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族

  • 嵌入与传承:新加坡华族家庭祖语治理研究*
    在实地调研新加坡华族家庭语言使用情况的基础上提出“祖语治理”的概念,考察不同类型华族家庭(本土华族、新移民华族、本土与新移民华族组合的家庭等)的语言治理尤其是祖语治理的理念和模式,分析“嵌入”作为家庭祖语治理机制的类型及特点。文章指出,跨学科视角有助于深入研究海外华族祖语治理的区域国别特征以及华族祖语的活力和韧力。一、引言“祖语”意为“祖传之语”,主要指社会主体语言之外作为语言文化传承的祖辈语言,具有历史性、象征性、资源性的性质,以及边缘化、需要学习的特点

    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 2023年4期2024-01-18

  • 从“过番”到“落番” ——新加坡华族歌谣研究
    是海外唯一一个以华族为主体的国家,华族作为一个独立的族群已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然而,曾几何时,这些华族先民只是因生活所迫无奈“下南洋”。那时,他们虽远赴异国他乡,却时常思念故土和亲人,普遍期盼有朝一日能够回到祖国,过上富足美满的生活。可是,随着岁月的变迁,这种感情渐渐地流逝了,对他们来说“新加坡”的概念越来越强,这里逐渐成为他们新的祖国,由此也开始产生新的“认同”。这一过程,用闽粤方言来表示,即“过番”和“落番”,新加坡流传的华族“歌谣”鲜明地体现了这一过

    中国音乐 2022年4期2022-08-12

  • 分层融合视角下族群融合的弥合机制研究* ——以新加坡华族为例
    合理念下的新加坡华族1965年以来,通过构建“CMIO”模式,即“新加坡社会是由华人(Chinese)、马来人(Malays)、印度人(Indians)、其他种族(Other)四大族群组成的总和”,新加坡政府塑造了“新加坡人”的国家认同。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和其他族群均享有独立且平等的地位,并在语言、文化及宗教等方面保持各自的族群特性。[1]在移民政策方面,新加坡经历了先松后紧的发展历程。1990年,新加坡政府通过宽松的移民政策吸引高端人才进入,移民人口数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21年1期2021-03-04

  • 21世纪新加坡酬神戏演出的困境与求存之道
    全球化视野下海外华族文化的生存现状与当代价值。[1]就戏曲领域而言,在进入新世纪全球华族戏曲发展整体式微的情况让我们不得不去反思其在当代社会的存在价值。以新加坡酬神戏为视窗,去探索华族戏曲在新世纪的存续命运,不只可以辐射整个东南亚华人社会的演剧情况,还是对其他海外地区华人社会戏曲生存现状的透视。21世纪学界多聚力于对新加坡华族戏曲的在地化研究以及对剧院戏曲的艺术性探讨,尚未有人对民间酬神戏进入21世纪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本文从这一空隙去探究传统戏曲在华人民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2期2021-02-01

  • 自驾畅游马来西亚
    ket探索新加坡华族文化于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内举办,首个探索新加坡本土华族文化的常设展《新加坡华人·探索本土华族文化》,已于7月13日重新对外开放。主办单位透过使用多媒体展品以及互动的方式,呈现出本土华族文化,让人们以更轻松有趣的方式,了解华族文化、文化交融及公共政策如何塑造当地独有的文化气息。该展入场免费。@singaporechineseculturalcentre行李新规则U转亚航早前修改了随身行李规则,但在收集乘客意见后,于7月7日更改政策,重新允

    畅游行 2020年10期2020-10-30

  • 流亡、砺炼、沉思,春秋霸主重耳的灵魂之路
    王侯故事,那是“华族”在少年时期骨骼发育的沉夜爆裂,是“华族”先辈由简约直接走向宏大精深的蜕变挣扎,是“华族”巨人发育阶段璀璨思想的生机蓬勃。我们的文明,自古以来就是在战乱与祥和的对立中建立,春秋之“无义战”,即为其时文明进步的裂变场。43岁的晋国公子重耳在彪悍追兵的乱箭飞杀之下,带领舅父狐偃、武将先轸、谋士辛霄等随从亡命白狄,开启了近二十年的流亡之路。重耳作为一国之公子,有天下抱负吗?当然有。在部落争战不断的白狄偷生13年,前无希望、后无归处,加之人单势

    上海人大月刊 2020年8期2020-08-31

  • 印度尼西亚华文小说的柔性叙事
    恋爱与婚姻题材的华族爱情小说大量催生,这种创作风气在华文解禁后也不无影响余续。这些爱情小说的叙事策略大体分为两类,一是直接表现爱情主题,这也为绝大多数作家所采用;二是借爱情主题间接传达族群或文化寓意。在印华文坛,茜茜丽亚、袁霓、白放情、许也许、何淑慧等都有大量的爱情小说。一般而言,女作家倾向于表现爱情比较容易理解,那么印华男作家为何也常钟情于爱情题材呢?这显然不是个别现象,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集体创作潮流。在习惯思维中,女性多与委婉、含蓄、娇羞、温柔、感性等

    临沂大学学报 2020年4期2020-02-27

  • 海上戏曲传播路 南洋依依中华情* ——评康海玲的《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戏曲传播》
    语戏曲之下的海外华族想象中“戏曲中国”或者说“艺术中国”,以此借以与自己的文化“母体”保持一定联系的人类学意义,还原了东南亚华族的源文化身份。在世界戏剧史上,中国戏曲与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戏曲不仅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海外华侨在异地他乡和“母文化”相连的通道,相对与音乐等其它艺术在海外传播的濡化和涵化的问题,戏曲在海外的传播更具有其稳定性,这与中国戏曲特有的表演方式与叙事方法、内容有关,更为主要的戏曲还担当海外华族在宗

    黄河之声 2019年8期2019-12-15

  • 禁忌语与马来西亚汉语教学
    语。相比较而言,华族的禁忌语比巫族要多,主要是因为华族的求福心理更强些。本文分析了马来西亚不同民族的禁忌语,对完善马来西亚汉语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策略很有帮助。[关键词]禁忌语;马来西亚;华族;巫族;汉语教学[中图分类号] G7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9)09-0025-08[DOI]10.13980/j.cnki.xdjykx.2019.09.005一、前言语言本是人们用来交流的工具,是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伴随着

    现代教育科学 2019年9期2019-11-06

  • 越南华族会馆的今与昔
    ,延续至今。越南华族会馆的生存机制以地缘(同乡)、神缘(神灵)为基础,是二元合一的结果,会馆的“生”来自于族群群体的意愿、文化与实力,而会馆的“存”则是适应时代背景与社会变化的结果。其生存机制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越南的华人会馆通常修建在华侨华人密集地区,大多数会馆以神庙、同乡会或商业行会的名義及形式建立起来,用以配合当地华侨华人社会的诸多事宜,因此会馆与本族群的宗教信仰、教育医疗、福利慈善、风俗习惯等各方面联系紧密。许多会馆的建立首先是为了供奉具有地域特

    文化纵横 2018年4期2018-09-27

  • 新加坡华族的身份与认同
    错误认知,新加坡华族的身份认同与中国人迥然不同。新加坡华族的身份与认同可从“政治身份与认同”“文化身份与认同”“情感认同”三方面分析。“身份”是客观的,而“认同”则是主观的。新加坡常住人口(居民)约550万,其中新加坡公民约340万,永久居民约50万,外籍人士约160万。新加坡公民中华族约占75%,马来族约13%、印度裔约9%,欧亚混血人约3%。这种构成在一个世纪前就已经基本形成。一般认为,新加坡永久居民的族群构成与公民的相似。外籍人士的族群构成不详。本文

    世界知识 2018年15期2018-08-13

  • 人类学视野下的新加坡华语话剧
    等联系起来,揭示华族演戏这种社会性的仪式背后所具有的人类深层的文化心理。在新加坡多元种族、多元文化的社会土壤里,华人的精神世界中少不了中国的形象,华语话剧是新加坡华人的精神家园。随着华人政治地位、身份认同的变化,华语话剧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必然走上一条本土化的主体重建的道路,以一种崭新的姿态生存于新加坡多元的文化版图中。华语话剧在新加坡,难以避免地遭受被边缘化的命运,其可持续性发展是新加坡华人文化权诉求的结果。一、华语话剧:新加坡华人的精神家园在有着多元文化

    民族艺术研究 2018年1期2018-07-16

  • 越南华族会馆的生存机制 ——以胡志明市堤岸区华族会馆的田野调查为例*
    价值。一、扎根:华族会馆的历史记忆与社会功能堤岸,因该区域历史上聚居了大量从事商贸的华侨华人,并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市场而得名,时至今日,该地仍然是胡志明市华族聚居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堤岸的历史,是越南华侨华人开发越南南部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因为投诚越南的明末将领及其兵眷,皆被安置于原属于真腊的东浦地区后,在此地开荒垦殖、兴市通商,才有了堤岸华侨华人区形成的基础。有历史文献描述了历史上堤岸热闹繁华的景象:柴棍铺距镇南十二里。当官路之左右,是为大街。直贯

    文化遗产 2018年3期2018-05-30

  • 宗乡社团的推动与新世纪以来的新加坡华人文化
    根据吴华《新加坡华族会馆志(上、中、下)》(新加坡南洋学会1975—1977年出版)的统计,从殖民地时代到20世纪60年代末,新加坡共有会馆、宗亲会、行业公会等近600个。新加坡华人宗乡社团与华人文化研究是笔者长期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本世纪初,笔者相继主持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两个与新加坡华人社团及东南亚华人文化相关的研究课题,[2]促使笔者更为深入、持续地走进新加坡华人社会,广泛收集各类文献与口述资料。笔者的考察显示,新加坡建国之初,基于当时的内外环境,政府通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18年3期2018-01-23

  • 人类学视野下的海上丝绸之路戏曲奇观 ——以新加坡酬神戏为例
    城隍神诞是新加坡华族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每年宗教祭祀活动的最高潮,对酬神戏的需求也达到了顶峰。华语戏曲在新加坡神诞舞台上演出,沿用的是中国乡间演戏的世俗通例。据新加坡学者赖素春的考察研究,新华戏曲缘起于从中国南传而来的祭祀酬神传统。这从新加坡最早的戏台建于庙宇对面也可看出来。中国移民到达新加坡,最先做的就是建庙以求神佑,如建于1824年的粤海清庙和海唇福德祠;建于1836年的凤山寺;建于1839年的福德宫和天福宫等。新加坡华族历来都坚守着在其传统节日

    艺术评论 2017年8期2017-11-13

  • 《疯狂英语·小学版》调查问卷(2017.05)
    认同。可是,身为华族又不能被驻在国民众所接受,因而变得身份模糊、迷失自我。即使是华文文化保留较多的新加坡也由于受强势的西方文化的影响与渗透,在接受西方教育的同时,渐渐失去对祖籍国文化的传承,因而失去中华文化之根。缺乏学习、领悟中华文化的机会,自然导致华裔青少年难以形成民族的自觉意识和自豪感。于是,华族传统习俗对于青少年来说已显得可有可无,其存在已不是一种内心的体验和需求,而只是一种无实体联系的形式罢了。本月主题 □ 很喜欢 □ 喜欢 □ 一般 □ 不喜欢

    疯狂英语·新读写 2017年5期2017-06-01

  • 在新加坡,总理曾亲自推广中文
    的多元种族社会,华族、马来族、印度族和其他种族并存。据1957年人口普查统计,新加坡的母语群体有25个之多,因此素有“种族博览会”和“语言(方言)博览会”之称。1959年新加坡脱离殖民统治成立自治邦,出于生存和政治策略的考虑,自治邦宪法规定马来语、华语、泰米尔语和英语为新加坡的官方语言。然而由于语言林立、种族摩擦频发、国家意识淡薄,新加坡需要确立一种各族群都能接受的共同语言。李光耀曾在回忆录中说:“各族之间务必要有一种共同的语言,这一点在新加坡武装部队中尤

    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2017年3期2017-01-25

  • 华族盛世”品牌开创者曹玉水的人生情怀
    文/何晰竹“华族盛世”品牌开创者曹玉水的人生情怀文/何晰竹常兴浩淼卷狂澜,也为穿石志不迁。举善终归成造化,心纯借得洗尘寰。----七绝·水之颂伴着 “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的景象,耳边响起“霓裳羽衣”随磬、筝、箫、笛、箜篌、筚簟、笙的金石丝竹。记住吧,记住吧,曾经有一个时代叫汉唐,曾经有一个帝王叫成汤,曾经有一对图腾叫龙凤,曾经有一件羽衣,名叫霓裳!记得吗?你的祖先名叫炎黄。遥想盛唐,华族文化,走在时代的尘世间,带着古老的记忆,非同凡响。因玉和

    商业文化 2016年32期2016-06-05

  • 印尼华族集聚区语言景观与族群认同
    甸、北干巴鲁三地华族集聚区华语标牌与族群认同之间的互动关系。具体内容包括标牌内容与华人族群感知、标牌语码参数与华人族群态度、标牌文字顺序与华族行为模式、标牌功能与华人族群认同等的关系。此外,通过对三地196位华人的问卷调查和110位华人的口头访谈,发现其族群认同、语言能力、语言使用等存在较高的一致性,已形成华人言语社区。此次考察也显示,判断少数族群的言语社区是否形成,其公共空间的语言景观应成为重要的参照指标。因为对于少数族群而言,族群语言景观是增强族群语言

    语言战略研究 2016年1期2016-05-30

  • 越南华文文学的一扇窗口(评论)
    口9000多万,华族为100万左右,占越南总人口1%。按照越南各民族人口数量排名,华族是越南第八大民族。据说胡志明市的华人有50多万,占胡志明市人口的5%,但华人占该市经济的比例高达30%。2007年,胡志明市文化厅举办过华人文化日。但中国的大部分读者对越南华文文学的了解几乎等于零。这次委托曾广健代组的一组散文,多少让中国读者了解了生活在越南的中国侨胞与华裔后代当下的心态与境遇。曾广健的《圣诞情温暖了底层》,使我们知道了越南的华裔青年也开始西化了,接受了圣

    红豆 2016年6期2016-05-14

  • 民国时期东南亚华族对异族语言的学习——以新、马、印尼为例
    民国时期东南亚华族对异族语言的学习——以新、马、印尼为例□张建平 于锦恩摘 要:东南亚华语学校的学生不但要学习华族的语言,而且还要学习异族的语言。本文以新、马、印尼为例进行分析认为,华族学习异族语言一是为了生活方便,二是所在国的国民就要学习所在国的语言。那些在华校教授华族学习异族语言的教师,都对居留地的语言文化有深入的研究。实际的教学以语言对比为基础,以技能学习为中心。学习材料除了少数比较符合第二语言教学要求之外,大部分编写水平不高。关键词:民国 东南亚

    现代语文 2016年3期2016-05-09

  • 民国时期东南亚华族对异族语言的学习
    的学生不但要学习华族的语言,而且还要学习异族的语言。本文以新、马、印尼为例进行分析认为,华族学习异族语言一是为了生活方便,二是所在国的国民就要学习所在国的语言。那些在华校教授华族学习异族语言的教师,都对居留地的语言文化有深入的研究。实际的教学以语言对比为基础,以技能学习为中心。学习材料除了少数比较符合第二语言教学要求之外,大部分编写水平不高。关键词:民国  东南亚  华族  异族语言研究华文教育的人士一般多研究华人如何学习华文华语和华族的历史文化,而对华人

    现代语文 2016年1期2016-02-29

  • 东南亚华文教育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必要性研究
    。一、多元文化下华族凝聚与生存的必要从华族整体上讲,文化传承从根本上决定了华族的凝聚力。“民族创造文化,文化融凝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是一个民族存在的标志。语言与文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与载体,华文教育对于保全华人族群具有重大意义。东南亚各国为了同化华族,都曾对华人文化进行过不同程度地打压。印尼在苏哈托时期实行全面同化政策,强制华人改用印尼姓名、取消华人社团、华校与报刊,禁止节日活动,取消孔教的地位;甚至禁止使用华文,禁止销售和进出口华文出版物等,菲律宾的全

    剑南文学 2015年16期2015-11-22

  • 日本古代贵族制社会结构
    1869年建立的华族制度,昔日形同水火的公卿与大名诸侯这两大贵族终于在集中到东京,彻底告别旧公卿与旧诸侯身份,成为“同族”——“天皇的华族”。面对高涨的自由民权运动,出于在未来开设国会后建立以华族为主的贵族院,以作为“皇室的藩屏”的需要,1884年,明治政府以明治天皇的名义颁布《授荣爵之诏》,同时发布“华族令”,授予华族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等爵位,地位仅次于皇族。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华族令”,39位既非公卿华族、也非诸侯华族的人因倒幕维新及之后的各

    古代文明 2015年1期2015-06-25

  • 出师抗日誓词①
    我辈皆黄帝子孙,华族胄裔,生当其时,身负干戈,不能驱逐日寇出中国,何以为人!我们誓率全体红军,联合友军,即日开赴前线,与日寇决一死战,复我河山,保我民族,保卫国家,是我天职。——《朱德传》注 释:① 1937年7月14日,朱德为红军奔赴抗日前线题写了该誓师词。同日,毛泽东、朱德电令红军各部:限10天内完成各项抗日准备工作,听候出动命令。并要叶剑英通过西安行营转告蒋介石:“红军主力准备随时出动抗日。已令各军十天内准备完毕,待令出动。同意担任平绥线国防。惟红军

    党史文汇 2015年4期2015-05-25

  • 马华诗歌的伦理诉求与情感表达
    诉求;伦理情感;华族伦理;中华文化一在马华文学中,有一大批优秀的诗人,他们用汉语写作诗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马华诗人重德尚美,视野开阔,志存高远,不同流俗。他们继承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对不同艺术的优点兼收并蓄,承上启下,锐意革新。他们在马华诗坛里辛勤耕耘,怀抱崇高的艺术理想,锲而不舍。他们精心浇灌的诗歌种子,一次又一次绽放出美丽的花朵,一次又一次结出丰硕的果实。他们创作的诗歌不仅思想丰富,内容深刻,充满哲思,而且构思巧妙,手法多样,艺术精湛。尤其是在创作诗

    山东外语教学 2015年3期2015-04-09

  • 中国音乐艺术在海外华族的传播
    同时也是拥有海外华族(ethnic Chinese group,由保持华人意识的中国移民及其后裔组成的稳定的群体,是当地族群之一,构成当地国家民族(state-nation)的组成部分[2])人数最多的大国。然据笔者近年来的实地调查,上述华侨华人较多的东南亚国家,除马来西亚外,相当数量的当代华人、华裔已不太会讲华语了,或仅能听而不能说,新形势下如何在海外华族中有效地传播中华文化,且在保持高度文化认同与民族自豪感的同时,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这是新时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2期2015-03-17

  • 新加坡华族对华语的认同度考察 ——基于文化合流视角*
    的官方数据,其中华族人(Chinese)占76.8%,马来族人(Malay)占13.9%,印度族人(Indian)占7.9%,其他种族主要为欧裔占1.4%。[1]华族在新加坡社会的人口构成中占绝大多数。新加坡的华族经历了岁月的变迁和历史的洗礼,也与东南亚其他国家一样,在“华侨”向“华人”的历时转变中印证着“华人性”(Chineseness)在新加坡本土化中的迁延与嬗变。新加坡的华族群体将一如既往地秉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弘扬者身份,还是在外族文化的消融包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4年1期2014-03-10

  • 卓越的"产业规划者"涩泽荣一
    田、伊达、松平等华族一同,组建了东京铁道会社.但在建设铁道时却遇到资金问题,只好求助涩泽荣一商量对策.最后商议的方案是通过收购已经运营的东京-横滨国有铁路.这次收购的手续和之后的铁道经营全部交由涩泽荣一操办.作为华族联盟组成的铁道下放联合会总代表,他负责与政府进行交涉.正在他竭力思索经营的具体方法时,传来了好消息.1876年7月,政府决定以310万日元的价格将这家企业卖给民间.而且,政府打着保护华族的名义,提出七年分期付款的优惠条件,并同意在缴清收购费用之

    支点 2014年9期2014-02-09

  • 体会吉隆坡
    900万人口中,华族约占25%,文化的同根同源,较小的语言障碍,对于国人而言,这绝对是出国旅游,体验异国风情的好选择。占整个马来西亚人口55%的马来族基本上都信奉伊斯兰教,吉隆坡里的国家清真寺(masjid nagara)是整个东南亚最大的清真寺,宏大,肃穆。非穆斯林只有在每天几个特定的时间段可以进入参观,但礼拜厅则绝对是游客止步的,这里只有虔诚的穆斯林信徒才能入内朝拜。同时,吉隆坡还是一个兼容并蓄的国际大都市:郊外的云顶赌场被誉为“南洋群岛的蒙地卡罗”;

    中国摄影家 2013年8期2013-04-29

  • 中国寻根之旅与文化认同及华文教育之关系
    胜古迹等。东南亚华族因其历史原因,在中华文化的认同上迷茫甚多,尤其是当今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华裔子弟,其中不少不但不懂中文,而且对自己的族群亦毫无归属之感。华裔青少年是未来华人社会的中坚力量,培养他们的族群意识,促进他们传承中华文化,不仅是老一辈华人的责任,也是中国政府和广大华文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本文试图通过对华裔青少年参加“中国寻根之旅”活动状况的分析,揭示“寻根之旅”在培养华裔青少年的族群意识、促进华族文化认同、加强华族文化传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此基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3年5期2013-04-11

  • 北美华文诗歌的中华民族想象
    。北美华文诗歌的华族想象就是北美华人作家通过中西族裔文化的比较和参照而展开的。这些想象不仅历史化地书写着北美华人漂泊于北美的生命体验和内心情感,而且言说着北美华人对华族历史和现实境遇的认知;不仅表征着华族命运的变迁和华裔历史文化进程,同时寄寓了想象主体对华裔与世界各个族裔包括北美族裔关系的焦虑和期盼及想象主体的身份文化认同的深层诉求。下面,我们将从文化濡化、文化疏离和文化播化视角来考察北美华文诗歌中的华族想象,希望有助于对北美华文诗歌的华族想象的深入的认识

    池州学院学报 2013年1期2013-04-02

  • 试论战前日本华族制度
    施,历经近百年的华族制度被废除。作为一个在大日本帝国宪法 (以下称明治宪法)框架内依法享有特权的集团,华族制度从此沉入历史尘埃,华族阶层黯然退出日本主流社会的视野。虽然,位于东京霞关的华族会馆 (霞会馆)仍旧遵循传统按时编撰华族制度相关历史文件资料,但是在当今日本社会,华族作为一个曾经的特权阶层的影响早已式微。重新检视短暂的华族制度历史,结合明治维新以来一个半世纪的日本国家发展历程,就会发现,华族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影响颇有商榷的余地。华族从其诞生之初构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4期2013-03-31

  • 嬗变中的“他者”形象:论后苏哈托时代印尼当地社会华族
    要的少数民族,即华族[1]。自印尼建国以来,华人问题一直是印尼国内政治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在其建国50多年之后,1998年的五月风暴更酿成了华族的惨痛悲剧。华人社会在付出鲜血和财富的巨大代价后,不断反思过往与其他民族之间的交往关系,并在近年来将如何融入印尼主流社会、参与建构多元和谐的印度尼西亚作为华族社会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印尼华族能否真正融入主流,除却自身的努力外,印尼政府的民族政策及当地社会对于华族的认同与否亦是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由此在新时期,印尼当地社

    东南亚研究 2012年6期2012-04-01

  • 印尼民主改革时期华人社会几个热点问题
    年来,全国各地的华族忠于祖国的决心不容质疑,特别是他们在国家经济建设方面所做的积极贡献。希望华族再接再厉,继续致力于国家和民族建设,与各族同胞一起共建繁荣昌盛的印度尼西亚。团结是我们成功的先决条件,共同维护多元民族、社会和文化才能实现我们的美好愿景。”[4]但一些华人对生存环境的较大改善熟视无睹,继续给政府添乱,引起了一些人的反感。2012年春节期间,印尼国家情报局官员、民族统一团结巩固机构主任李克沃 (Krisno Widjaja)发表文章《华族应如何在

    东南亚研究 2012年6期2012-04-01

  • 华文报纸在华文教育中的作用 ——以马来西亚华文报纸为例
    同感,承传优秀的华族文化传统。华文报纸通过发表新闻评论,创办教育专刊、文艺副刊等方式,在推动华文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与华文教育形成了相互依赖的关系。0.引言马来西亚是除了中国之外,华文教育保留最完整,开展最好的国家。在完整而系统的华文教育的帮助下,华文报纸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拥有着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和文化传播力。作为纸质媒体,马来西亚华文报纸以华语作为传播语言,又承担着信息传播的载体,因此成为推广华文教育的重要媒介,并与华文教育形成了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12年4期2012-03-27

  • 新加坡双语教育与华人语言习惯和态度的变迁
    全国四大民族 (华族、马来族、印度族、其它族)在内的日常用语田野调查,弥补了上述调查的不足。限于篇幅,主要分析双语教育制度的变迁对新加坡华人语言习惯和语言态度的影响。一 双语教育制度的变迁新加坡双语教育历史主要经历了萌芽、发展、成熟、定型四个时期,所采用的双语模式比较复杂,主要有淹没式、外语教学主流式、过渡式、保持式,但贯穿新加坡双语教育发展史的主线条是过渡式和保持式。过渡式双语模式和保持式双语模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相互交融,其主要特点是以过渡模式为主、保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2年2期2012-01-14

  • 释读贺兰山岩画花
    ,我国北方西戎、华族、羌、匈奴、鲜卑、高车、突厥、党项、蒙古等民族在这里频繁活动,度过了他们襁褓岁月和风采年华,上演了一幕幕悲壮的历史话剧,在彪炳千秋的史册上书写了光辉的一章;同时也在贺兰山的山石之上制作了千古不朽的岩画艺术。这些岩画艺术瑰宝,虽然历经了历史风雨的侵蚀和战乱兵燹的践踏,但依然耸立于山石之上,以昭历史,以彰文化,以启来者。贺兰山岩画是我国北方地区岩画艺术中的杰作,千万年来犹如一颗艺术的明珠被镶嵌在山石之上,熠熠生辉,光照千秋。如今,这些技艺精

    文化学刊 2010年4期2010-03-22

  • 酬神、娱人与文化权的诉求
    根”在中国,它是华族移民在马来西亚异质文化土壤里培育起来的一种特殊的艺术样式,体现了华族的文化认同。在多元种族、多元文化的国家里,华语戏曲作为一个标志性文化,它是华族的一个象征性符号,与马来族、印族及其他民族相区别。华语戏曲在马来西亚存在的意义以及社会文化功能不是单方面的,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功能和意义,其走向是多元的,表现在从较为单一的宗教范畴,扩大到世俗社会的领域。一、宗教功能的发挥:酬神娱鬼华语戏曲在马来西亚生存的最首要的决定因素,在于宗教功能的发

    华文文学 2009年4期2009-09-30

  • 生命的纤毫
    他说:“大家都是华族人。”华族人,一个奇特的称呼,也是新加坡特有的称呼。在中国,是没有这种说法的。要么是中国人,华人,要么是汉族人。也许中国人在外漂得久了,也许中国人在外漂的地方多了,有中国血统的地方就统称华族吗?这时候我的眼前又出现了那绿色的祖国馨香,沁人心脾,催人泪下。那些飘绿中无着无落的毛毛头,正是我们这些漂泊的游子啊,我们生长在城乡山野,也生长在湖泊林间,但只要有绿色的召唤,我们就走在了一起。也许,李先生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中国血统,但他知道自己与祖国

    山花 2009年24期2009-01-28

  • 不爱皇权爱美人
    的妃子应为皇族或华族的女儿。松平节子却出身平民,皇后只得作罢。1925年,松平恒雄被任命为驻美大使,他决定携全家前往赴任。松平的夫人信子带着女儿进宫向皇后辞行时,准备去英国留学的雍仁恰巧也在场。这是他与节子的第一次见面。一见面,雍仁立即为节子的美貌所深深吸引了。当两人第二次在华盛顿见面时,此时的节子更加秀丽动人,谈吐不凡。雍仁的心再一次为节子所打动,同时,心中也产生了一个坚定的决心。雍仁回到日本,在办完父皇的丧事之后,他断然发表了“与平民松平节子的婚约”,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9年5期1989-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