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实用性阅读教学实践探索

2025-02-14 00:00:00许慧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5年1期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

[摘 要]“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是一个重要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其核心在于“实用”。实用性阅读是实用性交流得以发生的重要基础,指向有效地获取、整合有实用价值的信息。在实用性阅读实践中,教师要正确理解实用性阅读的特点,设计具体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准确提取并筛选有价值的信息,结合具体情境整合信息,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进行有效沟通。这样,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用性阅读能力。

[关键词]实用性阅读;学习任务群;整合信息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5)01-0006-03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属于发展型任务群,其本质在于“实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沟通需要。”实用性阅读是实用性交流得以发生的重要基础,其本质是一种阅读活动,与其他阅读活动不同的是,它指向有效地获取、整合有实用价值的信息。

一、正确认识实用性阅读

(一)实用性强

实用性阅读的核心在于“实用”。在进行实用性阅读时,要理解文本的信息,学习科学知识,并由课内迁移到课外,从而认识世界,培养技能,提高生活品质。

实用性阅读强调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看景点介绍来游览景点、根据导航说明知道行走路线等,都是在进行实用性阅读。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可设计“我是小学生”的实用性阅读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从学校门口的牌匾、班牌、同学的姓名中提取相关信息,阅读图文并茂的校本教材:如何上课、如何就餐、如何排队……这样的阅读,对小学生熟悉学习生活是非常有价值的。

(二)涵盖范围广

实用性阅读并不只限于阅读实用类文本,凡是以实用为目的的阅读活动都属于实用性阅读。实用性文本包括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短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标牌、图示、说明书等,说明、叙写大自然的短文,参观访问记、考察报告、科技说明文、科学家小传等,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短文等。所有被赋予实用功能文本的阅读都属于实用性阅读。

(三)增值性强

1.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

实用性文本包括但不限于叙写大自然的短文。统编语文教材中描写大自然的短文不少,如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 》《美丽的小兴安岭》等,这些短文描绘了祖国的名山大川、风景名胜,展现了祖国山河的壮美景象。教学时,教师可设置“我是小导游”“争做祖国大好河山代言人”等学习任务群,指导学生理解、感悟课文语言的优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

2.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

实用性阅读要求学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这需要对信息进行选择、比较、梳理、鉴别,并运用记笔记、列大纲、画思维导图等方式进行信息的整理和呈现,强调信息输入的真实性、准确性、全面性。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时,教师可将情境任务设置为“学做高效的阅读者”,引导学生进行实用性阅读;在教学《竹节人》一文时,教师要求学生完成三个不同的阅读任务;在教学《宇宙生命之谜》一文时,让学生练习搜集、筛选、运用、评价信息;在教学《故宫博物院》一文时,引导学生认识组合文本,并带着任务选择材料。在这样的阅读中,学生要进行信息梳理、要点把握,甄别和判断资料,探究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发展思维的能力。

3.传承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实用性阅读还包括阅读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短文,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英雄、劳动模范、科学家的事迹,社会主义建设新成果的文章等。在阅读中,学生要对文本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评价,建立文化自信。

二、实用性阅读实施策略

实用性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以实用为目的准确提取信息,为学生搭建信息检索和提取、信息分析和评价、信息利用和传播的平台,促进他们主动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奠定基石——正确解读文本

实用性阅读首先要正确解读文本,理解文本。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掌握利用上下文、关键词句理解文本的方法。只有对文本有了正确的理解,才能获取有用的信息。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以“奇妙的世界”为人文主题,编排了《我们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火烧云》三篇课文。教学时,教师设计“认识奇妙世界”“介绍奇妙世界”“描述奇妙世界”三个任务。要想认识、介绍、描述奇妙的世界,就要正确理解文本,理清每一篇文章是分成几部分的,每段文字的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联系的。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看似是简单的信息梳理,其实是需要进行思维训练的。教学《我们奇妙的世界》一文,要引导学生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来梳理,并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世界的奇妙在于变化,不论是天空中的太阳、雨点、星星,还是一年四季的各种事物,它们都在变化。教学《海底世界》一文,要引领学生感受海底世界的奇妙。这种奇妙,体现在海面波涛汹涌与海底非常宁静所形成的巨大反差中。作者以“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为中心句,描写了海底动物的声音、动物活动的方法、植物的差异以及海底蕴藏的丰富的矿产资源。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懂每一个自然段与全文中心句的联系。正确的文本解读为接下来的信息获取、整合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把握要点——筛选有价值的信息

实用性阅读指向的是语言文字运用,而语言文字运用需要获取和处理信息。在正确理解文本基础上进行信息筛选,能帮助学生从繁杂的内容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信息分为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筛选出有价值的显性信息,还要让学生筛选出有价值的隐性信息。

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蜜蜂》这一课,教师设计以“跟着科学家做实验”为主题的学习任务群,并设置“学习做实验”“尝试做实验”“介绍做实验”“写实验过程”几个具体的活动。这几个活动都要求学生理清实验过程。理清实验的过程看似是简单提取信息,但是要分清步骤并准确、简洁地概括出来并不容易,需要学生排除干扰的信息。

学生要准确判断捉蜜蜂、放纸袋是连续的两个动作,是同一个步骤;“带”和“走”是同时进行的两个动作。因此,学生可提取出这样的实验步骤:带蜜蜂走四公里;放蜜蜂飞前要做记号;等蜜蜂回。

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除了需要提取显性信息,还要引导学生提取隐性信息。

想要顺利完成做实验、介绍实验以及写实验这几项任务,就要弄清楚每一个实验步骤的用意。这就是隐藏在文字背后的隐性信息。通过追问每一个实验步骤,学生领悟到文本的隐性信息:放在纸袋里是为了让蜜蜂看不到外面,带蜜蜂走四公里路是为了判断蜜蜂是否能真正辨别方向,这样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只有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特别是隐性的信息,才能更好地运用语言。

(三)直指应用——整合信息运用于具体情境

实用性文本阅读的核心是运用,因此应基于情境设计实用性阅读学习任务群。情境分两种,一种是模拟情境,一种是真实情境。在情境中整合信息,具有目的性、实用性。

1.根据核心任务进行错位造境

在阅读中,实用场景与需要阅读的文本主题之间常常存在错位,这就需要进行错位造境,需要先搜寻、梳理零散而隐蔽的信息,再进行组合与加工。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时,教师可设计 “天南海北话节日风俗”的学习任务群。由于这一单元的内容与文学性阅读更为匹配,所以可先进行实用性阅读,引导学生提取、梳理信息,再展开文学性阅读。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详细、全面搜集和梳理全国各地节日的美食和风俗活动是触发学生思考如何详写的契机,而这样的阅读目标近似于实用场景中的详细介绍。在正确解读这个单元的课文《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和《古诗三首》(《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的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代表北京、湖南、广东等地,介绍当地的风俗。在初步提取和筛选信息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北京的春节》《腊八粥》都介绍了腊八节,在介绍地方风俗和美食时是否会显得一样呢?经过阅读、思考、讨论,学生懂得腊八节在《北京的春节》中只是一个时段,介绍要简略;《腊八粥》这篇课文主要介绍腊八节,写得很详细;同时,从三首古诗中提取的关于寒食节、七夕节、中秋节风俗活动的信息极少,要查找资料,进行具体了解。这样的学习任务,不仅保证文学阅读的主方向不变,还使实用性阅读在信息提取、整合中变得更加有效。

2.真实情境中加强阅读与个人体验的融合

在真实情境中进行信息的提取和整合是更复杂、更开放、更有难度的,因为要考虑学生个体的需求。每个学生的真实现状和实用需求是不同的,这意味着阅读本文的实用目的也是不同的,这样使信息获取更复杂、信息整合更开放。

例如,《竹节人》是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即“有目的阅读”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教学时,教师设计了“介绍传统玩具”的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活动:“调查传统玩具有哪些”“撰写竹节人制作指南”“制作一种传统玩具(毽子或其他)”“介绍这种传统玩具的玩法”“说有关竹节人的故事”等。这个学习任务群包含两个真实的情境:一是根据课文提取信息,介绍竹节人;二是介绍其他的传统玩具。在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将阅读与体验结合起来。首先,进入第一个真实情境,撰写竹节人制作指南,并介绍其玩法。在提取信息撰写玩具制作指南时,多数学生在写“锯”这个步骤时写了两次:第一次是锯下一截当作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第二次是锯八截短的,分别作四肢。但是有的学生根据实际需要,认为将两次“锯”合并成一次更方便。这些学生就会将信息进行整合,减少制作步骤。其次,进入玩具制作过程和玩玩具过程。学生发现文章介绍的制作要点与玩玩具的方法都比较简单。于是,学生根据实际提取、整合信息,并对信息进行补充。由学习作家介绍传统玩具到自己介绍传统玩具,学生进入了第二个真实情境。他们搜集资料、阅读资料,将阅读活动和动手做毽子、踢毽子活动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撰写毽子的制作指南时就会把细节和注意点写进去。从介绍竹节人的玩法中,学生学到了如何介绍踢毽子,不仅要介绍踢毽子的一般方法,还要介绍一些花样踢法。这样的实用性阅读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体验和合理的想象,建构实用性知识图式,使学生形成了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王浩.实用性阅读学习任务设计的层级建构与进阶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4 (17):33-36.

[3] 朱于国.“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内涵、课程价值与实施策略[J]. 语文建设,2020(9):4-9.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学习任务群
“学习任务群”基本课型及教学模式建构
浅论基于“学习任务群”的语文高效教学
实验版与2017年版普高语文课标对比分析
文教资料(2018年16期)2018-10-20 10:57:56
“杜甫夔州心境”学习项目组教学研究
青年时代(2018年20期)2018-10-15 09:10:32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语文项目学习初探
植入红色基因 培育英雄情怀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教学探究
关于“学习任务群”的几点忧思与期盼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作文教学初探
表述与实现:从“语文课程目标”到“语文课堂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