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艳
摘要:在当前教育背景下,群文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课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群文阅读教学不仅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文章深入阐述了学习任务群视域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原则,并详细探讨了具体的实施策略,包括明确教学目标、精心挑选阅读材料、巧妙设计学习任务、注重阅读过程体验以及强化评价反馈等。通过实施这些策略,可以有效提高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 学习任务群;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习任务群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逐渐受到关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如何制定有效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成为当前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文章从明确教学目标、精选阅读材料、设计学习任务、关注阅读过程以及加强评价反馈等维度,深入探讨了学习任务群视域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1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原则
1.1单一主题原则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单一主题原则是指选择的群文应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或者核心概念进行组合。这种原则的实施有助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某一主题有全面而深入的理解。一方面,单一主题有利于教师,构建逻辑清晰的教学框架。教师围绕一个主题选择多篇文本,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该主题的整体认识,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归纳能力。另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同一主题下的不同文本会呈现出不同的观点、风格和表达方式,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体验。通过阅读对比,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内涵,以提升阅读鉴赏能力。除此之外,单一主题有助于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群文阅读,可以使学生更加聚焦于该主题的学习,减少无关信息的干扰,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便于教师进行评价和反馈,可以确保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1.2学生适应性原则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适应性原则强调教学内容和方法应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相适应。群文阅读教学应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群文阅读中有所收获。具体而言,学生适应性原则要求教师在选择群文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水平。文本的难度、风格和类型应与学生的阅读水平相匹配,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该原则强调教学方法要灵活。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如采用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和思维导图等多种教学手段,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另外,学生适应性原则还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教师应定期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确保教学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保持同步。遵循学生适应性原则,群文阅读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2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2.1明确教学目标,引领群文阅读方向
在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明确教学目标并引领群文阅读方向”这一策略的实施,不仅为教学活动提供了清晰的方向,还帮助学生建立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为确保教学目标的制定既符合学科特点,又贴近学生实际,教师需要深入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全面把握群文阅读的教学要求和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文学鉴赏能力等。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教师可通过课前调查、与学生深入交流等方式,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点、阅读基础以及学习能力,以确保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既符合课程标准,又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2精选阅读材料,促进深度比较阅读
在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精选阅读材料,促进深度比较阅读”这一策略的实施,要求教师要审慎挑选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比较阅读,从而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具体来说,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应以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为指引,以确保所选材料既具有代表性,又具有多样性,同时又与学生的阅读水平相适宜。代表性材料能够展现某一文学流派、主题或者风格的精髓,使学生能够在比较阅读中了解文学的多元性;多样性材料能让学生领略不同题材、体裁和风格的作品的魅力,并拓宽他们的阅读视野;材料难度还应与学生的阅读水平相匹配,既要确保阅读的有效性,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组织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比较阅读是一种有深度的阅读方法,它要求学生在对比不同文本的基础上,分析它们的异同点,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的比较阅读任务以及提供比较阅读的框架和策略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比较阅读的思维模式和方法,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在实施这一策略时,教师还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对于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具有挑战性的阅读材料,设置有难度的比较阅读任务,以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对于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可以选择相对简单的材料,并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引导,帮助他们逐步提升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另外,教师还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总结比较阅读的经验和教训,从而进一步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3创新任务设计,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在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创新任务设计是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关键。群文阅读不仅要求学生阅读多篇文本,而且需要他们深入思考和讨论。因此,任务设计必须富有创意,能够吸引学生,以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首先,任务设计应具有情境性和趣味性。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与文本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完成阅读任务。例如,教师可以设计角色扮演和模拟演讲等任务,让学生以不同的身份和视角去理解和体验文本,以增强阅读的趣味性。其次,任务设计应具有挑战性和多样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点,设计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阅读任务。这些任务既可以是文本解读、文学评论,也可以是创意写作、辩论演讲等。当然,任务难度应适中,要既能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又不至于让他们感到挫败。再次,任务设计应具有合作性和互动性。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团队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完成任务,并互相学习和交流;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和在线互动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最后,任务设计应具有激励性和反馈性。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肯定他们的努力和成果,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还要设立奖励机制,如优秀作业展示和阅读之星评选等,进一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群文阅读活动。教师创新任务设计,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群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2.4注重过程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职责不应局限于为学生提供阅读材料,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和探索这些材料。实施“注重过程引导”的教学策略,意味着教师需要成为学生学习旅程中的引路人,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逐步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兴趣,将他们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其围绕特定的主题或者问题展开讨论。这样的分组讨论为学生提供了分享阅读感受和理解的平台,让他们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教师需要在讨论中起到引导和协调的作用,以确保讨论的深入和有效。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体验和感受各不相同。通过分享,学生不仅能够将个人的阅读体验转化为具体的语言,还能够在相互倾听中发现文本中更多的细节和内涵。
2.5强化评价反馈,提升阅读教学效果
评价反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而且是推动学生阅读能力持续提升的关键环节。为了更有效地强化评价反馈,提升阅读教学效果,教师在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时,除了传统的教师评价外,还应积极引入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自我评价能促使学生深入反思,自主识别优点和不足,从而激发自我完善的动力;同伴评价则为学生提供了相互学习和交流合作的平台,通过彼此的评价与反馈,学生可以共同进步,实现阅读能力的整体提升。同时,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阅读进展,并及时给予评价反馈。这种及时的反馈机制有助于学生快速调整阅读策略,纠正偏差,从而保证阅读质量。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确保反馈的具体性和建设性。教师要具体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这样的反馈能帮助学生明确阅读方向和目标,实现有针对性地提升。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充分利用评价结果,对教学策略进行及时调整。通过对学生的阅读过程、结果及策略进行全面评价,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持续优化教学方法,进一步提升群文阅读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深入研究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文章提出了若干具体而实用的教学策略,包括明确教学目标以指明阅读方向、精选阅读材料以促进深度比较阅读、设计创新任务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注重过程引导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以及强化评价反馈以持续提升教学效果。这些策略的有效实施,不仅显著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未来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继续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方东流,黄利梅.学习任务群教学探析[J].辽宁教育,2022(23):29-32.
[2]田曲.适切的群文阅读: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落地的抓手[J].新课程评论,2023(Z1):129-135.
[3]努孜古力·艾山.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谈略[J].中学语文,2023(27):95-96.
[4]田春霞.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建议[J].学苑教育,2023(30):85-87.
[5]李翔.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J].语文世界,2024(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