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2024-07-01 18:40:59陈朗
公关世界 2024年10期
关键词:双师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陈朗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化,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社会发展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需求不断扩大,要求职业教育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在此背景下,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对产教融合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论述,深入探讨当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困境,并分析了产教融合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从完善对接、共谋、共生、联动4个机制,提出了建设策略。

关键词:产教融合;“双师型”教师;校企合作

引言

产教融合是指学校通过开办专业产业,实现产业与教学的有机融合,互为支撑,相互促进,使学校专业教育形成集人才培养、专业研究、科技服务等为一体的产业经营实体,构建校企深度融合的办学模式,以产业为支撑、以教学为核心、以学校为引导、以企业为基础。“双师型”教师是落实产教融合的根本保障,建立“双师型”教师团队,则是推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深度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前提。因此,产教融合背景下,深入探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效策略,对于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更好地响应社会发展转型升级具有现实意义。

一、产教融合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必要性

1.实现校企互利共赢

利益共生是现代组织体系构建连接的内生动力,一方面,作为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来说,参与校企合作,与学校共同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不仅可以为其引进高校专业人才,充分利用高校教师专业理论优势,为企业新品研发、技术研究提供有力帮助,实现企业降本增效,同时也可以帮助企业在与高校合作培养培训教师过程中,实现企业文化的重塑与输出,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对企业文化潜移默化的宣传,从而提升专业人才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此外,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响应国家相应政策,还可以享受国家给予相应税收优惠等方面政策,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另一方面,学校教育以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为目的,学校自有专业教师队伍存在实践操作能力不足的现实问题,通过校企合作,能够有效提升自有专业教师实践操作能力,同时通过聘请企业行业专家、能工巧匠作为兼职实践教师,有效提升学校教师团队整体质量,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满足人才培养现实需求[1]。

2.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教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基础,产教融合背景下,培养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必须以既具有较强专业理论教学能力,同时又可以指导实践操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保障。就目前整体而言,高校人才培养中“双师型”教师队伍存在质量不高、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制约职业专业教育目标的实现。随着当前社会转型升级速度加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社会分工专业细化程度不断提升,企业发展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教师队伍问题直接阻碍人才培养,也同样对社会企业转型发展造成一定阻碍。因此,加强校企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既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要求,也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推动社会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因素[2]。

3.符合发展本质要求

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既满足学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根本要求,同时也符合企业发展规律,实现“产”与“教”相契合,从而让双方都能够获益。同时,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样符合社会发展本质要求。当前,科学技术的快速更新迭代,促使社会经济、产业结构的快速升级,社会分工的专业化、工作岗位的综合化,加速了教育“边界性”的消失,要求其人才培养加强与社会各类组织的合作,通过优势互补,培育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可行性

1.校企合作逐步深入提供技术可行性

近年来,以产教融合思想为指导,加强校企合作建设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主要方向,并在具体实践中不断深化。各类高校不断加强对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与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创新,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的“交互性”发展。现阶段,随着校企合作模式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仍旧存在一定的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但是,随着相关研究与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产教融合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能够从中汲取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为其建设发展提供技术可行性。

2.社会发展现实需求提供经济可行性

当前社会转型速度不断加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使得企业发展与职业教育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企业要实现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提升核心生产要素竞争力,加大对创新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以助力企业转型,扩大生存空间,因而对高校技术与人才的依赖性加强;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存在的根本意义是为社会输送满足需求的人才,面对企业人才需求变化,仅仅依靠学校的教育资源远远不能满足人才培养需求,只有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才能够更好地弥补学校技能操作与培训资源限制。因而职业教育对企业教育资源存在依赖性。社会快速发展下,校企双方深刻的相互依赖关系,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经济可行性。

3.政策体系逐渐完善提供社会可行性

一直以来,职业教育发展都是国家政策研究关注的重点。随着社会发展变革,针对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从2006年教育部最早提出“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到2011年《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意见》等相关政策中提出的进一步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再到2018年颁布《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重点提出探索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等,均从政策角度,为完善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重要政策指导与制度保障,提供了社会可行性。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现实困境

(一)制度建设框架多、配套少

推进教育与产业的协同发展,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国家不断加大对二者融合发展的重视,通过颁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产教融合教育建设制度提升至国家层面。在此背景之下,各级各类专业职业教育院校与行业企业协作关系越来越紧密。但是,现有国家制度体系仅仅是从大面上,对产教融合发展提供了指导,院校与企业融合的实践操作存在很大的发挥空间,要想实现预期效果,必须校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推敲磨合。然而,当前产教融合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在制度方面存在以下现实困境:(1)当前校企合作层面较浅,多是以签署框架协议的表层联系,并没有建立相配套的激励、评价等制度,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很大程度上影响“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质量;(2)产教融合下,校企对接尚未建立长效机制。当前,短周期人才需求项目是客观存在的,一些院校在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时,仅是根据短期需求将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与本校教师临时组合,对学生专业发展的长远考量以及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考虑不到位,没有建立长效发展机制,导致“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效果达不到预期。

(二)团队设立比例高、活性低

团队理论在我国教师工作领域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各级各类院校在教学团队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前期研究与实践对于院校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发挥了切实作用。但是,在当前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学团队建设与发展存在显著的设立比例高、活性不足的现实困境。(1)当前“双师型”教师以引进为主,院校培养相对较少。很多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当中,更倾向于从企业聘请专门人才作为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的主要途径,并未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完善体系,这导致在实际教学中,仍旧是以院校教师为主,“双师”作用难以切实发挥;(2)并未形成产教融合的教师队伍文化。受校企合作程度浅表的影响,双师型教学团队中,院校教师与企业人才合作的紧密程度不足,缺乏畅通的沟通机制,难以形成产教融合隐性知识的有效传递;(3)教学团队建设内容与产业的衔接度不足。当前产业结构调整速度较快,经济发展形势变化莫测,“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内容不能及时跟随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影响其人才培养质量。

(三)地区差异内部小、外部大

校企合作程度对产业融合下“双师型”教师队伍产业化程度具有决定性影响,并且受区域经济发展影响,不同地区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从南北部地区来看,南方地区企业与院校合作程度较高,相互嵌入水平较高,相对教学团队产业化程度较高,地区内部差异较小;而北方地区企业与院校合作程度相对较低,教学团队产业化发展相对也就较为迟缓。从东西部地区来看,受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我国东部地区教学团队产业化程度要明显高于西部地区。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策略

产教融合背景下,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需要为教师团队建设提供有力的发展与支撑系统,通过建立健全对接机制、共谋机制、共生机制与联动机制,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提供长效机制,见图1。

(一)建立对接机制,提高教师团队产业化程度

产教融合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对接机制,是促进教师团队深度融合的前提。(1)职业院校需要重构人才培养标准。根据行业企业与专业中介组织的指导,并与当地经济发展现实与行业发展需求相结合,重新定位人才培养标准,确保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适配。人才培养以产业为导向,是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产业化的基础前提;(2)职业院校需进行课程设置体系的重构,建立与产业发展有效对接的课程体系。以产业项目为基础,构建专业化、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提高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可拆分性,对于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同时,项目化课程体系也是产教融合下“双师型”教学团队提升产业化程度和建设质量的重要保障。

(二)建立共谋机制,加强校企合作强度

校企合作是产教融合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建立共谋机制,加强校企合作强度,是提升教师团队建设质量的关键路径。首先,建立产教融合的团队文化,实现校企文化共谋。在“双师型”教师队伍中,通过建立制度文化,明确团队成员权利与义务,同时为团队成员提供畅通的沟通途径,促使其形成隐性知识共享的创新型、学习型教学团队。其次,建立产教融合的团队梯次,实现校企人才共谋。加强对团队成员个体情况的分析,从专业、年龄、学缘以及团队规模各方面综合考量,不断优化团队结构,明确团队成员负责方向,建立有序性、科学性教学团队。最后,建立产教一体的利益纽带,加强校企利益共谋。以校企合作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为主体,加强同其他院校的合作交流,形成以校企合作为整体的校际联盟主体,既可以解决学校教育资源匮乏与人才培养问题,同时满足企业发展人才需求,避免人才与产业需求的脱节,实现校企双方利益共建共享。

(三)建立共生机制,提升团队成员满意度

1.再造管理流程

产教融合下“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团队,学校已有的传统教师组织管理流程已经不适用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管理。可以构建分层管理模式,通过建立组织层面校企共同体,建立适用产教融合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同时,建立扁平化教学团队组织结构,加强团队成员对产业技术创新的响应。

2.创新评价方式

一方面,创新绩效考核机制,加强校企双方互认与双向评价,将人才培养质量作为绩效体系设计的导向;另一方面,创新发展性评价机制,建立以教师自我诊断、反思、改进为基础的绩效评价体系,增强教师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升级培训体系

产教融合背景下,传统的学校教师驻企的培训模式已经不再适用,而是需要根据不同类型教师的实际需求,建立全面、全方位、多层次发展的培训体系。例如,针对教师队伍负责人及企业管理者,则以专业建设、教学资源开发、产业趋势把握等方面的培训为主;针对优秀青年教师及企业技术骨干,则以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能力等方面培训为主。

结语

如今,产教融合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路径,与之相配套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成为真正落实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的当务之急。同时,产教融合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具有长期性、系统性,构建对接、共谋、共生、联动的长效机制,对于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发展,使其保持长期性、互利性、动态性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林佳.产教融合视域下电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0(22):103-105.

[2]崔发周.现代学徒制视域下“双师型”教师的科学内涵与培育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0(07):62-68.

猜你喜欢
双师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东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09:47:23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科教导刊(2016年25期)2016-11-15 18:06:05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7:26:06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计算机教育(2016年7期)2016-11-10 08:10:13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11:07:24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企业导报(2016年19期)2016-11-05 17:50:07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5:14:01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4:53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31:43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