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丰富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其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将层递式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不仅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使其获得写作水平与创新能力的提升。文章从引入故事、鉴赏分析、创设情境、推荐经典、鼓励创新、综合实践六个方面,分析层递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意在优化教学结构,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层递式教学法;习作教学;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潘海花(1979—),女,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小学。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正处于思维品质与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和思维方式创新改进具体教学方案,并运用层递式教学法,逐步吸引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其可以在自主观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为后续进阶性习作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此外,教师还需要结合新课改的教学内容,优化习作教学流程,促使学生形成与发展个性化写作能力。
一、层递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有助于学生克服写作的抗拒心理
受到生活阅历、学习经验、思维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常常出现词语匮乏、语法错误等问题。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产生一定的抗拒心理。教师将层递式教学法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知识要点和语法结构,对其写作能力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学生会逐渐克服抗拒心理,增强写作的积极性与信心。
(二)有助于学生构建个性化写作路径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逐渐意识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将层递式教学法应用于习作教学中,调整优化传统的习作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形成与发展个性化写作思路。在不断的实践练习中,学生会逐渐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增强创新意识。
二、层递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引入故事,激发写作兴趣
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语文写作是一项比较枯燥乏味的学习活动。在开展习作教学工作时,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悬念,以兴趣为驱动力,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写作热情,有效开展层递式教学的第一阶段工作,为后续进阶性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形形色色的人”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根据习作要求,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入趣味故事某市发生一起入室偷盗案件。一号居民描述道:“我看到小偷的身形很瘦小,耳朵有点大,鼻子高高的,手里拿着一个黑色的袋子,走路的方式很奇怪。”听完这段描述后,警察无法精准地锁定嫌疑人。就在这时,二号居民向警察描述道:“我也看到了小偷的相貌,他看起来身材很瘦小,可以从小区破损的栏杆缝隙钻进来。他有着乌黑的短发,右眼角下方有一颗痣,右侧的小腿被刮伤,走起路来很不方便。”警察在听完二号居民的描述后,大致画出了嫌疑人的肖像,并开始抓捕行动,很快便有所收获。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警察在听完一号居民的描述后,无法锁定嫌疑人?二号居民是怎么为警察提供线索的?”有的学生回答:“一号居民对小偷特点的描述较为笼统,不具有针对性。”有的学生回答:“二号居民的描述更为详细,并且突出了小偷的特点,对于警察侦破案情有帮助。”在分析故事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写作练习,实际运用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
教师通过引入故事的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逐渐掌握写作方法,并获得良好的写作学习体验。
(二)鉴赏分析,加强字词运用
在学生进入写作状态后,教师可以开启层递式习作教学的第二阶段,注重培养学生鉴赏分析的能力,使其拓宽自身视野,提高字词运用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首先,教师需要带领学生探究基本的字词内容,夯实基础。其次,教师需要组织开展写作练习,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最后,教师可以开展经典诗句与优美语篇的鉴赏活动,优化整体教学结构,促使学生提高知识应用能力与创意写作能力。
以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的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金色的草地》中“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一句,并思考草地为什么一会儿是绿色的,一会儿又是金色的?其次,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搭船的鸟》中“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一段,并找出这段话中使用的动词(冲、飞、衔、站、吞)。再次,教师分析道:“运用动词连接句子,可以生动地描述翠鸟捕鱼的景象,对于增强文章的趣味性与生动性起到积极的作用。”最后,在完成句段的鉴赏后,教师组织学生结合所掌握的文学知识和字词运用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基于层递式教学观念,教师需要在完成赏析教学后,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使其掌握丰富的写作素材,提高习作的质量。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鉴赏分析训练后,学生可以逐渐意识到字词积累对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性,从而树立正确的写作观念。
(三)创设情境,培养观察能力
在小学语文层递式习作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合理运用字词,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其可以及时捕捉生活中的各种信息,从而丰富自身的认知储备,为后续的自主写作奠定基础。在层递式教学的第三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的教学为例。本节习作课目标为“推荐自己喜欢的地方,并说明原因;培养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形成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教师结合《记金华的双龙洞》开展教学活动,借助信息技术播放双龙洞景区的宣传片,带领学生直观地欣赏文章中描写的景色,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完成演示教学后,教师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积极参与互动交流,与同学分享自己喜欢的地方,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旅游经历分享道:“我喜欢水乡小镇,那里景色很美,我不仅可以了解古老的文化,还可以品尝到很多的美食。”有的学生分享道:“我喜欢游乐场,那里有很多好玩的游戏设施,我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快乐地玩耍。”
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将枯燥乏味的文字内容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创新思维。
(四)推荐经典,增加写作积累
至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入层递式教学的第四阶段,让学生在掌握写作技巧的同时,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实现读写结合的教学目标。
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缩写故事”的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在课程开始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需求向学生推荐相应的书籍,如《木偶奇遇记》《十万个为什么》《格林童话》等,为学生有效完成写作任务提供写作素材。其次,教师引导学生道:“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读到一篇很有趣的故事时,就会想将这个故事分享给身边的家人与朋友。那么,如何才能使得故事简短、精炼,但不改变故事的原有含义呢?”再次,教师引导学生在完成阅读后节选一段文字,并按照以下要求完成缩写:删减修饰内容,保留必要内容;将长句子改写为短句子,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总结。最后,在学生完成缩写练习后,教师将其与原文进行对比,检查学生的表述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
教师将经典文学作品融入层递式习作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增加写作积累。在经过系统化训练后,学生会逐渐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并获得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五)鼓励创新,开展个性化写作
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方案,鼓励学生积极发挥想象力,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促进学生开展个性化写作。在层递式教学的第五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从多角度阅读与理解文章,并进行个性化创编。
以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我来编童话”的教学为例。学生已经完成《卖火柴的小女孩》《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一块奶酪》四篇童话故事的阅读学习,为后续参与童话续编奠定了基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四篇童话故事的结尾,并发挥想象力,根据自己的想法改编结局。《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结尾这样写道:“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向新年的幸福中走去。”这是一个悲惨的结局。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以“再次擦燃火柴”构建起原童话与续编童话之间的联系,使得续编的童话具有逻辑性。课后,有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将原本悲惨的结局改写为幸福美满的结局;有的学生在童话中添加自己喜欢的角色;有的学生还能获得很多启示。
教师在开展习作教学工作时,应当减少教学干预,留给学生更多想象、思考和深入探究的机会,使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进行个性化写作,促进其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意识的发展。
(六)减负增效,注重综合实践
习作教学是一个长期过程。教师需要定期布置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但对于心智尚未发展成熟的小学生来说,写作是一件比较枯燥乏味的事,他们很难对写作产生兴趣。为此,教师可以进入层递式教学的第六阶段,秉承“减负增效”的教学原则设计趣味写作任务,使学生获得愉快的写作体验。
以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多彩的活动”的教学为例。本节习作课要求学生认真审题,明白多彩的活动需要体现哪些内容,突出活动过程中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和重要人物的特征。首先,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写作训练方式,让学生在完成写作任务后,将习作提交至班级网络平台,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实时沟通,减少习作教学反馈的滞后性。其次,教师在线批改学生的习作。再次,教师引导学生互相学习,点赞自己喜欢的习作或在同学的习作下面发表评论,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最后,教师在下节习作课开始前,组织学生一起学习优秀文章,让学生吸取写作经验。
“减负增效”的教学原则符合小学生的发展需求,可以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加透彻地理解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发展核心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将层递式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提高写作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习作教学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案,并从培养写作兴趣、加强字词运用、开展个性化教学等多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在积累写作素材的基础上,获得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玉泉,臧明学.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探究[J].语文世界,2024(22):84-85.
[2]杜思逸.聚焦“体验”,重视小学语文课堂阅读的审美诉求[J].新课程导学,2023(36):31-34.
[3]林惠娟.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策略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3(36):95-98.
[4]贾舒然.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集体建构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23(36):61-63.
[5]倪晓华.小学语文具身式情境教学的理解与实践路径[J].新课程导学,2022(36):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