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金
- 我们仍需阅读拉金:返归拉金诗歌的经典性
诗人”的菲利普·拉金(Philip Larkin,1922—1985年)自然无法回避。然而,在过去的30多年里,拉金的诗歌经历了一个被“去经典化”(de-canonization)的过程。不少学者认为他的诗歌不能再算作文学“经典”了。最直接的例子是,20世纪90年代拉金的诗歌被要求从英国学校的课程计划中完全剔除。至于拉金诗歌被“去经典化”的原因,不少学者认为他的诗风过于消极悲观,无法担起文学“经典”的重任。例如,英国学者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27期2023-12-19
- 《巴黎评论》访谈之“为什么写作,为谁写作”
写作?”菲利普·拉金:“你一定读过奥登的话:‘问难的问题很简单。’简单的回答是,你写作是因为必须。如果把它理性化,那就是如果你目有所视,心有所感,灵有所见,你就必须找到一种词语的组合,通过在别人内心触发它来保存它。这个责任是对原初经验的。我觉得它不是自我表达,虽然看上去有点像。至于你为谁而写嘛,你为每个人写。或者说,每个愿意听的人。”(摘自《巴黎評论·诗人访谈》人民文学出版社)【适用话题】写作;文学性;写作技法
意林·作文素材 2023年1期2023-05-30
- 《巴黎评论》访谈之“为什么写作,为谁写作”
写作?”菲利普·拉金:“你一定读过奥登的话:‘问难的问题很简单。’简单的回答是,你写作是因为必须。如果把它理性化,那就是如果你目有所视,心有所感,灵有所见,你就必须找到一种词语的组合,通过在别人内心触发它来保存它。这个责任是对原初经验的。我觉得它不是自我表达,虽然看上去有点像。至于你为谁而写嘛,你为每个人写。或者说,每个愿意听的人。”(摘自《巴黎評论·诗人访谈》人民文学出版社)【适用话题】写作;文学性;写作技法
意林·作文素材 2023年1期2023-05-30
- 菲利普·拉金诗歌在中国的研究述评
0 引言菲利普·拉金(Philip Larkin, 1922—1985)是英国战后最重要的诗人之一,在文学批评界和普通读者中都享有很高声誉①西方有关拉金的研究著作有近50部,拉金在文学批评界的地位可见一斑。他在普通读者中也极受欢迎。据布鲁姆菲尔德(Bloomfield)在《菲利普·拉金:文献目录》(Philip Larkin:Bibliography)中记录的出版信息,其最畅销的诗集《降灵节婚礼》(The Whitsun Weddings)截至90年代中期
外国语文 2022年5期2022-03-24
- 紧锣密鼓恢复下半年的展会
元商讯总裁玛丽·拉金告诉记者,当前,公司正在紧锣密鼓恢复下半年的展会,并为参会者提供再次会面洽谈的机会,各行业的企业也可以在展会上倾听行业优秀运营案例以及如何渡过危机。她表示,进入下半年,会展势头见好,并对行业复苏和线下复展充满了激情。“就中短期来说,我们正通过复展和并购的方法来促进行业复苏。展会行业协作紧密,为此,我们正在寻找可以为我们的客户,尤其是供应链方面的客户提供解决方案的新的商業伙伴。” 玛丽·拉金如是说。美国展览市场机会丰富当提及展览业的优势时
出展世界 2021年5期2021-11-02
- Newly Seen Letters Show Philip Larkin’s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Mother书信揭示拉金与母亲的亲密关系
,菲利普和伊娃·拉金每周通信两次,母子二人在信中交流彼此日常生活中琐碎的细节。He was terrified of marriage, living a life of tangled relationships with women who became his muses. Poet Philip Larkins view of marriage may partly have been coloured1 by his mothers warnin
英语世界 2021年5期2021-07-25
- 接受平凡,接受生活
——读菲利普·拉金《故事》
叶诗坛的菲利普·拉金(1922—1985)就是极为突出的代表。未深入拉金的人很难想象,盛名之下的诗人,居然数十年如一日地近乎隐居,甚至拒绝官方荣誉加身的“桂冠诗人”的聘任。在他那里,对生活有所洞悉、对真实有所再现就是写作目标的完成,不需要其他多余的点缀和修饰。谢绝某种荣誉,有可能是为了获得更多更大的注视,就像萨特拒绝196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未尝不是他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拉金拒绝“桂冠诗人”,真还不能简单地得出他对荣誉不重视的结论。事情更多反映出拉金性格—
星星·散文诗 2020年17期2020-12-30
- 菲利普?拉金诗歌中的暗恐
要:菲利普·拉金诗歌中暗含强烈暗恐之感。通过探索拉金诗歌中死亡主题的复现,爱情的非家属性以及泛灵论等暗恐母题,发现这不仅反映拉金阴郁的世界观,表现出其负面情绪的美学,也打破了私人与公共话语,呼吁人与自然的和平相处。在暗恐的掩盖下,他不仅树立了自己的独特诗学,也实现了对英诗传统的发扬。关键词:菲利普·拉金;暗恐;死亡;非家;万物有灵作者简介:付蝶(1992.4-),女,汉族,陕西兴平人,硕士,西安医学院医学语言与文化研究中心助教。[中图分类号]:I106
青年文学家 2020年32期2020-12-08
- “墓地诗人”菲利普·拉金诗歌中的死亡意识
要: 菲利普·拉金(Philip Larkin, 1922—1985),是T.S.艾略特之后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英国诗人。他的诗歌中具有强烈的死亡意识,显示了对死亡的深度思考和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这种“死亡意识”,已从单一的外在表现,内化成具有深刻哲理与丰富内涵的诗歌品质。。本文探寻诗人彰显的死亡意识,其诗歌中死亡意识的凸显过程,也是他对死亡认知的深化过程。关键词: 菲利普·拉金 死亡意识 具体内涵一、菲利普·拉金菲利普·拉金(Philip L
文教资料 2020年19期2020-10-09
- 接受平凡,接受生活
叶诗坛的菲利普·拉金(1922—1985)就是极为突出的代表。未深入拉金的人很难想象,盛名之下的诗人,居然数十年如一日地近乎隐居,甚至拒绝官方荣誉加身的“桂冠诗人”的聘任。在他那里,对生活有所洞悉、对真实有所再现就是写作目标的完成,不需要其他多余的点缀和修饰。谢绝某种荣誉,有可能是为了获得更多更大的注视,就像萨特拒绝196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未尝不是他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拉金拒绝“桂冠诗人”,真还不能简单地得出他对荣誉不重视的结论。事情更多反映出拉金性格—
星星·诗歌理论 2020年6期2020-09-16
- 还有一个瞬间
拉金描述过这颗陀螺。它在保持平衡的運动之后忽然开始动摇的那一瞬间,令他最为心悸,对一种死亡的最初宣判,对一种失却。但还有另一个瞬间,同样莫名与至关重要:这陀螺怎样在一开始时敢于去尝试,(在死过无数次之后),让自己的脚尖落在平面上,基于怎样的力与力的去向。而力,是完全看不见的东西。它基于怎样的一个不可视的事实开始旋转,它如此实在,不是静静站在一边,不是倚靠着任何一个可触的被登记在案的物件,而是在空气的虚无之中开始盛大、激情。它如此强烈的实在,基于我们怎样纯正
江南诗 2020年3期2020-06-08
- 析“愤怒一代”作家菲利普·拉金诗歌“钱”
Booth在评价拉金的专著(Philip Larkin:The Poet’s Plight)中,做了介绍。Robert Graves说,“If there is no money in poetry neither is there poetry in money”。这句话说得很有哲理,有那么点儿“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意味。当然,讲话人意思是明确的,认为金钱不能用来衡量文学的价值,诗人要有傲骨,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圣经》有云:“The lov
大众文艺 2020年5期2020-03-09
- 英国:菲利普·拉金诗三首
菲利普·拉金(Philip Larkin,1922——1985),20世纪后半期最有影响力的英国诗人。20世纪50年代英国主流文学“运动派”主将。1985年因喉癌在赫尔去世。家是如此悲哀家是如此悲哀。它保留原有模样,还为最后离开的人带来舒适,似乎是为了迎他们回来。相反,想要愉悦所有失去的人,很难,没有勇气把那些学来的体面丢弃回到当初开始时的情形:充满快乐,事物都是它们原有的样子,长时间地被丢弃。你明白它。看看这些画,这些银刀叉,这钢琴凳上的乐谱。还有,那花
辽河 2020年1期2020-02-12
- 菲利普·拉金诗歌中反义关系的构建
要: 菲利普·拉金被认为是继T. S.艾略特之后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英国诗人。本文以拉金诗歌为研究对象,从反义关系构建(constructed opposition)角度分析探讨其诗歌中的语言特质和主题表达,以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拉金诗歌,感受其独特魅力。关键词: 菲利普·拉金 诗歌 反义关系菲利普·拉金(Philip Larkin, 1922—1985)是二战之后英国诗坛上重要诗人之一,也是运动派诗人的领袖人物。尽管拉金的诗歌现为读者所称赞,
文教资料 2019年17期2019-09-01
- 见非所见,等待佳音
———《初见》赏析
w.初见菲利普·拉金雪中学步的小羊哀鸣充斥空中却无人回应,唯见阴暗的冬日之光。他们蹒跚来回却发现,这世界,只有无尽的冰冻寒冷。在母羊身边依偎等待,而她的羊毛也挂满冰霜,她也唯有等待那秘密隐藏的,大地孕育的无限惊喜。再聪慧,他们也无法领会,即将苏醒和成长的一切完全不似那冰雪。◆赏析◆菲利普·拉金(Philip Larkin,1922—1985),英国诗人,21岁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曾被《泰晤士报》评为英国战后最伟大的诗人。与20世纪50年代以叶芝为
初中生 2018年36期2018-12-14
- 菲利普·拉金诗歌中的不确定性
摘 要:菲利普·拉金是二战后英国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他反对以艾略特、庞德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诗歌风潮,主张回归英国本土诗歌传统,在诗歌题材、表现方式、语言风格等多方面进行革新。拉金对于现代派诗歌的“反叛”及其个人化与当代性并具的创作理念,与后现代主义核心观念“不确定性”有诸多相合之处。本文主要借助美国后现代理论家伊哈布·哈桑的论述,从主题意义和诗学的角度剖析拉金诗歌中的后现代特征。关键词:菲利普·拉金;后现代主义;不确定性;伊哈布·哈桑作者简介:万雅洁,女,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1期2018-10-22
- 菲利普·拉金的怀疑主义哲学
摘要:菲利普·拉金是“运动派”的领袖人物,然而他的诗歌也充斥着虚无,存在及对生命的描写。本文研究了拉金在生活及诗歌中展现的婚姻,时间及宗教的怀疑主义哲学,这看似阴郁,但事实上却彰显了他诗歌的厚重及庄严。在此哲学思想指导下有助于诗人自身的塑造及其对英国传统诗学的发扬。关键词:菲利普·拉金;怀疑主义哲学;婚姻;时间;宗教菲利普·拉金是“运动派”的领袖人物,其诗歌结合了语言的口语体式写实主义与结构的高度凝练,与精英化的隐喻象征手法完全相反。他备受爱戴,荣誉加身,
东方教育 2018年19期2018-08-23
- 抓住逝去的英国:菲利普·拉金城市诗歌中的保留意识
英国诗人菲利普·拉金的诗歌中,能够读到浓郁的怀旧气息。时代的变化在城市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拉金的城市诗歌饱含对于带有标志性英国特征的事物的不舍和对新时代社会生活和人的思想意识的变化的担忧。拉金细致观察着英国城市街头巷尾的景象,通过诗歌的形式真实地记录和呈现城市的变化,试图用自己的文字使珍贵的东西得以保留。文章通过分析拉金的部分城市诗歌,探寻拉金对于二战之后转变中的英国的情感态度。关键词:菲利普·拉金;城市诗歌;英国性英国诗人菲利普·拉金(1922-1985)
北方文学 2018年12期2018-05-25
- 菲利普·拉金诗作中的后现代主义世界观和价值观*
当代诗人菲利普·拉金(1922-1985)贴上的标签包括——“脏话”诗人、图书馆员和爵士乐评论家。这些标签的差异如实地反映出这位深居简出而又广受欢迎、腼腆谨慎而又大胆前卫的诗人自身具有的多重矛盾性。拉金长年埋头在图书馆工作,只是业余从事诗歌创作,因此诗作数量不多,一生作品仅汇集为《北方船》(1945)、《少受欺骗者》(1955)、《降灵节婚礼》(1965)和《高窗》(1974)这四本诗集。凭借十年才出一本的诗作和业余诗人的身份,拉金却“被公认为继艾略特之后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41期2018-02-25
- 见非所见,等待佳音
w.初见菲利普·拉金雪中学步的小羊哀鸣充斥空中却无人回应,唯见阴暗的冬日之光。他们蹒跚来回却发现,这世界,只有无尽的冰冻寒冷。在母羊身边依偎等待,而她的羊毛也挂满冰霜,她也唯有等待那秘密隐藏的,大地孕育的无限惊喜。再聪慧,他们也无法领会,即將苏醒和成长的一切完全不似那冰雪。◆赏析◆菲利普·拉金(Philip Larkin,1922—1985),英国诗人,21岁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曾被《泰晤士报》评为英国战后最伟大的诗人。与20世纪50年代以叶芝为
初中生·考试 2018年12期2018-01-09
- 没有心脏的555天
秦阮斯坦·拉金是一个25岁的黑人小伙。他看上去身体强壮,经常带着3个孩子一起去公园玩。只有细心的人才会注意到,他总是带着一个灰色的背包,24小时从不离身。每次出门在外,这个包就背在他的背上。在理发、吃饭、坐下来休息时,也要把它搁在脚边。如果靠近观察,就会发现,有两根细细的管子从这只背包的一角伸出来,探进拉金的衣服下面。这是做什么的?原来,早在2014年,拉金的心脏就被切除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颗人工心脏。这个背包里装的是一台为它提供动力的设备。在它们的帮助下,
科普童话·百科探秘 2017年5期2017-06-07
- 菲利普·拉金诗歌中的生态伦理思想
要: 菲利普·拉金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英国诗人之一。近年来,国内学者主要从主题、叙事和语言层面论及拉金诗歌的英国性、两性伦理和语言特质,对其生态伦理思想的评析却少有涉及。拉金诗歌所表现的对动物的关心和对生态平等的支持,是其生态伦理思想的集中体现。本文将拉金的诗歌放置于理性生态哲学和生态批评的视角下从上述两方面进行探讨。关键词: 菲利普·拉金 生态伦理 诗歌一、引言菲利普·拉金(Philip Larkin,1922—1985),出生于英国的一个名叫Cov
文教资料 2017年3期2017-04-26
- 宽容的微笑
的小伙子叫巴里·拉金。他不是奥运会真正的火炬传递手,而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制造并且传递假奥运火炬的人。当年巴里·拉金只有18岁,是悉尼大学兽医系的一年级学生。这出闹剧完全起始于一个玩笑。他说:“我们开一个玩笑,感受一下拿着火炬在人群中奔跑的感觉。”于是,巴里·拉金和圣约翰学院的彼特·葛兰顿等同学,把木棍、空的葡萄干罐头盒涂上银色,将浸有煤油的火炬装进罐头盒里,就算做成了“火炬”。清晨,巴里·拉金、彼特·葛兰顿和另一名同学都穿着政府规定的白色外套,就
少年文艺·少年读者文摘 2016年9期2017-04-06
- 【诗二首】
〔英〕菲利普·拉金〔英〕R.S.托马斯【诗二首】为什么昨夜我梦见你秋日〔英〕菲利普·拉金〔英〕R.S.托马斯为什么昨夜我梦见你?此刻,黎明时灰白的光线掠过我的头发回忆击中痛处,像巴掌掴在脸上;支起手肘,我望着窗户外面苍白的雾。多少事情以为早就忘记又带着更为陌生的痛楚回到心间——像那些抵达的信件,循着某个人而来那人却已在多年前离开。月从海上滑过白色和温柔。天气不会总是像这样,空气里没有风,几片最后的叶子装点着树的肩膀,用黄金编织树枝的袖口;一只鸟在草地之镜上
辽宁经贸信息 2017年9期2017-03-10
- 人文关怀充溢生活时空
——菲利普·拉金诗歌主题解读
空 ——菲利普·拉金诗歌主题解读李 莹(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基础教学部,辽宁葫芦岛125105)菲利普·拉金是20世纪英国最重要的运动派诗人,他的诗歌以书写平凡见长,在冷峻灰暗的描摹中展现了战后英国的人文景观、城市景观。文章在总览拉金主要诗歌作品的基础上,集中研判其主题的内涵与走向,发现用三个层面可以精准概括:对时间意识所代表的生存与死亡的哲学思考;对英国人战后最真实的生活图景的描绘;灵魂深处信仰幻灭后对永恒的追求,这一切都可归结为拉金对人性的反思和人文主义关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6期2017-03-06
- 背包里的心脏
黑人小伙叫斯坦·拉金,今年25岁,生活在美国密歇根州。青少年时期,他被诊断出患有家族性心肌病,需要心脏移植,但心脏捐献一直是个未能解决的问题。2014年11月,拉金病情恶化,他的左右两个心室都无法有效地收集和泵出血液,虚弱的他几乎无法自行钻进汽车。经过一系列生理测试之后,医生决定移除拉金的心脏,植入辛卡迪亚全人工心脏,接替原来的左右心室和4个瓣膜。这是一个气动的双心室搏动泵,与拉金的心房、主动脉和肺动脉连接,并借助两根埋入肋骨下的管道与一台为它提供动力的便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16年12期2016-12-05
- 人造“外心人”的555天
人意识到,斯坦·拉金是个没有“心”的人。这个25岁的非洲裔小伙儿从外表看,与普通的非洲裔青年并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他总是背着一个黑色的背包,这个背包24小时与他形影不离,就连去理发店理发也要把背包放在自己的脚边。一切奥秘便在于,这个背包里有一台机器。这个机器是由美国辛卡迪亚系统公司研发的便携式全人工心脏驱动设备。这台心脏驱动器大约重6公斤,其中包括一个电源适配器和两块锂离子电池。为了方便充电,这家公司还设计出了不同的充电设备,患者可根据场
看世界 2016年17期2016-11-02
- “杀人湖”惨案
——28岁的弟弟拉金·达罗卡姆和32岁的哥哥吉尔顿·达罗卡姆。考察队考察的对象是茨基火山与茨基湖。它们位于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所属的纳马比克岛。茨基火山非常奇特。虽然它内部的岩浆活动已经持续数百年,可是一直没有喷发,成为世界海洋火山研究界的一个谜。茨基湖位于火山口内,是奇特的火山湖。据说,湖中有时会冒出不可捉摸的魔鬼,杀人不见血。当然,他们都不相信。8月19日,考察队来到了茨基火山下。这天山口没冒烟。他们登上了巨大的火山口,只见几十米深的山口下,茨基湖
少年文艺·少年读者文摘 2016年6期2016-07-19
- 同写罹难的动物:哈代与拉金动物书写诗歌生态伦理观之比较
难的动物:哈代与拉金动物书写诗歌生态伦理观之比较⊙姜慧玲[大连外国语大学公共外语教研部,辽宁大连116044]摘要:拉金和哈代在诗歌创作中都以动物为题材,但由于生活时代和经历的不同,哈代笔下动物是乡村生活中常见的鸟类等,而城市诗人拉金多写被驯化的牛马羊;两人都通过对罹难动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动物的同情和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但由于拉金所处时代生态危机的加重,拉金的彻底不同于哈代的保守;而在共绘生态画卷方面,拉金的客观不同于哈代的主观。关键词:生态伦理观动物诗歌
名作欣赏 2016年3期2016-07-12
- 消逝与抵抗
——菲利普・拉金的“保存”诗歌
抗 ——菲利普・拉金的“保存”诗歌◎刘巨文 Liu Juwen“我写诗是为了保存我所看到、想到和感到的事物(如果我这样可以表明某种混合和复杂的经验),既为我自己,也为别人,不过我认为我的主要责任是对经验本身,我努力让它避免被遗忘。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也不知道,但我认为保存的冲动是一切艺术的根本。”[1]Larkin, Philip. Required Writing: Miscellaneous Pieces 1955-1982. New York: Far
江南诗 2016年3期2016-06-04
- 没有心脏的555天
人注意到,斯坦·拉金是一個没有心脏的人。这个25岁的黑人小伙儿身板厚实,喜欢和弟弟一起闲逛,总是带着三个年幼的儿女去公园玩儿,看上去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男人。唯一特别的是,他总是带着一个灰色的背包,24小时从不离身。出门在外,包背在背上,就算坐下来理发,也要把它搁在脚边。两根管道从背包一角伸出来,探进拉金的衣服,从他的肋骨下面埋入身体,一直连接到他的“心”。早在2014年,拉金的心脏就被移除,取而代之的是一颗由美国辛卡迪亚系统公司制造的全人工心脏。背包里装的
特别健康·上半月 2016年9期2016-05-30
- 那是我的心脏
黑人小伙叫斯坦·拉金,今年25岁,生活在美国密歇根州。青少年时期,他被诊断出患有家族性心肌病,需要心脏移植,但心脏捐献一直是个未能解决的问题。2014年11月,拉金病情恶化,他的左右两个心室都无法有效地收集和泵出血液,虚弱的他几乎无法自行钻进汽车。经过一系列生理测试之后,医生决定移除拉金的心脏,植入辛卡迪亚全人工心脏,接替原来的左右心室和4个瓣膜。这是一个气动的双心室搏动泵,与拉金的心房、主动脉和肺动脉连接,并借助两根埋入肋骨下的管道与一台为它提供动力的便
知识窗 2016年9期2016-05-14
- 诗二首
远〔英〕菲利普·拉金◎舒丹丹 译他们说眼睛随着年岁清澈,如同露珠滤净空气夜晚变得澄明,仿佛时光投下一道边框环绕在事物最后的形状,使它们因此凸显;树木层叠,绵长而轻柔的草浪吹皱了金黄的被风裹挟的波纹——所有这些,他们说,都会骤然重现,当我们老去。(月月鸟摘自上海人民出版社《高窗:菲利普·拉金诗集》一书)我就要剩下的那一颗海 桑比之于树木,我也许聪明些,却未必智慧比之于花朵,我也许智慧些,却未必和美作为生命,我只是千万种中的一个表达形式兴许还不是最好的那一种天
读者 2016年11期2016-05-11
- 背包里的心脏
黑人小伙叫斯坦·拉金,今年25岁,生活在美国密歇根州。青少年时期,他被诊断出患有家族性心肌病,需要心脏移植,但心脏捐献一直是个未能解决的问题。2014年11月,拉金病情恶化,他的左右两个心室都无法有效地收集和泵出血液,虚弱的他几乎无法自行钻进汽车。经过一系列生理测试之后,医生决定移除拉金的心脏,植入辛卡迪亚全人工心脏,接替原来的左右心室和4个瓣膜。这是一个气动的双心室搏动泵,与拉金的心房、主动脉和肺动脉连接,并借助两根埋入肋骨下的管道与一台为它提供动力的便
恋爱婚姻家庭 2016年36期2016-04-07
- 解读菲利普·拉金诗歌中的伦理思想
)解读菲利普·拉金诗歌中的伦理思想邵夏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外国语学院,武汉 430073)本文通过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角度,从宗教伦理、道德伦理和生态伦理三个方面分析英国著名诗人菲利普·拉金的诗作,探讨了诗歌中所传达的社会伦理观念以及文化内涵,以期剖析作品背后拉金想要表达的伦理观念。菲利普·拉金; 诗歌; 伦理观念菲利普·拉金(1922—1985)作为“运动派”(the Movement)诗人的领袖人物,因拒绝继任桂冠诗人而被称作“非官方的桂冠诗人”一直都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6期2016-03-16
- 英男子趁妻度假在家中装巨大鱼缸供儿子游泳
49岁男子马丁·拉金对自家房屋进行彻底改造,安装了可容纳5000升水的巨大鱼缸,供儿子在里面游泳。拉金趁妻子外出度假开始了他的改造计划。这个计划过于疯狂,以至于建筑师警告此举可能令整栋建筑倒塌。拉金本以为只需要2周时间就能改造完成,但工期却延长到6个月。而度假回来的妻子也没有怨言,继续支持拉金建造鱼缸。如今,这个鱼缸已成功建在房屋正中,它带有自动天窗,在里面游泳的人可以享受到阳光和新鲜空气。
奥秘 2016年1期2016-02-24
- 艾玛·拉金《在缅甸寻找乔治·奥威尔》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1年
,却由化名艾玛·拉金的一位女记者,通过在奥威尔的第二故乡——缅甸的实地探访,破解了。随着拉金在缅甸寻访的脚步,从仰光到曼德勒到三角洲,穿越着奥威尔的英国殖民时代和今日缅甸军政府的专制统治,一幕幕《动物庄园》和《1984》的场景,连同奥威尔的处女作小说《缅甸岁月》仿佛复活了,再现着老大哥无所不在、一些动物比另一些动物更平等的场景,无论是英国殖民当局对缅甸不安定分子的监视,还是缅甸军情局对知识分子和公众生活的监视。如同拉金描述的仰光茶馆——当地人早就养成了溜边
文化纵横 2015年2期2015-05-12
- 日子
【英】菲利普·拉金+++黄燎原译日子是什么?我们生活在日子里。它们到来,一次次唤醒我们。它们很高兴来临:除了在日子里,我们还能生活在哪儿呢?噢,要解答这问题需请牧师和医生来穿着他们的长袍跑过田野。【赏析】几乎每卷外国当代诗选,都会收入拉金这首短诗。整首诗由一个自问自答句,一个反问句和一个推托构成。它借用一个老实的英国乡下人的口吻,用诘问道出了一个普普通通的真理:“除了在日子里,我们还能生活在哪儿呢?”至于为何要请牧师和医生来,是因为只有牧师和医生,才进一步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14年32期2014-09-23
- “别处”的不同意义
——菲利普·拉金与玛丽安·摩尔诗歌之比较
义 ——菲利普·拉金与玛丽安·摩尔诗歌之比较⊙倪志娟[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与法学院,杭州310018]英国诗人菲利普·拉金与美国女诗人玛丽安·摩尔之间的差异巨大,但他们各自的一首诗歌——拉金的《别处的意义》和摩尔的《寄居在鲸鱼中》——涉及了同一种异域文化和一个共同的哲学命题“别处”,这构成了他们两者之间比较的基点。拉金的诗歌贴近生活,他本人却“生活在别处”;相反,始终在生活之中的摩尔却在诗歌中对生活进行了陌生化处理,不同的写作方式不仅根源于两位诗人之间的性
名作欣赏 2014年15期2014-07-19
- 英国本土意识在哈代和拉金诗歌创作中的体现
本土意识在哈代和拉金诗歌创作中的体现郑开胜哈代和菲利普·拉金作为20世纪英国著名的诗人,他们的诗歌中体现着丰富的英国诗歌传统,即英国的本土意识。哈代的个人诗歌成就是十分突出的,无论是从诗歌技巧上,还是从自我超越上,哈代都为不少诗人做出了榜样。尤其是对于哈代来讲,诗歌并不是对普通现实的直接转化,而只是描写了一种无挑战的表面假象。拉金是英国当代的著名诗人,他往往喜欢采取一种普通人、旁人的立场,用很机智的语言,加上自己细致的观察来表现出英国本土的风土人情,由此就
短篇小说 2014年9期2014-07-12
- 信仰的丢失到心灵庇护的重建
摘 要:菲利普·拉金的两首诗歌《被炸毁的石建教堂》和《去教堂》分别创作于诗人文学生涯的早期和成熟期。两首诗歌均以教堂作为主要描写对象,表现了拉金对工业社会中人们缺乏信仰的担忧和焦虑,呼唤人们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要保持崇高信仰和心灵的追求。与此同时,两首诗歌的创作风格迥异,这体现了诗人从标榜现代主义到崇尚英国性的回归。关键词:菲利普·拉金 《被炸毁的石建教堂》 《去教堂》 教堂 英国性当代英国诗人菲利普·拉金(Philip Larkin,1922-1985)被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4年1期2014-04-09
- 残酷的生活箴言——拉金的诗歌*
000)0 引言拉金以其丰富凝练的笔风,平整严格的格律,深刻忧郁的叙事赢得了众多读者的青睐。在他的笔下,任何一件平凡日常的小事、转瞬即逝的感触都能够经过诗人独特视角的洗练成为文字的一部分。他早期受到叶芝抽象朦胧的艺术风格的影响,但随后转而继承哈代平实、朴素的文学主张,来固守英国本土的传统,挖掘和描写真实的生活素材,是“英国性”诗人的杰出代表。从《北方船》到《高窗》,冷静、内敛、讽刺和无法摆脱的宿命感总是渗透在拉金的诗作中。海德格尔曾经说过:“人存在的本质是
河南工学院学报 2014年4期2014-04-08
- 别处的意义
菲利普·拉金(英国)别处的意义菲利普·拉金(英国)在爱尔兰是孤独的,因为它不是家,保持疏远颇为明智。风趣而冷漠的言语,如此与众不同,使我受到欢迎:一旦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开始了联系。他们的街道穿堂风盛行,尽头连着小山,隐约而陈腐的码头的气息,如一座马厩,鲱鱼小贩的叫卖声,渐渐微弱,证明了我的隔离,并非不切实际。生活在英格兰不会有这样的借口:这些是我的风俗和规矩,拒绝它们可严重得多。除了这里,再没有别处支撑我的存在。(舒丹丹译)
西部 2011年3期2011-08-15
- 菲利普·拉金诗歌的后现代性
001)菲利普·拉金诗歌的后现代性史 龙(天水师范学院外语学院,甘肃天水741001)菲利普·拉金与后现代主义有诸多会通之处。拉金诗歌中对深度模式和意义的消解及消解之后诗歌所呈现的平面化、零散化和非逻辑化与后现代主义消除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努力殊途同归;拉金对多元的内在追求使他的诗歌中的语言游戏与试验又具有鲜明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通过后现代主义来理解拉金或通过拉金来思考后现代主义,我们不但可以丰富对拉金创作思想和其诗作在当代价值的认识,而且也可以深化对后现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1期2011-08-15
- 菲利浦·拉金诗歌中的两性伦理思想
当代诗人菲利浦·拉金的诗歌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图以拉金的女性观为视角,解读拉金的两性题材诗歌、阐释其诗歌的意义与价值。拉金的女性观包含其厌女的情愫和对女性膜拜的矛盾双方。事实上,在拉金表面厌女情绪下隐含了诗人对女性的深切痛爱。拉金的女性观折射了诗人对英国伟大传统文化的保护性的爱,表达了诗人埋藏在心灵深处的“英国性”思想倾向。拉金的女性观蕴涵诗人对两性伦理的关注和思索。他的诸多两性题材诗歌中呈现出一种自然的、和谐的、平等的新型两性伦理思想。两性伦理思想
外国文学研究 2009年1期2009-06-24
- 拿着拖把的天使
天,我两岁的儿子拉金爬到我的腿上,痛苦地说:“妈妈,我的肚子好痛哟。”我想他一定是又患了流行性感冒。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甚至更乐意看到他发烧,因为这会使我知道我究竟该做些什么:给他吃退烧药,脱光他的衣服把他泡到温水里。这是任何一位母亲都会做的事情。当由我们来负责照料孩子时,我们会有最好的表现,不但能够帮助他们,还可以使每一件事情都得到圆满解决。但是,1992年5月的那个星期五,似乎就在一夜之间,一切都变得糟糕透了。不仅我的小儿子生病了,而且电视里还在
意林 2006年1期2006-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