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振颉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三年养猪的经历,这段经历为我叩开了通往演艺事业的大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他动情地说出这句话。
他提到的养猪经历,就是在公社劳动的那几年。1976年高中刚毕业,他来到北京昌平县兴寿公社插队。因为个子看上去很瘦弱,大队革委会主任分配他去养猪——一个比下地劳动相对省力的活儿。从小生活在城市,他压根儿没有饲养家畜的经验。不过,他虚心地跟老师傅从头学起,任劳任怨,从不叫苦叫累,一干就是两年多。做猪食、清理猪圈、给猪接生、为猪治病,他俨然成为一个地道的猪倌。每天,他是在用心和猪打交道,完全摸透了它们的脾性,积累了丰富的养猪经验。那些猪被他养得肥肥壮壮,这让村里的伙食状况一直不错,因此村里的人直夸赞他猪养得好。
1979年,国内的演艺界人才青黄不接,迫切需要补充年轻的“新鲜血液”。为此,全国艺术院校纷纷贴出招生简章,欢迎全国各地的优秀青年踊跃报考。这一消息迅速得到传播,一时文艺院校门口排起了报名考试的长龙。他也是报考大军中的一员,报考了中央实验话剧院。那时,他在表演上还是一个门外汉,就连表演的基础概念和技巧都没有。复试时,他被考官要求捂住一个女生的眼睛,而这个女生表演“等待”。正式表演开始,他就这样傻傻地走上去,使劲地捂住了女生的眼睛。按理说,这个场景中他应该说些什么,再辅以一些艺术化的肢体动作,以此解释短剧中男主角捂住女孩子眼睛的背景和缘由。可他却不知道其中的玄机,就这样呆呆地杵在那里,一句话也不说。面对这个木讷的考生,坐成一排的考官连连摇头,在他的考分登记表上打了一个极低的分数。这么不会表演的考生,谁愿意要?
考试结果公布,尽管心里很失望,但是一切似乎都在他的意料中。这天夜里,从村里来了一个人,传来一个很重要的消息:他考试请假期间,养猪的活儿是找别人临时代替的。可是那人不太擅长养猪,也不很用心,猪身上的膘少了好几圈。这怎么行?村里的人都盼着他快点回来。
他为自己的前途再三思虑:要不要就这么轻易地回去?因为考试不成功,回到村里似乎是合情合理的选择。正当他收拾行囊准备启程时,另一个机会却悄然而至。父亲的一个朋友来串门,说全总文工团正在招生,建议他再去试试。他马上改变了行程,并为即将到来的考试做着精心的准备。
考试的内容分三项,分别是朗诵、唱歌、演小品。前两项考试的结果,他的表现只能用平淡来形容。到了演小品的环节,他灵感闪现,将他三年养猪的经历融进这个小品的情节中。于是在众多的考官面前,他的表演不再是那么僵硬、那么刻板,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台词、每一个表情都是那么自然、贴切。因为他所表演的这一切,就是真实发生过的生活,他不过是将其凝练并重现出来。他的表演受到考官好评,终于考上全总文工团,从此正式踏上演艺的康庄大道。
多年打拼后,他回过头来看,这才发现自己的养猪生涯,仿佛就是为这次报考准备的。他依然清楚地记得他人生中第一次成功的表演经历,尽管在表演的舞台上没有猪,可他的眼睛里有猪,他把这个场景、这个故事给演活了。直到现在,他还想回到插队下乡的地方看看。
他就是葛优,近三年的猪倌生涯,成就了这个平民影帝的演艺之路,也改变了他的一生。成功前,他就是一个不起眼的猪倌,可是他却在淡得像白开水一样的生活中,为日后的表演做着精心的准备。
不要认为平凡的经历是没用的,因此就可以随意地蹉跎、挥霍。你每时每刻的努力,不经意间就会为今后的成功埋下伏笔。
(摘自《课堂内外创新作文》
2015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