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2016-03-22 10:55赵小成
成才之路 2016年6期
关键词:合唱教学提高有效性

赵小成

摘 要:从激发合唱兴趣、培养合唱意识、提高合唱效率三个方面入手,探寻有效的合唱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步入丰富多彩的合唱世界,享受音乐,陶冶情操,获得发展。同时指出,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加强合唱教学,能充分启迪学生的音乐思维,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并通过音乐实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协作能力。

关键词:学生;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提高;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71;G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6-0025-03

记得著名的美国电影《音乐之声》,在那样一个被称为“军事化”训练的家庭里,修女玛丽亚凭着她对音乐的满腔热情和投入,硬是通过音乐感化了特拉普上校的七个孩子,把原来拘谨、忧郁的家渐渐变得被音乐和笑声代替了。影片中,孩子们演唱的合唱曲《do re mi》《雪绒花》一直在我的心头萦绕,合唱让他们懂得了感恩和合作,可见合唱的魅力所在。的确,对于学生而言,和谐动听的合唱不仅可以引导他们步入丰富的音响世界,而且还能使他们得到情感的满足,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培养良好的音乐感和高尚的艺术情操。目前我们中小学生合唱都存在着弊端,很多合唱形式通常是以少年宫、学校为单位挑选出来的优秀学生作为团员来进行合唱的训练与表演,对于学校的大多数学生而言,合唱还不能普及,这就使班级合唱教学研究很有意义。那么,如何有效开展班级合唱教学,让合唱之花在音乐课堂上盛开,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声音的和谐美?这都是我们音乐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就音乐课堂中运用策略有效开展合唱教学进行研究。

一、激发合唱兴趣:让每个孩子感受合唱的魅力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学与乐才不可分。学生只有对合唱艺术有了兴趣,他们才能自觉、认真地唱好每一个音符,充分领会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从而注意各声部的和谐,努力体现合唱作品的艺术魅力。合唱是一项需要技术和毅力的活动,音乐教师要善于在合唱过程激发培养他们的兴趣,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同时对合唱产生浓厚兴趣,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合唱表现“充值”,才能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合唱的魅力。

(1)创设音乐氛围,诱发学生合唱兴趣。课堂气氛是决定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智力活动,提高教学效率。良好的音乐氛围能使学生置身于音乐美的熏陶之中。可以说,为学生提供一个较好的合唱环境,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合唱产生兴趣。我在教学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合唱氛围的创设对学生热爱合唱歌曲有着较好的推动作用。

案例1:星星和月亮一起歌唱——《月亮月光光》的情境创设。在《月夜》一课中,为了提高学生对合唱的兴趣,我改编了《月亮月光光》的欣赏和演唱,使其成为一首合唱曲。歌曲旋律优美抒情,歌词描绘了皓月当空、群星闪烁的美妙夜色。我通过一系列的情境铺垫,深化学生对“夜”静谧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在演唱《月亮月光光》的同时注意声音的表现力,并结合自己的身势表现歌曲,激发学生对合唱曲的兴趣。

首先,我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月夜的美丽景色,让学生进入安静祥和的气氛当中,跟着音乐创设夜晚风声、蛙声的声势合作。接着让学生扮演月亮姐姐哼唱主旋律,由我演唱小星星声部(主旋律的支音伴唱)来扮演闪烁的小星加入到歌曲当中……歌曲配合演唱完之后,学生感到很新鲜也很有趣。于是,我问大家:“同学们,你们觉得老师的演唱和歌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的学生说:“老师唱的旋律和我们不一样。”有的说:“加入老师的演唱,歌曲变得更好听了。”还有的说:“我们也想唱唱老师唱的部分。”因此,在最后的歌曲演唱环节中,我把学生分成了两支队伍——月亮姐姐和闪烁的小星,让小星伴着月亮歌唱。一堂课下来,学生的歌曲学唱兴趣很浓,对这种填充式合唱也非常感兴趣,他们陶醉在宁静柔美的意境中,演唱中充满了活力和流动的感觉。

(2)挖掘歌曲内涵,引发学生合唱兴趣。对于歌唱教学中的歌曲,也要像其他学科一样,教会学生用一定的方法分析、领悟所学歌曲的内容,努力寻找歌曲的内在美,挖掘歌曲内涵,以此促发学生在深度感悟中引起共鸣,激发浓浓的合唱兴趣。

案例2:春的旋律——多形式挖掘《田野在召唤》的歌曲内涵。五年级下册《田野在召唤》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曲,歌曲节奏鲜明,旋律动听,但教学难度较大,特别是低声部的学唱。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演唱好这首合唱作品,爱唱这首合唱歌曲,我尝试从多个方面、多种方法挖掘歌曲内涵。

首先,我让学生反复聆听歌曲的旋律,品味歌曲的意境,激发学生对春的遐想;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走进大自然,一起感受意大利朋友们出发远行的欢乐情怀。其次,我弹奏低声部的旋律,让学生听着节奏,尝试迈着整齐的步伐,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孩子们边唱边试着用脚有节奏的踏步,仿佛真的和小伙伴们一起走着。但是低声部的旋律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共有两处音高变化,为了提醒学生能唱准音准,我又设计了手上的动作来帮助学生调整音准,再请学生听听小伙伴的脚步声有没有离我们越来越近?学生自然聆听出音乐中加了渐强的力度,轻松唱出了渐强的力度表现。这种随着歌曲内涵的不断挖掘和理解,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对合唱歌曲的兴趣,而且轻松学会了低声部的乐谱。

二、培养合唱意识:让每个孩子享受合唱的快乐

(1)开展欣赏教学,渗透合唱和声意识。新课程标准提及要及早地进入合唱教学,而学生真正开始接触合唱歌曲是在三年级上册的第七课《钟声叮叮当》。低段学生虽未涉及合唱歌曲的学唱,但却在欣赏领域中蕴藏了丰富的作品。音乐课不只是教学生唱歌,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听音乐,用一双音乐的耳朵去感受音乐中的各种要素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在欣赏评述中引领感受和声,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这对培养学生的合唱意识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案例3:在对比欣赏中体会合唱的感染力。如一年级歌曲《闪烁的星星》中,虽然是学唱歌曲,但在教学中我会让学生先听听单声部的《闪烁的星星》,然后再听听合唱版的《闪烁的星星》,让他们说说有何不同,启发学生从音色、音量、气势和表现力度上去评价,通过对比欣赏,激发学生对小星星在天空中不断闪烁情景产生想象,体会合唱巨大的感染力与丰富的表现力,提高他们的兴趣,从而为课堂合唱教学打好基础。

(2)设计多元游戏,渗透多声部和声意识。

1)趣味节奏游戏,训练多声部节奏声势律动。节奏是音乐的基础,节奏训练也是孩子们提高合唱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只要教师把握住节奏游戏这个环节,就可以在趣味性的训练之中为合唱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案例4:有趣的“那达慕大会”。在《草原就是我的家》一课中(图谱略),针对低段小朋友爱玩、好动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有趣的节奏练习创设情境,实施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手段,把形体动作表演加入到了相对枯燥的三声部节奏练习中,让学生们举行了一场有趣而热闹的“那达慕大会”,这样大大引发了他们的合作兴趣,会积极主动去学习,从而使得原本枯燥的节奏练习变的更加愉快有趣了。

(师)我们 一起 来射 箭(生)嗖 O 嗖 O(师)我们 一起 来骑 马(生)哒 哒 哒 哒 哒 哒 哒 哒(师)我们 一起 来摔跤(生)嘿 — 嘿 —

利用这些有趣的音乐实践活动,我发现学生的节奏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我觉得,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多多注意观察周围和自然的事物,在教学实践中能积极做到教学与生活相联系,提高学生在合唱中节奏训练的兴趣,让他们在好奇中学习,在快乐中进步。

2)趣味听音游戏,进行多声部音准训练。音准是合唱训练最基本的要求,它就像是一把能够打开合唱和谐之门的钥匙。没有好的音准,就无法达到和谐而美妙的合唱效果。因此,良好的音准对于合唱艺术的整体表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开发趣味听音游戏,让学生多听辨、多联系,能促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音准。

资料1:趣味听音游戏的做法。首先让学生用耳朵听辨音符,然后运用师生接龙、生生接龙的游戏进行音准训练,在实践和竞赛中选出“聂耳”的耳朵加以奖励,这样既增强了学习兴趣,也使学生轻松地达到音准训练的效果。通常一般练好了单音之后,再可进行各声部找音的练习。如出现一个高声部的音符,请学生听辨出低声部的音符来:反之,出现低声部的音符,请学生听辨出高声部的音符。同时,要求学生把刚听到的音符组成一小段旋律进行视唱,这样能让学生从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在训练和声音准时,教师要尽量让学生相互倾听、相互合作,并运用游戏让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

3)趣味发声练习,进行多声部音高模唱游戏。发声训练是一个比较枯燥的过程,为了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声音状态,在每节合唱课的开始,我会给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有趣的发声练习,使学生在趣味横生的练声曲逐步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提高歌唱发音中的调控能力。

案例5:“快乐 do re mi”。三年级开始,合唱歌曲的容量在逐步增加,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把握好1—1的音准,我设计了有趣而生动地发声练习曲。教师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do re mi》主旋律,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柯达伊手势做同音长音四拍的伴唱,师生完美合作后,再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演唱四拍长音,一组根据情绪改变节奏演唱。(演唱形式图略)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以此培养学生一心多用、一耳多听,锻炼学生的节奏感、协调性和音乐和声感。

三、提高合唱效率:让每个孩子走进合唱的殿堂

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更加重视”“着力加强”合唱教学,“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一直是我们音乐教师的不懈追求。为提升合唱教学质量,教师要对教唱歌曲进行用心领略,挖掘歌曲中的合唱、和声素材,丰富合唱形式,利用器乐辅助合唱等,引领学生走进多声部的丰富世界。

(1)丰富合唱形式,提升合唱表现力。声部演唱一直是小学歌唱教学中的难题,往往低声部和高声部之间容易走音,而一味单纯地练习,学生往往会失去兴趣,教学效果也不理想。我在教学过程中挖掘每一首歌曲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进入美妙的童声合唱殿堂。

1)为歌曲进行声部编排,丰富歌曲表现。低段学生的歌曲结构相对简单,留给我们教师很大的创作空间,我们可以为歌曲加轮唱和伴唱声部。轮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声部先后进入演唱同一个旋律的演唱方式,是合唱中较为基础的演唱方法。在低段的音乐课中我们可以尝试对学生进行轮唱的练习,以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和多声部听觉能力。如二年级教材中出现了儿歌《两只老虎》的轮唱学习,学生觉得这样唱很有趣,仿佛是两种可爱的双胞胎兄弟在赛跑呢?因为学生发现歌曲的旋律是相同的,不过出现的先后顺序不一样,旋律感比较容易把握,教师只要在每句的节奏重音上有所把握就可体现二部轮唱的完美效果。又如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国旗国旗真美丽》《小红帽》等,我们都可以在实际教学中把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轮唱,让学生的参与度更强,从而使歌曲情感的表达更丰富,学生的学习更有趣。

案例6:小雨与种子的“对话”。在一年级《小雨沙沙》一课中,由于歌曲比较简单,很多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就比较熟悉曲调,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做出相应的情景和声设计,为孩子们创设一种在雨中欢歌的情景。于是,我设计了一组小雨和种子的“对话”歌唱(见谱例),除了演唱旋律“沙沙沙”的雨声外,还加入了沙球的伴奏来模拟雨声,在演唱中我提醒学生用不同的力度来表现歌曲。

2)为歌曲支音伴唱,延伸歌曲内容。用支音伴奏给歌曲旋律伴唱的形式,是最简单的二声部训练。就像第七册教材中的《柳树姑娘》,二声部只是在高声部的长音处加入了衬字“啦啦啦”进行伴唱,形成了二声部合唱的效果。这种二声部合唱的方法适合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训练,因为二声部的歌词只有一个字(词),节奏简单易唱,音高是高声部长音的音高位置,没有什么特别的难度,只要和高声部接好、唱准,稍微注意一下音色音量的变化就达到合唱的基本效果了。

如在欣赏《月亮月光光》一课中,当聆听到“月亮月光光”一处歌词处,我就试着让学生在乐句的长音处加入衬字“月光光”,和声效果很饱满,让人感觉自己就置身于那宁静的夜晚中似的。又如《海》一课中,我请学生熟悉主旋律后,随机加入了衬词“啦啦啦”的演唱,让他们感受到海面上泛起的点点水花。可见,很多歌曲都能进行这样简单而巧妙的加工,让学生享受多声部和声音响的丰富表现力和饱满的美感。

3)为歌曲配引子、尾声,创设歌曲情境。为使歌曲演唱更富表现力,创设某种意境,我们很多教师都会在歌曲学唱过程中,引导学生想象、创编,为歌曲加引子、加尾声,以求达到最佳的效果。

案例7:春天举行“音乐会”。在《春天举行音乐会》一课中,我引导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让他们听听春雨、春风、春雷的声音,并且创编一些节奏,如春雨唱歌(呀)滴答滴答,春风弹琴(呀)沙沙沙沙,春雷打鼓 隆,春水鼓掌春水鼓掌啦,让学生分组模仿。然后,教师通过语言描绘:春天是个万物复苏的季节,我们听到了春雨的声音,春风也弹起了琴,我们还听到了春雷的声音,它们组成了春天的交响曲,引导学生将三个声部节奏合起来。后来,风、雨、雷又高兴地唱起了歌,让学生轻松地感受和声美。同时,还可加上适当的力度、速度的变化,丰富歌曲的表现力。在歌曲结尾也加上同样的声势模拟,只是力度上渐弱。这样,歌曲的演唱就生动形象而富情趣化了。

(2)利用器乐辅助,展现合唱和谐美。

1)融入打击乐,创设多声部音响。打击乐是低年级学生的最爱,似乎怎么玩也不会厌倦,教师只要给予学生打击乐伴奏的机会,他们就能从不同乐器的不同音色、不同节奏型中亲身体会和声的协调与美。当然,教师必须根据歌曲的特点有机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尽量多的学生参与和声实践。

如一年级歌曲《母鸡叫咯咯》、五年级《赶圩归来啊哩哩》都有不同程度的节奏合作,学生们会在节奏中体会到合作的快乐,并能从不同乐器的不同音色、不同节奏型中亲身体会和声的协调与美。同样,很多学唱歌曲,教师也可以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进行课堂乐器的和声编配,通过多种途径的引导让学生参与和声实践。如在学唱《布娃娃弹琴》时,就可以让学生用“铝板琴”在固定音上敲出“do 0 do|do - -”的音效,同时让其他学生演唱歌曲,也能获得良好的和声效果。

2)活用课堂乐器,把握各声部旋律。著名的美国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精辟地指出:“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器乐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目前,器乐进课堂在我校已全面推进,因此,活用课堂乐器能不断加强合唱教学,积累与他人合作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同时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好音准和音程。

案例8:葫芦丝下的“迷人火塘”。五年级《迷人的火塘》二声部歌曲时,先让学生用葫芦丝分声部演奏旋律,互相聆听,接着合奏,然后要求他们把合奏时的音准和音程感觉转移到合唱中去,在合唱过程中每个声部指定几个同学伴奏,轮流交替进行。在合唱教学中,利用钢琴训练学生音乐的耳朵,同时弹奏两个声部的旋律,让他们细心聆听各声部的旋律,练唱时让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弹奏第二声部,或者反之,进而提高学生合唱的听觉能力。

(3)视唱简短旋律,强化多声部。在10年的课改中,我们清晰地发现新教材淡化了识谱教学,而注重学生的感受与鉴赏。很多教师不敢正面接触音乐基础知识教学及进行必要的音乐基础表现技能练习,担心被视为“过时的”或“落伍的”,传统而有效的音乐教学手段被弃之不用,学生的识谱视唱被边缘化。今年的新课标提倡对学生在歌曲学会后进行简短的视唱活动,而这些简易的旋律完全可以为教师渗透多声部训练所用。如果能在每课中渗透视唱教学,久而久之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

案例9:火苗飘起来——《迷人的火塘》中的简短视唱。在五年级下册《迷人的火塘》一课中,由于这是一首复调音乐创作的合唱曲,对很多学生来说有点难度,在以前的合唱歌曲中学生大都演唱支音伴奏的合唱曲或柱式和声创作的合唱曲,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唱唱侗族女孩的歌声(高声部)旋律。我请学生唱唱歌谱、画画旋律线唱唱,感受出旋律的连贯性,从而提示他们用连贯的声音和气息来歌唱,从简短的视唱让他们发现旋律的走向: 53 3 5.这样,能引导学生演唱力度的变化,感受到火塘火苗燃烧的状态。低声部的旋律同样可通过视唱,比较出相同乐句和不同乐句,正确演唱好附点节奏和切分节奏的演唱变化。

此外,我们还在课外开展“班班有歌声”和“校园合唱节”等多种合唱活动,课上、课下相结合,真正把合唱教学落到实处,努力培养学生的合唱习惯,使合唱真正走进每个学生的世界里,让合唱学习变得轻松而快乐,逐步呈现出“生生喜歌唱、班班善合唱”的音乐教育目标,推动学校走出一条音乐艺术教育的特色道路。

四、结束语

总之,合唱、和声就像大自然中的音响,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善于发现,不断地学习、探索、研究,运用多种策略培养学生的合唱素质和能力,就能在音乐课堂中有效渗透合唱教学,使我们的学生尽早走进合唱世界,享受多声音响的协和、丰富之美,让他们在合唱艺术中体验到歌唱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张毓.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2]周雪玉.试论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07).

[3]刘晓娟.略析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举措[J].黄河之声,2012(15).

[4]成亚丽.谈保持小学合唱教学的稳定性及长效性[J].艺术教育,2015(06).

[5]杨鸿年.童声合唱训练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6]孙从音.合唱艺术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合唱教学提高有效性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