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的挑战与实践

2024-12-02 00:00:00李汀李飞
高教学刊 2024年36期
关键词:思政建设研究生教育教学评价

摘"要:该文探讨高校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的挑战与实践路径。首先,分析当前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重视度不够、体系不健全、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构建科学合理的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的对策,并设计基于智慧E-learning模式的资源共享平台及大数据驱动的质量评价机制。这些措施旨在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推进课程思政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全面实施,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课程思政;研究生教育;思政建设;教学评价;高等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0X(2024)36-0189-04

Abstract:Thispaperexploresthestrategiesandpracticalapproachesforpromoting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ngraduatecoursesinuniversities.First,itanalyzesthecurrentissuesintheconstruction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ngraduateprograms,suchasinsufficientemphasis,incompletesystems,andimperfectevaluationmechanisms.Toaddresstheseproblems,thepaperproposesstrategiesforestablishingascientificallysoundgraduatecurriculumideologicaleducationsystemandevaluationindexsystem.Additionally,itdesignsaresource-sharingplatformbasedonasmartE-learningmodelandaqualityevaluationmechanismdrivenbybigdata.Thesemeasuresaimtoenhancethecomprehensivequalitiesandsocialresponsibilityofgraduatestudents,promotingthecomprehensiveimplementationofideologicaleducationingraduateprogramsandprovidingfeasiblepathsandpracticalexperienceforuniversitiesin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construction.

Keywords:curriculum-basedideologicaleducation;graduateeducation;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construction;teachingevaluation;highereducationreform

课程思政是从大思政格局中出发的一场教育改革实践,实质是一种广义的课程观[1]。它不是指增加几门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而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课程体系的各个环节,激发不同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在润物细无声中立德树人[2]。它以德育为目标,以课程为载体,从高校立德树人的本质出发,发挥专业课、通识课、实践课及其他课程中的德育功能,构建全员、全程以及全课程的综合性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实现从原有单一的思想政治课程式教育向立体化的德育模式转化,引导学生将理论化为方法,将知识践于德行,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在高等教育中,研究生课程思政是以研究生课程为载体、以研究生为培养对象的课程思政。现阶段,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主要实践于本科教育阶段,本文研究的对象是处于高等教育更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阶段的学生。相比于本科阶段,研究生阶段的课程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且研究生具有更强的独立意识以及成熟稳定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与本科课程不同,研究生课程的设置主要按照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制定课程体系,更加注重拓宽研究生学科知识面和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除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相关学科理论与实验技术课、工具方法课之外,还包括学科新进展报告和专题讲座等模块,以及研究生学术与实践创新训练环节[3]。研究生课程教学则更加注重立足学科发展的最前沿,更加注重拓宽研究生学科专业知识面,更加注重开拓研究生的思路以提升研究生学习和研究的专业高度,更加注重培养研究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4]。

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研究生的专业课程中,开展学科文化和创新素养教育,培育研究生的工程伦理、学术道德、专业情怀及文化传承使命感,提升综合能力,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引导研究生正确、理性地看待与分析问题。研究生绝大部分都处在思维活跃、精力充沛的青年时期,他们最有生气、最具创造性,蕴含着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劲能量。研究生课程思政主要遵循研究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一是要通过理想信念教育,推动研究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进一步定型[5-6]。对于学术学位研究生注重培养科学家精神,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注重培养大国工匠精神。二是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研究生“扣好人生的每一粒扣子”,达到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的目的,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培养胸怀“国之大者”的高层次创新人才,激发研究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砥砺研究生的意志品质[7]。

本文将以南京邮电大学课程思政建设为例,围绕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体系、教学体系、内容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四位一体”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和质量评价机制,探讨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实践路径。

一"高校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尽管课程思政在本科阶段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研究生教育阶段的课程思政建设中,仍然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8-10]。

(一)"研究生课程思政重视度不够

当前的课程思政大多数集中在某一门课程的思政融合,集中在对本科生课程思政的研究,而对研究生课程思政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投入力度不足,导致该领域的建设进展缓慢。

(二)"课程思政体系不够健全

虽然江苏省率先建立了课程思政高校、专业和课程三级指标体系,遴选出首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83门,充分发挥了典型示范的引领作用,筑牢了课程思政的建设基础,但相比其他省市,省级层面的推进制度仍不全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体系仍需加强。许多高校尚未形成有效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和交流平台,教师合作开展教学研究的激励机制也不健全,课程思政建设的协同推进途径需要进一步拓展。

(三)"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

江苏省各高校应在不断的试验与改进中,挖掘并完善出一套满足学校课程思政教学需求、适应研究生全面发展需要的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改革、教学团队、教学效果和课程特色等方面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效果评价,全面覆盖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指标。现有的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未能全面覆盖研究生课程的各个方面,难以有效评估并反馈研究生课程思政的实际效果,无法充分支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要求。

二"高校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实践路径。

(一)"高校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体系的构建

高校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应围绕全面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目标,在全省乃至全国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层面全面推进。通过推进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的理念,形成广泛共识,提升广大研究生导师和任课教师的意识和能力,健全协同推进的体制机制,从而进一步提高高校立德树人的成效。我们提出的高校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如图1所示。

图1"高校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体系

首先,应明确“育人先育德”的理念,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意识和责任。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不仅是对新时代教师教书育人职责的深化和拓展,也是回归高等教育初心使命的本质要求。为了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应该挖掘研究生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为思政元素。每位教师都应梳理研究生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的结合点,丰富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形成有效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为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导师和授课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建议构建高素质的研究生课程思政队伍,并将教师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其工作职责。同时,应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师的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合理计算工作量,落实相关待遇政策。

在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方面,高校应根据研究生的基本要求,针对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专业实验实践课程,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该体系应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以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载体,专业课程必须结合课程内容、专业特征和思维理念,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授课、分组研讨、实验实训、论文报告等各个教学环节,实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通过构建全面、系统的高校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体系,落实“知识为本,能力为重,思维为先,德育为准”的课程思政原则,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相结合,塑造科学知识体系,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高校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体系的构建将为高校研究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推动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高校研究生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提出构建一套科学的研究生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德尔菲法(Delphi)和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AHP)筛选出符合研究生教育特点的指标,并对其进行赋权。科学的研究生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要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统一,还要发现专业学科知识与思政知识的结合点,推动专业知识教育与价值教育的有机融合。同时,该体系应能够不断创新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方式,使思想政治教育贯穿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根据上述原则,我们通过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等研究手段,筛选指标并给予指标赋权,构建了一套符合研究生教育特点和发展趋势的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评价指标见表1。

(三)"基于智慧E-learning模式的高校研究生课程思政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为了有效推进高校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现代信息化技术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我们提出了“深挖思政教育素材,实现课程思政资源共享,推进课程思政教学建设”的理念,旨在通过深入分析教师在思政备课中的痛点,设计基于智慧E-learning模式的高校研究生课程思政资源共享平台。这一创新思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了包括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展示和全景思政备课资源共享等功能模块,解决了思政教育建设推进中的困难问题,如图2所示。

该平台能够有效整合零散、无序的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资源,实现各类资源的有机联系与贯通。平台按照知识图谱的理念构建了以思政资源项为顶点、资源关系为边的知识地图,并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课程思政的内在逻辑,为学校、学院、教师和研究生提供丰富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和样板案例。特别是针对专业课教师面临的课程思政模式无处可学的难点,平台紧跟时事,为教师提供更多优质的思政备课资源,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工作负荷,有效避免思政活动中的偏航问题,提升研究生课程思政资源的实际利用率。通过这种智慧E-learning模式的高校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资源共享平台,能够显著提高课程思政建设的质量与效率,推动高校研究生课程思政体系的全面建设。

(四)"基于大数据的高校研究生课程思政质量评价机制的构建

高校应充分发挥校、院、课程群等各级作用,研究如何将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评价机制作为学科评估、课程建设、高校或院系教学绩效考核等的重要内容;研究如何将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和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内容;在教学成果奖、教材奖等各类成果的表彰奖励工作中,如何突出课程思政要求,加大对课程思政建设优秀成果的支持力度。将数据思维和大数据技术应用到高校研究生课程思政质量评价环节中,设计基于大数据的高校研究生课程思政质量评价系统,通过持续、全面收集高校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多维度大数据,从而不断跟踪、挖掘、分析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客观成效,以此来合理调节和优化后续的课程思政建设推进机制,形成良性、闭环、自适应的架构,以不断提升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质量。南京邮电大学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化工具,推进信息技术与研究生课程思政整体质量评价的融合,实现多方法结合、人机结合的高效研究生课程思政质量评价机制,如图3所示。

图2"高校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资源共享平台体系架构示意图

三"结束语

本文基于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特点,提出了集工作体系、教学体系、内容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于一体的“四位一体”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并探讨了基于智慧E-learning模式的资源共享平台及大数据驱动的质量评价机制的构建。这些对策与实践路径为高校、学院、教师和研究生提供了丰富的课程思政资源和案例支持,对推动高校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晨宇,刘唯贤.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核与生成逻辑[J].中国高等教育,2021(12):40-41.

[2]刘承功.高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8(6):62-67.

[3]汤庆新,任玉鑫,张伟.以科研团队为载体的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探索[J].高教论坛,2023(11):1-4.

[4]赵昶灵,李建宾,文建成,等.研究生专业课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主体与途径研究[J].高教学刊,2024,10(4):9-12.

[5]赵大伟,易加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角下研究生“五位一体”课程思政体系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3,39(6):79-86.

[6]孙继兵,郑士建,张兴华,等.以六结合模式创新研究生课程思政的隐性育人功能[J].高教学刊,2024,10(6):64-68.

[7]史巍.论以“课程思政”实现协同育人的关键点位及有效落实[J].学术论坛,2018,41(4):167-173.

[8]张霞.论课程思政的逻辑起点、理念误区与优化路径[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22,42(12):52-58.

[9]赵继伟.“课程思政”:涵义、理念、问题与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9,17(2):114-119.

[10]马福运,张晗.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的问题指向及破解路向[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2(11):119-126.

基金项目: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重大课题”推进高校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的对策与实践路径”(JGKT22_A007)

第一作者简介:李汀(1979-),男,汉族,江苏扬州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研究与通信技术。

DOI:10.19980/j.CN23-1593/G4.2024.36.045

猜你喜欢
思政建设研究生教育教学评价
煤矿生产区队思政建设的重要性
魅力中国(2017年37期)2017-09-25 00:04:17
对农村商业银行职工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及提升策略的探讨
党校教育要发挥好主阵地的作用
人间(2016年33期)2017-03-04 08:26:21
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科教导刊(2016年27期)2016-11-15 22:37:33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1:23:32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3:10:28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职业性的缺失与对策研究
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2:03:23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