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分析标准化护理对中老年脑梗死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蚌埠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9年7月至2023年10月接收的50例中老年脑梗死患者,采用数字分配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标准化综合护理。对两组护理过程中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各个指标评分以及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标准化护理能够进一步改善中老年脑梗死患者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更加容易获得患者及家属的认可,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标准化护理,中老年,脑梗死,康复,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4.08.065
0 引 言
中老年人群是脑梗死高发的人群之一,而脑梗死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1]。以往在治疗的过程中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患者的恢复时间,但是恢复效果存在欠缺[2]。为了促进中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标准化护理干预成了一种重要的策略。标准化护理干预通过综合考虑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以个体化的方式提供全面的护理支持,旨在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为此,本文以蚌埠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收的患者为例,对标准化护理干预手段的影响效果进行分析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蚌埠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 019年7月至2023年10月接收的50例中老年脑梗死患者,采取数字分配法分为对照组(25)和观察组(25),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48~85岁,平均年龄(65.54±3.14)岁,平均病程(4.25±0.18)年,救治时间过程为6~42 h。观察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46~84岁,平均年龄(64. 19±3. 18)岁,平均病程(4.36±0.11)年,救治过程为7~49 h。两组资料差异不明显(P >0.05)。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入院时都需要通过MRI或CT诊断确定:所有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排除标准:精神疾病患者、智力缺陷者、内部器官损伤严重者等。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首先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和监测,根据患者评估状态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以及血压控制,根据药物合规性、剂量调整和不良反应的监测结果,提供必要的急救措施,在专业理疗师的指导下根据患者后续身体情况,制定一系列饮食计划。
观察组采用标准化护理干预手段。(1)身体功能康复训练。护理人员根据脑梗死患者出现的运动障碍具体表现,制定标准化康复护理计划,包括为患者提供热敷、按摩、理疗等物理治疗,并针对患者的特定病情和康复阶段,设计个性化的锻炼方案,如进行洗漱、穿衣、进食等操作训练,以提高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3]。(2)营养管理与药物监测。护理人员着重关注患者的饮食需求和摄食能力,评估患者的饮食习惯、口服能力和营养状况,并制定个性化的营养计划,提供适合患者口感和消化吸收的食物,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在药物监测当中,护理人员在保证患者按时、规律地服用药物的同时,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包括定期测量血压和生化指标,评估患者是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同时提供相关药物教育,帮助患者正确使用药物、避免药物相互作用或剂量错误。(3)心理社会支持。护理人员倾听患者及家属的内心困扰,帮助患者理解和应对由于患病产生的情绪波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此外护理人员通过引导患者参与社交活动、建立互助小组或推荐社会组织,帮助患者重新融入社会[4]。(4)家庭教育与关怀。护理人员通过面对面会谈、教育手册、视频或在线资源等形式,向患者家属提供相关知识,帮助他们理解脑梗死的影响和应对方法。同时,脑梗死患者康复需要一个有利于恢复的家庭环境。护理人员指导家庭成员进行必要的环境改造,以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条件。例如,移除家中的障碍物、增加防滑设施、安装扶手等。
1.3 观察指标
(1)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对患者护理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能力越高。(2)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对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项目类别包括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情感功能、社会职能以及身体健康等。(3)护理满意度。通过随机调查法对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包括: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1.0软件完成对数据的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以(x±s)表示,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生活能力比较
护理前两组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2.2 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各个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详细数据如表2所示。
2.3 满意度比较
在满意度比较当中,观察组护理非常满意20例,一般满意3例,不满意2例,根据计算得出总护理满意度为92%(23/25);对照组非常满意17例,一般满意2例,不满意6例,总护理满意度为76%(19/25)满意度。可看出观察组满意度相比对照组更高。两组差异比较明显(P<0.05)。
3 讨 论
对中老年脑梗死患者实施标准化护理,在进行身体功能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制定一套科学、系统的护理流程和标准,可确保每位患者都能得到高效统一的治疗与关照。在身体功能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可进行针对性的物理治疗和功能训练,以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僵硬和疼痛感,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提高中老年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营养管理方面,中老年脑梗死患者通常存在食欲减退、吞咽困难、摄食能力下降等问题,这会导致患者营养摄入不足,影响身体的康复和功能恢复。故良好的营养状态对脑梗死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能够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并支持整体的身体健康。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由于营养不良所导致的并发症,加速康复过程,并改善生活质量。在心理社会支持当中,由于患者出现脑梗死后可能会出现的功能损失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患者常常会出现焦虑、抑郁和自我效能感下降等心理困扰,而通过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如心理咨询和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调整情绪,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从而更好地参与康复训练。在家庭教育与关怀中,通过提升家属对脑梗死的认识,使患者家属能够进一步了解病情变化以及康复治疗的重要性,增强对患者日常生活照护的技巧,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和康复效果,减少复发率。
本研究中,实施标准化护理的观察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常规护理。这是因为标准化护理通过一系列规范化的评估和干预措施,如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康复阶段进行详细的能力评估,确定影响日常生活的关键因素,然后依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使其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提升。护理后,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这说明标准化护理提供了良好的康复训练手段,使得患者的各项生理功能能够得到很大的恢复,并且由于躯体疼痛的减少。患者在经过良好的恢复后,能够尽可能投入学习以及工作中,患者心理焦虑情况也会随之降低,使患者的社会能力得以提升。
对中老年脑梗死患者实施标准化护理,优点在于创造了一个可预测的护理流程,确保所有患者均能接受一致的治疗和护理标准,通过明确的治疗协议,减少了护理过程中的遗漏和差错,从而提升了护理质量。然而,标准化护理也存在一定不足,首先,同一治疗方案可能无法适应所有患者,其次,过于刻板的标准化护理流程可能会限制护理人员的创造性和灵活性,影响护理实践的持续改进和更新。故每一护理流程前进行个体化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标准化护理能够进一步改善中老年脑梗死患者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更加容易获得患者及家属的认可,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高霞.叙事护理联合共情护理在中老年脑梗死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婚育与健康,2023,29(21):190-192.
[2]林萃,宋菲,杜玲.IKAP理论指导的护理模式在中老年首发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1,7(12):41-44.
[3]程玉华,王花,苏美莲.居家护理对中老年脑卒中出院患者的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1,28(4):42-44.
[4]陆凤.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对手深度烧伤患者康复的影响和护理质量评价[ J ]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30):55+67.
作者简介
吴璇,本科,护师,研究方向为脑梗死护理。
(责任编辑:刘宪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