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名师

2015-10-20 02:03杨九俊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价值意蕴教学风格名师

【摘 要】观摩借鉴名师的教学经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但如何把握要领、得其真传是难点和突破点。建议从公共知识层面、价值意蕴层面、教学风格层面读懂名师,领悟其课堂真谛。

【关键词】名师;课堂;公共知识;价值意蕴;教学风格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34-0020-02

【作者简介】杨九俊,江苏省教育学会(南京,210013)会长,研究员,江苏省特级教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科学规划基础教育组专家。

观摩借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重要途径,如果教研活动有名师授课,听课者蜂拥而至;如果有名师收徒,希望门前立雪者众多。但多有事实表明,有些教师追随某位名师多年,并无多大长进;有些教师到处追着名师听课,未见真有心得。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些教师尚未读懂名师,观摩借鉴未曾得其要领。

一、在公共知识层面读懂

一堂好的课,在一定意义上得益于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和有效组合。看名师的课,要看名师在十八般武器中使用的哪一种,或主要使用哪一种,又兼用了什么。教师的教学技艺,其实是公共知识层面教学模式、教学方式个性化的实践。

回过来看,这些教学模式、教学方式都有一定的操作流程,有一定的规范要求。不管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它都应体现教育的基本规律。比如是否做到让学生的学习始终充满挑战,让学生有迎接挑战的欲望;是否有合适的安静时间,使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机会;是否具有教学的针对性,等等。(这三条是国际教育组织对优秀教学模式基本规律的概括)。

所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都有“技术”要求,如果把自主学习理解为放羊式的“让学生自己学”,把合作学习理解为就是两人面对面或几人团坐在一起学,把探究学习理解为就是围绕某个话题在讨论,不仅止于皮相,而且包含诸多误解。

如果回到公共知识层面,理解这些教学模式、方式的意蕴,理解其技术规范,结合自己的教学,“拘于小节”地改进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要素,可能会不断有所收获。

二、在价值意蕴层面读懂

课堂教学知识打开的逻辑是显在的,但它的情感逻辑、价值意蕴同样应该得到关注。著名歌唱家、音乐教育家周小燕教授要求歌唱演员声断情不断,在呼吸、转换之间尚且“情不断”,发声时自当声情并茂。著名演员奚美娟谈话剧演员、影视演员的表演有一条动作线索,还有一条情感线索,动作线索可能时断时续,情感线索却应贯穿始终。教学亦是,而且教学的情感目标也主要是在知识学习的目标实现时达成的,这就需要我们关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线索,关注教学细节中的价值意蕴。

几年前的一个暑期,我用一个多月时间读完约翰·罗斯金五卷本的《现代画家》,罗斯金反复告诉读者,对于那些名画家,主要不是关注他们是怎样画的,而是要关注他们为什么这样画。对名师的观摩借鉴亦是如此。透过做什么、怎样做,揣摩、理解为什么这样做,才能领略真谛。比如斯霞老师帮青年教师准备公开课,青年教师要擦去黑板上板书的生字,斯老师忙摆手,老人走到最后排,看看坐在最后排的孩子是不是能看清黑板上的字。一个细节尽可彰显斯霞老师的儿童立场。

我多次介绍圣雄甘地的一个例子:上火车时,甘地的一只草鞋掉下火车,火车晃荡着已经启动,甘地立即脱下另一只草鞋扔下去,他让捡到的人得到一双草鞋,在这里他把自己丢失草鞋的情境转化成他人获得的情境。一些名师关于如何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上,把意料之外的情境向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情境转化,亦是同理。在这些地方,当我们明白那些教学机智,不只是课堂里的一个事件,而是执教者的一种素质,当我们把对教学机智的追求定位在人师素质的提升上,才是读懂后的必然。

还是回到美术界,今年是黄宾虹先生诞辰150周年,有很多纪念文章,不少学者都谈到黄宾虹先生作品的“内美”。有论者借傅雷先生的评价说事,作为好友,傅雷先生认为黄宾虹的画“艰涩”,“不能令人一见爱悦是矣”。这正是宾虹先生画作的特色,他的画就像经过历练仍葆有内在气质的大家闺秀,那种越看越耐看的美,不由得让人一再倾心,于是“嶙峋中见出壮美,平淡中辨得隽永”。这种“内美”包含了敬畏自然、出世入世、“齐扬之论”、中庸和谐等等。黄宾虹生前并不得意,他浑厚华滋、臻于化境的艺术创作,是在逝世后多年才获得较高评价的。有一些后来者怎样学习研究借鉴呢?上世纪八十年代中,黄宾虹开始被重新认识,且声誉日隆。研究黄宾虹的笔墨技术成了彼时青年画人的时髦。有关黄宾虹的学术研究著作一本接着一本出版,青年画人们孜孜不倦地研究着“五笔”、“七墨”以及“太极图”的秘诀;孜孜不倦地研究着“铺水”与“水渍”之间的微妙作用;孜孜不倦地研究着究竟如何才是真正的“宿墨”;甚至孜孜不倦地研究着黄宾虹的“白内障”与其画风变革的内在联系。仿佛只要患上了黄氏同样的眼疾,使用黄氏同样的秃笔,蘸上黄氏同样的宿墨,画着黄氏同样的太极图般的墨渍圈圈,就能一招直入如来境。

当黄氏原本浑沌古厚的下意识动作被分解成菜谱般的步骤说明时,大概离宾虹先生的艺术真谛已经很远。“无论从鉴定角度还是画学角度,针对画家的个案研究,如果不从笔性与气息上着手而单纯片面地从技法上去研究,无疑是误入歧途,就好比研究吴昌硕不去从他的金石用笔上着手,而是去研究他在墨里掺了多少比例的白芨水一样荒唐。”这样的“棒喝”,对于我们走近名师,同样有警醒作用。

三、在教学风格层面读懂

名师大都是风格卓异的优秀教师。教学风格是他们对学科本质独特的理解和表达,公共知识在他们这里个性化了,公共知识在他们的课堂教学中得到创造性的运用。读懂名师,不能只是追着听课,现在名师的书和文章都很多,至少把他们的代表作翻翻,大致知道他们是怎么说的,再去印证他们是怎么做的。

比如薛法根老师倡导语文组块教学,很多教师欣赏薛法根的课,但并不知道何为组块教学,当然读不懂,或者并不全懂,似懂非懂。薛法根在文章里告诉读者:在认知心理学中,有意识地将许多零散的信息单元整合成一个有更大意义的信息单位,并贮存在大脑中的心理活动被称为“组块”,而贮存在大脑中的信息单位被称为“相似块”,也称为“图式”。语文学习过程是个体心理“相似块”重组、整合的运动过程,语文学习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组块”的心理活动。于是,他把教学重心从语文的思想内容转移到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上,将零散的教学内容整合,设计成有序的实践板块,引导儿童通过选择性学习和自主性建构,获得言语智能的充分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升。薛法根老师的探索非常契合语文综合化的课程特点,是抵达学科本质的一种努力,我观摩薛法根老师的课时,在肯定其能力为重、综合性的基础上,又借高中语文课标组组长王宁教授提出的“任务群”概念加以评说。——语文学习的任务从来都不是单一的,自觉地建立“任务群”的意识,通过“组块”教学,可以兼容并包地达成或超越教学目标。在场的同志都说如此评论组块教学,有豁然开朗之感。薛法根老师自己也说,有学理上新的支撑,我们就更有信心了。

观课,要学会从看热闹走向看门道,识得庐山真面目,自然会领略到美妙的风景。

【参考文献】

[1]赵寒成.黄宾虹的“内美”[N].文汇报,2015-05-07.

猜你喜欢
价值意蕴教学风格名师
名师直播课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浅谈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
Analy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in university English
浅议"名师"
社交媒体时代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的价值意蕴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模式建构
当前我国民歌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价值意蕴析论
名师的教学风格与课堂文化
名师读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