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浸润行动背景下的小学音乐体验式合唱教学探索

2024-12-24 00:00:00董琳
教育界·A 2024年36期
关键词:合唱教学音乐教学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美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文章对美育浸润行动背景下优化小学音乐体验式合唱教学的策略进行分析,探讨教师如何基于奥尔夫的原本性教育理论优化教学思路,并结合教学案例具体分析教师如何加强合唱教学指导和创新合唱组织形式,期望可以帮助广大音乐教师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歌唱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

关键词:美育浸润;音乐教学;合唱教学

作者简介:董琳(1976—),女,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教育教学研究室。

《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于2023年12月发布。这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学校美育工作、强化学校美育育人功能的重大部署。在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明晰如何通过音乐教育提升学生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学生身心更加愉悦、活力更加彰显、人格更加健全。在实施美育浸润行动背景下,教师可以设计小学音乐体验式合唱教学活动,并基于奥尔夫的原本性教育理念优化合唱教学思路,创新合唱组织形式,科学指导学生分声部合唱,让学生在合唱中感受音乐的魅力,享受合唱的和谐之美,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一、基于原本性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思路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演唱是音乐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易于接受并乐于参与的学习形式,对激发音乐兴趣、发展核心素养、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等有着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合唱是常见的演唱形式,在练习合唱时,学生不仅可以欣赏音乐、表达情感,还可以锻炼多方面的能力。教师应当重视并改进合唱教学,让学生通过合唱真正体会到音乐的魅力。

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根据自己的原本性教育理念设计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这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在音乐教育史上影响深远。以往一些小学音乐教师由于对合唱的理解比较简单,认为组织合唱活动只需要将学生聚集在一起唱歌就可以了。这些教师忽略了合唱艺术的深层次价值,使得合唱教学无法充分发挥作用。为了让美育真正浸润学生,教师可以基于奥尔夫的原本性教育理念开展合唱教学,鼓励学生展现自己自然而美妙的声音,感受音乐的纯净、活泼和协调之美,收获深刻的艺术体验和感悟。

(一)注重体验性

奥尔夫认为音乐必须通过身体来感受。教师在开展音乐教育时,不仅要让学生在意识上感知音乐,还要鼓励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去感受音乐。在基于原本性教育理念开展合唱教学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先通过多种方式理解音乐作品,然后在合唱时借助肢体语言展示自己的情感,以强化教学活动的体验性。

例如,在教学生唱《什么结籽高又高》这首乐曲时,笔者先播放歌剧《刘三姐》的片段,引导学生结合画面感受这首乐曲蕴含的情感。接下来,笔者一面带领学生学唱这首乐曲,一面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对乐曲的理解伸展四肢,让学生通过歌声和肢体语言表达情感,获得更丰富的学习体验。依据奥尔夫的原本性教育理论,学生在不受外界过度干预的状态下,可以更顺利地通过声音和动作展现生命活力。在笔者组织的这一教学活动中,学生完全融入合唱活动,用歌声和肢体语言诠释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同时顺利吸收新知识。

(二)注重综合性

奥尔夫认为音乐、律动和语言是一体化的,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综合理解音乐和文字。在基于原本性教育理念开展合唱教学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一面倾听音乐旋律,一面分析歌词描绘的景象。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音乐作品的情感,产生情感共鸣,提升文化理解和审美感知素养。

例如,在教学生唱《春雨蒙蒙地下》这首乐曲时,笔者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现春季小雨落下的景象。获得视觉、听觉体验后,学生对这首乐曲产生了更丰富的情感。笔者随即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理解这首乐曲描绘的场景,体悟这首乐曲传达的情感,思考自己如何通过歌唱展现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在交流、讨论后,学生决定放慢节奏演唱“春雨蒙蒙地下,啊春雨蒙蒙地下”这一部分,展现春雨绵延到各地的情景。而其他部分,学生则会加快节奏演唱,以展现雨落到河边的杨柳、村前的杏花上的生机盎然景象。除此之外,学生还创编了一些表演动作,其中平缓的动作表示此时小雨平静地落在大地上,快节奏的动作则表示此时雨势变得急促。

(三)注重创造性

根据奥尔夫的原本性教育理论开展合唱教学时,教师还应注重鼓励学生展现自己的创意,改编合唱形式、合唱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口语表达、肢体语言和打击乐器等多种表现手段融入合唱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在合唱中展现自己的情感。

例如,在教学生唱《小雨沙沙沙》这首乐曲时,考虑到这首乐曲比较简单,笔者在学生能够合唱这首乐曲后,鼓励学生使用沙槌和串铃为自己的合唱伴奏。此后,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在小组内讨论如何利用沙槌和串铃改编乐曲,从而更好地展现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同时确保乐器的声音与合唱人声搭配和谐。

二、加强合唱教学指导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建议教师“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积极创设条件开展全员参与的班级合唱”,并提示教师“运用模唱、手势辅助、声部叠加、音程构唱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多声部听觉感知能力和合唱能力”,同时“在合唱中培养集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鉴于小学生在刚接触合唱时,面临音准、节奏、发声等方面的挑战,因此教师还应加强合唱指导,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

(一)巧用乐器

为了帮助学生逐渐学会按节奏演唱,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学习一些打击乐器。打击乐器具有小巧便携、种类繁多、音色独特且易于学习等特点,备受学生喜爱。除此之外,小学音乐教材中的许多乐曲适合使用打击乐器伴奏。因此,教师可以巧用乐器指导学生掌握合唱技巧,同时让音乐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在教学生唱《牧童》《数鸭子》等乐曲前,笔者先教学生使用三角铁和双响筒这两种打击乐器演奏乐曲。在学生学会按照节奏击打乐器和演唱后,笔者带领学生一面合唱《牧童》《数鸭子》等乐曲,一面保持节奏击打乐器。

(二)控制训练

由于身体发育尚未完全,小学生在演唱时对声音和呼吸的控制力不足,容易出现走音现象。在训练学生合唱时,教师可以利用有针对性的训练引导学生学会控制声音和呼吸,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合唱能力。

例如,在教学生唱《蜗牛与黄鹂鸟》这首乐曲前,笔者先教学生识别换气记号,然后带领学生参与单一乐句的演唱训练,尝试控制自己演唱时的声音和呼吸。在学生逐步掌握控制技巧后,笔者开始教学生合唱《蜗牛与黄鹂鸟》,并提醒学生尽可能地用声音和节奏变化展现这首乐曲欢快的氛围。

三、创新合唱教学组织形式

在组织合唱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通过增加领唱、创新对唱和融入舞蹈等方法提升合唱教学的效果。这样做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唱歌技巧和表演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艺术核心素养。

(一)增加领唱,将课堂交给学生

为了防止学生的合唱变成单纯的齐唱,教师在组织合唱活动时可以适当增加领唱段落,并提议一名或几名学生担任领唱。这种做法不仅能避免学生将合唱简化为齐唱,还能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推动学生自主思考以完善合唱,从而提高音乐演出的整体质量。

例如,在教学生唱《外婆的澎湖湾》这首乐曲时,笔者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了澎湖湾的美丽景色,然后播放音乐家演唱《外婆的澎湖湾》的视频,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接下来,笔者指导学生学唱这首歌曲,并提醒学生注意控制演唱时的气息。在学生基本会唱这首乐曲后,笔者将课堂交给学生,鼓励学生选出一名或几名学生担任领唱,并共同思考合作演唱这首乐曲的思路。选出一位音色洪亮的领唱后,学生明确了领唱负责演唱“晚风轻拂澎湖湾,白浪逐沙滩,没有椰林缀斜阳,只是一片海蓝蓝”“澎湖湾,澎湖湾,外婆的澎湖湾”等部分,其他人则负责合唱这首乐曲的剩余部分。

(二)创新对唱,鼓励表达情感

在合唱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对唱,让学生展现多样的音色、音域,从而更顺利地表达情感。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男女对唱或者分声部对唱,让学生由此理解合唱、独唱与对唱的区别。

例如,在教学生唱《小白船》这首乐曲时,笔者先教会学生演唱乐曲,然后带领学生分析这首乐曲的歌词。此后,笔者将课堂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自行组成合唱小组,然后尝试采用男女对唱的形式合作演唱这首乐曲。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笔者及时根据学生的音色和音域,给学生提供专业的演唱指导,确保学生的表演和谐、情感表达明确。

(三)歌舞融合,展现自身创意

教师还可以将舞蹈表演融入合唱教学,这种做法不仅能够点燃学生学习乐曲的热情,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还能让有不同特长的学生展现自己的个性。

例如,在教学生唱《大海啊,故乡》这首乐曲时,笔者讲述了有关这首乐曲的故事,帮助学生体会乐曲蕴含的情感。接下来,笔者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家乡的情感,并由此理解《大海啊,故乡》这首乐曲的歌词。在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后,笔者开始带领学生合唱乐曲,并教授学生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在学生基本会唱这首乐曲后,笔者鼓励学生组成合唱小组,尝试将更多舞蹈动作融入合唱表演。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可以基于奥尔夫的原本性教育理论开展合唱教学,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纯真之美、灵动之美及和谐之美,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加强合唱教学指导、创新合唱教学组织形式,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合唱技巧,同时保障学生有发挥想象力改编乐曲、表演乐曲的空间。由此,教师可以更好地在实施美育浸润行动背景下开展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推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彪.回顾与展望:对《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颁布后学校音乐教育的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19(8):45-48.

[2]刘晓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模式探析[J].北方音乐,2020(7):194-195.

[3]郑娟钦.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实践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1(7):18.

[4]高杨.小学音乐课堂中实施有效合唱教学实践[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5):56-57.

[5]刘兰金.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探究与实践研究[J].求知导刊,2021(11):37-38.

猜你喜欢
合唱教学音乐教学
浅谈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生本理念下的高中音乐合唱教学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9:02:35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36:40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8:09
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6期)2016-03-22 10:55:43
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路径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2期)2016-02-01 11:37:19
基于能力培养的合唱教学方法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3期)2016-01-29 10:4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