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开胜
英国本土意识在哈代和拉金诗歌创作中的体现
郑开胜
哈代和菲利普·拉金作为20世纪英国著名的诗人,他们的诗歌中体现着丰富的英国诗歌传统,即英国的本土意识。哈代的个人诗歌成就是十分突出的,无论是从诗歌技巧上,还是从自我超越上,哈代都为不少诗人做出了榜样。尤其是对于哈代来讲,诗歌并不是对普通现实的直接转化,而只是描写了一种无挑战的表面假象。
拉金是英国当代的著名诗人,他往往喜欢采取一种普通人、旁人的立场,用很机智的语言,加上自己细致的观察来表现出英国本土的风土人情,由此就能够在英国本土的元素上体现得更为充分,并且开创了一种诗歌创作的新风。
哈代的诗歌中充分展现着英国的诗歌传统,由此突出了一种英国诗歌中的本土意识。不仅在于诗歌反映的内容、题材大都是英国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同时还在于在哈代的诗歌中极其宝贵的一点是对英国诗歌传统的运用和拿捏,尤其是诗歌中对英国诗歌传统的呈现,体现出十分明显的特征。
在哈代的创作中,诗歌作品是十分丰富的。例如,哈代在1898年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诗集 《威塞克斯诗集》,而在之后的岁月中,哈代著述颇丰,总共出版的诗集达到了八部,其中我们熟知的有 《过去与现在之诗》《时光的笑柄》《现实的讽刺》《幻想时刻》等,加上 《冬日小语》这样的著名诗歌和一些未收入诗集中的作品,总量十分丰富,达到了将近上千的数量。可以说在英国20世纪的同时间段内能够超越哈代的诗人是十分少的,不少诗人在诗歌数量上都显得捉襟见肘,而对哈代只能够望其项背。
在哈代的诗歌中,十分明显的一点是对英国诗歌传统的继承。这种继承使得哈代的诗歌充分地表现出他特有的英国元素和英国本土意识。在具体的创作中,哈代的诗歌在创作的继承性上,对传统的英国诗歌继承得尤为明显,尤其是对于华兹华斯的继承以及对诗人马修·阿诺德的继承。这些都成为哈代具备明显的“英国特征”和 “英国性”的表现。同时,哈代的诗歌中并没有单一地融合一个或者几个诗人的特色或者单一的英国诗歌传统特色,而是在更为广泛的范围内吸收了很多英国传统的风格、技巧和题材,在流派的影响上也显得十分的庞杂,其中不仅包括了对哈代诗歌影响很大的维多利亚诗歌,同时也有后期的浪漫主义痕迹。哈代对它们的继承是有选择性的,不仅继承了重要的传统,同时也对英国诗歌多了很多改革的元素,尤其是对英国本土传统的继承与改革。
在诗歌的选材上,哈代主要侧重的是对人生的思考,同时也注意对自然的反映。在这其中,哈代还是继承了英国传统题材,并没有做出非常大的改动。英国传统诗歌中很大成分上包括人与自然的思考,尤其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也包括对战争的思考等。这些英国本土诗歌的元素都深深地影响到了哈代的具体创作,对英国人的生活、思想、自然、哲学等做出了更为多元化的思考和呈现。可以说,哈代的诗歌对英国的这些本土传统和本土元素的继承都是十分明显和突出的。
拉金是英国当代的著名诗人,尤其擅长以普通人的眼光和更为睿智的语言及笔触去展现英国本土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
在拉金的诗歌中,我们不难见到英国本土的元素,尤其是对英国传统和以往生活的极大怀念和富有纪念意义的创作。例如,在拉金的 《一九一四》中,创作的是一个小农的形象,这个小农的外表极其富有英国本土的特色和习惯,他留着一撇小胡子,有种英国老农场的味道,同时在构建店面和轿车的时候,也把这类事务表现为了褪色的、陈旧的、老式的,十分具有英国的本土风情;又如,在拉金的另外一首诗歌 《到海滨去》中,他直接地表现出了对老英国元素的热爱和留恋,抒发出了 “依旧!一切依旧!”的感慨。这种种描写都使得拉金的诗歌中带有不少英国本土的习惯、风俗等特点。尤其是对英国生活的呈现出现了一种近乎于真实回忆的 “纪传效果”,让我们不禁跟着拉金自由地在英国的风土人情之间切换,跟着拉金一起走进了老英国的生活和田园中。
在拉金的创作中,始终对英国诗歌传统保持着一种虔诚的继承心态,尤其是拉金对传统诗歌创作方法、题材、格律等的迷恋。在拉金的创作意识中,他十分喜欢18世纪的理性风。所以,在拉金诗歌的创作格律和具体的形式方面,也很大程度上突出了他的这种虔诚的继承,尤其是对18世纪英国的理性风的继承,喜欢严格地采用格律来进行,突出地表现为五音步上的抑扬或者四音步的形式。在拉金的观念中,对英国的传统继承成为一种英国文化的体现,尤其是对18世纪英国传统文明的体现。拉金是一个极其富有责任感的诗人,他的这种完整而严谨的继承使得拉金的诗歌中处处体现着一种对英国传统诗歌格律的责任感。我们以拉金的 《降灵节的婚礼》为例,可以看出诗人对传统诗歌体裁继承的明显特色。在这首诗中,全诗是由八个诗节组成的,其中每一个诗节都十分整齐地排列为了十行。在这些诗行中,在第二行中有一定的变化,其他的九行都表现出了五音步的特点,在朗读中更有一种朗朗上口的感觉。
在拉金的创作观念中,对格律的继承始终是体现在了对诗歌创作的责任和基本的原则上的,他认为这些格律是英国诗歌的瑰宝,是发展了几百年才得来的受到了人们认可的、称赞的珍贵传统。对传统的继承就是对文化的发扬。所以哈金的诗歌处处是植根于英国传统英语特色中的,尤其是对诗歌创作规则上的继承,都成为拉金严谨的、遵循规则的象征。
除此之外,拉金在对英国传统诗歌的继承中也注重通过一定的非书面语来表达英国的文化和传统。我们以他的 《日子》为例,就可以清楚地看出他对英国生活的一种钟爱。在诗歌 《日子》中,拉金运用的句子似乎不符合他对英国诗歌传统而严肃的完全继承与遵守,尤其是在句子结构方面,显得更为简单,大部分句子都采取了一种非正式的语气,十分直接。正如和英国人在生活中进行对话一样,拉金将这种生活中的习惯和语言也通过诗歌的形式适当地呈现了出来,在诗歌中展现普通人生活的特色。这样的呈现将英国人生活中的气息带到了更为文艺的文体——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英国诗歌传统的坚定守护者举起了创新的 “大旗”,将英国人的生活传统、文化传统和生活中最真实的一面通过诗歌这种他极力遵循的艺术形式表达了出来。在引经据典的同时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本土性和感染力。拉金在这个过程中也十分注意,刻意绕开了那种较为灰色的文风,并且通过一种更为新鲜的表现方式来呈现普通人的生活,使之更加富有生活化的特色,甚至引用了一些诸如 “臭屁”的粗话来表现生活的真实性,尤其是表现英国本土生活的真实性和特点,使此类诗歌创作更加平易近人,富有新鲜感和活泼的特点。
哈代和拉金在诗歌创作中呈现出了一种十分强烈的英国本土意识。两个人对比来看,其中对英国本土意识的继承和呈现都包括了两种主要的方面,一个方面是对于英国诗歌传统的继承,也就是对于英国传统诗歌中的格律的运用与严格继承;另一个方面是对于英国生活的继承,在这一点上,哈代和拉金都有自己的风格特色,同时也创造了更为新鲜的表现方式。在哈代的表现中,比较明显的是对老英国的生活氛围和生活习惯怀念性的回忆,带领读者一起身临其境地探寻英国的传统文化与风格,而在拉金关于英国风土的集成上,则更多地呈现出了对英国当时的人民生活、社会风俗的展现。尤其是在其创作中,十分具有新意的一点是对于英国风土人情的呈现,善于运用更为新鲜的语言,例如平时口语中常用的语言,甚至被人视作为粗话的语言来丰富诗歌本身,使得这样的诗歌成为一种充分展现英国人情和生活习俗的、更为本土化的表现方式与元素,成为一种具有拉金风格的平易近人、生动活泼的英国诗歌,在展现了丰富的英国风土人情的同时具备了诙谐、幽默、简单、朴素的明显特征。
[1]曹丽英.诗歌的生命原则——论隐喻在诗歌中的运用[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
[2]徐润英,袁邦株.对两首同名诗的功能文体分析与比较[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
[3]薛冬岩,刘含颖.“肉”与“灵”的追寻——从《夫妇们》看厄普代克的性爱观[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08).
[4]姜伟.坟墓、浮雕与现实——从《阿兰德尔墓》看菲力普·拉金对生、死以及爱情的思索[J].平原大学学报,2006(02).
[5]张伟.文艺理论研究中知识论前提反思与生存本体论建构[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
[6]曾繁亭.“反英雄”:西方文学叙事从“典型”到“类型”的现代转换——兼论自然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关系[J].东方论坛,2008(04).
[7]舒丹丹.菲利普·拉金:从个人出发,从日常出发[J].星星诗刊(上半月),2008(01).
[8]陈晞.城市漫游者的伦理衍变:论菲利普·拉金的诗歌[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郑开胜(1979— ),男,湖北武汉人,本科,武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