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分析标准化护理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间400例接受超声乳化手术的白内障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组,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标准化护理),各200例,比较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维度视功能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理应激反应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患者,采取标准化护理可提高术后康复效果,减轻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改善视功能生存质量。
关键词:标准化优质护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并发症,应激反应,视功能生存质量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4.08.066
0 引 言
白内障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眼病,多见于老年人群。白内障病因涉及多个方面,主要是营养障碍、代谢异常、衰老等原因所致[1]。在发病初期,部分病人没有明显表现,只有轻微的视力模糊,当病情发展到了中后期,晶状体混浊,可导致视物模糊,且模糊程度越来越严重,甚至会导致全盲,严重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与工作。目前,超声乳化术是治疗白内障主要手段。与常规术式相比,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可以帮助病人恢复至正常视力[2]。但是,在手术过程中,部分患者病情存在不确定性,或者配合度差,影响到术后恢复。本研究以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患者为例,对标准化护理应用效果展开了重点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 0 21年1月—2 0 2 3年1月间4 0 0 例接受超声乳化手术的白内障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组,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 0 0 例。对照组中,男8 9例(4 4. 5 0 %),女111例(55. 5 0 %);年龄5 4~8 0岁,均值(62.15±1.45)岁;BMI16.23~33.52 kg /m2,均值(27.44±2.20)kg/m2。观察组中,男80例(40.00%),女120例(60.00%);年龄52~81岁,均值(62.21±1.50)岁;BMI16.40~33.45 kg/m2,均值(27.50±2.18)kg/m2。上述资料对比无较大差异(P >0.05),符合比较标准。
纳入标准:经临床症状、裂隙灯检查、眼底筛查确诊为白内障者;接受超声乳化手术,并符合手术指征者;本人、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感染性疾病者、存在免疫缺陷者、沟通障碍者、肝肾功能异常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开展病情评估,排除手术禁忌证,术前一日冲洗泪道,引导并辅助患者接受各项检查,落实预防性抗生素点眼的情况、开展术前准备工作,访视患者,讲解手术过程、风险等,予以常规指导,术前在了解患者白内障基本病情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医生的习惯,准备centurion超声乳化仪、蔡司显微镜,设定好各种参数,并将脚踏、手术物品、器械摆放在相应位置,术前30 min,乳化机提前开机备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进行结膜囊冲洗(0.05%聚维酮碘),检查瞳孔大小,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麻醉生效后,开始手术;术中配合手术,术后开展病情观察,予以出院指导等。
1.2.2 观察组实施标准化护理
(1)标准化术前访视护理。开展心理疏导,术前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情绪,对于手术准确工作依从性不高,尤其是老年人。因此,术前护理人员在病房访视时予以心理疏导,积极沟通,主动交流,态度亲和,予以多样化、系统化、个性化健康宣教,针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具体流程、注意事项、效果及预后、术后康复知识等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并且尽量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细致的回答。鼓励患者建立积极心态,予以积极心理暗示,引导患者建立自信。予以社会支持,叮嘱家属多关心、照护患者,适当增加探望时间,减轻心理负担,提高患者配合。针对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成功期望值很高的情况,耐心介绍主刀医生的手术水平和以往的成功案例,让其解除顾虑积极配合手术。(2)术中配合。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介绍主刀医生和周围环境,给予患者舒适体位,再次核对患者信息、眼别、指导患者术中根据医生的指令注视显微镜灯光,不可随意转动眼球。配合主刀医生,做好三查八对,测试超声乳化针头、手柄的功能状态,保证仪器设备正常运行,严密观察灌注液的瓶高,灌注液量剩1/3时及时更换。术中参与人员在整个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观察生命体征、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异常,辅助医生进行处理,确保术中安全性。(3)术后优质护理。术毕将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均匀涂抹患眼,用无菌眼贴覆盖。嘱患者避免用力揉压术眼。(4)予以饮食调理。除了常规的清淡饮食外,还嘱患者多吃具备抗氧化、抗炎作用的食物,如鱼肉(富含omega-3脂肪酸)、橙子(富含维生素C)等。开展术后康复护理,指导患者做眼球转动、注视远近等运动指导,促进眼灵活性恢复,针对年轻患者,推荐运用视觉训练软件、动作游戏等康复方法。予以音乐疗法,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放松身心,促进大脑神经可塑性,加速视功能恢复。
1.3 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角膜水肿、虹膜损伤、眼内炎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发生率=(发生例数/总例数)×%。(2)对比两组应激反应,具体为护理前、后测定心率、肾上腺素、平均动脉压。(3)采用低视力者生存质量量表(Low vision Quality of Life scale,CLVQOL)评估两组生活质量,量表共325个条目,分为调节能力、远视力和光感等4个维度,采用Likert6级评分,共125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以%表示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以(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详细数据见表1。
2.2 应激反应
护理前,两组应激反应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护理后,观察组心率、平均动脉压、肾上腺素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 05),详细数据见表2。
2.3 生活质量
护理前,两组CLVQOL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3。
3 讨 论
白内障发病后,患者视力变得模糊,对光敏感,看东西存在浑浊感,导致这一病变的原因主要为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的影响、眼部创伤等[3]。超声乳化术在治疗白内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标准化护理是集科学性、整体性、多元性为一体的护理模式,结合优质护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对促进患者术后康复起到了积极影响,有助于提高患者术中配合,促进手术顺利完成。
本研究中,观察组角膜水肿、虹膜损伤、眼内炎等术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 05),说明标准化护理可减少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相关并发症。分析原因为:术中因器械操作不当、感染等因素,可导致角膜过度摩擦,或增加虹膜损伤,甚至术后护理不当导致眼内炎等感染并发症。标准化护理在术前通过一系列准备工作,结合医生的操作习惯,确保手术器械的适用性,减轻角膜摩擦与虹膜损伤风险。而术中无菌操作及无菌环境的保持,以及术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等药物的应用,可起到预防眼内感染的作用[4]。本研究中,观察组各维度CLV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心率、平均动脉压、肾上腺素低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标准化护理用于超声乳化术中,可减轻手术操作对患者产生的应激刺激,促进术后视功能的恢复,改善生活质量。分析原因为:标准化护理致力于为患者营造一个优质舒适、安全的手术室环境,使得患者可以尽快适应手术室陌生环境,减轻应激反应[5]。在标准化护理下,护理人员对手术室器械、手术设备、药品、物品等都进行了严格的质控,提高手术安全性。护理人员与医师协同合作,提高手术效率,同时,对手术室温湿度、气流进行精准控制,减轻患者术中不适感。在术前访视中,护理人员通过心理护理减轻患者心理应激,与患者良好沟通,减少术前焦虑、紧张,予以精神支持。此外,术中标准化护理措施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也起到了积极影响,如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不必要的医源性损伤,减少并发症[6 ]。术前术后护理人员均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护理计划,术后予以药物指导,开展眼部护理,指导眼部保健方法,以达到促进视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综上所述,标准化护理应用价值显著高于常规护理,对于减轻患者应激反应、促进术后视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娜,吴洋,任朋娟,等.手术室优质护理配合在老年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J ] .中国当代医药,2022,29(22):194-196.
[2]廖品正.中医眼科学[ M ]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34
[3]贾福禄,郑亚君,江悌燕.细节护理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透析与人工器官,2022,33(1):99-101+108.
[4]郭连芳.手术室多元化护理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2,29(1):26-30.
[5]田小银,郑礼帆,甘海波.手术室中舒适护理对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24):75-78.
[6]林巧真,胡丹,许春丽.手术室多元化优质护理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干预价值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27):174-176.
作者简介
陈琳梅,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为眼科手术室相关。
(责任编辑:刘宪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