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在新工科教育的背景下,在民办院校中成功实施高等数学与思政教育的标准化融合。本文首先深入分析了高等数学和思政教育标准化的要求,并对民办院校现有的教育情况进行了评估。随后,提出了一系列策略,包括跨学科课程设计、教师合作、跨学科项目和伦理教育,以指导实施融合。通过上海民办大学的成功案例分析,突出了教育融合对学生全面素质和跨学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最后,强调了实施教育融合策略的紧迫性,为民办院校在新工科背景下更好地满足标准化要求、培养具备全面素质和跨学科思维的学生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新工科,民办院校,高等数学,思政教育,标准化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4.08.041
1 高等数学与思政教育的标准化要求
1.1 高等数学标准化要求
高等数学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理工科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还是通识教育的一部分。为确保高等数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中国教育部和其他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高等数学标准化要求。教育部明确规定了高等数学课程的基本设置和要求[1],强调了高等数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核心目标,还规定了高等数学课程的教材、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标准,以确保教育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高等数学的标准化要求还包括对教师队伍的要求。高等数学教师应具备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数学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伦理[2]。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高等数学教育标准化要求也注重课程的评估和质量保障,教育部要求高校建立健全的课程评估体系,定期对高等数学课程进行评估和监测,以确保课程的质量和有效性。这种评估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还包括对教育教学方法、教材的评估,以及对学生学习体验的反馈收集。
1.2 思政教育标准化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通常简称思政课,是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法治素养。为确保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中国教育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思政教育标准化要求[3],规定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基本要求和原则。首先,明确指出思政教育应该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注重思政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思政教育标准化要求也强调了师资队伍的建设,思政课程的教师应该具备政治理论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伦理,同时,也应具备政治党性,确保思政教育的政治性和思想性。教师应积极参与政治教育改革,不断提高自身政治思想觉悟,以更好地传授思政教育内容。
2 民办院校高等数学与思政教育现状分析
2.1 民办院校高等数学教育现状
民办院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数学教育方面面临着独特的挑战和机遇。民办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设置通常符合教育部的标准,包括基础数学课程和专业数学课程[4]。然而,由于各民办院校的定位和特点不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一些民办院校在高等数学课程设置上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另一些更强调实际应用和跨学科融合,以满足不同专业领域的需求。教学资源是影响民办院校高等数学教育的关键因素之一,与部分公立高校相比,一些民办院校可能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和教育资源不充分的挑战。这可能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然而,一些民办院校通过与企业、其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积极引进高水平的教师和教育资源,以提高教育质量。同时,民办院校高等数学教育还需要面对学生多样性的挑战,学生的学科背景、学术水平和学习兴趣差异较大,因此,需要灵活的教学方法和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一些民办院校积极探索教学创新,采用互动教学、在线教育等方式,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2.2 民办院校思政教育现状
民办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面临独特的教育背景和挑战,同时也呈现出一系列特点和现状,民办院校思政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内容通常遵循教育部的要求,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然而,由于学校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一些民办院校在思政教育中融入了更多实际案例、创新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以增强教育的生动性和实用性[5]。民办院校思政教育需要应对学生多样性的挑战,学生的背景和兴趣广泛,思政课堂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一些民办院校引入互动式教学、讨论课程、社会实践等教育方式,积极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批判能力。与公立高校相比,一些民办院校在思政教育方面可能面临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的不足,可能导致教育质量不稳定,应积极加强教师培训和引进高水平的教育资源,以提升教育水平。
3 融合策略方法
3.1 教育融合理论
教育融合理论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其核心思想在于将不同学科、教育层次和教育资源有机融合,以创造更丰富、更有效的学习体验。这一理论旨在突破传统学科之间的界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跨学科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育融合理论的关键原则包括跨学科整合、教育资源共享、学生参与和自主学习、教育质量评估等。首先,跨学科整合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合作和整合,以促进学生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教育资源共享倡导共享和合作,提高教育效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再次,学生参与和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最后,教育质量评估关注多样化的评估方法,不仅考察学生的知识水平,还评估综合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教育融合理论在现代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在新工科背景下,它提供了一种理论支持,帮助教育界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对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通过教育融合,学生能够在不同学科和领域之间建立联系,更好地应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教育融合理论为教育创新和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指导,有望为未来的教育体系和教育实践带来积极影响。
3.2 高等数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策略
高等数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至关重要。课程整合是关键,可以通过设计交叉课程,将高等数学和思政教育的内容有机结合。这需要仔细策划课程大纲,确保数学知识与伦理、社会、政治等方面的教育目标相一致。教师合作至关重要,应该积极促进数学教师和思政教育教师之间的密切合作。可以通过定期的教师研讨会、跨学科项目和合作研究来实现,以确保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和有效传达。引入跨学科项目和案例研究也是一个有效的策略,可以让学生基于实际问题应用数学知识,同时考虑伦理和社会因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思政教育中应当强调伦理道德教育,使学生更加关注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数学课程中也可以加入伦理思考的元素,鼓励学生在数学应用中思考伦理和社会影响。
4 案例研究
在中国的教育领域,民办院校在教育融合方面积极探索,涌现出一系列成功案例,其中之一是上海民办大学的综合素质教育实践。该案例为高等数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提供了有益经验,旨在培养具备全面素质的人才。上海民办大学采用了课程整合的策略,将高等数学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设计了跨学科的课程,如“数学与社会伦理”,在数学教学中同时涵盖伦理、社会等方面的教育内容。这种整合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在社会和伦理背景下的应用,培养跨学科思维。学校鼓励教师之间的紧密合作,数学教师与思政教育教师共同设计课程,交流教育理念,确保教育目标的一致性。这种协作不仅促进了师资力量的整合,还使教育更加有针对性和综合化。同时,上海民办大学注重跨学科项目和案例研究。学生参与解决实际问题的项目,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和伦理问题的探讨中。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学校强调伦理教育,将伦理道德教育融入思政教育和数学课程中,鼓励学生思考数学应用的伦理和社会影响,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
5 实施评估
5.1 实施教育融合策略
实施教育融合策略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具备全面素质和跨学科能力的学生,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明确的教育目标是实施教育融合策略的基础,学校或教育机构应明确定义教育的长期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这有助于为教育融合提供明确的指导方向和共同的愿景。跨学科课程设计是实施教育融合的关键一环,教育融合要求制定综合的课程设计,将不同学科和教育领域有机结合,以满足教育目标。跨学科课程设计应注重课程内容的整合,以便学生能够在不同学科之间建立联系。教师培训和支持也是成功实施教育融合策略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师需要接受跨学科教育的培训,以适应新的教育模式。学校应提供支持,鼓励教师参与教育创新和合作研究项目,以提高专业素质和跨学科教育能力。教育融合策略的评估和反馈是确保其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学校应定期评估教育融合的实施情况,收集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根据反馈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不断提高教育融合的质量和效果。
5.2 教育融合效果评估
教育融合效果评估是确保教育融合策略的有效性和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估,可以了解教育融合对学生、教师和教育机构的影响,进一步改进教育融合的实践。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是评估的核心,评估应关注学生在不同学科和领域中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他们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可以通过考察学生的学术成绩、参与跨学科项目和案例研究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来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也需要评估,教育融合可能需要教师跨学科合作、采用新的教育方法和教材,因此评估应关注教师的教育质量和能力提升情况。可以通过观察课堂教学、教师参与教育创新项目的程度、学生和同事的反馈以及教育成果来实现。评估应考虑教育机构整体的变化,包括学校或机构的教育质量、声誉、学生满意度、教育创新能力等方面。教育融合策略的实施应该能够提升整个机构的教育水平和影响力。
6 结 语
在新工科背景下,民办院校的高等数学与思政教育标准化融合是一项重要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本文探讨了实现这一目标的策略方法,总结如下:高等数学标准化要求学生具备坚实的数学基础,而思政教育标准化要求培养学生的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为实现融合,课程整合、教师合作、跨学科项目和伦理教育等策略至关重要。民办院校高等数学和思政教育的现状分析表明,在融合前存在课程分离、教师合作不足等问题。融合策略需要解决这些问题,促进跨学科整合和合作。
教育融合理论为本文提供了理论支持,强调跨学科整合、教育资源共享、学生参与和自主学习等原则。高等数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策略也强调了课程整合、教师合作、跨学科项目和伦理教育等实际操作方法。最后,通过分析上海民办大学的教育融合成功案例,为民办院校提供了宝贵经验。案例表明,教育融合可以培养具备全面素质和跨学科能力的学生,有助于满足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春鸽.高等数学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渗透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30):2-4.
[2]韩思雨, 朱剑,卞继承,等.新工科院校数学分级教学改革的探索——以新疆工程学院为例[ J ] . 科技视界,2022(20):127-129.
[3]张玲.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风,2022(19):136-138.
[4]李丹.高校数学课堂教学与思政课建设的协同效应[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23):143-144.
[5]张锐,毛耀忠,谢建民.新工科理念下高等数学课程“模块化”教学实践研究——基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科专业[J].甘肃高师学报,2021,26(5):46-51.
作者简介
刘敏,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数学。
(责任编辑: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