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观察对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镜手术围手术期间实施标准化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到2023年9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7例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膝关节镜手术治疗。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8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9例)患者采取标准化综合护理,评估两组焦虑状态、疼痛感、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评分、疼痛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化综合护理有利于调节关节镜手术治疗的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不良情绪,降低疼痛感,进一步提高膝关节功能。
关键词:膝关节镜手术,骨性关节炎,标准化综合护理,疼痛感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4.08.068
0 引 言
骨性关节炎常发于中老年群体,患者关节明显疼痛,日常生活严重受限。临床多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该治疗方法治疗效果良好,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是手术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创伤,患者不仅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并且在恢复期存在明显疼痛感,导致患者临床依从性下降[1]。因此,需要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工作,关注患者面对疾病、手术时的负面情绪,配合手术实施护理工作,将高质量护理手段落实到临床工作中,可有效促进患者身心舒适[2]。常规护理工作较少考虑到患者的个体情况,护理内容存在局限性,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接受度较差[3]。标准化综合护理能够综合考虑患者个体化情况,评估患者的实际需求,围绕患者个体体验出发,对患者实施护理服务,在保障护理质量的基础上,有利于提升护理安全性,改善膝关节功能[4]。本研究对实施关节镜手术治疗的骨性关节炎患者围手术期采取标准化综合护理,分析其实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为2022年1月到2023年9月,共计77例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骨性关节炎患者被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其中,观察组(n =39)男/女=29/10例,年龄54~79岁,均值(61.48±4.83)岁。病程3~7年,均值(4.53±1.79)年。体重46 ~89 kg,均值(61.49±3.26)kg。病变类型:单侧33例,双侧6 例。对照组(n =38)男/女=30/8例,年龄53~78岁,均值(61.44±4.82)岁。病程2~7年,均值(4.51±1.72)年。体重44~87 kg,均值(62.46±3.22)kg。病变类型:单侧34例,双侧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 >0.05)。
纳入标准:(1)患者符合《骨关节炎诊治指南》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均接受磁共振检查后确诊;(3)患者符合关节镜手术指征;(4)患者均已了解研究内容,自愿配合研究,精神状态良好。
排除标准:(1)伴随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者;(2)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3)存在精神系统疾病、认知障碍者;(4)存在智力障碍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术前禁食禁水,手术期间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术后进行伤口护理,指导患者用药,做好患者饮食护理工作,并提醒家属注意监督。
观察组采取标准化综合护理。(1)宣教与心理护理。入院后,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讲解规章制度,进行健康教育,详细讲解骨性关节炎知识,告知患者手术流程及手术优势,使患者建立信心。在交流过程中护理人员耐心解答患者在宣教中出现的疑问,纠正患者错误认知,帮助患者正视疾病,并鼓励患者保持积极情绪,以免因为情绪紧张出现应激反应。(2)术前准备。协助患者完成术前检查工作,在检查期间,注意保护患者隐私;指导其准备手术期间清淡饮食,适当食用钙质食物,坚持健康作息,保持睡眠充足;术前禁饮禁食。(3)术中护理。在手术室内,将患者调整到手术所需体位,注意合理控制搬动力度,禁止拖拽患者,在保证手术操作正常情况下适当调整体位使患者舒适;与医师密切配合准确传递相关手术器械,做好输液加温处理,给予患者个体化保暖服务;注意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状态,及时报告和处理异常情况。(4)术后护理。密切观察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给予疼痛管理。告知患者术后疼痛属于正常现象,缓解患者紧张感。同时,根据患者实际疼痛情况,讲解疼痛缓解方法。如果疼痛剧烈难忍,遵医嘱给予药物控制;注意巡视病房,密切观察患者恢复情况、各项指征情况以及切口情况;遵医嘱按时换药,保持动作轻柔,坚持无菌操作,以免交叉感染;给予患者肢体按摩服务,促进患者血液循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定时调节患者体位,做好患者皮肤及床单位清洁服务,避免出现压疮;指导患者正确饮食,注意清淡饮食,合理补充优质蛋白,禁止患者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进行术后活动指导,适当抬高患肢,加强功能训练,包括踝泵训练、股四头肌训练等。
1.3 评价指标
使用焦虑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焦虑状态,评分上升说明患者焦虑感严重。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患者疼痛感,评分下降说明患者疼痛感下降。应用膝关节Lysholm量表、膝关节功能评定量表(HSS)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提升,说明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效果明显。
1.4 统计学方法
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表示。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焦虑及疼痛改善情况
护理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焦虑、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护理后,两组情况均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焦虑、疼痛情况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2.2 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
护理前,两组膝关节Lysholm量表评分与HSS评分无显著差异(P >0.05),护理后,观察组膝关节Lysholm量表评分及HSS评分比对照组更高(P<0.05),详细数据见表2。
3 讨 论
骨性关节炎在临床较为常见,该疾病严重时会导致膝关节功能丧失。当前,临床主要通过关节镜手术治疗该疾病,在关节镜下切除增生骨质,创伤较小,有利于降低患者出血量,术后恢复速度较快,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为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还要在手术实施期间积极落实护理干预,对患者实施护理指导,进而为手术实施提供保障[5]。
本次研究中,实施了标准化综合护理的观察组在焦虑、疼痛感方面改善更显著,这与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的疼痛及心理关怀有关。关节镜手术仍存在创伤性,术后患者会出现疼痛感,进而导致患者难以配合各项护理操作。在标准化综合护理中切实加强患者疼痛护理工作,通过借助专业工具,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并对患者实施疼痛管理,可帮助患者减轻术后疼痛感,进而提升患者舒适度,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临床术后护理服务[6]。患者在手术前后常伴随明显焦虑感,术前多是出于对手术治疗效果的担忧,术后多是出于疼痛感带来的焦虑。因此,标准化综合护理不仅可以对疼痛感进行控制,也可缓解患者术后焦虑情况。此外,标准化综合护理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到实际护理工作中,在术前以及术后积极与患者沟通,切实对患者进行认知教育,为患者详细讲解配合手术治疗的好处,提高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及治疗依从性,并给予患者心理指导,帮助患者疏导及调节情绪,缓解患者担忧心理,使患者在整个围手术期间焦虑情况均有所下降[7]。
研究发现,采取标准化综合护理后,观察组膝关节Lysholm量表评分、HS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表明标准化综合护理对改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有显著效果。标准化综合护理能够根据患者术后需求,对患者进行功能训练指导和疼痛管理,保证患者饮食、活动合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缓解术后不适,使患者积极配合术后康复,进而有效保障患者膝关节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对实施关节镜手术治疗的骨性关节炎患者采取标准化综合护理,能够有效调节患者情绪,有利于降低患者疼痛感,可有效提升患者膝关节功能,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杜成会,罗虹.综合护理在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3,39(12):101-103.
[2]叶晓静.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 2021.
[3]彭哲,张琦.综合护理对红外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3):185-188.
[4]王宇.综合护理对膝骨性关节炎疼痛程度的影响效果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6):119-120.
[5]于博.综合护理在预防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中的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4):140-141.
[6]吴文娜.综合护理对红外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27):93+101.
[7]郭鸿雁.综合护理干预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股四头肌等速肌力康复的影响[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6(10):35-36+39.
作者简介
张红,本科,护师,研究方向为关节疾病护理。
(责任编辑:刘宪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