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struction of a group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program for women in pregnancy based on positive psychology
Abstract" Objective:To construct a group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program for women during pregnancy based on positive psychology,an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ensuring women's mental health during pregnancy.Methods:Guided by the theory of positive psychology and combined with the results of literature search an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the first draft of the group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program for women in pregnancy based on positive psychology was formulated.From August to December 2021,15 experts were selected for two rounds of Delphi expert correspondence,to develop a group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program for women during pregnancy based on positive psychology.Results:The recovery rate of questionnaires was 100%;the expert authority coefficient was 0.840;In the first round of expert correspondence,the Kendall's W coefficient of primary,secondary,and tertiary items were 0.215,0.546,0.262,and the importance of primary,secondary,and tertiary items were 0.232,0.562,0.617,respectively(Plt;0.01).The final group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program for women in pregnancy based on positive psychology includes 3 primary items,13 secondary items,and 44 tertiary items.Conclusion: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women's group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program during pregnancy is scientific,the content is necessary and feasible,and can provide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the management and intervention measures to guarantee women's mental health during pregnancy.
Keywords" positive psychology; women in pregnancy; group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project construction; Delphi method
摘要" 目的:构建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妊娠期女性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为保障妊娠期女性心理健康措施制定提供参考。方法: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结合文献检索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拟定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妊娠期女性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初稿。于2021年8月—12月选取15名专家进行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制定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妊娠期女性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40;第1轮专家函询一级条目、二级条目、三级条目重要性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15,0.546,0.262,第2轮专家函询一级条目、二级条目、三级条目重要性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32,0.562,0.617(Plt;0.01)。最终形成的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妊娠期女性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包括3个一级条目、13个二级条目、44个三级条目。结论: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妊娠期女性团体心理辅导方案构建过程科学,内容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可以为制定保障妊娠期女性心理健康的管理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妊娠期女性;团体心理辅导;方案构建;德尔菲法
doi:10.12102/j.issn.1009-6493.2024.19.011
妊娠和分娩是女性生命中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整个过程通常伴随着复杂的生理和心理应激,从而导致孕产妇身体和心理均承受较大的压力,易出现心理问题。研究显示,妊娠期女性的心理问题中最为多见的是焦虑与围产期抑郁[1]。孕产妇焦虑症的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2~3倍[2],我国孕妇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16.3%[3]。《孕产妇心理健康管理专家共识(2019年)》[4]提到,应加强孕产妇心理保健服务,有效预防心理问题,提升孕产妇的心理健康水平。研究表明,针对孕产妇心理干预以认知疗法等传统心理学模式为主[5⁃7],干预人群以围产期抑郁的孕产妇为主,对于孕产妇的预防性心理干预较少见。因此,本研究拟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借助文献回顾和半结构式访谈,通过德尔菲专家函询,构建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妊娠期女性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为保障妊娠期女性心理健康、预防孕产妇发生心理问题提供参考方案。
1" 研究方法
1.1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小组共有5名成员,包括1名主任护师、1名具有心理治疗师资质的副主任护师、2名具有心理疏导师资质(研究方向为心理护理及产科护理,学历均为本科及以上的主管护师)、1名具有国家二级心理函询师资质(从事孕产妇心理护理研究的硕士生)。研究小组负责制定研究主题、构建方案、研制专家函询表、选择专家、对专家评分及意见进行统计分析。
1.2 初步拟定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妊娠期女性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1.2.1 理论基础
积极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积极品质,发展个人力量和美德,从而使人达到最佳的功能和幸福,其强调关注正常人心理问题的预防,而不是弥补不足[8]。积极心理学理论中心为“1个中心、3个支撑点”,1个中心为主观幸福感,3个支撑点为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人格和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9]。本研究方案的构建围绕“1个中心、3个支撑点”展开。
1.2.2 文献检索
以中文检索式(“围产期抑郁”OR“妊娠期”OR“焦虑”OR“积极心理学”OR“心理健康”)AND(“筛查”OR“管理”OR“预防”OR“护理”)及英文检索式[(“perinatal depression”OR“gestation period”OR“anxious”OR“positive psychology”OR“mental health”)AND(“screening”OR“management ”OR“prevention”OR“nursing”)]检索数据库、指南网及专业协会网站,包括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CINAHL、MedLine、国际指南协作网、中国指南网、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美国国立指南库、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网站、昆士兰卫生组织网站、Alzdata、加拿大情绪和焦虑治疗网站、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网站、医脉通、Dynamed Plus、EMbase、SinoMed、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为2001年1月1日—2021年1月1日。经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后共纳入12篇文献,其中3篇临床指南评价为A级,4篇专家共识、1篇系统评价和2篇推荐实践评价为B级,2篇随机对照试验为C级。研究小组对文献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国内外妊娠期女性心理健康现状及需求。
1.2.3 半结构式访谈
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于2021年6月—7月,对14名在上海某三级甲等医院产检的孕妇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由2名研究人员收集资料,访谈前明确告知受访者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获得知情同意并严格遵守医学伦理学原则,每名受访者访谈时间为50~60 min。访谈孕妇纳入标准:1)孕周为14~40周;2)既往无精神病史及人格障碍,无脑部疾病;3)无严重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孕妇访谈提纲:1)在您怀孕前,对孕期的幸福感有憧憬吗?如果有,请具体描述一下。2)您觉得是您身上的哪些优势让您在孕期能够更好地感知幸福?3)您希望增加哪些优势,让自己的孕期更幸福。4)您觉得积极的情绪能帮助您在孕期有更好的幸福感体验吗?如果是,请具体描述一下是哪些情绪?5)您觉得在孕期,您家人或朋友在您孕期体验幸福感上,起到了哪些作用呢?6)您觉得在孕期哪些体验有所改善,可以让您在孕期感到更幸福?访谈内容围绕妊娠期女性孕期幸福感体验展开,每次访谈结束后24 h内对访谈资料进行转录整理并双人复核,2名小组成员使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经过分析资料发现妊娠期女性孕期幸福感体验主要来自自身优势的自信心、稳定情绪的乐观、良好人际沟通的感激、家人支持的希望4个主题,为后续干预方案的构建提供了依据。
1.2.4 拟定方案初稿
基于理论基础、文献检索、半结构式访谈结果,初步形成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妊娠期女性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包括课程前准备、课程实施、课程后评价3个一级条目、13个二级条目和32个三级条目。
1.3 专家函询
1.3.1 制定函询问卷
专家函询问卷包含问卷填写说明、专家个人基本信息和干预方案内容函询表。问卷填写说明包含研究背景、目的和填写方法等。专家个人基本信息包含专家一般资料、专家熟悉程度和判断依据。干预方案内容函询表为方案初稿内容,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邀请专家对初稿中每个条目进行赋值。本研究采用电子邮件和微信发放函询表的形式。
1.3.2 选择函询专家
纳入标准:1)副高级及以上职称;2)本科及以上学历;3)从事孕产妇心理护理、临床心理、产科等相关领域者;4)在孕产妇心理健康、心理学和产科领域具有15年以上临床经验。
1.3.3 实施专家函询
2021年8月—12月共实施了2轮函询,第1轮获得专家的一般资料及对专家对指标修改意见后,1周内采用同样的形式发放第2轮问卷,回收后再次进行数据统计及分析,最终汇总意见确定干预方案内容。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和SPSS 27.0进行双人数据录入与分析。专家一般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频数、百分比(%)表示,各级指标的重要性评分采用均数±标准差(x±s)及变异系数表示,以重要性均分gt;3.50分、变异系数lt;0.25作为条目筛选的标准[10];用问卷有效回收率表示专家的积极程度;用权威系数(Cr)表示专家权威程度,使用专家对指标的判断依据(Ca)、熟悉程度(Cs)和学术水平(Cx)进行判断;用肯德尔和谐系数表示专家意见协调程度,以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专家一般情况
纳入的15名专家为长期在三级甲等医院从事孕产妇心理护理研究者、临床心理专家和产科专家,年龄(45.53±2.47)岁,工作年限(20.73±4.65)年。其余一般资料见表1。
2.2 专家的积极程度和权威程度
经过2轮专家函询,共发放了15份问卷,并且全部得到回收,回收率均达到了100%,其中第1轮有5名(33.33%)专家提出意见,第2轮有2名(13.33%)专家提出意见,表明专家的积极性高。2轮函询专家相同,专家的学术水平系数为0.821,熟悉程度系数为0.828,专家的判断依据系数为0.872,因此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40,表明专家权威程度高。
2.3 专家的协调程度
第1轮函询条目变异系数为0.06~0.45,其中5个条目变异gt;0.25,研究小组对方案进行调整;第2轮函询变异系数为0.00~0.18,均lt;0.25。第1轮专家函询一级条目、二级条目、三级条目重要性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15,0.546,0.262,第2轮专家函询一级条目、二级条目、三级条目重要性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32,0.562,0.617(Plt;0.01)。详见表2。
2.4 专家函询结果
第1轮专家函询中,5名专家提出相关意见:1)专家提出在心理状态评价中增加三级条目“焦虑状态心理”测评,以完善对孕妇心理状态现状的了解;2)专家提出在一级条目课程实施中增加三级条目,标明课程内容来自积极心理学理论的维度;3)专家提出将“积极的自我”运用到孕产期,建议第2次团体课中增加“如何在孕期和产后平衡适用自身优势”内容;4)专家提出在第4次团体课程中增加“学习如何使用积极评价应对孕期不愉快经历”内容;5)专家提出在第7次团体课程中增加“了解伴侣优势”,可以增进夫妻之间的了解,从而促进家庭良好关系的建立,从而帮助孕妇获得更多家庭支持。以上修改意见经研究小组讨论,均接受专家建议。第2轮专家函询中,专家未对一级条目、二级条目提出修改意见。2名专家对三级条目提出修改意见:1)在第7次团体辅导家庭作业中,将“与伴侣尝试练习主动建设性回应”改为“与伴侣及朋友尝试练习主动建设性回应”;2)在第3次团体辅导中,将“通过冥想设立积极目标”改为“通过冥想塑造心目中更好的我”。经研究小组讨论,接受以上专家建议,最终确定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妊娠期女性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形成了具有课程前准备、课程实施、课程后评价3个一级条目、13个二级条目和44个三级条目的方案。详见表3。
3" 讨论
3.1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妊娠期女性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具有科学性
本研究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基于循证理念进行文献检索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严格按照质性研究要求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收集妊娠期女性心理健康需求及幸福感体验,形成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初稿;经过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形成最终干预方案。研究中遴选的专家对方案的科学性、可靠性、适用性、可行性起关键作用[11⁃12]。本研究邀请来自上海市三级甲等医院从事产科、心理护理、临床心理专科的临床医护专家15人。工作年限为(20.73±2.47)年,副高级职称占66.67%,高级职称占33.33%,博士研究生占20.00%,硕士研究生占53.33%,本科占26.67%。2轮专家函询中问卷有效回收率均达100%,其中第1轮有5名专家提出意见或建议,第2轮有2名专家提出意见或建议,说明专家对本研究关注性和积极性高。2轮专家函询的权威系数均gt;0.8,说明函询结果具有可信性。本研究运用了肯德尔和谐系数表示专家对条目的一致性评价,且肯德尔和谐系数第2轮均大于第1轮,说明专家意见趋向一致,协调性好,函询结果可靠。因此,研究数据均表明本研究方案构建过程真实,方案内容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
3.2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妊娠期女性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具有必要性
妊娠期对于女性而言,是生命中十分重要的一段时期,保持妊娠期良好的心理健康,对于孕妇、胎儿乃至家庭和社会都是十分必要的,孕妇如发生心理健康问题,如围产期抑郁等会对孕产妇的生活质量、婚姻关系和社会功能状态产生严重影响,严重者甚至出现自杀或杀婴行为[13]。此外,也有研究显示,孕妇在妊娠期间抑郁会增加早产儿、低体重儿和胎儿生长受限的风险[14]。研究表明,婴幼儿的情感、行为发育会因为其母亲发生围产期抑郁而受到负面影响[15⁃17]。近年来,孕产妇心理健康成为国内外学者和专家关注的重点。2019年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USPSTF)发布的《围产期抑郁的干预和预防建议》中也提出,应针对围产期抑郁的高危人群提供预防和函询干预[18]。马来西亚卫生技术评估组发布的《抑郁症管理》[19]和加拿大安大略省注册护士协会(RNAO)发布的《围产期抑郁的评估和干预》[20]均表明,应对于有心理健康问题或早期症状的妇女提前实施预防策略。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的颁布,我国政府正大力推动维护孕产妇心理健康体系的建立。《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2018)》十分明确地提出,应当及时对孕产妇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以预防抑郁症的发生[21]。《孕产妇心理健康管理专家共识(2019年)》[4]也提到,应加强孕产妇心理保健服务,有效预防心理问题,提升孕产妇的心理健康水平。目前,孕产妇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仍多集中在横断面调查或对已发生心理问题的孕产妇进行干预等方面,在预防孕产妇发生心理健康问题方面的研究较为缺乏,因此开展维护孕产妇心理健康,预防孕产妇心理问题发生的相关研究显得十分重要。本研究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其与传统心理学主要关注消极和病态心理不同,强调预防,而不是弥补不足[8]。本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三大支柱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为方案内容的维度进行构建,拟通过课程的实施提高妊娠期女性的主观幸福感,减轻抑郁情绪,从而保持妊娠期女性的心理健康,预防妊娠期女性心理问题的发生。本研究构建的方案聚焦于妊娠期女性心理健康预防性干预,具有必要性。
3.3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妊娠期女性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具有可行性
多项研究显示,妊娠期女性心理问题的发生与孕产妇人口学、社会心理学、生物学和产科等多种因素相关[22⁃24]。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2018年发布的《产前和产后心理健康临床管理和服务指南》[17]和我国2019年发布的《孕产妇心理健康管理专家共识(2019年)》[4]均指出,性格内向、自卑、易受外界影响,缺少社会支持、与他人的交往疏远,曾遭受过家庭暴力,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以及曾遭受过家庭破裂、丧偶等情况,这些都是影响妊娠期女性心理状态的高风险因素。
在方案内容构建上,本研究前期在文献检索中发现妊娠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有自身性格、情绪和社会支持系统,同时在半结构式访谈中总结妊娠期女性幸福感体验分别是来自自身优势的自信心、来自稳定情绪的乐观、来自良好人际沟通的感激和来自家人支持的希望4个主题。因此,在改善自身性格影响因素和提升其自信心的幸福感体验上,本方案首先通过优势问卷的自评,让孕妇了解自身优势,加深孕妇对自己的了解,其次通过冥想“更好的我”增强孕妇对自我的信心,从而塑造积极的自我。在改善情绪影响因素和提升乐观的幸福感体验上,本方案首先学习理性情绪疗法,知晓是调节情绪的重点在于客观地看待发生的事情,以期帮助孕妇形成积极的情绪,其次通过问卷测试和讨论,让孕妇学习增加满足的10种方法,并引导孕妇知晓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在孕期的不同表现,让孕妇学会如何变得更加乐观。在改善社会支持系统影响因素和提升感激及希望的幸福感体验上,本方案首先通过帮助孕妇学习积极沟通的方法,鼓励其了解家人和朋友的优势,从而协助创建积极的人际关系。其次,通过帮助孕妇学会培养希望的方法和指导感恩信的书写,让其内心感受到更多希望和感激。
在开展形式上,本研究方案是以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开展,很多研究和实践表明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有效地减轻个体抑郁情绪,提高个体幸福感[25]。向玉华等[26]研究也指出,积极心理学导向的团体心理辅导可明显缓解不孕症妇女焦虑和抑郁情绪,从而使病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及主观幸福感得到提高。
在保障方案完成度上,由于本团体方案时长持续8周,每周1次,为了保障每次团体的参与人数,防止参与孕妇中途脱落,首先在课程前设置阶段,通过团体说明会、心理评估和一对一访谈来充分评估参与孕妇的个人情况,同时签署团体心理辅导承诺书并进行心理教育,从而促进参与孕妇对团体方案的了解,增加其参与动力。在参与孕妇孕周选择上,参照2019年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发布的《围产期抑郁的干预和预防建议》中提出的从孕中期开始进行预防干预[18],同时为了减少因为分娩而导致不能完成全部课程的因素影响,因此最终选择纳入孕妇的孕周为14~30周,从而保障方案的参与度和完成度。
综上所述,本研究是在充分考虑到妊娠期女性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及幸福感体验的基础上,结合积极心理学理论和国内外指南及专家共识构建的相应护理干预方案,具有可行性。
4" 小结
本研究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检索、半结构式访谈和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形成了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妊娠期女性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该方案包括3个一级条目、13个二级条目、44个三级条目的方案,且构建过程严谨,方案科学、合理,为保障妊娠期女性心理健康,预防孕产妇发生心理问题提供参考方案。后续拟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方案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验证。
参考文献:
[1]" 黄春艳,罗雪梅,程秋蓉.妊娠期妇女焦虑、抑郁状态的研究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2):7,11.
HUANG C Y,LUO X M,CHENG Q R.Research progress o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pregnant women[J].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2019,35(2):7,11.
[2]" GOODMAN J H,GUARINO A,CHENAUSKY K,et al.CALM pregnancy:results of a pilot study of 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 for perinatal anxiety[J].Archives of Women's Mental Health,2014,17(5):373-387.
[3]" NISAR A,YIN J,WAQAS A,et al.Prevalence of perinatal depression and its determinants in China: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2020,277:1022-1037.
[4]"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女心理健康委员会心身健康学会,中国预防医学会,等.孕产妇心理健康管理专家共识(2019年)[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9,30(7):781-786.
Psychosomatic Health Society,Committee of Women Mental Health Care,China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Association,China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et al.Consensus on maternal mental health management(2019)[J].Chinese Journal of Woman and Child Health Research,2019,30(7):781-786.
[5]" LÖNNBERG G,JONAS W,BRÄNSTRÖM R,et al.Long-term effects of a mindfulness-based childbirth and parenting program--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Mindfulness,2021,12(2):476-488.
[6]" 陈琼霞,罗书,林娟,等.产前心理干预联合动机性访谈对孕产妇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21,32(8):1166-1171.
CHEN Q X,LUO S,LIN J,et al.Effect of prenatal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ombined with 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on the depression and anxiety emotions of pregnant and postpartum women[J].Chinese Journal of Woman and Child Health Research,2021,32(8):1166-1171.
[7]" 陈松佳.心理护理干预对孕产妇产后抑郁情况、妊娠结局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26(8):86-88.
CHEN S J.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ostpartum depression,pregnancy outcome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regnant women[J].Modern Nurse,2019,26(8):86-88.
[8]" DUCKWORTH A L,STEEN T A,SELIGMAN M E.Positive psychology in clinical practice[J].Annu Rev Clin Psychol,2005,1(6):2951.
[9]" 孟维杰,马甜语.积极心理学思潮兴起:心理学研究视域转换与当代价值[J].哲学动态,2010(11):103-108.
MENG W J,MA T Y.The rise of positive psychology:the transformation of psychological research horizon and contemporary value[J].Philosophical Trends,2010(11):103-108.
[10]" 吴琼,孟亚慧,张惠玲,等.基于德尔菲法的中医传统护理技术实践课程设置的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7):806-810.
WU Q,MENG Y H,ZHANG H L,et al.Study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practice curricuLum based on Delphi method[J].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Nursing,2019,25(7):806-810.
[11]" 李月仪,陈伟菊.德尔菲法在护理管理学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研究,2018,32(21):3339-3341.
LI Y Y,CHEN W J.Application status quo of Delphi method in nursing management[J].Chinese Nursing Research,2018,32(21):3339-3341.
[12]" 孙晨,路孝琴.以人为中心的全科医生应诊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7):773-778.
SUN C,LU X Q.Evaluation index system construction of human-centered consultation service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7,20(7):773-778.
[13]" WONCHK E,DE MEDEIROSC B,BARRETTJ A,et al.Postpartum depression and brain response to infants:differential amygdala response and connectivity[J].Social Neuroscience,2016,11(6):600-617.
[14]" ADELE V.Prevention of postpartum unipolar depression[EB/OL].(2021-08-13)[2023-05-31].https://www.uptodate.cn/contents/zh-Hans/postpartum-unipolar-depression-prevention.
[15]" WOOLHOUSE H,GARTLAND D,MENSAH F,et al.Maternal depression from pregnancy to 4 years postpartum and emotional/behavioural difficulties in children:results from a prospective pregnancy cohort study[J].Archives of Women's Mental Health,2016,19(1):141-151.
[16]" VAN DER WAERDEN J,GALÉRA C,LARROQUE B,et al.Maternal depression trajectories and children′s behavior at age 5 years[J].J Pediatr,2015,166(6):1440-1448.
[17]" NCCMH.Antenatal and postnatal mental health clinical management and service guidance[EB/OL].[2023-03-21].http://www.nice.org.uk/guidance/CG192.
[18]" USPSTF.Internationsto prevent perinatal depression[J].JAMA,2019,321(6):580-587.
[19]" Malaysian 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 Section.CPG management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EB/OL].[2023-04-04].http://guide.medlive.cn/guideline /19788.
[20]" Registered Nurses,Association of Ontario.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s for perinatal depression[EB/OL].[2023-03-04].https://rnao.ca/sites/rnaoca/files/bpg/Perinatal_De-pression_FINAL_web_0.
[21]"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2018)[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8,53(8):7-13.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Group of the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Branch of 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Guidelines for prepregnancy and pregnancy health care(2018)[J].Chinese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2018,53(8):7-13.
[22]" SILVERMAN M E,REICHENBERG A,SAVITZ D A,et al.The risk factors for postpartum depression:a population-based study[J].Depression and Anxiety,2017,34(2):178-187.
[23]" GELAYE B,RONDON M B,ARAYA R,et al.Epidemiology of maternal depression,risk factors,and child outcomes in low-income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J].Lancet Psychiatry,2016,3(10):973-982.
[24]" LANCASTER C A,GOLD K J,FLYNN H A,et al.Risk factors for depressive symptoms during pregnancy:a systematic review[J].Am J Obstet Gynecol,2011,205(3):236.
[25]" 李萍.学生抑郁的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积极心理学视角[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6:1.
LI P.Group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intervention for student depression:positive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M].Shanghai: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2016:1.
[26]" 向玉华,赵敏,刘春雷.积极心理学导向的团体辅导对不孕症妇女心理健康状况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8,21(4):439-443.
XIANG Y H,ZHAO M,LIU C L.Influence of group guidance based on positive psychology on mental health statu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infertility women[J].Chinese Journal of Coal Industry Medicine,2018,21(4):439-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