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跨学科教学既能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又能加快课程改革的进程,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新课标视域下,各阶段、各学科的教师都需要大力建设跨学科教学体系,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文章基于跨学科教学的特点和优势,探索在整合教学资源、丰富学习过程、贯彻多元评价的过程中提升小学音乐跨学科教学活动效能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音乐;跨学科教学
作者简介:龚磊(1981—),男,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往往侧重传授理论知识和音乐演唱技能。在新课标视域下,音乐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得到重视,而如何实施小学音乐跨学科教学成为一个更加需要重视的问题。教师应准确理解跨学科教学的特点和优势,探索科学有效的小学音乐跨学科教学策略,构建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的小学音乐跨学科教学体系。
一、跨学科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分析
(一)综合性
跨学科教学将不同学科的教学资源整合在一起,彰显综合性。具体而言,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思想、方法等,能够建立多维度、多层次的教学体系。如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再局限于某一学科的视角,而是能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可见,跨学科教学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践性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课程的实践性。跨学科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鼓励学生将学习内容灵活应用在具体实践中。通过跨学科教学设置富有挑战性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不仅能增强主体学科的实践教学效果,还能促进其他学科的拓展实践。
(三)开放性
不同于传统的学科实践活动,跨学科教学以特定主题为引领,强调学生的多元活动和丰富体验,突出学习过程的开放性。跨学科教学能将学生从单一的学科框架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广泛搜集和运用学习资源,有效促进学生的开放性学习,使学生持续完善知识储备,拓宽学习视野。此外,开放性教学还能营造自由、包容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四)自主性
跨学科教学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学习方式。在跨学科教学期间,教师扮演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充分经历独立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
二、新课标视域下的小学音乐跨学科教学策略
(一)突破学科界限,整合教学资源
跨学科教学之“跨”,意在突破不同学科的界限,深度整合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多维度整合小学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建设跨学科教学体系,拓展教学活动的深度与广度。
1.文艺相通:音乐与语文结合
文学与艺术是紧密相连、相互渗透的。教师可以关联文学和艺术实施小学音乐跨学科教学,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其审美能力。
以苏少版音乐四年级下册《忆江南》的教学为例。歌词改编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词,展现江南的美景。教师分析教材,整合音乐作品与诗词作品开展跨学科教学活动“诗词中的音乐”。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忆江南》,让学生想象江南之美。其次,教师出示诗词素材《忆江南》,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生平、创作背景,分析诗词情感基调。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照音乐与诗词,深入探讨江南山水之美,从而培养学生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
由此,教师捕捉音乐作品中的文学元素,实施跨学科教学,既能深化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又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
2.音美一体:音乐与美术结合
细致分析音乐与美术,前者为听觉艺术,后者为视觉艺术,它们共同作用于人体的感官系统,传递思想和表达情感。在小学音乐跨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音乐与美术的本质联系,整合音乐与美术学科,多方面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艺术理解和表达能力。
以苏少版音乐四年级上册《我们的田野》的教学为例。歌词贴近生活、旋律轻快,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真正的田野。在欣赏和演唱音乐的基础上,学生还可以通过绘画、粘贴画等形式还原音乐场景。据此,教师以“画中有音,音中有画”为主题开展跨学科教学活动,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美术创作方式表现歌曲。首先,教师带领学生欣赏音乐,激发其审美感知。其次,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以水彩画、油画、粘贴画等形式自由表现音乐内容。最后,教师展示和评价学生的作品,有机结合音乐和美术,使学生获得深刻的审美创造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3.以乐广识:音乐与科学结合
音乐与科学看似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然而深度分析音乐作品的深刻内涵和表现方法可以发现,其许多内容都可以引导学生认识科学世界。据此,教师可以整合音乐与科学学科实施跨学科教学,使学生博学广识。
以人教版音乐三年级上册《大树桩你有几岁》的音乐教学为例。歌词以童趣的语言,基于大树桩的年轮揭示其年龄的秘密,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教师以此为切口整合科学学科,以“树桩和年轮”为主题开展跨学科教学活动。具体资料与教学流程如下。
资料链接:树桩自白卡(以树桩为第一视角,“自述”年轮和年龄的关系)。
教学流程:
(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音乐;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树桩自白卡”,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年轮;
(3)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音乐;
(4)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树桩,拍照记录,猜测大树的年龄。
由此,教师精选音乐素材,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从而主动积累科学知识,拓宽科学视野。
4.立德树人:音乐与道德与法治结合
小学音乐学科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教师应坚持育人为本,强化素养立意,深化小学音乐教学改革。道德与法治学科意在培养学生的正确观念和良好品质。为此,教师可以整合音乐与道德与法治学科,在立德树人的基础上实施小学音乐跨学科教学。
以苏少版音乐六年级上册《手拉手,地球村》的教学为例。歌曲的第一部分以欢快的节奏表现地球村的美好景象,第二部分以慢节奏展现人类携手共进的画面,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增强学生保护自然的意识。教师结合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地球我们的家园”的内容开展以“守护我们的地球家园”为主题的跨学科教学活动。首先,教师展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拓展资料,引导学生讨论有关“我们的家园”的话题,为学生学习歌曲做准备。其次,教师引导学生正式欣赏和演唱音乐,使学生理解音乐传递的情感,并思考地球的环境问题,从而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让学生提出保护地球的具体方法,以此巩固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改革教学方法,丰富学习过程
不同于传统的单一学科教学,跨学科教学对学生提出更高层次的自主学习、开放探究和综合实践要求。为此,教师应在具体的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
1.创设跨学科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教师应通过信息技术赋能,创设跨学科教学情境,以此营造特定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又以苏少版音乐四年级下册《忆江南》的教学为例。教师基于“诗词中的音乐”的主题,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制作诗词吟诵动画,创设诗词吟诵情境。画面中,诗人在河岸边吟诵《忆江南》。画面的背景音乐以古筝曲为主,营造古色古香的氛围,让学生仿佛穿越时空,与诗人一同置身于烟雨蒙蒙的江南。由此,学生可以自然将诗词与音乐结合起来,提高跨学科学习的兴趣。教师还将情境贯穿学生的探究活动,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深入探索江南之美。
2.设计启发性问题,拓展学习深度
启发性问题意在引导学生持续思考,拓展学习深度。跨学科教学要求学生在主体学科的基础上,掌握更多学科的知识、思想、方法等。教师可以由此设计层层递进的启发性问题,使问题辐射多个学科,从不同角度启发学生思考。
又以人教版音乐三年级上册《大树桩你有几岁》的教学为例。教师基于“树桩和年轮”的主题,为学生设计以下启发性问题。
问题一:“树桩上一圈一圈真漂亮”,这“一圈一圈”的线条是什么?
问题二:为什么树桩上有七十圈,大树桩就有七十岁?
问题三:通过数树桩上的圈数有多少,我们能知道什么?
问题四:你在生活中观察过树桩吗?你能知道大树的年龄吗?
问题从歌词出发,让学生探索科学知识,拓宽科学视野,实现富有深度的跨学科学习。
3.设置探究性任务,驱动跨学科学习
基于跨学科教学的开放性与实践性,教师可以设置探究性任务,并细化探究性任务的活动方案,为学生提供清晰的任务指导,驱动学生跨学科学习。
又以苏少版音乐四年级上册《我们的田野》的教学为例。教师基于“画中有音,音中有画”的主题,设置相应的探究性任务,详细方案如下。
目标要求:理解并欣赏《我们的田野》,掌握基本的音乐鉴赏和演唱技巧,用恰当的美术表现方法表现音乐中的田园风光。
活动准备:《我们的田野》音频、水彩画具、油画棒、彩纸、剪刀、胶水等。
活动流程:
(1)情境导入教师展示田野图片,激活学生的感官体验;
(2)播放音频学生欣赏音乐,讨论歌词,调动审美感知;
(3)学唱音乐学生体会音乐情感,深化艺术理解;
(4)美术创作学生自选美术材料,表达音乐内容,展示“想象中的田野”;
(5)分享作品学生展示作品,分享美术创作理念,升华审美感知。
4.鼓励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基于富有挑战性的探究任务和富有启发性的学习问题,教师在小学音乐跨学科教学活动中,不难观察到学生独立学习存在的问题。据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引导其建立互帮互助的学习小组、共享学习资源、交流学习观点,使其高效解决问题。
又以苏少版音乐六年级上册《手拉手,地球村》的教学为例。教师基于“守护我们的地球家园”主题,引导学生合作搜集有关地球环境问题的资料,并让学生分析“假如离开地球,人类还能生存吗?”的问题和保护地球环境的方法,从而让学生理解歌词传递的价值观念。此外,教师还引导学生合作演唱歌曲,创编以“保护地球”为主题的音乐剧。通过多元合作,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跨学科学习资源,凝聚跨学科学习的智慧,高效达成学习目标。
(三)贯彻多元评价,提升教学成效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既能使教师及时反思和调整教学问题,又能激励学生多元发展。新课标视域下的小学音乐跨学科教学更需要重视教学评价,以此彰显艺术学习的实践性、体验性、创造性,从而全面引领学生成长。
承接上例,在苏少版音乐六年级上册《手拉手,地球村》的跨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从音乐欣赏与演唱表现、合作学习意识与过程、探究学习态度与能力、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资料搜集能力和分享意识等角度全方位评价学生。针对学生的优点,教师及时肯定,以此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针对学生的弱点,教师及时向学生点明问题并提出成长建议,帮助学生进行反思。
结语
跨学科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在促进学生发展、课程改革、教师成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新课标视域下,教师要在具体的教学中积极突破学科界限,整合教学资源,建设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的小学音乐跨学科教学体系,提升跨学科教学活动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杨沛璋.小学音乐跨学科融合实践研究[J].戏剧之家,2023(36):118-120.
[2]成婷.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跨学科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3(40):144-149.
[3]吴丽娟.小学音乐跨学科教学“四步走”[J].中小学音乐教育,2023(8):8-10.
[4]张春莲.小学音乐跨学科教学方法探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14):65-66.
[5]蒋鑫颖.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跨学科教学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3(21):15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