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纵论视域下的苏曼殊翻译作品研究

2020-02-24 05:45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译著苏曼殊拜伦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珠海519000)

苏曼殊作为我国近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小说家、画家,同时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翻译家。因其飘零的身世与众不同的行为,独特的浪漫主义气质,以及卓越的文学作品而备受追捧,一度出现了“曼殊热”。苏曼殊精通多国语言,包括英、日、梵、法语等,其译著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些学者认为苏曼殊的译著过于“晦”,有“缘木求鱼”之嫌疑,但是在中国近代的历史背景下,苏曼殊的翻译受到哪些外在因素的影响,以及其翻译行为与其革命思想有何种关系。勒菲弗尔的操纵理论所提出的意识形态和赞助系统视角将有助于研究影响苏曼殊译著产生的各种因素。

一、苏曼殊翻译研究综述

一度受到追捧的“曼殊热”主要聚焦于其小说和诗歌的创作,而随着人们逐渐对于苏曼殊译介功效的了解,近几年亦涌现一些有关其翻译作品和翻译思想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种观点:李静、屠国元(2015)认为苏曼殊在翻译选材上以“借译载道”为价值取向,将其所需传播的爱国主义之“道”融入其所译介的外国文学作品当中,以达到唤醒国民以及促进近代社会变革等作用,借助引介异域文学作品表达其政治思想和爱国情操。廖晶、李静(2018)从人格契合的视角阐释了苏曼殊选择翻译拜伦诗歌的因由,正是苏曼殊与拜伦人格上的契合成就了这一番翻译姻缘。廖七一(2007)则认为苏曼殊的译作语言晦涩古奥体现了其独特的译诗选择和价值取向,即非功利的文学观,非政治化的主题选择和典雅的译诗语言追求。黄元军(2019)从诗学钳制和操控翻译的文化翻译视角,对苏曼殊的诗歌和小说译著进行语体、视角改变和“豪杰译”模式研究,论证了近代主流诗学苏译著的影响。现有的研究从不同视角深化了人们对苏曼殊译著的认知。但是对于苏曼殊的翻译作品和翻译思想从文化翻译视角的研究还有待从意识形态、诗学观念、赞助人等翻译操纵理论视角还需进一步解读。

二、操纵论概述

随着美国学者翻译文化学派的代表人物安德烈·勒弗菲尔明确提出操纵翻译论,操纵学派正式诞生。区别于赫曼的描述性研究,勒弗菲尔将操纵翻译理论进一步深化系统化。他在苏珊·巴斯奈特所提倡的翻译研究领域“文化转向”的基础上,将翻译研究引入比较文学的研究中心地带,从而实现了翻译研究范式的转换并确立了翻译研究的独立学科地位。勒弗菲尔在其代表性著作《翻译、重写和文学名誉的操纵》中提出操控要素主要包括意识形态、诗学、赞助系统、论域及语言等。通过深入探讨译者、译文等诸多因素,勒弗菲尔认为翻译主要受到以上四者的影响必将为目标语读者服务,而忠实于原文本则不可能亦不必要。因此,勒弗菲尔认为翻译就是译者对原文本的操纵,而该操纵过程的产物就是目标文本。

操纵理论系统地分析和阐述了翻译活动中的语用操纵因素。勒菲弗尔(2004)提出了翻译活动中的四大操控因素:意识形态(ideology)、诗学(poetics)、赞助系统(patronage)、论域及语言(universe of discourse and language)。意识形态指的是“在某种程度上与维护或审讯整个社会和历史生活的核心权力相关的争夺利益的一系列论述。”(笔者译)意识形态通常与历史时代语境和社会主流观念息息相关,涵盖了政治因素和翻译活动中个体或者团体对事物的看法和观念,具体体现在译者的翻译观、译者的翻译目的、译者的文化身份、读者的阅读期待等方面。

三、意识形态和赞助系统对苏曼殊翻译作品的操纵

苏曼殊进行翻译活动时必定受到其所处的历史时代语境和该语境下的社会主流观念的影响,苏曼殊生活在清末民初一个由古代向近代发展演变的剧烈震荡时期,呈现出一种纷乱杂陈的过渡性特征。苏曼殊离奇的身世和不幸的童年形成了他既自卑又高傲的性情气质。其在翻译选材上与政治因素、译者的文化身份、翻译观以及翻译目的等密切相关。

苏曼殊深受严复所译介的《天演论》的影响,其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激发了人们救亡图存的斗志,并成为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在这种求新求变的思想的浸润下,苏曼殊致力于传播西方具有先进文化思想的经典著作,以鼓舞民众探求真理,寻找救国救民之路。拜伦所著《哀希腊》正是其追求民主自由平等,反抗封建统治的最佳写照。拜伦不畏牺牲奋勇抗战的经历正好与苏曼殊怀揣对民主自由的热爱和向往而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完全契合,同样是对封建王朝的痛恨以及对民族解放事业的义无反顾,因此苏曼殊在诗文中自称为“中国的拜伦”,曾一度想赴异域“吊拜伦”。细品苏曼殊的《哀希腊》,可以很好地感受到拜伦《哀希腊》中所蕴含的恢宏意境,慷慨激昂的情怀,热烈而悲壮的情绪这些都被苏曼殊很好的在译著中展示出来。如此高的契合度正源于苏曼殊与拜伦在人格精神气质上的相近相似。这正是苏曼殊翻译时其政治观和文化身份操纵的体现。

苏曼殊的翻译选材受到其所供职的日报社等发行机构媒体舆论的影响,特别是当时陈独秀辅助报社主编章太炎开展工作,希望苏曼殊能译介一部西方社会揭露专制统治的小说以刊登在日报上,当时国内正掀起一场“雨果热”,因此雨果的《悲惨世界》成为苏曼殊翻译的首选。《国民日日报》连载了苏曼殊的《惨世界》直至停刊,共刊载十一回半。随后孙中山率领的民主革命派成立了镜今书局,并于1904年出版了苏曼殊的十四回《惨世界》单行本,其译本同样对雨果原著有较多删改。苏曼殊先后在《苏报》、《国民日日报》等革命发行机构就职的经历,势必影响其翻译过程中对原文内容的处理,为了突出其革命志向,催人奋起参与革命,他删减了原著中所蕴含的靠仁爱和信仰来实现救赎的内容,而是添加了不怕牺牲以及富有英雄气概的革命志士明男德这样的角色,并借明男德的言行来表达对封建统治阶级的不满,以达到唤醒民众救国救民的目的。

总结

苏曼殊在进行翻译选材和翻译处理的过程中大多对原著有较大的删减,但是这与其所处的时代的意识形态,以及其本人的文化身份、翻译观都有着密切关联。苏曼殊作为革命家,长期从事革命宣传发行工作,其所处的赞助系统对其译著的选择和翻译过程的处理也有较明显的操纵,甚至于其译著可以看作是苏曼殊革命行为的一部分。因此,勒菲弗尔的操纵理论对我们在中国近代的历史背景下审视研究苏曼殊的翻译行为起到很好的理论指引作用。

猜你喜欢
译著苏曼殊拜伦
忘却饥饿的读书人
图书馆里的赞美
野外,心中的一方“静”土
苏曼殊为绝世美人,损及一衣
王古鲁译著《中国近世戏曲史》修订补充手稿辑录
一本迟到的译著——评《德奥名人论音乐和音乐美》中译本
风骨
星耀華夏
——岭南历史文化名人图册
曼殊趣事记
广告学著作引进与广告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