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学生管理提升职业认同感教育策略研究

2024-06-29 14:04陈伟泉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6期
关键词:职业认同感高职学生管理

摘 要: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型人才的主要场所,需要紧跟时代发展脚步,落实教育部门相关要求,加大学生管理力度,注重学生职业认同感教育,使其明确自身未来发展规划,系统化学习本专业技能,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文章围绕高职教育展开深入研究,简单高职学生管理下提升职业认同感教育的意义和高职职业认同感教育现状,重点阐述了高职学生管理中提升职业认同感教育的有效策略,希望对相关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 职业认同感;高职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9052(2024)06-0106-03

引言

在各行各业快速发展背景下,企业对高能力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度提升,对高职院校的关注度日渐提升,要求学校结合教育领域发展特点,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满足企业发展需求。高职院校培养工匠型人才期间,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取多元化的管理手段,重点关注高职学生技术能力,使其具备较高的职业认同感,便于学生快速适应岗位。

一、职业认同概述

职业认同从自我认同概念演变而来,需要个体了解自身实际情况,清楚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从而明确职业世界的实际位置。部分学者认为职业认同具有以下特点,职业认同由个体构建,呈现动态化发展状态,并且与职业性质密切相关。同时,职业认同分成职业、认同两个概念,具体而言:从常识性角度分析,职业主要指为了提高生活收入,而从事的一种工作。从教育角度出发研究,职业包含更多的内容,从常识性解释入手专业化解释“职业”这一概念,通过分析不同学者的研究成果可得,职业是一种具备技能、知识的制度化活动,职业人员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另外,认同指在认可、了解他人行为和态度过程中,学习和模仿他人,包含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等[1]。

二、高职学生管理提升职业认同感教育的意义

(一)增强学生职业归属感

职业认同感是学生选择最恰当职业的关键,直接影响工作质量和职业规划等。目前在多种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学生就业压力日渐提升,相对于本科院校学生,高职学生在就业阶段处于劣势,需要保障自身综合能力与企业要求相符合,短时间内胜任岗位工作。而具备较高的职业认同感,有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形成自主学习意识,职业技术能力得以大幅度提升。在高职学生管理视角下,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相互配合,资源共享,全面化展开职业认同感教育,不断强化学生专业能力,增强职业归属感[2]。

(二)有利于学生了解职业目标

高职院校学生多通过学校单招或统招的方式进入,其中统招学生基础知识较为扎实,但缺乏专业化技能,而学校单招的学生具备基础的专业技能。无论是统招还是单招学生,普遍缺少对本专业的了解,不清楚未来发展方向,而若日常管理和教育阶段,高职院校未渗透关于职业认同感的内容,极易在外部环境的影响,降低学生自信心,缺少科学化的职业认知。而全面化实施职业认同感教育,有助于高职学生细致化了解专业发展状况,清楚专业发展前景,精准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并能正确审视自我,提高对职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认同感。

(三)有助于学生科学进行职业规划

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各个院校学生普遍缺少职业规划意识,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习任务,遵守高职院校管理规定,未能系统化分析职业规划,保持顺其自然的态度。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更高,但由于职业发展规划不精确,增加就业的难度,并且学生日常学习积极性较低,间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难度。故此学校应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创新和优化学生管理方法,系统化进行职业认同感教育,多角度开发学生潜力,引导学生深度剖析本专业发展情况,针对性制定职业规划。再确定未来发展目标,将职业目标合理化拆分,便于高职院校学生实现人生价值[3]。

三、高职职业认同感教育现状

高职院校培养新时代技能型人才过程中,为了保障人才培育效果,常常制定一系列硬性管理条例,强制性要求学生遵守,激发学生的心理逆反和抵触心理,不利于职业认同感教育工作顺利推进。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故意在课堂上捣乱,处于消极学习状态,认为自身所学专业发展较差,保持否定的态度。另外,日常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时,相关人员工作热情较低,一味地依赖于工作经验,未能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相对应的学习目标,并常常存在盲目性工作情况,无法给予学生正确的职业发展引导,使其缺少职业认同感。此外,职业认同感教育阶段,教师过于注重理论性知识讲解,教育内容与实际学习需求相差较多,且教育管理存在弊端,无法提高整体教育质量,学生未能真正认识到此项教育内容的意义[4]。

同时,职业院校管理体系不完善,存在较多的漏洞,难以落到实际工作中,导致管理体系制定流于形式。正常情况下,开展高职职业认同感教育时,任课教师起着决定性作用,需要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特点和教育目标,在了解各个专业学生培养方向的基础上,对高职学生提出合理化的要求,促使教育内容与专业发展前景相符合,让学生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但多数高职院校未能做到这一点,任课教师不了解自身岗位职责,职业认同感教育与学生管理没有有效融合,只是定期开展一些简单的技能比赛,强制性要求学生参与,职业活动呈现单一化特点。另外,高职学生管理过程中,相关教师仍然采用应试教育理念,要求学生完成任务,整个过程师生之间互动较少,学生常常产生抵触学习心理。此外,部分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效果较差,未能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实习阶段无法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岗位,影响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并且忽略岗位分析和发展指导教育,学生不清楚自身未来发展前景,以致于错过最佳教育时期。故此,高职应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创造良好的职业认同感教育氛围,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制定科学化的学习目标。

四、高职学生管理中提升职业认同感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健全职业管理体系,注重职业认同感交流

高职院校在进行职业认同感教育时,应利用信息化技术,积极借鉴同类型学校的管理体系,健全合理化的职业管理体系,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实际工作过程中,首先根据职业发展特点、专业划分原则,不断细化学生管理内容,有效融合未来就业与学生管理,围绕职业发展规划展开教育,达到增强学生职业认同感的目的。其次,设计不同类型趣味性活动,突出职业特点,展示学生职业风采,进一步明确职业目标。最后,借助信息技术,建立并完善职业认同教育系统,参考学生管理实际情况,科学化考核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优化教育工作。

此外,为提高高职院校职业认同感教育质量,学校应组织不同专业学生相互交流,每个学生积极发表对本专业的看法,教师仔细记录并汇总,针对性制定教育方案,创新学生管理手段。多数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未能系统化了解和分析,存在盲目性选择的情况,导致具体学习期间不满足本专业,不想从事本专业的相关专业,从而出现厌学心理,不听从学校管理安排,浪费大量的学习时间。鉴于这一特点,学校要完善和优化实践管理内容,为师生提供交流的岗位,教师保持充足的耐心解决学生心中疑惑,并细致化总结实践成果,积极鼓励学生阐述实践体会,达到增强职业认同感的目的。

(二)深化校企合作,建设智能化实训基地

高职院校展开学生管理时,主动与相关企业合作,共享教育资源,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体验专业岗位的机会,实现系统化指导和学习职业性质和内容,帮助学生更加系统地了解未来岗位,职业规划更具有针对性。同时,在企业的帮助下,有助于提高学生管理水平,让学生真正了解专业岗位的具体要求,掌握自身的不足之处,将更多精力投入于专业化学习。并且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企业也能获得更多高质量的人才,充实企业内部人才储备。

校企深度合作过程建设智能化实训基地,提供更加系统化的实习条件,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岗位的职业责任和职业精神。实训基地突出智能化特点,采取动态化管理方法,强调开放性和共享性,其中开放性指向企业开放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引导学生科学阐述对职业的看法,再由教育人员和企业人员共同分析学生想法。而共享性指实训阶段形成的教育信息,学校管理者听取企业人员的意见,从不同角度入手管理学生,并全方位监督学生职业实践情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通过智能化实训基地,强化学生职业认同感,获得企业认可,明确职业目标,选择适合的职业。

(三)加强职业养成和指导教育

若想强化学生职业认同感,保障教育工作有效性,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阶段,加强职业养成和指导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系统化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相关人员大力开展职业养成教育,规范学生职业行为习惯,使其在短时间内适应岗位,得到企业的认可。高职院校可开设养成教育活动,为期一周举办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再结合专业特点和教学规划,制定完善的活动方案,激发学生活动参与积极性。同时,高职学生管理者全过程监督职业养成教育进展,做好教育总结和反馈工作,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另外,职业认同感教育属于一项长期工作内容,高职院校应在学生刚步入校园增设职业指导课程,仔细向学生介绍本专业主要学习内容和职业特征,使其在早期学习阶段确定职业生涯规划内容,为高职学生管理创造有利条件。学生管理期间,高职院校可定期开展特色校园活动,设置职业规划竞赛,让职业规划融入学生不同学习阶段。此外,学校管理者制定可行性较高的实习手册,做好学生实习指导工作,了解学生实习阶段存在的问题,给予正确的指导。

(四)采取柔性管理模式,明确管理目标

高职院校若想有效提高职业认同感教育效果,管理学生过程中采取柔性管理措施,了解现阶段学生实际学习需求再确定管理目标,制定完善的学生管理方案,合理渗透职业认同感教育内容,强化学生职业认同感。与普通高校不同的是,高职院校学生普遍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信心较低,抵触或畏惧学习,认为自己无法胜任企业岗位。鉴于此,职业认同感教育期间,高职院校结合办学理念,制定合理化的柔性管理方案,系统化整改原因硬性措施,学会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定期检查柔性管理的落实情况和实施效果,及时整改不足之处。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阶段,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由空间,积极鼓励并搭建有助于强化学习能力、技能水平的活动平台,并大力建设校园文化,丢弃一些不合理的硬性规定,丰富学生在校生活,激发主动探究、学习意识,为职业认同感教育奠定基础。学生管理期间相关人员采取鼓励式教育理念,教职工发挥带头作用,在校园内大规模宣传各个专业未来发展前景。定期组织召开职业交流讲座,邀请优秀校友演讲,分享岗位工作经验,营造职业认同氛围,促使在校学生深度了解未来岗位主要内容[5]。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学生管理主要为了集中学生精力,主动学习专业技术,具备正确的职业素养,以此满足社会岗位的综合要求。任课教师、辅导员、部门领导者都具有管理学生的职责,日常工作期间保持较高的工作热情,提高责任心,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采取科学化的管理手段,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不仅如此,学生管理期间,教职工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细致化展开就业指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五)借助信息技术,建立网络互动服务平台

职业认同感教育阶段,高职院校调整学生管理模式,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建立网络互动服务平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使其在实践反思和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提高职业认同感。以网络为基础,为教师、学生打造多功能的学习平台,加快信息传递效率,充实教育素材,还能为学校管理工作提供便利。网络互动服务平台构建期间,以学生实际需求为核心,根据各个专业发展特点,以及职业发展规划,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精准解决学生学习阶段存在的问题,体现平台的互动功能和服务功能。

网络互动平台正常运行时,高职院校动态化观察各个专业市场发展情况,不定期更新教育资源,上传优质的职业认同感教育视频、案例、理论知识等,充实线上教育素材,便于学生随时随地获取相关知识。另外,当学生线上观看视频存在疑问,也可通过网络互动平台与教师沟通,为学生提供全面化的服务,能够充分认识到职业认同感教育的意义,端正学习态度。学校管理者赋予学生更多平台权限,便于学生获得更多教育素材,日常学习具有针对性,避免职业认同感教育过于枯燥乏味。

(六)强化学生职业行为

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研究,心理发展阶段包含认知、情感、行为,学生职业认同感越强,将形成较高的职业意愿,能够主动开展专业知识学习,深度与同学、教师交流和沟通。鉴于此,要提高职业认同感教育质量,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者需要借助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行为训练机会,规范职业行为。同时,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内容应更加贴近于实际岗位,避免一味地开展理论性教育,导致学生未能真正了解专业发展前景,职业认同感较差。高职教师要完善职业认知教育体系,帮助学生明确未来就业方向,形成就业竞争意识,以此达到强化学生职业认同感的目的。

结语

总而言之,在时代快速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应深入分析社会各行各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针对性调整教育理念,并不断强化学生职业认同感,形成主动学习意识,强化综合能力,提高人才培养效果。鉴于此,高职学生管理者可从多角度调查学生职业认同问题,综合现有教育资源,采取多元化的措施,强化学生职业行为,借助信息技术,建立网络互动服务平台,采取柔性管理模式,明确管理目标,以此大幅度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强化高职院校办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綦恩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认同现状、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J].海峡科技与产业,2022,35(11):81-85.

[2]李勇,李蓬.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与高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2(21):41-44.

[3]徐宝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的提升路径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2(5):185-188.

[4]王娜玲.基于“学生视角”的高职营销专业职业素养培养现状研究[J].经济师,2023(2):187-189.

[5]王国军,谭亚丁,刘石军,等.新时代背景下湖南省高职院校编外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感特征研究[J].体育科技,2022,43(4):83-86.

作者简介:陈伟泉(1982.10— ),男,汉族,广东省东莞人,大学本科,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职业认同感高职学生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护生实习期间影响职业认同感的因素分析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中专幼师职业价值观调查及职业认同感培养
探讨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路径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