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教学情境创设的误区与对策

2024-12-31 00:00:00张凯怿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11期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情境创设误区

【摘要】在当前的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习惯采用情境教学法,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情境,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引导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学习新内容。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存在误区,如忽视学生实际需求、过度依赖信息技术等,导致情境创设不当,难以发挥教学情境应有的作用。为此,教师应当加强对情境创设的研究,分析当前情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深入了解学生需求,优化技术手段的应用,加强师生互动与评价。文章分析了高中生物学教学情境创设的现实意义,分析了情境创设的误区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 情境创设" 误区"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1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11-0016-03

“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场景,能够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提出,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在生物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这充分说明了情境创设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时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努力调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让学生沉浸于情境当中,引导学生在正确的价值观下解决相关问题,化抽象为形象,拉近学科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高中生物学教学情境创设的现实意义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应用情境创设的方法有助于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首先,情境创设能够优化课堂教学氛围,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渴望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下学习新知识,而情境具有较强的情感色彩,能够让生物学课程变得直观、形象,学生的心理压力能够得到疏解,学习兴趣也能得到提升。其次,情境创设能够从整体上提高生物学课程的教学质量,让教师从以往的关注学生成绩转变为关注学生发展,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参与体验上,用情境创设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学习生物学知识。最后,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问题情境下,教师能够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设计思辨性的问题,制定出符合学生需求的课堂活动,使学生从多个方面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全面发展。总而言之,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情境创设对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发展、教学氛围等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对情境创设的方法进行研究非常有必要。

二、高中生物学教学情境创设的误区

(一)忽视学生实际需求

在当前的高中生物学教学中,部分教师虽然应用了情境教学法,但是在情境创设时忽略了学生的实际需求,没有贴合课程教学目标,出现了情境创设脱离生活实际、偏离教学内容等情况,这样的情境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还有可能冲淡学习主题,对课堂教学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人教版高一必修1第1章中有“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节,在教学时,教师为学生创设了故事情境:

在生物学领域中,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拥有丰富的形态和功能。曾经,一位科学家在研究细胞时,发现了一个关于细胞的有趣现象,有一种能够被观察到的物质会随着细胞的分裂而增加,这种物质的增加最终会导致细胞的死亡,因此,这种物质被视为细胞生命活动的“指示器”,可以用来研究细胞的生长、发育、死亡。通过大量的实验观察和研究,科学家发现,细胞周期会受到营养、环境、遗传等因素的影响,细胞周期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在这些阶段当中,细胞的结构、功能都会发生变化。这个故事让我们知道,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活动和变化对生命具有重要影响。

该故事情境主要围绕“细胞周期”,通过细胞周期引出“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以讲故事的形式呈现,但教师重点阐述细胞周期的影响因素,没有凸显出细胞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容易淡化教学主题。另外,该情境以教师讲授为主,趣味性不足,很难调动学生的兴趣,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过度依赖技术手段

在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很多教师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情境,丰富了情境内容,拓宽了学生视野。然而,部分教师过度依赖信息技术,在课堂中为学生播放较长时间的视频,学生容易懈怠,情境创设的作用难以发挥出来。例如,人教版生物学课程高三选择性必修3第1章中有“科技探索之路" 从传统发酵技术到发酵工程”这一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了一个十分钟的视频,视频详细讲解了发酵技术的发展过程,如微生物发酵、自然发酵、曲种传代的固体发酵等,视频内容较长,放在课堂上会缩短教学时间,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由于视频内容较长,重点不突出,学生很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影响学习效果。另外,人教版生物学课程高一必修1第2章中有“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这一节,在教学中,部分教师为调动学生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面包、豆浆、牛奶、牛肉、蜂蜜、鸡蛋、鱼肉、虾等食物,引导学生找出富含蛋白质的食物,然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蛋白质”。教师虽然用色彩鲜艳的图片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后续的教学中没有再提及这些食物,这样的情境创设就属于过度依赖技术手段,情境的作用无法发挥,只有图片、视频的层层叠加。

(三)缺乏有效互动与评价

在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至关重要,只有师生开展互动,学生才能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当前,很多教师忽略了情境创设中的互动与评价,片面重视内容的呈现、氛围的营造,没有及时进行启发和引导,也没有提出适合学生的问题,这些都会影响情境创设的效果。另外,有些教师虽然开展了互动,却没有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并且互动停留在表面,提出的问题也非常简单。例如,人教版生物学课程高一必修1第5章有“酶的作用和本质”这一节,教师为学生创设了“斯帕兰扎尼老鹰实验”,向学生提出问题:“该实验的流程是怎样的?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内容,直接说出实验的流程,然后根据本节课的主题,说出“酶的作用”,这样的师生互动是低效的,学生难以进行深入思考,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比较单一。在情境创设中,互动和评价至关重要,但低效的互动不能让学生沉浸到情境当中,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三、高中生物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对策

(一)深入了解学生需求

情境创设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学生中开展调查,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体验和感受,收集学生对情境创设的意见。另外,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学生在学习本章节知识时需要掌握什么”“学生渴望通过哪些方式学习”等问题,深入了解学生需求,并在情境创设中满足学生的这些需求。例如,在学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时,学生第一个想到的问题是“细胞与生命活动有怎样的关系”,为此,教师可以先介绍克隆猴、细胞核移植等科技的发展情况,再展现课本中的大熊猫和冷箭竹,提出问题:“大熊猫和冷箭竹在外观形态上有很大差异,但二者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你可以通过哪些证据来说明大熊猫和冷箭竹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通过问题引发学生对细胞有关问题的讨论,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科学家在相关领域中的贡献,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大熊猫和冷箭竹是课本中的内容,学生通常会在课前简单预习,提前了解所学知识,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可以从课本中寻找素材,让情境创设贴近课本教材,同时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除此之外,在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要全程观察学生的反应,了解学生遇到的困难,结合学生的表现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情境创设的效果。

(二)合理利用技术手段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够为情境创设提供更多帮助,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渠道为学生搜集图片或视频,也可以通过软件录制视频、剪辑视频,引出课堂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思考。为突出技术手段应用的合理性,教师应当注意信息技术使用的频率和时间,突出视频或图片的主题。例如,在学习“科技探索之路 从传统发酵技术到发酵工程”时,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展现传统发酵技术到发酵工程的历史,将视频的长度控制在3~4分钟,使视频内容言简意赅,主题更加突出。另外,教师还可以运用PPT,将传统发酵技术和发酵工程以时间数轴、图文资料的形式呈现,让学生了解发酵技术的演变过程,找到发酵技术演变的关键节点。此外,在学习“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时,教师可以从蛋白质的功能入手,通过多媒体技术呈现结构蛋白、功能蛋白,其中结构蛋白包括肌肉、头发等,功能蛋白包括血红蛋白、抗体、胰岛素等,教师可以收集相关图片,对不同蛋白的功能进行讲解,介绍二者的区别,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将抽象的生物学知识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调动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教师可以综合利用绘图软件、PPT等信息化工具,为学生呈现思维导图、微课视频、图片等内容,全面优化情境创设的效果,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同时还要控制信息技术的使用时间,明确技术的使用目的。

(三)加强师生互动与评价

在以往的高中生物教学中,很多教师片面重视内容的呈现,忽略了对学生的提问,或者提出的问题没有价值,这些都会影响师生互动效果。为此,教师应当认真思考师生互动在情境创设当中的重要性,精心设计课堂问题,用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例如,在学习“酶的作用和本质”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斯帕兰扎尼老鹰实验”,但是在问题的设计中,可以进行优化,提问学生:“在这个实验中,实验者是怎样排除物理消化的?这个实验想要证明什么?”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回答:“金属笼的作用就是排除物理消化,这个实验想要证明胃液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当学生回答完问题,教师需要及时作出评价,鼓励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探索生命活动的进行与化学反应之间的关系。如果学生回答有误,教师就可以邀请其他学生作答,引导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讨论。在评价环节,教师可以采用教师评价,进一步分析学生给出的答案,也可以采用小组互评,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学科概念的理解。情境创设是师生互动的前提,教师需要在具体情境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同时还要让问题贴近教学目标,避免为了提问而提问。科学是在不断的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教师应当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情境创设法是高中生物学教学的重要方法,该方法有助于调动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为充分发挥情境创设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应当避免教学误区,及时发现当前情境教学法在应用过程中的不足,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合理利用多样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展现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价值,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在今后的生物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新型教学方法与学科内容的联系,通过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新方法和新技术进行尝试和探索,提高教学方法与学生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1]苗纪春,秦莉.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具体应用分析[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10):47-48.

[2]姜晓容,高欣.高中生物学教学的高质量情境创设研究[J].中小学班主任,2023(6):20-22.

[3]钟碧瑾.高中生物学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模式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J].高考,2022(22):127-130.

[4]李燕君.基于情境教学的高中生物学深度学习实践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23.

[5]马晓虹.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学教学情境创设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2(16):65.

[6]易鑫,陶铜筑,罗充.指向高中生物学深度学习的情境教学初探[J].中学生物教学,2021(29):31-32.

猜你喜欢
高中生物学情境创设误区
冬季洗澡的误区
海峡姐妹(2019年2期)2019-03-23 02:56:34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海峡姐妹(2018年2期)2018-04-12 07:13:37
高中生物学中不可逆性问题分析
青年时代(2016年30期)2017-01-20 01:55:59
数学知识在高中生物学中的应用
揭示错误本质提升资源价值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7:29:28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00:25:07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