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英语课后作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教学效果和质量有重要影响。“双减”政策的出台,将课后作业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设计高质量的作业成为教师必须落实的重要工作。文章以“双减”为背景,探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标准化设计策略,旨在提升英语课后作业质量。现如今,初中英语课后作业存在诸多问题,如目标模糊、形式单一、缺乏层次。基于此,文章结合“双减”政策内涵以及初中英语教学规律,就初中英语课后作业标准化设计提出几点建议:(1)树立清晰的目标,提升作业针对性;(2)丰富作业的类型,激发学生的兴趣;(3)布置层次化作业,满足学生的需求。
关键词:双减,初中,英语,课后作业,标准化设计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4.08.049
0 引 言
“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是出台“双减”政策后不可逆转的重要趋势,教师应积极响应号召。英语是初中教育体系中的重点学科之一。教师应当更加深入地研究政策,依据“双减”政策对作业的要求审视当前课后作业中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让教育回归学校,让学生从“苦学”进入“乐学”因而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对“双减”政策以及英语课后作业现状的分析就如何解决问题,进行标准化作业设计分享几点拙见。
1 “双减”政策的概述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即“双减”)中明确指出“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同时,针对这一规定给出具体的实施建议,要求教师发挥作业的巩固、诊断等功能,克服无效化、机械化作业,而尽可能多地布置个性化、弹性化、分层性作业,更要杜绝惩罚性、重复性作业。通过这些内容可以看出,设计优质的课后作业刻不容缓,这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初中英语教师应积极响应号召,根据政策内容设计标准化作业,充分发挥作业的功能,促进英语教学目标的达成,让学生由“苦学”进入“乐学”状态。
2 初中英语课后作业存在的问题
2.1 目标模糊,作业流于形式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承载着重要使命。但很多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将重心放在备课和授课上,忽视了作业的设计。比如:一些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比较随意,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课后练习,或者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习题等。这样的英语课后作业不仅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还会让学生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部分学生可能因此对英语课程产生抵触、排斥等心理。
2.2 形式单一,学生丧失兴趣
纵观当前初中英语课后作业,几乎只有书面形式这一种,大多数学生都是以“写”的形式完成作业。究其根源,书面形式的作业方便教师设置与批改,相对来说更加方便、省事。然而,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语言交流能力、迁移应用能力等[1]。但单一的书面作业难以达成教学目标,反而让学生逐渐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
2.3 缺乏层次,难以满足需求
在设计、布置英语课后作业时,很多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这样的英语作业只能满足少部分学生的需求,对学优生而言,这样的课后作业没有挑战性,甚至太过于简单,无法借助作业实现英语水平与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升;而对学困生而言,课后作业可能难度太大,使其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因而,教师需要调整教学理念,秉持因材施教的原则设计课后作业,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
3 “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后作业标准化设计策略
3.1 树立清晰的目标,提升作业针对性
“双减”政策的核心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而减负的方式有很多种,树立正确、清晰的目标是其一。若是教学目标模糊或出现偏差,教学过程中必定会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学生会多做一些“无用功”。同样,设计课后作业也是如此,为了减少冗杂、不必要的作业,教师首先要树立清晰的目标,然后朝着目标设计有针对性的作业,以减少其盲目性[2]。换言之,教师设计每一道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或是为了增强学生语言能力,或是为了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或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等,而不是为了设计作业而设计作业。以人教版七下“Unit 3 How doyou get to school?”一课为例,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个单元的重点词汇,学会表达各种交通工具,以此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绘画类作业,要求学生画最少3种交通方式,并在图画的旁边用英语写上自己乘坐该交通工具上学的句子。如:画上公交车,在旁边写上“I take the bus to school every day.”画上地铁,则在旁边写上“I take the subway to schoolevery day.”画上自行车,则在旁边写上“I go to schoolby bike every day.”等。这样的课后作业融入了美术元素,聚焦本节课的重点词汇与短语,不仅具有趣味性,足够吸引学生,还能帮助学生储备丰富的英语知识,以此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
3.2 丰富作业的类型,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若是书面作业太多,甚至完全是书面作业,学生可能就会陷入只要多做题就能得到高分的认知误区中。一些完成作业效果不理想的学生甚至因此而倍受打击,丧失英语学习信心。一方面,“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应不断丰富作业形式,以此提升作业对学生的吸引力,使学生能够保持学习英语的热情。另一方面,多样化的作业可以满足英语教学需求,促进学生多维度发展[3]。
以人教版七上“Unit 8 When is your birthday?”一课为例,教师除了给学生布置选择题、填空题、翻译题等常见书面形式的作业以外,还可以布置以下的任务:(1)学习唱英语生日快乐歌“Happybirthday to you”;(2)做一个小调查,调查对象是班内所有学生,了解每个人生日所在的月份,看看从1月到12月,每个月有多少人过生日,整理之后绘制成直方图,用英语表示出月份与数量等;(3)查阅中国与西方国家庆祝生日方式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比如:送礼与收礼的区别等,以表格或其他图形的方式表示出两者之间的异同。除了这些形式的英语作业以外,教师还可以布置角色扮演、观看视频、台词配音等类型的作业,比如:让学生围绕单元主题扮演角色,通过扮演角色在情境中感受“说”英语的乐趣。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还能满足学生多维度、全方位发展的需求。
3.3 布置层次化作业,满足学生的需求
初中生的发展有共性特征,也有一定的差异性。在设计课外作业时,教师既要体现共性也要兼顾个性。换言之,教师要秉持“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设计课后作业,即针对学困生设计基础性作业,针对中等生设计拔高类作业,针对学优生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作业等。通过层次化的作业让课堂上没有“吃饱”的学生继续补充营养,而让“吃不消”的学生可以慢慢消化,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课后作业得到更多拓展学习的机会,学习需求得以满足。
以人教版七下“Unit 10 I'd like some noodles.”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自己喜欢的食物写一篇作文。为了达到减负提质的目的,教师应对写作要求进行难、中、易3个层次的设计。其中,易是针对学困生,要求作文满足字数要求,能够参考范文仿写,作文中不能出现单词拼写错误;中则是针对中等生,要求在易的基础上尽量多使用所学的短语与表达,介绍自己喜欢的食物,同时要保证句子流畅,不犯语法错误;难则是针对学优生,要求在中的基础上使用丰富的句型,以增加作文的亮点。
4 结 论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的提出需要教师在课后作业上花更多心思,不断提升课后作业的灵活性、趣味性、多样性等,给学生的英语学习注入新鲜的活力。教师应深入研究“双减”政策,秉持“减负提质”的理念进行标准化设计,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完成作业,使学生成为具有行动力、思考力的人,在英语学习上始终保持前进与向上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王候候.浅析“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优化设计[J].英语教师,2023,23(8):96-99.
[2]袁丽.巩固双减成效,优化课后作业——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3(6):230-233.
[3]王顺珍“. 双减”背景下的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优化与实践策略[J].中学生英语,2023(10):71-72.
作者简介
马军生,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初中英语教学及班级管理。
(责任编辑: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