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初中到高中,学生的知识与经验不断增加,相应的理性思维也在逐步增强,更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能够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推动着学生思维的发展。写作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以此做抓手,在把握学生思维特点的基础上,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基于此,文章首先明确了思维品质的内涵,而后指出了思维品质与写作的关系,最后从组织化大为小的多元训练,提升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巧设问题,提升学生思维的严谨性;一题多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广阔性;指导学生辨析材料,提升学生思维的批判性;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等方面展开了分析,期望文章的讨论能够给有关工作者以借鉴。
【关键词】高中语文" 写作教学" 思维品质
【中图分类号】G633.3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11-0109-03
在应试理念的长期影响下,语文写作教学存在很大的不足,如只会一味地教给学生写作的技巧,关注学生写的结果,这种狭隘的写作教学观,严重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也导致学生的写作水平止步不前。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要从结果导向转向过程引导,在明确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期,通过采取有效措施达到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目的。
一、思维品质的内涵
思维能力的强弱决定着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相应的,学生思维品质的强弱与他们的思维品质有直接的关系。优良的思维品质,可以让学生拨开层层迷雾,把握写作的要点,让自己的文章结构更清晰、语言表达更有逻辑性,从而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所谓的思维品质其实就是学生思维力的一种体现,是学生能力与智力融合的充分展现。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以超强的思维力做基础,就语文学科来讲思维品质是广泛的,可以分为拓展性、深刻性、敏锐性、严谨性、批判性、创造性这六大方面[1]。这六大思维品质表现在语文写作中,即写的内容源自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敏性与深刻性,写的过程需要逻辑思维、创造思维的参与,写作中表达的观点则依赖于学生的批判思维,可以说写作是思维的产物。但以往的语文写作训练强调知识与技能,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以至于学生的文章毫无生气与活力。为了改变语文写作的教学现状,教师要认识到思维品质与写作的关系,并将其有序地纳入到语文写作中去,助力学生语文写作水平的不断提升[2]。
二、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策略
写作是思维的产物,是学生规范语言表达思维的载体。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在把握写作特点、学生思维发展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巧妙设计与优化,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唯有如此,学生在写作中才会游刃有余。为此,文章从如下几个方面做出了深入的分析。
(一)组织化大为小的多元训练,提升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指的是学生的反应力。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思维敏捷的人能够快速地整理出与写作主题相近的素材,能够很快地检查出自己写作中的问题,从而提升自身的写作效率。古文说“才思敏捷,下笔成文”,这就显示了思维敏捷性对学生写作的作用。那么,如何通过写作来提升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呢?在本校语文教研组教师的共同研讨下,总结出了通过化大为小的多样化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的方法。化大为小即开展零碎的写作训练,但是要勤[3]。具体方法有如下几种:第一,写对联。在教师给出“风送钟声花里过,又响又香”,学生在对下联的时候就要思考对联的语言特征、采用的修辞方法,这样才能用最短的时间拟出工整的下联“月映萤灯竹下眠,越凉越亮”。第二,填写句子。教师出示一段话,其中空出几个句子,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填写完整,确保文章形象、生动。如“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城市产生了。一般来讲,城的发展要更早。___、___、堡垒、护城河构成了城最初的防御系统。市是货物流通、交易的主要场所,___。___,让最初的城市功能向着以经济、文化的方向发展。”第三,改写句子或写诗句。教师给出句子然后设定要求,让学生扩写,如“太湖真美呀!”(请同学们扩写句子,要求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当然,教师也可以给定一个主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首小诗。假若教师给定的主题是“小草”,学生可以写“落地生根,虽是水泥墙缝,只因心中有梦,生命定能诞生于春光”。通过上述的方式,可以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敏性、反应力。
(二)巧设问题,提升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语文写作中的思维严谨性表现为立意准确、表达无误,能够通过大量的感性事物直指本质。为了训练学生思维的严谨性,教师可以巧设问题,在问题的逐步引导下,帮助学生建立起严谨的思维[4]。为此,文章以一则写作材料为例,进行论述:在谈到对创作的追求时,海明威将写作比作漂浮在海上的冰山,能用文字表达的仅仅是漂浮在整座冰山的八分之一即“露在海面的部分”,八分之七藏在海面以下。在《落花生》这篇文章中,许地山也曾说:“花生有很多的好处,但难能可贵的是它将果实埋在地下,不像桃子、石榴等水果一样,将鲜艳、可口的果实挂在枝头。”花生的这种藏而不露的品质在生活中也经常见到。下面,请大家以“藏与露”为话题,写一篇字数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拟题目、自设立意、自选文体。关于上述的写作材料,教师可以设置层次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以此锻炼学生思维的严谨性:生活中有哪些事物做到了藏与露,可以写的对象有哪些?关于藏与露的关系,你应该如何从具体的事物中进行描绘?在确立好写作对象,藏与露的关系后,如何安排顺序呢?在问题的层层引导下,学生自主分析与思考,在此过程明确了写作的逻辑,同时让自己在遇到材料作文时,思维不再混乱。学生只有具备了严谨的逻辑思维,才能从大量的材料中提炼出关键信息,从而确立自己写作文章的立意;学生只有具备严谨的逻辑思维才能让自己的文章构思严谨,让自己的写作过程顺利地进行。
(三)一题多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广阔性
一题多变是培养学生思维广阔性、深刻性的有效手段。从字面来看,一题多变就是教师给定一个素材,变换题目,让学生写出不同的文章,以此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或者教师给定一个情境,从体裁、写作视角等方面训练学生[5]。例如,教师给定一个情境:老子的《道德经》里写道:上善若水。人一生最高的思想境界是如水的,如水般柔情,如水般激昂,如水般平静。带着这种如水的心境,相信定会有一个灿烂的人生。请大家自由发挥,写一篇人与水的文章,可以选议论文、记叙文等多个体裁进行写作。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被打开,其写作思路更宽广,这样学生日后遇到其他的材料,写作思路也不会局限于自己掌握的几个。
除了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也要关注学生思维深刻性的培育。思维深刻性即在一则材料中,学生能够透过现象把握其本质,进而将其内涵挖掘出来,实现自身思维更深、更远的发展。如下是教师展现的一篇关于生活中小事物的哲理性材料:珍妮是一个爱低头的小女孩,原因是她认为自己不漂亮。有一天,爱漂亮的珍妮想买一个蝴蝶结发卡来装饰自己,店主赞美带上蝴蝶结发卡的珍妮,很明显珍妮不相信,却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不由地昂首挺胸往前走。因太过急忙,与进店的人撞了一下。珍妮高高兴兴地走进学校,恰好碰到了自己的老师,老师夸赞道:“珍妮,你真美!”那一天,珍妮收到了来自大家的赞美,她想一定是蝴蝶结发卡的功劳,看来以后要经常打扮,但是站在镜子前一看,头上的蝴蝶结发卡早就不翼而飞,肯定是出店前与人撞了一下,丢掉了。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便可以归纳出“自信本就是一种美,我们不要因为太在意外表而失去快乐”。在语文写作中,教师只有经常对学生开展这样的训练,才能让学生透过表层抓住事物的本质,从而形成深刻的思维[6]。
(四)指导学生辨析材料,提升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批判性也是思维品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思维的批判性是学生写出一篇精彩文章的关键。在近年来的高考语文作文中,经常出现具有辨析价值的材料,学生通过阅读,提炼出自己的观点或话题,完成写作。如若学生的批判思维薄弱,无法对真善美、假恶丑做出判断,很难写出具有深刻性的文章。因此,在日常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就要加强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训练,让学生懂好坏、辨是非、较高下。例如,下面的一则材料:学生告诉卢瑟福,他从早到晚都在做实验。学生本以为自己的勤奋会得到老师的夸奖,没想到老师居然对自己大发雷霆并训斥道:“你每天都忙于实验、数据,什么时候思考?”勤奋的学生得到了教师的一顿斥责和痛骂,看似委屈,实则这是老师在传授自己经验啊。美国畅销书作家斯蒂芬·金曾经说过自己成功的秘诀很简单,只有两个字:勤奋。一年中,他只在生日、圣诞节、美国独立日这三天休息,其余时间全部用于写作。在谈到勤奋给自己带来了什么,他说到勤奋可以让我的灵感永不枯竭。请同学们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两则材料看似从勤奋和思考两个方面做出了分析,实则更侧重于思考。但是脱离勤奋的思考又是无用的,所以需要学生在写作中平衡两者,然后突出思考的重要性,以此提升学生的批判思维。除了让学生写论文,教师还可以组织“思想杂谈”的活动,锻炼学生的批判思维。例如,在观看完《祝福》这部电影后,教师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观后感,有的学生认为,祥林嫂早该死了,她死了对自己是一种解脱。针对学生的言论,要求大家写一篇关于这一观点的思想杂谈,对学生的惊人观点进行批判。在上述的写作教学中,教师提供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批判,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思维批判性。
(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即学生在思维活动中能够对事物做出自主判断、标新立异。创造思维是高阶思维的一种,以想象、联想思维做基础。因此,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构建起联想、探究的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探索,以此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7]。一般来讲,教师可以展现想象的空间,刺激学生深入分析教师给定的写作材料,让学生在分析中提炼出观点,并结合自己的观点写一篇文章。如下面的材料:今天是2999年岁末,明天这个元旦可要好好庆祝一番,该到哪里去度假呢?请同学们自拟题目,进行续写,续写部分要符合科幻小说的特征,请同学们大胆想象吧,但一定要保证内容健康。学生在拿到这个开放性材料后,思维开始发散,其思维的广阔性、创造性均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如下是班上一名学生的作文:
想象走进大森林
我想穿越时空到白垩纪的大森林中去。我在时光隧道飞船站上了飞船,只觉得身体飘飘然,外面一片漆黑。大约过了20分钟,我们抵达了目的地——白垩纪大森林。一下船,我感觉脚下的土地软软的、湿湿的,好像要将我吞噬了。我赶紧换上准备好的鸭爪一样的鞋,走向森林的深处。我走进原始森林,看到了高大挺拔的裸子与蕨类植物,还有松柏、杨树等参天大树。我慢慢地走在沼泽地,看到脚底下开出了各样的小花。正在我欣赏原始森林美貌的同时,一只霸王龙冲我跑来,我吓得急忙调转方向,跑了半天它依然没有追上来,原来它的目标是三角龙,难道嫌弃我不够塞牙缝?在不远处,我看到一群恐龙围攻一只小雷龙,张开血盆大口,向下咬去。此时,我听到一个声音从远到近地不断逼近,接着一只翼龙就煽动着翅膀飞来,此时的我好像变成了一只肿头龙,猛烈地向它撞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受到应试理念的影响,高中生的语文写作存在思维不佳的情况。而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是教师们需要着重讨论的问题。高中作为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期,需要教师重视起来并做出积极的优化,如此才能让学生的语文写作学习更加顺畅。在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下,教师要意识到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重要性,并通过优化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从原来的思维中走出来,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身为一名新时期的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写作教学不是单纯地展现材料、传输学生写作技巧,而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思维品质的训练教学,充实学生的头脑,让学生在写作中能思、巧思,进而写出内涵深刻的文章。唯有如此,学生才能把握写作的精髓。
参考文献:
[1]张定曦.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策略[J].环球慈善,2021(4):126.
[2]罗玲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策略[J].东西南北:教育,2020(19):218.
[3]周春华.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J].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2021(1):58-59.
[4]杨洁.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J].科学咨询.2021(20):256-257.
[5]杨红梅.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策略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218-219.
[6]贾曹叶.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高考.2019(35):103.
[7]王淑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96):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