脂和泪的柔情、空山流水的禅境和夜凉如水的孤独。玄瑛;曼殊诗;水意象苏曼殊①的名号很多,如宗之助、三郎、子谷、博经、非非、湜、文惠、雪蜨、沙鸥、春蚕、阿难、行行、糖僧、燕影、泪香、王昌、宋玉、燕子山僧、孝穆、栾弘、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6年6期2016-03-29

  • 民国时期“僧人小说”的主题叙事
    1912年,以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的发表作为其标志。在民国时期,它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即苏曼殊的“诗僧小说”和五四后的“学僧小说”。在主题叙事上,这些作品主要表现为“诱惑”和“冲突”两大模式,前者明显基于佛化宣传的考量,而后者则指向佛教或僧人现实困境的描述,分别从社会环境、僧界内部、个人自身三个层面上深入阐释,具体表现为僧俗冲突、新旧冲突和情佛冲突。尤其表现新旧冲突的小说,其感伤的色彩格外浓烈,是僧人作家对佛教命运、自身前途关切忧虑的真实表现,具有

    学术交流 2016年7期2016-02-27

  • 苏曼殊死于贪吃
    文/唐山苏曼殊死于贪吃文/唐山苏曼殊擅诗、画、小说,参加过兴中会等革命组织,可惜34岁时竟死于贪吃,陈独秀曾说:“曼殊的贪吃,人家也都引为笑柄,其实正是他的自杀政策。”此言颇令人好奇:苏曼殊名满江湖,为何却要自杀呢?苏曼殊画像童年不幸苏曼殊1884年生于日本横滨,父亲是来自广东香山的茶商苏杰生。苏家旅日经商已三代,苏曼殊祖父苏瑞文创业,到苏杰生时已“知名度甚高”,苏杰文在老家有妻妾,在日另娶河合仙为妾,后苏杰文与河合仙之妹河合叶子私通,生下苏曼殊苏曼殊

    饮食保健 2016年23期2016-02-05

  • 借译载道:苏曼殊外国文学译介论
    屠国元[摘要]苏曼殊是晚清第三大翻译家,其名仅位于严复和林纾之后。把苏曼殊的主要文学译介活动置放在宏观社会环境之中加以考察,可以发现,苏曼殊主要是以文学翻译行为为依托,来表现他的革命之心和爱国之情。苏曼殊的小说翻译旨在唤醒国民,实现革命启蒙;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翻译旨在谋人家国,催生社会制度变革;印度文学翻译旨在输入革命话语资源,推翻封建专制。他以翻译针砭时弊,激励民众,宣传革命,实现民族救亡,从而表征出鲜明的“借译载道”的价值取向。[关键词]苏曼殊;文学翻译

    东疆学刊 2015年3期2015-12-23

  • 论日本私小说对《断鸿零雁记》的影响
    110000)苏曼殊一生在艺术领域多有涉猎,不仅创作了大量诗词,更是在近代小说艺术长廊上留下了不朽的杰作,其中以《断鸿零雁记》最为人称道。苏曼殊传奇而短暂的生命时光中曾有十余年客居日本,当时处于世纪之交的日本文坛正是自然主义私小说风靡之初。《断鸿零雁记》打破以往传统小说的叙事角度,采用了内聚焦视角,以第一人称叙事,作品中充裕着浓厚的“自我”色彩,这些无一不是受到日本私小说创作的影响。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私小说;借鉴1 第一人称叙事以第一人称为叙事角度展

    小品文选刊 2015年24期2015-11-17

  • 孤灯引梦记曼殊
    过程中曾见有《苏曼殊全集》,是中央书店1935年版的四卷本,翻看以后觉一般,虽然是民国时期的出版物,但内容版式都不是很好,属可购可不购之列。对于苏曼殊还是有所了解的,知其为一代名家,能写诗文,善于绘画,精通梵文,为中日混血儿,后又削发为僧,是辛亥革命运动时期最先觉悟的知识分子之一,被称为“革命和尚”。苏曼殊具有多方面的才能,诗、文、小说、绘画无不精通,尤其以诗歌的影响最大,亦被誉为“诗僧”。苏曼殊创作的小说有《断鸿零雁记》、《天涯红泪记》(未完)、《绎纱记

    书屋 2015年3期2015-09-10

  • 一切有情,都无挂碍
    妄语、不饮酒。苏曼殊一生,竟五犯其四。第一次出家,苏曼殊就犯下了杀生大戒,他抓了一只鸽子,躲到后院做五香鸽子吃,并因此被逐出寺门。他似乎还不以为然,曾向人津津乐道此次被逐事件,并作为素材写进小说中。之后他又参加“拒俄义勇队”“华兴会”等革命组织,舞枪弄棒,并多次参与武装起义、暗杀行动的策划工作,在第三次出家后不久,苏曼殊还曾经打算组织人枪杀康有为。没有路费的时候,这和尚也犯过偷盗戒。1903年,苏曼殊打算去香港,陈独秀等执意强留,自己又没有路费,便偷了章士

    读者 2015年19期2015-05-14

  • 苏曼殊小说中的女性观
    0079)论苏曼殊小说中的女性观常洪欢(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苏曼殊在其小说中塑造了大量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大致可分为两类:具有中国古典德行美与学识美的“静女”形象和具有西方现代女性美的“艳女”形象。在这两类女性身上,苏曼殊倾注了自己全部感情和心血,虽分中西却殊途同归。这些女子形象体现了苏曼殊在女子贞操观念上的矛盾游离态度,反映了苏曼殊思想上的矛盾,以及希望中西大融合的文化理想。苏曼殊;女性形象;女性观文学作品可以不是现实主

    淄博师专论丛 2015年3期2015-03-06

  • 美人如玉剑如虹
    踏刃而舞。他叫苏曼殊,是另一个宝玉,偷食女子唇上的胭脂,而终要披上一件猩红斗篷在一片白茫茫大地上拂袖而去。拟把疏狂图一醉苏曼殊是诗僧、画僧,更是情僧;是天真者、怪诞者,更是青春期疏狂者。据传他画画时,总是身着禅绸,有娉婷女子侍立在旁,研墨铺纸;若画三月桃花,则蘸取女子唇上的胭脂,其画绮艳逼人。苏曼殊出入青楼,浪迹女肆。有人统计其用于青楼楚馆的开支近两千元,而当时女仆月工资仅一元。当年,杜牧自嘲“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而苏曼殊则留下“偷尝天女唇中

    传奇故事(破茧成蝶) 2015年4期2015-01-09

  • 苏曼殊的小说创作摭谈
    慧平内容摘要:苏曼殊对我国文学事业,尤其是通俗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中国古代小说向近代小说的过渡做出了贡献。关键词:苏曼殊 侠义小说 爱情小说苏曼殊(1884—1918),名戬,字子谷,小名三郎,后出家为僧,法号曼殊,人称“曼殊大师”,广东香山(今中山县)沥溪乡(今属珠海市)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诗人、小说家、“南社”的重要成员,被孙中山等称为“革命诗僧”。他以其独特的家世、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以及凄清哀婉的文学作品而深受本世纪初乃至今日的广大读者

    文学教育 2014年11期2014-11-15

  • 糖僧苏曼殊
    客,第一人当推苏曼殊。”为何?因为民国一代,文化大师们多以“美食家”自居,唯独苏曼殊,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吃货”;别人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他则以“食不厌多”的饕餮式吃法卓尔不群。苏曼殊,人如其名,身份多“殊”:既是诗人,又是小说家,还是出家人;既擅丹青,又通英、日、梵多国文字,翻译过《悲惨世界》和《拜伦诗选》。他为人所津津乐道的,除了纵横的千古才情、不羁的风流韵事,便是他丝毫不加节制的饮食之道。苏曼殊贪食,曾写信给邵之冲:“一人赴源顺食生姜炒鸡三大碟,虾

    饮食科学 2014年9期2014-09-19

  • 陈独秀与苏曼殊
    张家康陈独秀与苏曼殊张家康陈独秀和苏曼殊相识于日本,正所谓风华少年。他们意趣相投,以文相识。苏曼殊其生也短,交友遍于国中,而知己者算来也是屈指可数,陈独秀乃当之无愧。苏曼殊的颓废、浪漫、好学,以及率性而为的诗人气质,给陈独秀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以至晚年念及,都有动情之处。师从陈独秀学诗20世纪初,中国国势贫弱,那一代热血青年担当起民族的脊梁,有意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孜孜寻求民族自强的复兴之路。他们漂洋过海,来到一衣带水的日本,在这里建立各种革命团体。19

    传记文学 2014年11期2014-04-22

  • 女性意识与苏曼殊小说中的女性建构
    430079)苏曼殊的小说在近代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的“六记”(《断鸿零雁记》、《绛纱记》、《焚剑记》、《碎簪记》、《非梦记》《天涯红泪记》)上承晚清盛行的才子佳人小说,下启鸳鸯蝴蝶派文学,具有转折性的历史意义和不可忽视的美学价值。苏曼殊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佳人”形象,从女性意识的视角来关照苏曼殊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有利于解读苏曼殊的思想特征与文本创作的关系,进而从一个侧面了解近代文学史上的女性形象和女性意识。一、女性意识与苏曼殊的小说笔者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3年3期2013-08-15

  • 苏曼殊诗中女性形象论其凡禅倾向的二律背反性
    210023)苏曼殊的诗作之中,写女性或与女性情感互动的作品数量较多,而且历来最受推崇。高旭称其“其哀在心,其艳在骨”,柳亚子称其“却扇一顾,倾城无色”,周瘦鹃言:“嚼蕊吹香,幽艳独绝”。此类诗作中,女性形象尤为值得关注。有论者认为,苏曼殊写美人正如屈原一样,只是对政治失望的寄托:“不知者谓其诗哀艳淫冶,放荡不羁,岂贫衲所宜有;其知者以为寄托绵邈,情致纡回,纯祖香草美人遗意,疑屈子后身也。”[1]其实不然,苏曼殊诗作中的女性形象,常借以表现诗人内心的挣扎痕

    文教资料 2013年35期2013-08-15

  • 苏曼殊写情小说中的新旧矛盾解析
    了重大的影响。苏曼殊的写情小说从思想内容上充分地表现出了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小说的影响,新与旧的矛盾在他的小说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因此对这一矛盾的研究和分析对于更加清楚地梳理中国小说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关键词:苏曼殊;写情小说;新旧矛盾;思想内容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4-0213-02清末民初是中国文学界发生变革的“阵痛期”。随着1902年,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高呼“小说界革命”之后,

    学理论·中 2013年5期2013-07-24

  • 苏曼殊诗歌翻译选材原因探析
    400715)苏曼殊诗歌翻译选材原因探析向 阳(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重庆 400715)苏曼殊作为近代文学家翻译了以拜伦、雪莱为代表的西方浪漫主义诗人的诗作,并编译了《文学姻缘》、《潮音》、《拜伦诗集》、《汉英三昧集》四部集子。他之所以选择翻译这些诗作,一方面是受到了日本文坛的影响;另一方面被拜伦和雪莱追求自由的浪漫主义气质和革命精神感染。他是中国系统翻译拜伦诗歌的第一人,在翻译上的功绩不可磨灭。苏曼殊;诗歌翻译;浪漫主义精神;拜伦;雪莱安德烈·勒菲弗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3期2012-04-13

  • 从语言顺应论看苏曼殊翻译的创作性叛逆
    从语言顺应论看苏曼殊翻译的创作性叛逆伍丽云1张 汨2(1.四川外语学院,重庆,400031;2.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南昌,330022)顺应论,简单而言,是指语言顺应环境,或环境顺应语言,或两者相互顺应。苏曼殊的翻译有其鲜明的特点,而这些特点都是顺应当时特定的文化语境的结果。本文旨在用语言顺应论阐释苏曼殊翻译的创造性叛逆及其产生的原因。[关键词]语言顺应论;翻译:苏曼殊;创造性叛逆;一、语言顺应论概述顺应论是比利时学者维索尔伦(Jef Versch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4期2011-08-15

  • 论意识形态对苏曼殊翻译《悲惨世界》的影响
    )论意识形态对苏曼殊翻译《悲惨世界》的影响肖赛辉(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广东 广州 511370)1903年,苏曼殊翻译了雨果的长篇巨著《悲惨世界》。但他对原著进行了大量删节,并篡改情节,改变人物性格。因此很多人都认为他的译作不忠实,称不上是好的译文。本文以安德烈.勒菲弗尔的理论为基础来分析他对原文进行改写的深刻原因,说明意识形态对翻译有着重大影响。苏曼殊;《惨世界》;意识形态;赞助人苏曼殊(1884—1918),一位游走于东瀛和华夏的奇人,徘徊于有情与无情的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5期2011-08-15

  • 苏曼殊的“自戕”
    文娟摘 要: 苏曼殊的一生富有传奇的色彩,在生命的后期他用“自戕”的形式结束了极其短暂的一生。本文从苏曼殊的生平、身世、政治思想与佛教思想等方面,透视苏曼殊“自戕”的内在原因。关键词: 苏曼殊 自戕 原因“自戕”一词出现在1912年3月苏曼殊《答萧公书》一信中,文中写道:“亡友笃生曾尼不慧曰:‘此道不可以之安身立命。追味此言,吾诚不当闲愁自戕也!”[1]P241考证此信的写作背景即辛亥革命失败后,革命呼号销声匿迹,革命诗人置身于花酒丛中唱诗互和。柳亚子《壬

    文教资料 2010年24期2010-09-06

  • 恐后此终无再见之日
    张家康苏曼殊由日本回到上海,已是疾病缠身、虚弱不堪。这时,陈独秀正在上海创办《新青年》(初名《青年杂志》)。苏曼殊患有多种疾病,神经衰弱、胸痛、痔疮、痢疾和肠胃病的煎熬,已使他痛苦不堪。他疲乏至极,似有不祥的预感,在致友人的信中甚至伤感地说:“人事固多变,恐后此终无再见之日。”他是一个充满激情和爱心的人,生命之火便是为永恒的爱情而燃烧。他在病中完成第三篇短篇小说《碎簪记》,陈独秀将它在《新青年》上连载三期,这依然是篇凄婉悱恻的爱情小说。陈独秀为之介绍。认为

    书屋 2009年6期2009-07-16

  • 误收唐人诗
    书》中的一种《苏曼殊诗笺注》(一九八一年十二月版)第105页有《和三姊妹韵》一诗,系年一九一六。诗题下有序:“因次、光威、裒韵姊妹三人,少孤而始妍,乃有是作,精粹难传!虽谢家联雪,何以加之?有客自京师来者,示予,次韵:”。该书108页附三姊妹原作(联句)。仅见光、威、裒的署名,未见因次其人,阅后疑诗序有误。上海古籍出版社《唐女诗人集三种》第134页,有鱼玄机诗,诗题为:“光威裒姊妹三人少孤而始妍乃有是作精粹难传虽谢家联雪何以加之有客自京师来者示予因次其韵”

    读书 1985年4期1985-07-15

  • 误收的经过
    的文章,指出《苏曼殊诗笺注》(广东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十二月版)误收一千多年前唐代女诗人鱼玄机的诗,“认为是苏曼殊一九一六年之作”。其说极是。按此错误的始作俑者,为文公直,初见于他编的《曼殊大师全集》(上海,有益书局,一九三五年)。该书在香港流行甚广,我所看到的,有文渊书店翻印的《全集》本,另有学林书店翻印的《曼殊大师诗文集》,与正风书店的《曼殊大师诗集》,均沿袭文公直原来的错误;而《苏曼殊诗笺注》所根据的,我疑心亦即文书,以致以误传误。幸有郭先生读书细心

    读书 1985年7期1985-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