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为了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和思维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同时,教师应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算素养,通过讲解教学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运算能力,掌握正确的运算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效率、数学成绩和学科核心素养,有效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程;数学运算素养;实践研究
在初中数学课程中,教师应不断创新数学教学观念及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发展数学运算素养,通过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练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迅速、准确地进行数学运算,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引导学生解决数学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1 培养初中生运算能力的重要价值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反复练习,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并且在数学运算过程中,通过纠正学生错误的习惯,引导学生用科学态度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1]
例如,已知1a-1b=4,则代数式a-2ab-b2a-2b+7ab=6.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带领学生练习时,把代数式a-2ab-b2a-2b+7ab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ab可得1b-2-1a2b-2a+7,当1a-1b=4时,a-2ab-b2a-2b+7ab=1b-2-1a2b-2a+7=1b-1a-221b-1a+7=-4-2-8+7=6.
其次,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学生数学运算素养,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例如,计算ab+ba-a2-b2ab 的结果是2ba.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先通分,再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有助于学生理解分式的性质,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分式的加减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 培养初中生运算能力的因素
2.1 掌握数学原理、方法、概念的基础知识
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充分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包括数学原理、方法和概念等,才能促进学生准确地把握运算的要点和步骤.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练习、反复训练等方式,促进学生掌握运算的技能和技巧,从而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准确性和速度.[2]例如,化简1-2x+1÷1x2-1.原式=x-1x+1×(x+1)×(x-1)=(x-1)2.通过练习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平方差公式及应用,提高分式的混合运算能力.
其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细心计算、及时检查等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在运算过程中保持专注和耐心,避免因粗心大意而导致的错误.例如,计算a2a+3-9a+3.原式=a2-9a+3=(a+3)(a-3)a+3=a-3.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同分母分式相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减,再将结果化成最简分式.
同时,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控制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数学问题.例如,已知 yx=32,计算x-yx+y的值.
由 yx=32,得3x=2y,
则 x-yx+y=3(x-y)3(x+y)=2y-3y2y+3y=-y5y=-15.
根据题意可知3x=2y,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变形求出答案即可.同时,初中数学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逻辑推理、抽象思维、空间想象等能力,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2.2 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效率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初中数学学科是较为抽象的学科,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能力,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基础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3]此外,有些学生由于传统数学的枯燥乏味导致厌学心理,长期处于数学学习的低谷,因此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因素.
例题 若y=(2-m)xm2-2 是二次函数,求m的值.
解析:根据题意得m2-2=2,
2-m≠0,
解得m=±2,
m≠2,
所以m=-2.
教师通过例题练习促进学生掌握二次函数的定义,形如y=ax2+bx+c(a,b,c是常数,a≠0)的函数,叫作二次函数.教师根据定义列出方程与不等式,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2.3 巩固学生的运算技巧
为了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初中数学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学生运算技巧的培养,并找到合适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运算技巧.
例题 若y=(2-m)xm2-3 是二次函数,且开口向上,求m的值.
解析:因为函数y=(2-m) xm2-3是二次函数,且开口向上,
所以2-m>0,m2-3=2,所以m=-5,
故答案为-5.
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与分析,形如y=ax2+bx+c(a,b,c是常数,a≠0)的函数图象是抛物线,当a>0,抛物线开口向上;当a<0,抛物线开口向下,据此解答即可.
3 培养初中生数学运算素养的有效策略
3.1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
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习惯:①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草稿纸进行计算,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计算混乱、不标题号等问题,让学生在草稿纸上标明题号,并将计算过程清晰明了地记录下来;②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习惯;③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运算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运算经验和教训,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运算能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题 如图,在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取点E,使得CD=CE,过点E作EF⊥AC,交AD于F,求证:AE=EF=DF.
图
证明:连接CF.
在正方形ABCD中,∠D=∠DAB=90°,AC平分∠DAB,则∠DAC=∠CAB=45°.
因为∠DAC=∠CAB=45°,EF⊥AC,
所以∠DAC=∠AFE=45°,所以AE=EF.
在Rt△CEF和Rt△CDF中,CE=CD,CF=CF,
所以△CEF≌△CDF,则EF=DF.
综上,AE=EF=DF.
在上述例题的练习中,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与讨论、分析,可利用正方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相关知识证明题目结论,通过证明得出AE=EF=DF.
3.2 挖掘题目信息,强化能力培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进行资源整合,培养学生深度挖掘信息的能力,强化学生的运算能力.[4]首先,教师应结合本阶段常见的数学问题类型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消化和应用不同部分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整合跨学科、跨领域的知识点,精心设计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问题中的各个知识点,并逐步形成数据理解与分析的学习能力.其次,教师为了提高学生解决数学运算题的能力,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课堂回顾和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数学运算过程中通过基础知识训练,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最后,教师应通过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逐步厘清问题的线索,理解数学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解决运算问题的速度和效率.
3.3 引入恰当的运算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恰当的运算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通过在轻松的游戏氛围中引导学生参与运算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计算能力.教师应重视数学游戏的应用价值,并积极以游戏活动取代或补充日常教学中的常规课堂训练,使学生在游戏中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其次,教师应注意游戏内容的针对性和层次性,既要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又要符合数学教学内容的要求.最后,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确保游戏活动的顺利进行,这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结语
初中数学教师通过多元化教学方法和对策,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真审题、规范书写、细心检查等运算习惯,可以让学生在适当的计算练习之中发现运算规律,掌握运算技巧,提升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利用趣味性教学模式、数学游戏、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运算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从而全面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黄光文.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2020(11):26-27.
[2]张亚峰.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实践[J].中学数学,2023(24):45-46.
[3]马晓华.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2023(17):57-59.
[4]蔡鹏.浅析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J].学苑教育,2023(19):67-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