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2024-07-01 23:01:41花澍林
公关世界 2024年10期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高校

花澍林

摘要: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持续性发展和优化,能从多维角度入手,强化文化传承,实现五育并举,加强对学习者的科学化培育。但目前高校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缺少对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视和关注,并未抓住时代发展机遇。分析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性及公共性特征,了解其文化价值与审美价值。从多维角度入手,助推高校公共艺术持续性发展和优化,既能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公共艺术教育模式,又能提升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站位,使其成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核心渠道。

关键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可持续发展策略

引言

目前,我国已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此阶段助推公共艺术教育持续性优化和创新,提升学习者审美能力,助推文化传承,既能提升国民素质,也能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助力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增强。因此,我国在素质教育优化和创新阶段,需持续性关注公共艺术教育的价值和作用,将其融入于不同学科,加强资源整合,充分发挥公共艺术教育的积极作用,继而打破传统教育模式束缚,着重培养学习者审美力和欣赏力,使其成长为优秀社会主义接班人,助推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一、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特征

(一)教育性

公共艺术教育具备教育性特征,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挖掘学习者潜力,增强学习者能力,使学习者的能力得到好的发展。不同个体的发展态势不同,因此教育模式也会有所区别。当前,艺术教育会着重培养学习者的文明感,提升其创造力,希望以此助力其全面发展,使其正确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旨在助推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既会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加强学生智力开发,也会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时遵循美育发展规则。学习者可在了解美育知识时,从他律转化为自律,进而提升审美意识与欣赏能力。公共艺术教育旨在鼓励学习者用心感受艺术、感受爱。分析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教育性特征,可发现公共艺术教育具备较强的育人功能,只有助力其功能发挥,才能真正推动高校担负立德树人使命,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

(二)公共性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具备较强的公共性,这与他的教育性质有关。教育本身属于公益事业,是所有公民的基本权利。具备公共性特征的公共艺术教育,既能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又能提升学习者素质。我国在素质教育改革阶段提出助推教育公平化发展,希望在受教育者优化自身能力的基础上提升全民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以此为民族竞争力的增强蓄力,助推社会和谐发展。故此,高校在发展公共艺术教育时,既要加强对公共艺术教育公共性特点的深入分析,也要承担公共艺术教育责任,助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现其公益性特征,才能在教育改革阶段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助力所有公民接受良好教育,助推大学生全面发展。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公共性窥探其创新与优化的紧迫性,发现与时俱进推动公共艺术教育发展,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相等的学习机会时,需持续性优化教育手段,开展分层式教育,化解公共教育发展矛盾,进而为高校办学实力增强奠定良好基础。

二、高校助力公共艺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价值

(一)文化价值

教育强国阶段文化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核心要素,更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核心力量。高校是推动文化传播以及文化发扬的核心渠道,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发展文化、繁荣文化的核心载体,立足于公共艺术教育领域推动文化教育优化和创新,鼓励新时代青少年在了解民族文明时增强爱国意识,才能在我国转型阶段应对多元文化危机。高校助力公共艺术教育可持续发展,既能增强学习者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也能使其认知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从而为世界各国文化交流奠定基础。了解公共艺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发现其具备较强的文化传承价值,既能助推文化产业繁荣,又能从多维角度入手,使新时代学习者参与文化复兴行列。

(二)审美价值

公共艺术教育属于美育教育的核心内容,具备较强的社会意义。分析公共艺术教育发现其与审美教育目标相一致。鼓励学习者了解艺术之美是增强其审美力的有效办法,既能使学生追求高层次的需求,也能在自然美和社会美集中融合的同时感受艺术魅力。大学生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此时期加强公共艺术教育,能发挥审美教育的价值和作用,使学生在接触美和感受美的同时排解情绪,净化大学生心灵,完善大学生人格,使大学生在学习中增强文化修养。故此,学生需不断在公共艺术教育中提升审美能力,基于时代发展需要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与综合素养,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朝美好的方向努力。

三、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可持续发展策略

(一)遵循创新原则,优化教育方法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过程中,遵循创新原则,优化教育方法,强化对学生综合认知能力以及艺术能力的培育,可真正发挥其价值与作用。高校应积极加强教育资源整合,在遵循教育原则的基础上,提升公共艺术教育的规范性。

1.高校需在公共艺术教育创新与优化阶段,遵循教育学以及艺术学等发展规律和发展原则,既要基于大学生诉求构建符合其发展规律的教育模式,也应分析艺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对矛盾的针对性化解。例如,教师可在遵循教学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运用多元教育手段提升教育质量,挖掘学习者潜能。从多维角度入手,提升艺术教育效果,助力学生提升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例如,公共艺术教育发展过程中可以全新视角分析教学环境与教学内容,拓展公共艺术教育空间,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强化对不同层次学生特点的针对性分析,构建分层式教育,争取提升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例如,弹奏《祖国颂》时,可引导学习者基于音乐旋律写出或画出感受。不同学习者的欣赏角度不同,因此,其绘画也会有所区别。教育工作者可结合学生的画作以及相关诗词进行具体性讲解,为学生构建情景式教育模式,使学习者真正了解音乐、美术和诗歌间的关系。

2.教育者可加强教学氛围塑造,激发学生潜力,增强学习者学习热情,使其树立良好学习习惯。传统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过程中,习惯利用灌输式教育模式,缺少对学生个性特点的综合考量[1]。新时期教师可加强对教育技术的科学化利用,借助微课件以及互联网拓宽学生学习视野,营造良好教育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设计,进而使师生之间产生情感共鸣。由于每个学习者的生活阅历和生活背景不同,因此审美能力也有所区别。教师应借助互联网打破时空限制,多与学生进行一对一交流,基于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给予其系统性指导,使其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为学生健康发展积蓄力量。

(二)分析学生诉求,革新课程设置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本身具备较强的复杂性和系统性,为推动其持续性发展,应强化对学习者诉求的关注,革新课程设置,创新教育内容才能从多维角度入手,完善教学架构。与此同时,我国可加强对不同国家高校公共艺术课程设置模式的借鉴。例如,美国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具备较强的跨越性,既会助力学习者提升学习自信,也会鼓励学习者借助艺术教育加强审美体验。我国可借助公共艺术教育强化对传统文化的充分剖析,既要使学习者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发扬者,也要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其道德情操。故此,课程设置过程中应充分考量专业艺术教育发展诉求,以及学生发展需要,从多维角度入手,优化课程设计。

1.创新课程类别,基于学习者诉求设计多样化的公共艺术教育。大学生成长环境不同,因此对公共艺术教育的认知也有所不同。为满足大学生发展需要,可构建涉及音乐、影视等相关艺术的公共艺术教育,提升公共艺术教育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满足大学生发展所需。学习者可基于发展需要学习公共艺术的一门或两门课程,专攻专精某一方面,以此领会艺术精髓。

2.明确课程设置层次,使公共艺术课程有别于其他专业课程,充分发挥其知识传授和人格熏陶等多层次作用。传统公共艺术教育多为赏析类课程,涉及面相对较窄。随着五育并举理念的提出,高校应在公共艺术教育中适当融入人类生活、经济文化等相关内容,助力大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发展的重要性,使其更系统地了解不同民族以及不同区域和时代的优秀作品,提升其鉴赏力和审美力。例如,高校可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引导其在社会实践中感受艺术,提升表达力。学习者在切身参与实践活动中,能感受艺术魅力,树立良好学习习惯。

3.课程设置过程中优化教育内容[2]。公共艺术课程设置时,既要基于课程特点推动课程创新和优化,也要基于高校发展特色,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将区域文化融入于公共艺术课程中,设立具有学校特色的公共艺术课程体系,使学生成为传承民间艺术和民族文化的中坚力量。例如,学校可定期举办艺术沙龙和专题讲座等活动,借助多元模式,鼓励学习者加强沟通和互动,活跃教育氛围,使学生在公共艺术教育中感受艺术之美。

(三)强化实践教育,建设实践平台

公共艺术教育具备较强的实践性,高校需在推动教育可持续发展时,增强实践教育比例,建设实践平台,以此助推公共艺术教育持续性创新。

1.借助实践平台建设助力学习者加强审美体验。高校在组织艺术实践活动时,也应加强平台构建,既要将其作为推动公共艺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抓手,也要形成协同管理格局,基于学校实际发展状态,助推多部门共同参与公共艺术教育实践平台管理,从而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助力各部门在协同发展过程中拓展艺术教育的影响力和辐射力[3]。例如,学校的宣传部、学工部等相关部门,可共同为公共艺术教育发展蓄力。相关部门在共同合作过程中既能明确公共艺术教育定位也能组织更多大型活动,完善制度保障,形成长效发展机制,以此使更多学生关注与参与公共艺术教育。

2.发挥团队作用,借助社团组织建设,培养更多艺术爱好者,利用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艺术欣赏力。相关个体可以班级或社团为核心,组建艺术实践活动,由点带面推动公共艺术教育持续性创新和优化,切实培养艺术骨干,构建具有高校特色的公共艺术品牌,从而提升公共艺术教育规模,使学校充满艺术气息。

3.鼓励学习者参与全国或省市大型艺术活动,以此助力学校公共艺术教育层次提升。学习者提升参与活动频率,能在实践和竞赛过程中成为高雅艺术的传承者和发扬者,也能借助更多元的形式加强艺术表达。因此,高校在建设公共艺术教育实践平台时,需积极与企业和社会力量合作,既要实现公共艺术教育的科学化延伸,也应构建服务型平台,使学生有更多渠道了解相关艺术实践和竞赛活动,从而扩大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为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蓄力[4]。一方面,学生在参与社会性艺术活动时,需要较多财力和物力支撑。为此,高校可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加强对企业资源的利用,以此为实践教育活动开展保驾护航。另一方面,高校应加强与区域政府的沟通,争取获得更多资源倾斜和政策支持,以此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四)完善激励体系,创新评价机制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过程中探寻其客观规律,建立符合高校发展的评估体系,将激励与评估进行有机融合,能从多维角度入手,助推公共艺术教育革新和优化,在高校办学实力增强时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强化对学习者的科学化培育。

1.高校需加强对公共艺术教育管理制度的科学化评估。加强制度评估既能在监督体制持续性优化和创新阶段,不断落实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和方针,也能将艺术教育指标融入于评估方案,进而加强对人才的全方位培养[5]。例如,高校现阶段可加强对课程设置数量以及教学条件等方面的综合评估,基于艺术教育发展规律建设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以此为公共艺术教育的持续性优化和创新蓄力。

2.加大教师评估力度。教师是推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的核心力量,强化对其教学行为的科学化评估,分析教师使用教材是否合理,既能从多维角度入手,加强经验总结,也能助推教师加强反思[6]。与此同时,高校可基于学生艺术教育水平展开全方位测试,了解学生学习成效,通过学生学习成果来分析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化解存在的矛盾。

3.高校应构建激励与评价相融合的制度,既要了解学校长期发展规划,分析公共艺术教育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也应持续性调整公共艺术教育发展目标,分析公共艺术教育的目标和评价模式,是否符合高校发展方向[7]。只有高校基于自身发展方针持续性调整教学规划,制定相关评价指标,才能构建符合大学生发展需要的评价方案,并在自我评价和持续性追踪过程中提升评价的公开性和透明性,以此强化优势互补,形成良好评价氛围。例如,为加强对优秀团队的激励,高校可对在实践比赛中取得良好成果的团队进行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激励,使更多学生了解公共艺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性,营造良好教育发展氛围,实现教育的快速改革和创新。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不断发展,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应随之优化和创新,构建具有高校特色的教育模式,争取实现公共艺术教育的专业化以及质量化发展。为助推高校公共教育全方位普及,提升国民素质,高校可在构建高素质复合型教育团队时,实现区域文化与高校公共艺术的有机融合,以此实现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转型。高校可在公共艺术教育普及阶段助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真正服务于区域经济,强化对区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从而真正提升高校办学实力,使高校在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科教兴国。

参考文献:

[1]严岩,黄少勇.廉政文化视域下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问题探赜[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4(04):178-184.

[2]张丹,李鹏飞,曹硕,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艺术教育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1):51-52+55.

[3]田宏星,王丽恩.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的价值归依、问题显化与优化逻辑[J].江苏高教,2021(04):83-86.

[4]童卡娜,徐鸣.论新时代高校艺术教育的伦理属性[J].现代大学教育,2020,36(04):93-99.

[5]袁江洪.高校美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索——评《艺术教育视域中德育创新探索》[J].领导科学,2020(14):128.

[6]唐昌菲,匡勇胜.高校艺术教育网络化建设的两个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20(06):45-48.

[7]石春轩子.美育背景下大学生艺术素质评价体系及提升策略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20(06):60-63.

猜你喜欢
公共艺术教育高校
2010—2014年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研究现状剖析
东方教育(2016年7期)2017-01-17 21:26:06
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独特价值研究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3:05:02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24:04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28:06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14:28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7:49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0:56:58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14:21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
戏剧之家(2016年4期)2016-03-25 13: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