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书创作: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教学探索

2025-02-14 00:00:00邹益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5年1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摘 要]小人书创作是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语文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的有益尝试,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准确理解小人书的内涵、特点,又要理解小人书创作在深化道德情感体验、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拓展学科知识领域等方面的独特的育人价值。在具体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研读原著把握情节、选取关键场景设计画面、设计造型表现人物、精选文字说明图意,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品质,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人书创作;核心素养;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5)01-0022-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可见,语文核心素养更多地体现为运用语言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征。基于语文实践活动的小人书创作,是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有益探索。

一、小人书的概念及特点

小人书通常被称为连环画、连环图画、公仔书等,是一种以连续的图画来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传统艺术形式。小人书的特点在于其图文并茂的形式,通过连续的图画讲述故事,辅以简短的文字说明,使得即使不识字的人也能通过图画大致了解故事情节。这种艺术形式题材广泛,内容多样,是老少皆宜的一种通俗读物。它不仅具有娱乐性,还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寓教于乐,成为许多人童年时代的重要读物。

二、小人书的育人价值

(一)深化道德情感体验

许多小人书作品不仅具有文学鉴赏价值,而且能传递知识、真理,影响儿童的思想世界。小人书画面生动、色彩丰富、情节紧凑,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他们相似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与书中的主人公产生共鸣。在阅读鉴赏小人书时,学生对那些与自己生活相近的主题内容,更容易产生情绪上的反应,将自己想象成故事的主人公,体验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感知主人公的心境。代入式的体验能够增强学生的移情能力,让学生自觉体会他人的情感,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感受,学会关心他人。

(二)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对学生来说,阅读小人书是一种享受的过程。小人书中精致的画面和鲜艳的色彩,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立体而形象的世界。小人书的文字一般十分精练,不仅易于学生理解,更给学生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对故事进行再创作。他们重新构思故事情节、设计人物形象、添加新的元素,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三)拓展学科知识领域

小人书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涵盖的主题、内容十分广泛。在小学阶段,学生创作的小人书涉及文学、历史、艺术、科学、体育、综合实践等多个领域。单就文学来说,学生可就寓言、传说、典故、童话、诗歌等创作出自己的小人书。阅读和创作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不同主题的小人书,学生接触各个学科的知识,突破了课本的限制,拓宽了自己的知识视野。创作小人书时,学生带着要创作的主题去搜集材料、编辑文本、构思图画,其中涉及跨学科知识、能力的融合等问题。

(四)培养阅读感悟能力

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离不开阅读感悟、表达交流等语文实践。这些实践活动的本质是一种意义建构的过程,是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过程,是学生思维发展、人格塑造的过程。在实践中,我们可将小人书融入语文课程与教学,服务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助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小人书融入语文学科方式多样:以小人书为线索,创设情境,建构任务群,贯穿整节课的教学;以小人书的创作为依托,通过课前预学、课中共学、课后研学等,引导学生在设计、创作、分享过程中发展核心素养。

三、小人书的创作

(一)小人书创作的主要素材

小人书创作的素材来源一般是优秀的文学作品、民间故事、影视作品等,如经典文学改编的《西游记》连环画、《红楼梦》连环画等; 民间故事改编的《白蛇传》《牛郎织女》等;影视作品改编的《三毛流浪记》《小兵张嘎》等。这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

(二)小人书创作的主体

小人书创作的主体一般是绘画大师或出版社,如丰子恺先生创作《丰子恺绘画鲁迅小说九篇·祝福》、张乐平先生《三毛流浪记》等。这些小人书图文并茂,既有审美价值又有育人功能。随着家庭教育的进步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不少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初步掌握了简笔画和电脑绘画技能。如果学校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这些特长,组建小人书创作团队,引导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找寻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将自己的所学融汇起来,大胆构思,创意表达,用小人书的方式呈现自己的阅读所得,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树立文化自信。

(三)小人书的创作实践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以小人书为载体,创设真实情境,设置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是童话故事单元,教学时根据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笔者引导学生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按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在教学《巨人的花园》一文时,笔者引导学生进行小人书创作,以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巨人的花园》是王尔德的童话代表作,洋溢着童话独有的奇幻想象,人物尽显真善美的特质且有动态变化。这篇童话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体悟文章末尾巨人所说的话的哲理,并展开想象,深化对文章价值的认知,汲取成长的精神营养。为帮助学生创作《巨人的花园》小人书,笔者设计以下四个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研读故事,把握情节,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研读故事是小人书创作的基础。通过研读,把握小说主要情节,理解主人公的外貌特征、性格特点、动作习惯等,这是塑造小人书人物形象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与建构能力的重要途径。在研读故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即图表式学习任务单,引领学生把握阅读重点。如针对花园的变化以及巨人的变化过程,教师设计以下学习任务单(图1 ),为学生创作小人书做好准备。

学习任务二:选取关键场景,设计画面,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故事的情节是为主题服务的。因此,创作《巨人的花园》小人书,在选取关键场景时,笔者引导学生选取最能体现人物形象及主题的情节。这样,既能减少学生绘画的工作量,也有助于学生深化对人物形象及主题的领悟。为帮助学生选择场景,笔者将学生分为三组,根据故事情节分配学习任务:一组聚焦巨人外出时花园里的场景;一组负责巨人筑起高墙驱赶孩子们的场景;一组着力于花园因孩子们离去而陷入寒冬、巨人察觉拆除高墙与孩子们共享欢乐等场景。各小组依据学习任务,深入探究关键场景里的人物动作神态、画面构成、布局架构以及色彩搭配等。通过研讨,引导学生运用美术知识解决小人书创作的难题,将文字转化为生动的图画,这样能提升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精准筛选所需素材的本领。经过充分研讨,学生最终敲定如下关键场景:巨人外出时花园的美丽景象、巨人驱逐孩子们时的冷酷画面、花园被寒冬笼罩的凄凉景色、巨人偶然发现孩子们带来生机的瞬间、巨人拆除高墙与孩子们尽情嬉戏的欢乐场景。

学习任务三:设计造型,表现人物,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人物造型是小人书创作的关键内容。人物造型、服装等要符合人物生活的时代、个性特点等。因此,在创作小人书之前,笔者组织学生重点研读巨人的形象特征。学生抓住巨人的语言、动作描写,通过梳理人物描写的语句,确立巨人的整体外形为高大而魁梧、强壮却又带着一丝笨拙,以此表现巨人起初的蛮横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面部主要以浓密杂乱的眉毛、深邃而忧郁的大眼睛以及时常紧蹙的眉头为主要特征,展现巨人内心的孤独与乖戾,以及在经历一系列事件后的困惑与挣扎;身体以那身华丽却略显陈旧的服饰和粗壮的四肢为主要特征,服饰暗示其曾经的富足与傲慢,而四肢则彰显其强大的力量。通过梳理人物形象,学生对主人公有了深入的理解,为创作人物图像做了充分准备。

学习任务四:精选文字,依图配文,培养学生文化自信

小人书中的文字说明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提炼、整合关键信息的重要一环。小人书基本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文字主要是解释图画的内容,要尽可能做到简洁、切中要害。因此,配图的语言文字要围绕关键情节,以能说明关键场景为目的。在小人书中,能够支撑图画的文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体现故事发生的背景;二是体现人物活动的场景;三是体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与内容主题。因此,在研读文本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设计学习任务单,有意识地将这些内容纳入任务中,引领学生关注,为帮助学生精选文字依图配文做好铺垫。

作为《巨人的花园》小人书的文字描写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点:一是巨人的自私与冷酷,特别是他筑起高墙将孩子们拒于花园之外时的冷漠神情与决绝动作;二是巨人与花园相互依存以及他对花园变化深刻感悟的语言;三是巨人内心转变时的挣扎态度以及他知错能改的精神,他成长历程的内心独白以及从孤独乖戾到友善温和的形象的语言。这些描写可以通过生动的图画和简洁的文字说明,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巨人的花园》所表达的深刻主题和人物形象。

四、小人书创作的实践反思

小人书属于二次创作,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主题、情节、人物等对文本的理解进行适当删减,但要尊重原作,体现原作的主题思想。同时,对文本中的留白,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合理想象,不必拘泥于原作,但又不违背原作的主题与人物形象。小人书的创作虽然有很多益处,如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加阅读的深度等,但小人书创作是一件非常艰辛的工作,一定要合理分工,同时要精选创作内容,任务不可过重,否则会影响学生的创作兴趣。

[ 参 考 文 献 ]

[1] 欧云波.从帛画到“小人书”:浅谈连环画的发展及其与美术教育的关系[J].中国中小学美术,2018(4):61-64.

[2] 邹益,李春花.“小人书”中蕴藏“大价值”[J].江苏教育,2023(12):26-29.

[3] 温儒敏.我理解的语文新课程标准[J].小学语文,2023(1):9-14.

(责编 张亚莎)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8:51:29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1:06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今日教育(2016年7期)2016-10-08 09:44:23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