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复述教学的内涵、价值与实施

2024-07-01 07:31王莉莉
江苏教育研究 2024年6期
关键词:复述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

*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五期课题“指向儿童语文学习进阶的表现性任务设计与实施研究”(2023JY15-L107)、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基于儿童意义的小学生语文‘高言值能力培养的研究”(D/2020/02/284)的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4-02-27

作者简介:王莉莉,宜兴市实验小学副校长,高级教师,无锡市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摘要:复述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学生在理解、记忆课文内容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的过程。复述具有文本性、识记性、理解性、进阶性和表现性的基本特征。复述的过程,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整体协同发展的过程。依据复述评价标准,梳理复述训练内容,整体性把握复述要求,基于统编教材中复述内容的编排特点,用好复述支架和方法、创设复述活动情境是实施复述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阅读教学;复述;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4)06-0102-04

复述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中提出了明确的复述内容和要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与设计非常重视学生复述能力的提高,不仅集中编排了以“复述”为语文要素的三个单元,而且在各年级课文的阅读提示、口语交际、练习、语文园地等板块中分散设置了较多的训练目标和内容。本文基于《课标》和统编教材,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复述的内涵、价值进行分析,以更好地厘清复述这一概念,明晰复述的功能及其要求,科学合理地组织相应的复述教学。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复述的内涵与特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复述是指学生在熟读和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文本中的语言材料进行合理的内化整理、思维加工和情感体验,把课文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复述具有以下五个特征:

一是文本性。复述,从字面上理解,即重复性叙述,主要针对故事性、叙事性和说明性作品,必须忠实于课文原文。文本中的语言材料是复述的主要依据,复述应该比较完整地呈现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讲清作品中的事件、人物和场景,讲清说明对象的特征、本质和规律。

二是识记性。复述是对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主动积累、内化并表达输出的过程,复述不需要一字不漏地把课文内容重复地讲述一遍,但对文本中的精彩词句段必须通过反复的朗读、默读、背诵等方法进行语言积累,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借助表格、示意图、关键词句和提纲等支架和方法促进记忆,从而帮助学生在脱离文本时具体、完整、有条理地复述课文内容。

三是理解性。复述是在文本理解、价值体认以及情感升华基础上的讲述,体现的是学生对语言、形象、主题的理解水平、领悟程度和审美体验。复述重在语言的建构,可以直接引用原文中的语言材料,更需要对文本中的语言材料根据复述的要求进行适度整合和加工。学生要通过反复朗读、默读和分析,基于课文梳理基本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用自己的话生动地讲述课文内容。

四是进阶性。复述是具有较高思维含量的阅读方式,是在记忆和理解基础上的语言再组织和再表达,是对语言材料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判断、抽象概括、联想想象等思维加工的过程。综观小学三个学段的复述要求可以发现,复述从情节到大意,再到场景和细节,由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到创造性复述,整体呈现螺旋上升的趋势[1],三个层次的复述体现了学生语言发展水平和思维进阶的发展要求。

五是表现性。复述是一种语言实践活动,必须通过语气、语调、节奏和表情等,在清晰、连贯、具体、生动地复述过程中,表现自己对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的感受、对文本内容结构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对文本思想内涵的领悟,展现良好的语感和语言表现力。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复述的价值和意义

复述的过程,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整体协同发展的过程,基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以及复述的内涵特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复述的价值与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促进学生语言建构和运用

“用自己的话”是复述的核心要素,复述着重于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是基于记忆和理解,将书面语言转化为自己语言的言语实践活动,这一转化过程是对文本中词句、修辞、句式、结构等语言材料的再内化、再组织和再表达,既能促进学生对文本的再记忆和再理解,又能在具体情境的复述过程中促进学生个体语言经验的习得和丰富、良好语感的形成、语言文字丰富内涵的感受和个性化表达能力的发展,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

(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提升

儿童的智力成长取决于他所掌握的思维的社会工具,也就是说,取决于语言[2]。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内容,是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判断、概括、创造等思维加工及其思维发展和提升的过程。学生借助表格、示意图等支架重复性讲述课文内容,有利于训练思维的条理性和有序性;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和情节进行详略得当的简要讲述,有利于提高分析判断和抽象概括能力;依据课文内容,通过变换口吻、增加合理情节、变换情节顺序等方式进行复述,有利于引导学生建构良好思维框架结构,发展和提升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

(三)促进学生审美体验和升华

语言文字及作品是重要的审美对象,语言学习与运用也是培养审美能力和提升审美品位的重要途径[3]。复述需要在具体的语用情境中,表达自己对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的感受和理解、对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的感悟以及正确的感情倾向。生动、有吸引力的复述,是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促进学生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升华的过程,能发展学生运用语言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四)促进学生文化自信和传承

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以及中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等,都是我们组织学生开展复述的主要内容,经常开展相关主题的复述训练活动和具体情境的复述活动,必能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并在语言文字表达的过程中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思辨与内省、积淀与发展、继承与弘扬。

三、基于《课标》和统编教材的复述评价指标

准确理解和把握《课标》中有关复述教学的学段要求、学业质量标准和统编教材中的相关训练要求,并从复述的完整性、思维力、表现力等维度具体细化为可观察、可测评的评价指标,是精准组织和评价复述教学活动的前提和保证。

完整性,主要体现在对复述材料的整体理解,对故事等内容中人、事的内在关联性和事件发生的过程性认识。能整体把握故事等作品的主要内容、主要情节,或聚焦故事主要场景和细节,用自己的话详细或简要或创造性地讲述故事大意或主要内容及其发生过程。

思维力,主要体现在对复述材料的记忆和思维加工方式,复述的条理性、有序性和创造性等方面。能根据学生思维发展规律和特点,借助关键词句、提示、示意图、插图、表格等对语言材料形象化地识记和讲述,通过列小标题、列提纲、画结构图和思维导图等梳理和概括故事等作品的关键词句、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开展详细或简要复述,通过大胆想象为故事增加合理情节、丰富细节、调整结构等,展开创造性复述。

表现力,主要体现在复述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情境性等方面。能通过适当的语音、语气、语调、节奏、表情、动作、表现形式等,表现对故事等作品中生动的人物形象、感人的情境情节、优美的语言文字的感受和理解,对思想内涵的体验和领悟,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和追求,对英雄模范、仁人志士等人物的崇敬之情。

三个维度的评价指标,整体考量学生在每个学段复述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具体落实到相应的年级、单元以及课文,需要根据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结合具体学习内容的教材设计要求,设计更具针对性的复述训练的评价内容和方式。

四、基于统编教材的复述材料梳理及教学

(一)梳理复述教学内容,整体性把握复述要求

1.理解集中编排的意图。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分别在第六册第八单元、第七册第八单元和第九册第三单元集中安排了三个单元的复述教学。三个单元分别指向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的语文要素,具有承前启后、方法建构的功能,是在前一阶段开展复述教学活动基础上对三种复述层次的要求和方法的梳理和重点训练,围绕对文本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分别帮助学生掌握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的基本要求、内容梳理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复述的策略。三个单元的复述教学目标分别有不同的语言能力发展要求和侧重点。详细复述重在统整把握文本信息,立足课文中的语句,加强语言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简要复述重在抓住故事内容主次,学习梳理故事内容、情节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创造性复述重在指导学生通过变换口吻、变换情节顺序以及增加合理情节、大胆想象等把故事讲得更生动和更有吸引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就是说,三个单元都有其独特的发展价值和目标定位。

2.把握分散编排的特点。统编语文教材在每册教材中通过精读课文的课后练习、略读课文的阅读提示以及口语交际、语文园地等板块,穿插编排了较多的复述训练内容,这些训练内容在教材编排中体现了层次分明、螺旋上升的编排特点:第一,每一学段都有重点训练的要求及相关内容。第一学段借助提示,按照顺序讲清楚故事大意或故事中主要内容的发生过程。第二学段运用多种方法梳理或概括故事主要内容和情节,具体生动地详细复述或简要复述故事。第三学段通过转换角色、增加情节、变换情节顺序、丰富细节等,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讲述故事。第二,三种复述层次的要求和方法前后贯通,在各个学段逐步渗透、提升和运用。如第一学段运用图片、关键词句、表格等提示帮助学生记忆并有顺序地讲故事,这些支架和方法在后两个学段中作为梳理故事内容的方法被广泛使用;又如将第三学段创造性复述的方法和要求,在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中提前渗透。

(二)基于统编语文教材安排,针对性开展复述教学

1.用好复述支架和方法。统编语文教材结合课文内容,在课后练习、阅读提示等助学系统中提供了较多类型多样的复述支架和方法,总体来说,低年级到高年级复述支架和方法的走向是由直观形象型到逻辑思维型,再到发散思维型[4]。这些支架和方法在教材中的运用适合学生年龄特征,体现了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进阶,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对文本结构和脉络的把握,提高学生复述的完整性和条理性。具体分析这些支架和方法,在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作用。第一学段主要运用图片、关键词句、表格等提示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记忆并按顺序完整地讲故事。第二学段主要通过填写表格、列小标题、列提纲、提炼关键词句、画思维导图等支架和方法梳理故事的发展脉络和框架结构、概括文本的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引导学生把握故事主要内容,有条理地展开复述。第三学段主要运用转换角色、增加合理的情节、变换情节顺序、丰富故事细节等方法,把故事讲得生动、有吸引力。教师在具体教学时要依据教材,既要借助这些支架和方法引导学生开展讲故事等复述活动,又要加强对这些支架和方法在复述活动中运用的反复训练,使学生能熟练建构并借助这些支架和方法开展有效的阅读和复述活动。

2.创设复述活动情境。复述不同于朗读、背诵,需要多样的日常生活场景和社会实践活动等语言环境支撑,让学生浸润在可感鲜活的情境中,激发复述热情,引起情感共鸣。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要根据教材中安排的复述训练内容和要求,科学合理地组织复述教学活动。既要帮助学生掌握借助复述支架开展复述的方法,也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基于文本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堂复述机会和合理的复述情境。同学间、小组内的复述应成为常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课堂中参加讲故事、复述课文、角色表演等复述活动 。除了教材中设计的复述训练内容和训练点,教材中许多叙事性作品、文学作品都可以作为复述的对象,可有意识地在阅读教学中设计复述活动环节,促进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审美体验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要充分拓展学习时空,整合家校社资源,开发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的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如故事会、课本剧表演、演讲比赛、导游活动、阅读分享会、先进事迹宣讲等,让学生在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实现文化、语言、思维、审美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吴庆.思维导图,让简要复述有章可循: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为例[J].小学语文教师,2022(12):36.

[2]刘星.以《蜘蛛开店》为例谈复述模型的构建策略[J].语文建设,2020(16):1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5.

[4]贾亚东.基于新课标的统编教科书复述教学建议[J].教学与管理,2022(32):43.

责任编辑:石萍

猜你喜欢
复述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
浅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复述策略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借助复述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薛法根老师指导学生“复述”艺术之微探
浅谈英语口语训练三部曲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