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经济”背景下的高职院校老龄教育模式探索

2024-07-02 10:46姜瑜
国际公关 2024年10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摘要: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银发经济”迅速崛起,其中老龄教育服务是未来高等院校教育布局的重要一环。本文从打造完善便利的硬件、构建丰富多样的课程以及配套专业贴心的服务三个方面探索老龄教育服务产业的开发路径与基本原则,旨在提高银发人群的生活质量的同时促进地方高职院校的产业化发展进程,积极消除人口老龄化社会的负面影响,实现 “银发经济”的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银发经济;老龄教育;高职院校

当前,中国人口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老年人的需求结构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从基本养老向品质养老转变,从单一化生存需求向多维生活需求转变。“银发经济”指的是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而产生的专门为老年人消费服务的产业。“银发经济”可以大致分为日用品经济、保健品经济和服务类经济,包括传统老龄产业,如服装、食品、特殊商品、交通、保健、老年福利设施,以及现代老龄产业,如娱乐、旅游、住宅、社区服务业、老龄教育等多种行业。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2020年,中国 “银发经济”市场规模持续上升,2020年已达5.4万亿元,年增长率为25.6%。预计到205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4.83亿人,老年人口总消费61.26万亿元,分别是2020年的1.89倍、8.73倍。如此庞大的群体,蕴藏了巨大的消费潜力,而 “银发经济”所涉及众多服务类行业中就包括老龄教育类服务产业,保守预估会超过总消费比重的五分之一。[1]

目前,社会上的老龄教育模式有以下几种:各地方政府主办的老年大学、街道社区主办的社区老年活动中心、老年人自发组织开展的老年教育以及企事业单位、非营利性民间组织等开展的老年教育服务。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我国目前几乎没有地方高职院校主办的老年教育服务模式。[2]笔者认为,这种现象主要与我国高等教育本身发展不充分和我们国家老龄教育服务发展滞后有关。而目前适龄入学人口数量快速下滑,2023年起很多地区幼儿园和小学已经开始出现大规模的关停潮,这种趋势在未来十年左右就会传导至高等院校。为了避免高等教育资源的闲置浪费,规划高职院校开展老龄教育类服务产业布局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符合国家目前发展 “银发经济”的倡议。本文就从地方高职院校得天独厚的三大优势出发,探讨老龄教育类服务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一、高职院校须持续打造完善便利的硬件

(一)完善便利的教学设施

相较于社会上其他正规和非正规的办学模式而言,高职院校的基础教学设施无疑具有碾压性的优势。首先是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主要包括数量充足的教室、种类齐全的实验室、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其次是配套完善的生活设施,包括风格多样的饭店餐厅、各具特色的咖啡水吧、货品充足的超市药房甚至美容美发等生活服务设施;最后是功能齐全的场馆设施,包括功能强大的室内场馆、标准化的室外操场、各种规格的演出场厅。这些教学设施应对老龄教育服务是绰绰有余的,需要改进之处就是加入一些 “适老”元素,比如,给室外楼梯旁边修建扶手护栏以方便出行、在洗手如厕区域加装防滑防摔保护设施、改善部分公共区域的通风采光条件、调整教室座椅的高度角度以及添加护腰保暖措施等。

(二)优美怡人的校园环境

很多高职院校的校园建设标准都达到实用性与审美性的高度统一,教学主体建筑规划和校园环境相得益彰,如樱花缤纷的武汉大学、山海花园的厦门大学、婉约典雅的苏州大学等。另外,近年来新建的地方高校校区,无论从选址还是规划设计都是可以对标5A级景区的,如依山傍海的中国石油大学黄岛校区和外海内湖的山东大学威海校区。老年人对学习环境的要求往往比青年人要高,优美怡人的校园环境可以调养他们的身心,甚至对他们慢性疾病的康复大有裨益。

老龄教育服务与正规的学历教育服务要求不同,它的学术专业性要求相对较低,而综合体验性要求反而是相对较高的。对于那些想要开发老龄教育产业的高校而言,他们必须转换思路,把学校的发展重心从打造学术专业性为主转移到打造完善便利的硬件设施和生态优美的校园环境上来。

二、高职院校须构建丰富多样的课程

老龄教育与一般的学历教育不同,对于课程最终学习效果的要求是弱化的,而对于课程过程性体验的要求是强化的;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论难度是降低的,而对于课程内容的生活实用性标准是提高的;对于课程进度的要求是降低的,而对于课程参与度的要求是提高的。高职院校需要根据老龄教育的特点和老年人的实际学习能力进行适当调整,并结合本校的学科专业特点,设计构建一套丰富多样的课程体系,包括精选教材、设计教学大纲、编撰教案以及配置优秀师资等。借鉴国内外老龄教育优秀经验,大体可以设计三类基本的教育形式。

(一)课堂教育

这类课程主要是为了提高老龄人口的文化素质而设置。当下的老年人由于出生时代所限,他们在生命前期所接受的文化教育非常有限,而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老年人要想生活质量提高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和适应现代社会生活。这类课程主要是依托高职院校的基础理论课程稍加修改而成,包括 《实用英语口语》 《传统文学经典赏读》 《唐诗宋词赏析》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等文史语言类课程;《国画基础》 《书法入门》 《古曲欣赏》等艺术修养类课程;《太极拳》 《老年广场舞》 《球类运动入门》的体育类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 《手机使用基础》 《反金融诈骗》 《家电维修》 《花木种植》 《中医养生》 《老年人心理健康》等专业实用性课程。

(二)社会实践教育

这类课程的设置目的是为了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度,强调老年人是社会的一员,是社会成果的分享者和社会发展的参与者,社会参与是实现老年人自身发展的根本途径。如烹饪、应急治疗、护理、心理危机干预等生活技能教育,社区基础服务管理、老龄人口自助与互助等社会参与教育。《“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明确提出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在全社会倡导积极老龄观,引导老年人根据自身情况积极参与家庭、社区和社会发展。积极开展 “银龄行动”,支持老年人参与文明实践、公益慈善、志愿服务、科教文卫等事业。[3]老年人群在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社会经验和人生感悟,他们参与社会实践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天然的亲和力以及包容性的心态,可以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种实践情境,发挥定海神针式的功能,大到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宣传解读、良性推动,小至社区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安全保卫等,老年人群不可取代的社会参与功能会立刻凸显出来。

(三)旅游教育

受生活条件和工作要求的限制,老年人几乎把一生最好的时光都贡献给社会和家庭,没有过多空余时间和精力来满足自己旅游休闲的需求,步入晚年后继续参加的教育活动应该以 “康乐、休闲”为核心。所以,组织老年人在国内外旅行,充分了解人文历史、地理环境等方面的知识,这种旅游教育近些年来在西方发达国家非常盛行,高职院校可以针对性开展综合性旅游研学教育服务,负责前期设计线路、全程陪同讲解、后勤组织保障等。单纯的旅游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老年人群的精神需求,而旅游与学习相结合的新型游学活动越来越受到老年人群的追捧。老年游学主要是突出一种沉浸式体验的学习方式,在整个参与过程中,根据科学性的教学设计,让老年人群通过参与到稀有自然遗产、优秀文化遗产和独特生态景观等真实环境学习,达到思想沟通、感情交流等人文关怀目的,潜移默化培养老年人热爱自然、享受生活和社会参与的积极生活态度。老年人群可以根据自身个性偏好、文化修养和社会环境,选择适合自己的游学项目,如以中医药养生为主的游学课程或以地热温泉康养为主的游学项目、以提高老年人群理财风险意识为主的游学项目、依托文化名人或名著而设计的传统文化游学课程等。

三、高职院校须配套专业贴心的服务

老龄教育服务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服务产业类型。它不但需要完善便利的硬件设施,还需要专业贴心的软件服务,包括教学管理、教学服务、信息咨询等。高职院校有非常丰富的办学经验,熟悉教育教学体系的搭建规律和运行机制,所以在提供老龄教育服务方面须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化性考量。

(一)教务管理机制

老龄教育与一般的学历教育相比,教务管理方面的要求更复杂也更精细。55—70岁的老年人群生活经历各不相同、专业基础千差万别、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身体素质强弱不等、精神状态和家庭情况不尽相同,这些复杂多变的学情对老龄教育的教务管理机制提出很多精细化的要求,如打破学历教育的四年 (三年)一贯制为主的学制安排,取而代之的是以短期学期为主的学制安排;打破单纯以学生年龄为界的班级设置,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个体综合情况为界的班级设置;打破传统标准统一的固定日常管理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个性化需求为主的灵活日常管理模式;打破传统的结果性考核评价体系,取而代之的是过程性考核评价体系等。另外,高职院校需要在后勤服务、餐饮配给、住宿休息等方面的服务进行相应的调整,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各种生活及学习的需求偏好,甚至是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高职院校完全可以从产业服务的立场出发,而不需要从成本控制角度考虑,毕竟老龄教育服务人群大部分都是经济上比较充裕的社会群体,他们完全能接受用自己大半生的收入积蓄来为自己购买高质量的晚年学习生活体验。

(二)助教服务机制

目前,高职院校里针对老年人群的教育师资储备并不能完全满足不断增长的老年教育需求,毕竟完全从学历教育转换到老年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至少三到五年的转型磨合期,这个过程中需配置一部分灵活的教学辅助人员,可以从教学行政岗位临时抽调,也可以从在校大学生人群中培育一批助教人员。在高职院校发展老龄教育服务产业的一大优势是培育 “蓝青工程”,一代新人陪伴一代旧人,一代新人辅助一代旧人,整个教育完成闭环,整个社会完成迭代。

近20年来,我们的社会科技飞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已经广泛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老年人群也在特殊社会背景下感受到了智能化的强大冲击,颠覆了他们所熟悉的传统生活方式,甚至是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为了让老年人充分享受智能化教育服务带来的便利,迫切需要教辅人员帮助他们尽快熟悉并掌握智能技术操作。为了更好地发挥高职院校的服务优势,必须积极鼓励熟悉高职院校日常生活的在校大学生人群和年轻的行政人员参与帮助和辅导老年人群,进而建立起长效的服务机制,实行统一管理并集中分配权责。这种助教服务机制并非完全免费,是可以按照时间和工作量进行收费的,教学辅助人员可以在帮助老年人适应学习生活的同时减轻自己的经济负担,还能够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正可谓是一举多得。而老年人在这一过程中不但可以体验 “朋辈学习”的乐趣,还可以享受 “隔辈学习”的陪伴,这样会有效缓解他们生活上的孤单和精神上的寂寞,并对恢复他们的身体机能和延缓衰老非常有益。

(三)参与社会机制

社会参与理论认为一切社会活动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对各个年龄阶段的人口来说都是如此。老年人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才会获得更加自信健康的自我形象。社会参与主要包括老年人对自身发展、家庭生活、社区管理、社会服务等社会、经济、文化、精神和公民事务任何领域的参与。而高职院校提供的老龄教育服务就可以更好地帮助老年人群发展这种社会参与功能,比如,老年人可以根据退休前的职业特点来参与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和学生实践指导;可以形成自发的兴趣俱乐部或者学生会组织,定期不定期地参与社会活动;可以通过参与高职院校的公益类项目基金来资助社会上的失学、贫困、重疾、伤残等弱势群体。

四、结束语

中国正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今天的青年人就是明天的老年人。所以,关注 “银发经济”、推动老龄教育服务归根结底是为今天的青年人做准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随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 “倒挂”,如何推动高职院校进行全面转型,“无痛”对接老龄教育服务产业的发展需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希望本文提供的发展思路能够对各地的政府部门、高职院校和老龄人群有一些启发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J].轻工标准与质量,2024(01):17-19.

[2] 张文范.坚持积极的老年教育观 促进我国老年和谐文化教育发展[J].西安老年教育,2007(1):22-24.

[3] “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J].中国民政,2022(04):48-49.

作者简介: 姜瑜,女,汉族,山东青岛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及运行机制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如何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