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和路径研究

2024-07-06 03:35程莎莎
公关世界 2024年9期
关键词:价值意蕴高校思政课路径研究

程莎莎

摘要:红旗渠精神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勤劳坚韧的优良传统,也是当代中国人民为实现理想信念而不懈追求的具体体现。本文以分析红旗渠精神与高校思政课契合点为基础,深入分析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提出将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路径,以期实现本课题在探索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目的。

关键词:红旗渠精神;高校思政课;价值意蕴;路径研究

引言

20世纪60年代,林州人民在太行山脉“劈山引流”,创造了人类史上的一道奇迹,铸就了红旗渠精神。进入新时代,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不仅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也是延续中国精神的现实要求。红旗渠精神不仅是那个时代的奇迹,也是新中国人民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精神的象征。承一脉血流淌,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薪火相传,它流淌着理想之光和奋斗之志,激荡人心、催人奋进。“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好红旗渠精神。”在高校思政课中融入红旗渠精神,讲好红色故事,不仅可以为培养和铸就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价值引领,也可以让红旗渠精神在新时代更加闪耀。

一、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契合点

(一)红旗渠精神与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目标任务契合

思政课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红旗渠精神蕴含丰富的思政因素,其特定的历史背景、鲜活的感人事迹以及深刻的价值导向,不仅记载着林县人民不畏困难、团结奋进的精神品质,也是对中国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在社会思潮多样化的当下,一些错误的价值理念也在影响高校学生的视听判断,这就需要高校思政课发挥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而红旗渠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 、无私奉献”的思想价值与社会主流价值相一致,将其作为素材融入高校思政课中,可增强教学效果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以提升教学效果。

(二)红旗渠精神与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契合

高校思政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知识以及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课程。红旗渠精神蕴含的理论内涵和原理价值是高校思政课的优质教学资源,可以为其提供鲜活的素材。亲临红旗渠,当近距离感受红旗渠这一人间奇迹,无不为林县人民集体智慧和力量所赞叹。这里所展示的一切,从不可能完成的奇迹到林县人敢于涉险滩的胆识,将这一内容融入高校思政课理想信念教育中,可以引导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追求,勇担民族复兴大业;通过对红旗渠修建背景的介绍,与中华民族历史相结合,引导学生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甚至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新时代也是如此,当代大学生要树立脚踏实地、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对红旗渠修建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引导当代大学生要树立榜样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选择,将个人发展社会需要相结合,以榜样、楷模的事迹和精神鼓励他们,以实现个人价值。

(三)红旗渠精神与高校思政课的价值底色契合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高校办学的最鲜亮的底色,高校思政课必须全面落实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红旗渠精神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动写照。将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让学生在了解其历史背景、感人事迹、影响意义等方面的基础上,增强价值认同,以激励学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中砥砺奋进。

二、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

(一)落实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要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大学生正处于思想的“拔节孕穗”期,需要正确的政治导向、价值引导、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进入新时代,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不仅可以全面认识和深刻领悟红旗渠精神的内涵要义和时代价值,也能不断从红旗渠精神中汲取精神营养、获取不竭动力,让红旗渠精神发扬光大、薪火相传。在高校思政课中融入红旗渠精神,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辩证分析当前良莠不齐、错综复杂的价值思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丰富高校思政课教学素材的现实需要

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要由知产情,由情生信。就目前思政课现状看,高校思政课要将社会思政大课堂和高校思政小课堂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在思政课中学有所获,甚至可以成为让其受益终生的课程。红旗渠精神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例如,以强调红旗渠精神的价值引领作用,红旗渠精神价值引领与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相结合;讲述红旗渠修建坎坷过程可引导学生树立不畏困难、团结奋斗等精神价值。这些内容的融入,不仅拓展了高校思政课主题内容,增加教学案例选择,同时也优化教学思路设计,提升思政课教学温度和情感。

(三)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形式的路径选择

受新媒体时代的影响,高校思政课应顺应时势,不断调整和优化课程教学形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收获感。在高校思政课中,可以将红旗渠精神通过“课上+课外”“网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近年来,高校思政课致力于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选取红旗渠精神,以参观展馆、人物事迹访谈、沉浸式体验等方式感受、再现红旗渠修建场景,不仅是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探索,也大幅提升了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三、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路径

(一)讲好红旗渠精神的生成逻辑,提升理论品质,增强思政课的说服力

高校思政课注重“理论—情感—认同—担当—践行”形成过程,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讲好、讲精、讲透、讲细红旗渠精神的内涵,推进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就要抓住讲好红旗渠精神的内容这个核心,将红旗渠精神所蕴含的鲜活素材转化为教学资源。

1.将红旗渠精神与“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相结合。“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修建红旗渠,归根到底是为了解决人民群众的吃水问题。千百年来,在缺水环境中苦苦挣扎的林县人民,祖祖辈辈想水、盼水,始终怀有一个水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林县政府历时10年带领10万开山者在绝壁穿石,挖渠千里,把中华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插在太行之巅,他们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生动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也因此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1]。在高校思政课中,可将这一内容与“以人民为中心”“群众路线”等相关内容相结合。当代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亲历者和践行者,要将人民性与自己的专业学习和职业成长相结合,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时时刻刻把人民放在心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使命担当。

2.红旗渠精神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红旗渠精神是发扬中国精神、见诸实践的典范,既是中华民族优秀品格的集中凝结,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和发展。红旗渠精神内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内容16字无不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周易》《论语》《孟子》等基本经典中蕴含着大量的相关思想[2]。亲临红旗渠,无不为这座“人工天河”所震撼,她把“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一个个民间传说看似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也体现了林县人民“人定胜天”“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难而不惧”“奋斗不息”的开拓进取精神。这种精神已融入中华优秀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支撑林州人民脊梁、融入林州人民血脉,历经岁月积淀而经久不衰。

(二)以红旗渠精神为具象载体,丰富课堂内容,提升思政课的感召力

高校思政课延续着“理论—情感—信念—行为—担当”的形成模式,其中课堂内容贯穿于始终。以红旗渠精神为抓手,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不论是从精神传承的需要,还是提升课程效果都切实可行。下面以高校思政课为例,说明如何从教学内容中找到融入红旗渠精神的切入点:

1.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融入第二章:第一节“实践与认识”中。千百年来,在缺水环境中苦苦挣扎的林州人民,从元朝到新中国成立前,前后共自发组织修建18条引入渠,但是一遇连年大旱,水源枯竭,无水可饮。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屡战屡败,但是林县人民不甘屈服、持续斗争。将此内容与认识的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相结合,引导学生只有在坎坷的循环往复中,才能发现真理的光明;另外,在第三章: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中:10年修渠期间,从神工群众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以此引导学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

2.在《思想道德与法治》中,融入第二章:第一节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中。红旗渠被称为世界水利第八大奇迹,其修建困难程度即便放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也是常人难以实现的。这座精神丰碑,承载着林县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让“引漳入林”成为每个村民心中一颗梦想的种子,他们心甘情愿为心中的梦想而奋斗。红旗渠精神也印证了理想信念的力量是无穷大的,将这一内容对应当代大学生“躺平”“躺赢”“摆烂”等不劳而获的思想观念,及时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信仰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教育他们只有运用信念的力量才能在即使身处逆境才能扬帆远航,到达胜利的彼岸。

(三)优化教学方式,发挥协同效应,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创新力

推动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要改革和创新教学方式,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在新媒体时代,教学方式的改革要以课堂教学为依托,借助互联网互联互通资源,紧扣社会思政大课堂,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协同作用。

1.优化课程设计,加强课堂管理。在高校思政课中融入红旗渠精神,不仅与课程性质、目标、内容和价值相契合,也是传承发扬红旗渠精神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高校思政课顺势而上,不断优化和调整教学模式,但总的来说,课堂教学依然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将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师离不开课堂这个重要的载体。传统的灌输、说教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再适应现代教学环境,这就需要教师注重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方式。(1)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如何将红旗渠精神讲深、讲透、讲熟,要求教师必须充分挖掘资源,包括历史背景、人文地理环境、社会发展状况、数据影音视频、先进事迹、现实影响等[3];(2)在丰富的教学资源基础上,如何设计教学过程是关键。受网络大环境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不缺学习资源,关键是如何达到观念价值的认同,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如何就红旗渠精神设计其切入点、亮点和重难点;(3)教学设计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好坏,检验标准之一是学生思想观念认同。这就需要让学生更多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参与度。

2.借助网络资源,丰富教学手段。网络时代下,实现教学目标不可忽视网络的重要性。网络时代的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各学科课程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应用,高校思政课教师要顺势而为,充分运用好网络资源和素材,以让课程更加出彩。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已经是无处不网、无时不网,学生正是在这样的现实中,要想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将网络融入教学中,挖掘网络资源,回应网络热点,解决网络热点疑点难点;其次,教师要善于运用网络资源[4]。高校思政课要想摆脱枯燥、抽象的呆板印象,必须借助大量的影音视频资料,如纪录片、人物访谈、线上展馆、慕课、录课等资源让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鲜活、生动起来。

3.依托社会资源,协同实践教学。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师可选取一部有关红旗渠精神的纪录片,或将专业学习与红旗渠精神相结合的主题心得,或以分组方式完成一项有关红旗渠的调研报告,或假期实地到访红旗渠进行参观调研,以自己身临其境的方式,用所看、所听、所思、所悟的方式感受红旗渠精神,或组织学生以重温修渠路、探访修渠人的方式,以访谈的方式重温修渠历史,感悟红旗渠精神。

结语

精神传承,历久弥新。红旗渠精神承担历史,见证梦想,昭示未来。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以红旗渠精神为引领,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价值建设,不仅是传承中国精神的价值选择,也是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形式、提升教学实效性的现实需要。当代大学生要继续发扬红旗渠精神,将实现个人理想价值与民族复兴之伟业结合起来,脚踏实地,勇攀高峰。

本文系1.2024年度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指导性计划《将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和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4-ZDJH-421);2.郑州西亚斯学院2023年度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项研究课题《将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和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3-XDJ-20)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班永杰.深入把握红旗渠精神内核[N].学习时报,2022-12-05(1).

[2]何保林.论红旗渠精神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37(05):57-60.

[3]张霞飞,何孟飞.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育人的三重向度[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9(01):80-86.

[4]季爱民,曾乾宇.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及实现路径[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24(01):23-27.

(作者单位:郑州西亚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豆瑞超)

猜你喜欢
价值意蕴高校思政课路径研究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模式建构
当前我国民歌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价值意蕴析论
“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大学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及培育路径研究
高校校企合作中构建第三方平台的路径研究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保定市基于PPP模式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读懂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