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梓
寒而栗
2011年8月初,美国洛杉矶市的克曼罗海洋火山考察研究所组成了一行三人考察队。队长是研究所退休女研究员米莱,队员为两兄弟——28岁的弟弟拉金·达罗卡姆和32岁的哥哥吉尔顿·达罗卡姆。考察队考察的对象是茨基火山与茨基湖。它们位于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所属的纳马比克岛。茨基火山非常奇特。虽然它内部的岩浆活动已经持续数百年,可是一直没有喷发,成为世界海洋火山研究界的一个谜。
茨基湖位于火山口内,是奇特的火山湖。据说,湖中有时会冒出不可捉摸的魔鬼,杀人不见血。当然,他们都不相信。
8月19日,考察队来到了茨基火山下。这天山口没冒烟。他们登上了巨大的火山口,只见几十米深的山口下,茨基湖水平如镜。他们的监测表明,地下十多米处大量岩浆涌动翻滚。吉尔顿的任务是考察茨基湖。“风平浪静,太好了!”他说完,鼓起带来的小橡皮艇,放上仪器,划到湖心。他想测量湖深,却发现声纳仪由于电池受潮,无法用了。这时,他向水下抛一块大石头,根据回声就能测量水深。
拉金与米莱又爬上火山口,考察外坡。过了一会儿,拉金独自上山口张望,发现艇已靠岸,哥哥倒在岸边。拉金扯大嗓门呼唤。声音在空荡的山口回响,却没有回答。他立即下坡。突然,他感到胸闷严重,心跳也骤然加快。同时,脚像灌满了铅一样,怎么也挪不动了。他好不奇怪,几秒钟前,还是好好的,怎么一下子就这样?
他想叫米莱来相助,可是怎么也喊不响。他张大口,拼命叫,声音却轻得像蚊子叫;接着他觉得心快要跳出胸口,胸口却憋得死一样难受;旋即眼前发黑,他几乎要昏死过去。
然而,一阵凉风吹来,他很快就恢复正常了。真是活见鬼!
他来到哥哥跟前,惊呆了。只见他死死睁大眼睛,一眨不眨;嘴巴竭力张大,舌头长长伸出;双手抓住喉咙,上身衣服全撕烂了。令人不寒而栗。拉金拼命大叫,还是没有回答。这时,米莱也赶来了。
拉金摸摸哥哥胸口,心跳早已停止了,身体已经硬冷,他痛不欲生。米莱打手机通知当地警方。一名警长带着两名警员赶到现场。现场勘察表明,吉尔顿身边既没有发现外人的脚印,也没有发现任何能伤害人的动物接近尸体的痕迹。
警长问:“他有没有导致猝死的病因,如严重的心脏病、高血压等?”
“没有,他爱好运动,身体一向很好。”拉金说。“在出发前,我们都进行过详细的体检,都没有发现任何问题。”米莱补充。两人一头雾水。
警长并不吃惊,平静地说:“我们要对尸体进行深入检查。”
警员们将尸体运到了当地警察局尸检中心,法医认定吉尔顿系窒息而死。可是在死者的脖子上,既没有被掐的痕迹,更没有勒索的印记,脖子上留下唯一的,只是死者的指纹。据分析,这是死者抓撕时留下的。法医还认定,死者的衣服系自己撕破。这些均表明死者窒息时极其痛苦。由于死者张大嘴,伸长舌头,加上口鼻处,没有任何加压的痕迹,因此法医也断定,口鼻没被人堵塞。
米莱与拉金面面相觑:吉尔顿之死太离奇了!
警长问:“你们有没有见到他将重物,如大石头扔入湖心?”
拉金说了哥哥“抛石测深”的打算后,又说:“出事时,我发现船上已经没有大石头。他肯定已经抛石。”
警长说:“这就对了!”
见两人大惑不解,警长解释:“二十多年来,在这个湖边或者湖面的船上,曾发生过三十多例无头案件。近年来,我研究了所有案情,发现它们都发生在无风的时候,其中65%的案例共同点是先向水下抛重物,接着抛物者窒息而死,死时模样也非常悲惨,因而茨基湖有‘杀人湖的恶称。更令人不解的是,火山口底部有人窒息的同时,在十几米,甚至几米高的山口内坡上的人,却毫无异常。
“更奇的是,约35%人昏死后风一吹,就自动醒了。醒来后,他们都说,昏死前的憋闷比死还难受,可醒来后,健康如常。”
拉金忍不住说:“真是如出一辙!”接着,他说了自己相似的过程。
警长说:“让人更不解的是,还有许多不信邪的人向湖中大胆抛重物,甚至连续抛重物,却安然无恙。我们费尽心机,还是无法弄清其中的秘密。去年我们请了欧洲的一些刑事侦察专家来侦破,他们调查多日,毫无头绪。”由于死因不明,当地警方将这一事件,列为意外猝死。
出了这样的事,考察只能中止,两人将吉尔顿遗体运回了洛杉矶。
在追悼会上,拉金伤心欲绝,可是却没有流泪,“不能让哥死得不明不白,我一定要查出凶手!”他在心中说。
两周后,拉金对这一事件的全过程,特别是警长的话作了仔细回顾。他觉得,哥哥很可能是毒气致死。
他设想了这样的过程:哥哥在船上,突然憋得难受,他将船划到岸边,挣扎上岸,可是无力再爬上山坡,因此毒气很可能来自湖中,杀人湖看来名副其实。可是湖为什么能放毒气?他认定:“要揭开谜底,只有潜到湖底探查。”
2011年9月24日,拉金打了报告:请求研究所租用水下探测器,聘请深水潜水员,入水探索。
两天后,研究所科研委员会的答复就来了:不同意。理由很简单:“如果湖中真有这样的气体,那么早就自动溢出。”
可是,租用水底潜水器与聘请深水潜水员费用昂贵,拉金无力办到,怎么办?他思来想去,作出决断:套上简易的“浅潜装置”,独自到湖底探测。他将决定告诉了米莱,请米莱作为证人前往。米莱大惊:“这样最多只能潜10米,而茨基湖底肯定超过10米,不到湖底,意义不大,要到湖底,实在冒险,况且独自潜入这样一个死亡之湖,这怎么行呢!”可是拉金执意要去,米莱决定陪同前往。2011年10月2日他俩来到了湖边,旧地重游,物是人非,米莱不胜感慨,拉金格外悲痛。拉金背上氧气瓶,套上头灯与蛙蹼。在米莱的坚持下,他身上捆上绳,绳的一头由米莱在岸边拉着。
下水后,随着深度的增加,他觉得胸口压力越来越大,潜到了约12米深,他觉得血直向头上涌,鼓膜好像要压破了。但他仍然下潜,突然,他觉得水温一下子大大升高,一看温度表,一下子升高了约10摄氏度!他虽然吃了一惊,还是坚持下潜。
湖底终于到了。湖底有不少大小不等的洞口。每个洞口都冒出一串串水泡。
这时,他觉得手脚发抖,脑袋的血管快要爆开了,胸口快要压炸了,可是,他还是尽全力控制住手,用带来的容器盛了满满一瓶水样,拧好瓶盖后,他一下子失去了知觉……
醒来时,他发现自己躺在岸边,手里还紧紧握着水瓶。一看水样完好,拉金立即与米莱将水样层层密封。
回到研究所后,两人邀请科研委员会主任作为见证人,一同来到了气体测量室。测验员在密封罐里一打开水瓶,水样立即大量冒水泡。经化验,冒出的气体为二氧化碳。
“杀害哥哥的‘凶手,或者说,杀人湖的秘密找到了!”拉金情不自禁叫了起来。然而主任却冷静地问:“湖底为什么有这样多的洞,洞口又为什么会冒出这样多的二氧化碳?湖水为什么突然变热?”拉金一时语塞。米莱想了想说:“熔岩活动时会产生大量高温二氧化碳,它们在火山运动的高压下,会向外面挤,这样就压出了一条条通道,由于湖底离熔岩最近,所以二氧化碳就在这里排出,水温自然也升高了。”
拉金极表赞同,他又想了想,突然眼睛一亮:“其实,我们也已经解开了茨基火山不喷之谜,由于岩浆产生的压力通过二氧化碳的排放而大大释放,这样就不会冲开火山口了。”
然而,主任却不作声,拉金来回踱步,陷入深思。主任打算离开,拉金叫住了他:“我认为,杀人湖所有的疑问都已经解决了!”主任停住脚步:“此话怎讲?”
拉金侃侃而谈:“因为二氧化碳比空气重,所以冒出湖后就会在湖面或岸边聚集,人吸入后,很快就致命,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火山口底部的人受伤害时,山坡上的人,却没有任何异常。”
翌日,拉金与米莱向研究所科研委员会作了汇报,主任要求看了他们提供的茨基湖“全景俯视”的照片后,说:“权威性数据表明,一座火山内部活动排出的二氧化碳,数量很少,根本不足以在这样空旷的地方,致人死亡。昨天,我就有疑问,可手头没有数据,所以没有表态。”说完,他出示了数据,其他委员都同意主任的意见,拉金大感意外,米莱也承认疏忽。
2011年10月11日,他们又千里迢迢来到茨基湖边。拉金套上性能更好的“浅潜装置”。他一边下潜,一边注意周围动静,直到约12米深,还没有发现多少水泡,可是再下潜约1米,突然发现大量水泡,奇怪!
他再细看,发现所有的水泡,在离湖底约3米处,都不再上冒,好像上面有一层厚玻璃将水泡挡住了。他再细看这“隔离层”,觉得它们无异常,这太奇妙了!他原来以为这个与外界不通的“独水湖”应该有大量的沉积物,却发现湖底的沉积物并不多,这又让他感到意外,他取好了“隔离层的水样与沉积物。
成功破译全部秘密
出水后,拉金与米莱才发现水样有些混,这在水下当然无法看清。
回来后,他们又请主任到场,对水样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水里有大量其他湖泊中罕见的有机物。据分析,它与茨基湖中沉淀物的化学成分十分相似,由此可以认定,这些有机物也是茨基湖中的特殊沉淀物。主任说:“它们为什么会漂浮在湖水中,而且会形成隔离层呢?这是解决全部难题的关键。”拉金与米莱都同意。
此后,他们一直苦思冥想,百思不得其解。一周后,米莱建议:不妨做个模拟实验。
拉金同意了,他们制作了一个模型:一个透明的大桶,桶底铺上一些“湖泥”与石头,与那里的湖底构造相似,在这“湖底”上面再铺上带来的沉积物。“湖底”下面安排几个“水洞”,水洞连着管道。
实验开始时,管道压出了加热的二氧化碳,这时,水泡大量涌出,水面翻腾,水也逐渐变热,水温到了预定的比常温高15摄氏度后,压出二氧化碳不再升温,水温保持稳定。
一个月后,拉金发现“湖底”冒出的水泡在离“湖底”约20厘米处受到阻挡,大量聚集,他欣喜不已,立即取出这一层面的水样。化验表明,水的比重增大,密度加大,进一步的化验表明,有机物的分子大量溶入水分子的空隙中。
拉金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加热的二氧化碳的大量喷涌,促使这些特殊有机物溶化于水,又将它们托起,达到一种平衡后,形成了一层比上层重的水层。随着这层水的渐渐增厚,密度慢慢加大,最终它像一层无形的“棉被”,盖住了水泡,而原来沉底的沉积物,则大量减少。
拉金兴奋不已,接着进行关键的“投石”试验,他在水面上小心翼翼地放下一块小石头。
在石头穿过“隔离层”的一瞬间,大量的水泡从被打破的“隔离层”缺口处钻出,水面二氧化碳的浓度骤增,水泡冒了一阵后,由于对“隔离层”向上的压力明显减轻,水泡仍然停留在“隔离层”下面,破洞已经自动“修复”了。
“抛石杀人”的原因已经找到了。
接着,他又向“湖中”扔石头,可是这时,“隔离层”虽然被击破,可是由于它下方的托力不足,所以漏洞很快就自动合拢,水泡并没上冒多少,“抛石不杀人”的秘密也找到了!
米莱得知后,大喜过望,可是拉金却说:“现在高兴还太早,我的任务只完成了一半。”
接着,他又开始耐心等待,不再投石。两个月后,大量积累的水泡终于冲破“隔离层”最薄弱的一处,再次涌上来,更神秘的“不抛石也杀人”奥秘也揭开了!
后记:
2012年1月7日,拉金在科研委员会宣读了论文。现场的气氛非常活跃。按照规定,专家们发表意见前,拉金退出会场。
2小时后,他又应邀进入会场。主任向他宣读了专家们的结论——“论文确实成功地解释了茨基湖有时杀人及人死时的惨状;有时不杀人;有时不杀高处的人;有时人昏死后又自动苏醒等全部奥秘,同时也解释了数百年来,茨基火山一直没有喷发的秘密。它是本所成立42年以来,最重要的科研成果之一。鉴于拉金·达罗卡姆作出的非凡努力,特授予突出成就奖,授予米莱以最佳协助奖。”主任又补充:“大家知道,这是本所20年来首次发布突出成就奖。”
主任还宣布:“吉尔顿·达罗卡姆的死因已经明了,所以决定追认他‘为科研事业以身殉职。”
会场上爆发出一阵热烈掌声。主任请拉金发言,拉金热泪盈眶,这是哥哥去世后,他第一次流泪。人们以为他有许多话要说,可是拉金上讲台后,只说一句:“如果吉尔顿在天堂有灵,那么他一定会听到这掌声!”
掌声再次响起,并且越来越响,经久不息……
(水云间摘自《科海故事博览》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