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贫困大学生就业焦虑现状与心理干预分析

2024-06-29 14:04李巧巧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6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心理干预贫困生

摘 要: 随着社会的深入发展,择业及就业问题逐渐受到社会保障的重视,大学生在临近毕业时,需要对就业择业问题进行分析,这对他们而言既是重要的人生选择,也与其日后发展存在密切的关系。然而当前社会形势非常严峻,大学生的就业焦虑问题逐渐凸显,尤其是对于贫困大学生而言。对此,本文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贫困大学生就业焦虑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产生焦虑心理的成因,并提出了心理干预的对策,以期能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

关键词: 心理干预;贫困生;就业焦虑;应用型本科院校

中图分类号: G717.3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9052(2024)06-0100-03

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模式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生数量显著增加,标志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然而,这种转变也带来了大学毕业生数量的急剧上升,就业形势日趋严峻。2022年全国毕业生数量同比提高了167万人次,进一步凸显了就业市场的竞争压力。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焦虑问题日益凸显,不仅影响了高年级学生的就业决策,还逐渐往低年级蔓延,对其学习和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由此,强化对学生的就业问题的辅导工作,这是高校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就业焦虑概述

焦虑属于负性情绪,是在主观预期产生威胁及压力的情况下,由于自身没有科学的应对措施而出现的紧张、忧虑及恐惧等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贫困大学生,其就业焦虑一般是就业过程中因为就业问题而产生的情绪,心理方面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就会呈现明显的无力感,心理的恐惧与情感的复杂性都会直接导致大学生出现就业焦虑的现象。

实际上,大学生就业焦虑问题的出现,会直接影响到在工作中的注意力以及市场竞争能力,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及能力,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有效利用在校时间,掌握多种技能及知识,持续丰富自己,增强学生的素质,这是非常关键的。不适度的高焦虑,将对学习和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不能让人平静自如地接受挑战,在面对困难时,极易惊惶失措,遇到挫折时往往会一蹶不振。当前大学生就业焦虑主要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其一,大学生对于就业的未知使得其难以以一种平静的心态面对,进而出现一种紧张和烦躁的心理状态。其二,大学生对就业的焦虑更是直接影响到其日常生活,注意力不集中、睡眠不足等都是其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其三,大学生在未知的就业环境下很容易出现比较明显的逃避心理,对于其之后的职业发展更是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其四,大学生对就业岗位缺乏良好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长期抱怨也必然会导致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明显的厌烦心理。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贫困大学生就业焦虑现状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贫困大学生群体而言,就业焦虑问题是比较常见的。大多数大学生在面对就业方向的选择中,其认知层面是存在一定片面性的,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得越来越多大学生在认知上存在明显的功利主义。趋利性使得贫困大学生与家境优越的学生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差距。尤其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贫困大学生的求职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其心理层面带来了极大程度的阻碍[1]。另外,大学生在就业工作中经常会呈现一种明显的消极状态。主要也是因为部分贫困大学生来自偏远农村,外界环境的变化对其心理层面更是带来了直接的影响,因为缺少家庭方面的支持,其对就业存在比较消极的情绪,因而极易产生焦虑的情绪。贫困大学生在信念层面的自卑主要源于其以往生活环境的落后,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加强对贫困生基础知识的培训与引导,提高贫困大学生课外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减少就业焦虑问题的出现。在就业过程中,没有其他强项的支持,会对其就业信心产生不良影响。针对贫困大学生来看,其就业焦虑心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自身的发展,若是不能进行正确干预,在长期发展下,该焦虑心理会对学生将来的工作及生活造成长期的不良影响。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贫困大学生就业焦虑心理的成因

为处理贫困生就业焦虑问题,应先对其焦虑心理出现的原因进行了解。其一,贫困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对于自身定位的不明确,是其就业焦虑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长期在这种相对封闭的学习环境下,也必然会导致贫困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中不能将自身优势、性格特征等综合分析及评估的价值展现出来。贫困大学生因为其焦虑心理会导致其经历多次求职失败。甚至部分大学生在就业之前心理期待比高,这也就使得大多数高等院校学生难以找到他们满意的工作,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他们的焦虑程度。其二,家庭期望比较高。由于家庭期望比较高,且同辈之间的攀比现象比较严重,这也加大贫困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困难。从家庭环境以及教育的层面分析,贫困大学生的父母对其就业的期待非常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贫困生的焦虑感,该期望会对贫困生择业观产生较大的影响,极易造成学生迷茫。结合朋辈方面进行分析,每一个人的就业特征及优势都有一定的差异,部分贫困生在发现其他学生找到工作之后,往往会出现紧张心理,有的学生可能会出现明显的低迷、不积极就业的状态。其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就业引导层面上缺乏科学性。实际上,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场所,其就业和心理指导会对大学生就业焦虑产生一定的影响。结合实际状况来分析,部分高校在大学生求职中的作用不是非常明显,其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不够科学,存在较为明显的趋同现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增强造成了较大的影响[2]。

四、应用型本科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干预策略分析

(一)科学开展自我定位,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

贫困生想要全面缓解就业焦虑,应具备清晰的自我认知,采取经济的作为,利用自身观念转变以及能力提升等实现。首先,贫困大学生可以自我减负,设置科学的就业期望值,科学开展自我定位,避免由于自身贫困出现期望较高的情况,应多多历练。其次,贫困生应加强自身素养的提升,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社会知识,掌握实践能力,使其成长为复合型人才。最后,应积极提升心理适应能力,实施自我调适,克服自卑心理,以便更好地满足就业市场的需要。在择业过程中,家长与亲友的支持至关重要,家长应主动关心学生择业过程中的心理情况,保持合理的预期,帮助学生降低就业心理压力,与学校合作,端正学生的择业观,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择业指导,在其遇到挫折时,积极鼓励,提升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借助积极的心态面对求职问题。

(二)加强心理预防干预工作

预防干预主要是对贫困生极易产生的心理问题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现如今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对贫困大学生的教学中已经采取了更为科学的手段,在心理干预过程中更是为大学生就业焦虑问题做好了有效的预防。对此,高校应构建专门的心理干预机构,对贫困生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全面处理。在开展心理预防干预工作的过程中,辅导员应对学生的就业状况加以了解,并将其整理后发送给院系,共同探讨科学的预防干预对策。实际进行预防干预时,应实施正面及侧面预防有机结合的方式。对于正面预防,通常是直接告知贫困生就业现实,让其了解就业的相关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可以通过间接引导的方式对学生就业的思路引导,并针对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展开更有针对性的分析。但是,经常会因为部分大学生就业思想不够科学,采用正面教育方式通常难以实现最佳的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就可借助暗示法等方法,对学生开展间接引导,促使其积极就业,帮助他们消除焦虑情绪。在进行教育工作时,应对学生表示充分尊重,结合他们的就业观念及情感等,为其提供积极的指导,对于不一样的个体,运用相应的干预方式,鼓励贫困生借助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持续提升自身就业心理素质[3]。

(三)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高质量技术人才的培养中,为减少大学生就业焦虑的问题,应该充分发挥榜样的引领与示范作用,可以借助他人高尚的思想及优秀的成绩来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层面产生影响。高质量的优秀毕业大学生良好思想的引领,促使贫困生就业心理出现变化。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对榜样的选择中,应该根据贫困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现状,寻找更为有针对性且有代表性的人物。尤其是在现阶段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生活及学习空间得到了延伸,其自身的社会价值更是得到了进一步的展现。所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结合不同贫困生的实际需求、教育实践,选择更有代表性的榜样,以此全面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在这之后,借助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榜样的宣传,始终保证榜样宣传工作的连续性,并将这种良好的榜样精神融入大学生之后的学习与生活中,这对于贫困大学生之后的学习规划、良好榜样精神的全面弘扬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转变学生的焦虑心理,实现思想转化

贫困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及时转化,需要应用型本科院校针对就业焦虑贫困生群体,通过正面的心理干预方法转化学生的思想理念,避免过度焦虑问题的出现。部分大学生为了实现既定目标,从不同的角度采取相关的手段,这会直接影响到现阶段贫困大学生主体同化作用的充分发挥。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充分了解学生就业焦虑问题的前提下,针对已经产生焦虑心理的大学生而言,相关的教师更是应该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在因势利导教学手段的引导下,转变学生的思维理念。对于贫困生心理干预工作,有着螺旋上升的过程,这就要借助反复引导来实现,对此,针对贫困生就业焦虑心理,为实现思想转化,应坚持不懈反复开展[4]。

实践过程中,应对下述三点加以重视,其一,通过情感引导的方式转化学生的焦虑心理。针对现阶段社会环境多样的现状,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积极加强对贫困生就业焦虑思想进行转化,并且在情感上构建良好的交流通道,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在相互融洽的交流与沟通环境下,更为完善的情感转换方式可以让贫困大学生在教师无微不至的关怀下,缓解自身的焦虑心理。其二,针对不同的就业情况,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也是非常重要的。为进一步转化贫困大学生在就业层面的焦虑心理,教师需要在更完善的逻辑基础上有效干预学生的思维模式,从更全面的角度对贫困生构建良好的心理环境,以此保证后续贫困大学生就业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在掌握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之后,可以开展相应的焦虑心理逻辑引导课程,保证思想行为的积极性转化。其三,行为层面上的约束,更是能够从长远的角度上改善大学生就业焦虑的心理状态。贫困大学生在良好的行为约束和示范等方式引导下,必然能够在更为科学手段的帮助下提高自身的就业思想,转化以往焦虑的心理。

(五)科学疏导,保证学生的心理状态健康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应该更加科学和系统。教师在心理疏导教学活动中,应遵循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利用说明、同情及理解等方式,纠正其错误的思想认知,确保其就业时的心理状态健康。更为科学且系统化的心理疏导教学活动,需要教师始终坚持正确、科学的价值导向,并针对不同类型贫困大学生与社会关系的变化有效协调心理状态。首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应该定期开展相应的焦虑型心理测评。在更为科学的测评手段引导下,教师也能够详细掌握贫困大学生就业焦虑信息的实际变化情况,在更为完善的课堂引导下,教师的心理疏导提供良好的辅助作用,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负面情绪疏解。对于学校内部方面,应建立完善的焦虑心理反馈机制,能够保证贫困生在就业过程中心理状况的健康。在一些特定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下,学校也应该积极构建完善的心理咨询网站,围绕就业焦虑问题展开讨论,帮助贫困生第一时间处理就业焦虑问题。其次,多元化教学收单可以改善学生焦虑的就业心理。采用多种方式,通过心理咨询,结合贫困生就业及择业过程中的心理及思想问题开展交流,引导贫困生分享自己的心理郁结以及不良情绪,结合心理症结抓住问题的实质,探讨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培育学生的自我调控以及认知能力[5]。最后,应用型本科院校相关的管理人员为有效缓解学生焦虑的就业心理,应该引导教师与学生交友谈心,这样也就能够为之后各种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基础支撑。学校内部的教师更应该对贫困生予以足够的尊重和信任,在更为健康的交流、沟通环境下,认真倾听学生的诉说,总结出改善学生焦虑心理的教学方案,坚定应用型本科院校内部贫困大学生的就业信念、提升就业精神。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贫困大学生想要解决贫困生就业问题,不但与学生本人存在密切的关联,还与社会的稳定发展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学生在更为完善的自我定位与良好的心理状态引导下,可以提高自身的就业概率,更是直接缓解了以往就业过程中焦虑的心理状态。健康的就业心理可以为学生发展以及日后就业有着较大的影响。由此,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工作人员应加强对该方面的重视,了解贫困就业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在更为科学的手段帮助下合理干预这种心理,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理念,为提升其就业自信心提供良好的引导。

参考文献:

[1] 陈敏慧.民办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焦虑现状与心理教育策略研究[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2(6):56-57.

[2]柴巧莲.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就业焦虑现状与心理干预研究[J].经济师,2022(10):157-158.

[3]韦平.民办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焦虑现状与心理教育策略研究[J].决策探索(下半月),2022(4):60-61.

[4]黄炯华.农村籍贫困大学生就业焦虑现状调查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21(22):218-219.

[5]刘阳.大学生就业压力对就业焦虑的影响:就业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D].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1.

作者简介:李巧巧(1992.09— ),女,汉族,江苏省淮安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基金项目:江苏省哲社科课题一般项目“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就业焦虑现状与心理干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3SJYB1460)。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院校心理干预贫困生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开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的探析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