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策略探索

2024-07-01 23:01:41邓航
公关世界 2024年10期
关键词:大思政课教学策略

邓航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高校思政育人工作,主张加强思政课程实践建设,提升高校思政课堂质量,让高校思政实践课堂进入新发展阶段。本文基于大思政课视域,多角度辨析大思政课概念,剖析开展高校思政课堂实践意义,探索具体实践创新策略。我国高校应坚定大思政课理念,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思政资源整合,有意识改善思政育人格局,明确思政课堂实践内涵,充分重视思政课堂主体,发挥高校教师主导作用,全面强化大思政课育人功能。

关键词:大思政课;高校思政课实践;思政实践教学;教学策略

引言

高校作为我国思政育人重要场所,肩负着培育社会接班人重任,应结合时代发展,应用大思政课理念,持续改善自身组织管理,打造专业教师团队,彰显大思政课育人价值。然而,在我国高校思政育人现状中,仍旧存在创新不足、缺乏资源等问题,削弱了大思政课育人效果[1]。在此背景下,基于大思政课视域,探索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策略,具有现实与理论双重意义,值得广大高校思政教师深入思考与研究。

一、大思政课概念辨析

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持续发展,社会改革持续深化,国民富裕度大幅度提升,亦遭遇不少自然灾害,如洪灾、暴雨等。分析国内外局势,可发现随经济全球化加剧,多种西方思想传入我国,在信息技术辅助下,得到快速传播与扩张,逐渐进入我国学生视野,影响高校学生思想价值观。在多种西方思想中,存在不少思想糟粕,易对我国高校学生产生负面影响,致使高校学生观念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在此背景下,2021年,我国强调创建新型高校思政课堂,指出高校思政课堂应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全面发挥大思政课堂育人作用,强化大思政课堂育人属性。创建大思政课应多维结合时代背景,把握三全育人理念,全面呈现思政育人优势,实现高校铸魂育人。当前,大思政课理念已在我国广泛传播,受到我国高校管理人员高度重视,逐步实现推广应用。分析大思政课理念,可发现教师应发挥课堂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高度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实现思政课堂合力,达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果。

二、基于大思政课视域开展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意义

基于大思政课视域开展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意义包括以下几方面:(1)当前,我国正处在百年变局中,高校应积极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实现思政育人创新,勇敢迎接时代挑战,把握时代发展机遇。可见身处新时代背景,创新高校思政课程是我国高校教育转型必然要求。我国高校应紧跟社会变化,优化高校教育顶层设计,拓展大思政课育人素材,为我国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2];(2)近年来,国家竞争加剧,西方思想得到快速传播,对我国高校思政育人形成多元挑战,面对复杂局面,高校基于大思政课理念,创建高水平思政课堂,能够帮助学生把握世界格局变化,改善高校育人环境,给予高校学生思想品德关键指导;(3)分析我国高校思政课堂开展现状,可发现,其已难以满足当代高校学生身心发展需求,难以适应社会时代变化,存在显著思政育人瓶颈。因此,高校创新思政课堂教育,能够科学迎合当代高校学生特殊性,改善高校思政育人价值尺度,精准把控高校思政育人政治方向,实现高校育人守正创新,活用社会真实素材,拉近高校学生与社会生活间的距离,进一步丰富思政课程内容,构成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型思政教育模式;(4)我国高校学生身负多元历史责任,高校应创建大思政课堂,帮助学生坚定信念,为祖国未来执着奋斗。具体而言,大思政课程能够引导学生观察时代,解读社会,进一步坚定其心中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凭借理想和信念,持续完善超越自身,辅以多种形式的思政课程实践,实现大思政课理论外化于行,真正帮助高校学生应用思政理论,解决实际生活难题,迎接现实社会挑战,加快自身全面发展速度,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3]。

三、“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策略探索

(一)改善思政格局

基于大思政课视域,优化高效思政课堂,是实现高效育人目标重要途径。高校应转变自身育人理念,从大思政课维度出发,改革创新思政课程内容,加强思政整体规划,构建系统性思政育人体制,协同多个思政育人主体,形成思政育人合力。

高校应加强思政课顶层设计,坚持立德树人理念,优化协同育人机制。具体而言,优化大思政课格局,即站在育人整体维度考虑,全面改革思政课程育人环节,加强思政课程育人要素,实现思政课程内容良好创新,满足当前高校学生成长发展要求。基于大局出发,积极迎接时代挑战,抓住时代发展机遇。高校应强化宏观把控,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拓展大思政课程理论资源,提升整体思政课程质量,加快大思政课改革进程,凝聚多个思政主体力量,创建整体育人格局。

(二)明确思政内涵

改革高校思政课堂,应加强思政课程建设,融入前沿理论教育,把握思政育人核心要义,拓展思政课程开展渠道,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实现多场域联合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现实生活,鼓励学生开展课堂实践,整合社会现实与思政课堂[4]。

1.基于大思政课视域,思政教师应优化课程内容,降低课程难度,让抽象深奥的理论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加快学生理解进程,帮助学生消化吸收。具体而言,高校思政教师应转变自身思政育人理念,采取创新思政育人策略,明确课程核心内容,凸显课程重点难点,结合高校各年级思政学习特点,加强整体课程体系建设,为选修与必修课设计多元教学内容,增强大思政课程针对性。在大思政课视域下,尽管该理念倡导改善思政课堂格局,然而,教学改革不能一蹴而就,而应回归思政育人本质,精心打造课程内容,切实改变课程设计,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如授课、备课等,教师则应改善自身教学方法,积极调整教学心态,持续反思总结经验,加大课堂实践力度,提升大思政课堂吸引力,促使校内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探索活力。

2.基于教师视角,应良好展开课前备课,精准把握教材内容,准备丰富教学案例,结合学生实际生活,降低学生理解难度,加快学生知识吸收效率,良好融合学理性与政治性,促使学生合理应用政治理论,热切探讨现实社会问题,实现课堂思政实践,强化高校学生政治认同感和思政敏感性,引导学生自主为中国梦而持续奋斗。同时,基于大思政课视角,坚持创新教学渠道,拓宽学生思政视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培养学生世界眼光,将时代发展与思政理论相结合,在学生心中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学生形成崇高信念,多维强化学生家国情怀,真正展现思政课程魅力,加强学生思政学习积极性,创建良好师生互动关系,多方锻炼学生能力,包括团队协作、语言表达等,大幅度提升思政课堂教学效果[5]。

3.开展大思政课时,教师应紧密结合现实与理论,深层把握相关政策要求,从社会生活中,搜寻思政课程教学素材,讲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分析我国悠久历史,让其成为优质教学资源。具体而言,基于大思政课视域,思政教师应创建社会大课堂,增设课堂实践教学环节,重点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明确自身时代责任,通过多个社会事件讲解,增强学生现实亲身感知能力,形成强烈情感共鸣,以此帮助学生收获知识,升华情感。基于高校校方视角,应聘请专业思政教师,为学生讲解思政课堂内容,引导学生实践锻炼,增强学生团队协作,强化学生综合素养。同时,积极创建实践基地,增设校内纪念馆,为学生提供思政实践场地,保证充足思政实践资源供给。改善整体实践教学设计,提升教学设计创新性,引导校内部门加强配合,确保思政实践有序开展,高效增强学生能力,拓展学生见识,让大思政课程以多种形式影响校内学生。

(三)重视课堂主体

基于大思政课理念,高校思政课堂教学活动与学生与教师主体息息相关,应加强学生与教师配合,营造轻松课堂氛围,保证师生关系和谐良好,明确两者课堂参与作用。简言之,大思政课程可基于两个维度展开:

1.从教师维度出发,高校思政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增强自身创造性和主动性,坚定肩负育人使命,强化自身专业能力与素养,提升自身教学能力,从而良好完成思政育人任务,实现思政育人目标。具体而言,思政教师应牢记习总书记指示,基于大思政课理念,拓宽自身视野与格局,打牢思政育人根基,创建系统性思政育人教学能力体系,广泛学习我国历史,保证自身与时俱进,应用前沿理论教学方法,指导高校学生开展思政课堂实践,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与时代,将抽象理论话语变得简单易懂,赋予学生广阔思政理论视野,结合鲜活社会素材,提升思政课堂教学质量,创新自身教学语言,活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大思政课程对学生吸引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国情、社情和民情,鼓励学生及时交流自身感悟,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剔除传统课堂单一枯燥弊病,增强理论学习趣味性。

2.从学生维度出发,高校学生应重视自身课堂主体地位,强化自身课堂参与力度,从课堂理论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在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教师应始终秉持以人为本育人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优化课堂教学形式,确保班级学生充分参与,真正满足班级学生身心成长需要,坚持因材施教,紧跟时代步伐,完成大思政课视域下高素质人才培养,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在思政课堂上,广泛集中社会热点,形成课堂教学支撑案例,优化思政课程理论教学过程,提升学生主动参与意愿,倾听学生内心想法,引导学生深层思考,促使学生真正认同思政课程理论,将思政课程作为学生人生指引,逐步完善学生价值观念,增强学生思想品德。可见,在新时代背景下,思政教师应全面关注学生身心发展情况,了解学生思想变化,评估学生认知水平,将学生作为思政课程开展中心,加强学生思想指引,引导学生感悟生活,积极融入现实社会。

(四)增强育人功能

分析发现,高校思政课程具有良好育人功能。基于大思政课视域,高校思政教师应实现以文化人和实践育人,增强思政课程育人效用,充分尊重思政课程文化和实践属性,把握思政育人文化实践本质,凭借良好课程价值培养,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强化学生思想内核,在学生心中深植核心价值观念,深层挖掘社会现实,讲解我国优秀文化,包括先进文化与革命文化,实现优秀文化广泛弘扬与传播。高校思政教师应整合育人资源,展现思政课程文化功能,凭借课程内容讲解,帮助学生养成优良品德。

1.高校思政课程包含多元内涵,如道德规范、人文精神等,开展以文育人,能够充分发挥思政课程人文教化作用,影响深层影响高校学生价值观,起到价值观塑造作用。具体而言,重视思政课程文化教育,能够有效整合学生思想理念,形成思想导向合力,整合思想教育与主流文化,凸显精神引领作用,引导高校学生向善求真,增强大思政课育人时效性。因此,高校思政教师可组织以文育人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拓展思政育人渠道,结合课堂育人内容,加强文化载体功能,将以文育人作为活动主题,开展学术研讨讲座,让学生与专家近距离交流,辅以多元纪念活动,广泛传播优秀文化,提升学生人文认知水平,紧密联系高校思政育人主阵地与主渠道,积极创新文化活动。

2.基于大思政课视域,高校思政教师应加强实践育人,多维探索社会生活本质,培养学生实践思维,以课堂实践作为育人基点,引导学生感知社会现实。具体而言,实践育人是开展思政课程重要途径,兼具有效性和科学性,能够多维完善大思政课程体系,让学生视角真正转向社会现实,关注社会生活实践,有力强化学生价值理性,增强高校大思政课程开展效果。具体实践中,思政教师应把握伦理规范,完善思政教育内容,结合时代内涵,指引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观念,凭借创建思政课堂,引导学生价值观走向。需注意,高校学生蕴含强大主体性,思政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特征,结合现实育人需要,转变自身教育理念,增设课堂主体探索环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联系学生现实生活,避免思政教学理论与学生现实生活脱节,真正深入学生生活,分析学生身心需求,赋予高校思政课堂张力与活力。

(五)优化资源配置

创建高校思政课堂,应整合多种资源,包括现实资源、实践资源等,根据课堂开展实情,优化课程资源配置,保证课堂资源利用率,合理分配课程内容占时比例,避免课程资源过度集中,出现分配不均现象。基于大思政课视域,思政教师应理顺教学逻辑,在教学课程内容中融入多元现实生活元素,提升高校课程整体内涵,优化思政教育途径。

1.高校思政教师应加大改革力度,积极创新思政课堂,凸显思政课堂实践性质,合理利用校园教学场域,科学开展思政教学探索实践。基于高校校方视角,则应创建实践教学基地,为思政课堂活动提供支持与保障,保证高校思政教育能够长远发展,保证高校思政课堂紧密联系实践、历史、社会资源。

2.建设高校思政教学基地,需多个高校部门统筹规划,协同配合。高校应主动联系相关企业机构,做好思政育人资源对接,积极争取党政机关支持,创建思政育人试验区,打造优质思政教学基地,广泛邀请行业专家,开展思政课堂讲座,实现社会资源活用,让高校学生倾听专家意见,获得专业指导建议。教师则可带领学生深入乡村基层,参观工厂车间,前往社区街道,与多个行业领域的优秀人物见面,倾听他们的自身工作理解,感知优秀人物思想内在,激发自身情感共鸣,强化自身对现实生活的理解认知。

结语

当前,在思政课程改革与创新领域,高校已取得一定成绩,有效优化了教师队伍,增强了教学能力,却仍然面临理论与实践脱节、资源整合力度不足等挑战。因此,高校应重视大思政课理念运用,优化思政课程整体框架,凸显大思政课育人效能,提升思政课程内容现实性、科学性与趣味性,促使大思政课理念真正深入高校师生心中。

参考文献:

[1]王海成.“大思政课”视域中高校思政课实践性的内涵及其实现途径[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4,36(03):32-37.

[2]刘卫东,金海鹰.“大思政课”理念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内涵厘清与运行机制创新[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4,43(03):152-158.

[3]王海波,朱春悦.区域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3, 43 (06): 41-46.

[4]徐世平.“大思政课”视阈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基于A省高校调研[J].滁州学院学报,2024,26(01):121-126.

[5]逄红梅,石靖玉.“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的社会延展[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6(01):60-65.

猜你喜欢
大思政课教学策略
党史学习中“大思政课”的价值旨向与实践进路
“大思政课”的内在逻辑、基本遵循与实践进路
中国德育(2021年9期)2021-07-29 08:48:27
走进社会大课堂,善用“大思政课”
中国德育(2021年9期)2021-07-29 08:48:27
正确把握善用“大思政课”的精神实质
党员生活(2021年5期)2021-06-28 21:46:02
“大思政课”的理论要义与实践导向
群众(2021年7期)2021-06-01 09:36:56
高校“大思政课”格局下舞蹈课堂与思政内容融合的思考与探究
艺术评鉴(2021年4期)2021-04-02 10:15:23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8:08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16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