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加龙
摘 要:新高考制度改革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目标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强调教师在引导学生扎实掌握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也一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能力以及素养,从而促使学生能有效运用政治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其中作业是衔接课堂内外的重要渠道,也是引领学生透过政治视角了解现实事物的关键窗口。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主动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提供必要的支持。基于此,文章聚焦新高考视角,对高中政治教学的基本要求展开了分析,提出了教师在作业设计时的优化调整对策,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政治;作业设计
2020年1月,教育部正式出台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这标志着对原有考纲标准的全方位调整,同时也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政治学科的课堂组织形式、课程教学方式、活动设置和教学内容等各个方面都迎来了一定的挑战,这需要教师围绕新高考政策的发展方向重新设定学生的学习目标,并打造多样性的课后作业任务来引领学生发掘学科的深层内涵。这样才能进一步落实新高考制度的改革要求,促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一、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作业改革的特点
(一)师生关系变化
新高考背景下,师生在作业任务中的关系逐渐发生改变。以往的作业设计通常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在大部分情况下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作业安排。这不仅无法有效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不符合新高考制度的根本要求。随着教育改革理念的持续深入,现阶段,相关部门强调教师需要在作业中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转变自身角色,成为学生的合作者。教师为学生提供恰当的引导与交流,以此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学生甚至能与教师共同开发政治学习资源,从而有效提高了学习价值。
(二)教学定位升级
新高考政策的全面落实,促使高中政治学科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发展目标,以满足学生的个性成长需求,并整体提高课程的教学定位。为此,当前教师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不能只单纯关注学生的解题能力,同时还需要一并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认知基础、思维水平以及应用意识,确保学生能够将政治思想与现实事物联系起来,并更为深入地探索当前的社会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考试能力。
(三)重视学习体验
新高考强调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应避免过度关注学生的成绩,要将更多的目光集中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更多的方向进行学习探索并提高对思想政治知识的感悟水平。因此教师在开展作业设计时,需要改变以往机械化的习题演练模式,避免一味地向学生灌输各类政治理论知识,还要给予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空间,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现实需求探索知识。这样才能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政治学习体验,促使学生通过课后作业生成个性化的知识经验。
(四)丰富人文内涵
政治学科与人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并且是学生了解当前国家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重要途径。在新高考政策的引领下,高中政治课程越发重视学科情感特征的体现,并强调教师需要充分运用学科优势来涵养学生的人文情感,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为此在设计作业时,教师需要在帮助学生夯实知识基础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发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想内涵,使学生不再单纯地从理性角度辨识事物的客观规律,而是从感性角度入手,了解当前的社会生活、职业理想和道德法律等各个层面的丰富价值,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政治作业设计的限制因素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的试题类型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再以传统的单选题型与材料分析为主,而变得更加贴近生活实际,并以考察学生的知识综合水平为主。因此学生在高考中,遇到的题型变得越来越复杂多样,其中的试题不仅仅是包含了几个基本的知识点,还会涉及对学生认知、理解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考查,这对教师与学生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战。
除此之外,政治课程的理论性较强,教师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通常习惯将教材中的知识概念作为主要学习内容,没有适度指引学生联系生活资源展开实践。因此学生只是死记硬背知识,没有基于政治视角探索生活中的更多事物,学习范围只局限在教材以内,这不符合新高考思想中强调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基本要求。
高中生是即将走进社会的新生代群体,因此新高考往往更关注学生对时事政治、社会生活的了解程度,并考察学生能否以正确的方式参与到公共集体的生活中。然而,目前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通常缺乏资源开发意识,没有基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引入丰富的生活案例,这导致学生的政治知识面浅薄,不利于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
三、基于新高考背景优化高中政治作业设计的有效途径
(一)打造预习作业,明确学生主体
新高考背景下,教师需要明确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确保能够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学习的需求探索知识,通过作业与课堂教学之间形成有机互补,并根据学生的差异特征实施精准教学。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预习作业的形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并结合自身的认知理解主动拓展学习资料,从而有效避免了传统“填鸭式”“题海式”的作业设计方案,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全面发展。
以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一课为例。在新高考的视角下,本章节的知识内容不仅要求学生完整掌握我国的基本制度,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国家制度建设过程中的基本原则与核心主旨,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的内涵,并理性看待我国与其他国家在制度体系上的差异,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认同素养。为此教师在正式教学之前,可以采用预习作业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本章节的内容。学生除了要在这一过程中熟悉教材的基本概念外,还需要自主拓展课外学习材料,通过传统媒体、网络等渠道寻找代表中国特色的相关信息,并带回课堂与班级其他学生一同分享。这样可以有效丰富课堂的资源配置,同时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进而围绕学生主体的需求展开教学活动。
(二)加强资源开发,拓宽学生视野
在明确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教师同样需要在教学中体现自身良好的引导职能,确保能够为学生指明知识的发展主线,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方向展开学习。对此,高中政治教师需要重点增强自身的资源开发意识,通过在作业任务中引入丰富的信息材料有效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并使学生能在作业中获得良好的学习启发。这样才能有效迎合新高考政策的改革方向,促使学生通过政治学习了解更加丰富的社会文化。
例如,在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三第四课《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以插入一段生活材料,如让学生搜集社区进行居委会、业主委员会选举时的文件通告,根据其选举流程分析其中存在的民主行为,并联系日常生活经验讨论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选举和民主管理对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形式,教师不仅能帮助学生系统回顾教材的基础知识,还能引导学生将理论与现实联系起来、利用政治理论解读生活中的更多事物。这有效迎合了新高考制度的内涵,促使学生的发展水平得到整体提升。
(三)采取项目驱动,激发应用意识
新高考背景下,学生接触的政治问题具有复杂性、综合性以及实践性等一系列特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走出教材,去关注身边切实存在的政治文化事物,并正确解读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除了要加强对学生课内知识的培养外,还需要采用项目化的作业设计形式,引导学生利用政治知识开展项目学习活动,通过任务驱动有效提高政治学习水平。同时,同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自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新高考的教学环境。
例如,在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课中,教师在结束教学后,可以为学生布置情境作业,要求学生通过调查家乡市场了解当地的产业布局特点,并结合政策、环境、资源以及交通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讨论家乡在经济建设过程中的主要发展方向,以及政府目标在此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随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扮演“商业调查团”,结合家乡的实际情况尝试设计创业或投资方案。这样不仅有效加强了学生的学习体验,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四)设置实践作业,拓展教学场景
新高考政策改革的本质,在于要求学生将掌握的政治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并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完整彰显学科的育人价值,并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到切实影响。为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同样需要增加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借助作业任务引导学生解决各类实际问题,通过政治学习了解更多的事物,并提高自身的政治学习水平。
仍以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课为例。在结束这一课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到社区附近的夜市或早市中,了解市场管理机构对商贩摆摊行为提出的各项管理制度,从而结合“放管服”视角分析其中的制度特点,并结合自身的实际考察结果提出相关建议。在回归课堂之后,学生与师生进行讨论,分析可以通过哪些手段进一步减少“早晚市”对当地交通、生活、环境所带来的影响,为商户创造更为理想的营商环境。
(五)完善评价体系,加强指导作用
评价是作业设计中的重要一环,也是落实新高考改革目标的关键途径。为此教师在丰富作业形式的同时,还需要同步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确保能够围绕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行多元化的评价指导,切实全面提升学生的政治学习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将作业评价体系整体划分为知识、能力、情感三大维度,并在每一维度下分别设立不同的学习标签。如知识维度可以分为基础牢固、自主拓展、理解透彻、举一反三、奇思妙想等五个标签,每个标签对应不同的量化分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依次为其赋予不同的标签印记,并最终根据标签统计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这样不仅能提高评价的全面性与合理性,而且能为今后的教学开展提供参照依据,确保新高考理念的全面贯彻。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作业优化设计展开了深入研究,强调教师需要深入分析新高考制度下的教学环境特点,并聚焦当前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优化调整,以便能有效推动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尹丽.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方法研究[J]. 吉林教育,2023(13):6-8.
[2]李超民,周雯,朱元英. 职业生涯教育有效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 44(05):140-147.
[3]李超民,吴芳.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视阈下“浸润式”教学应用探索[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2(01):147-154.
[4]乔陈芳. 新高考改革下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要求[J]. 天津教育,2020(35):104-105.
[5]陈恩峰. 新高考改革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思考[J]. 读写算,2019(31):107.
[6]孟悌清,张芳芳. 新高考背景下议题式教学运用研究[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8(03):73-75.
[7]刘国荣,郭璐. 高中思想政治课“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3(05):123-128.
[8]杨亚丽. 浅析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方法[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9):254-255.
[9]林甦. 新高考评价视域下的高中政治校本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以“时空”作业设计模式为例[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3,24(02):66-68.
[10] 武兴华. 新高考政治卷“法治意识”的命题思路探析[J]. 思想政治课教学,2023(01):80-82.
[11] 张羽琴. 基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高考思想政治试题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2022.
(责任编辑:石子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