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当前,国内外复杂且多变的形势带来了诸多挑战,在高校当中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是很有必要的。针对农林院校国家安全教育开展调查研究,总结现状、理清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找到解决路径和提升策略,推进农林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及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从而更好开展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
关键词: 农林院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9052(2024)06-0103-03
引言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1]。国家安全事关紧要,是一个民族复兴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根基和关键前提。开展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课程,增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提升大学生国家安全素养,既与国家稳定和民族复兴的大局相关,也关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效果,还影响着青年群体的全面发展。因此,在高校当中开展好国家安全教育非常重要。农林院校是国家农业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基地,旨在培养人才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农林院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薄弱,理论和实践教育脱节。对农林院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探索,有助于解决其面临的困境。
一、开展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意义
(一)维护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
新时代的大学生生活在网络时代,思想易受网络信息影响,这种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他们能快速获取大量有效信息,获取更多教育资源,开阔视野和思维。另一方面,由于辨别能力和理性分析能力不足,部分学生对国家发展和国内外关系存在片面甚至错误看法,推崇国外制度文化,易受外来思想文化影响,在国家安全整体态势认知上出现偏差。因此,在农林院校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满足维护国家安全的迫切需求,能够提高大学生对各类不法分子以及外来势力的警惕性,增强识别与抵制外部不良势力的能力,以防被不法分子利用传播虚假信息,激发学生的国家责任感与使命感,促使他们积极为国家安全贡献力量,树立报效祖国的使命与信念,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重要环节
思想政治理论课包含着多方面的课程,国家安全教育课程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规思政课的开展虽有涉及国际国内形势和国家安全的部分内容,但是专门针对国家安全教育的内容不多,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没有完整系统的认识。国家安全教育课程的设置,弥补了此方面教育内容的空缺,且这门课程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多样化、复杂化的国内外威胁和挑战,能够正确理解国家安全所包含的多种类安全问题,形成自我管理,主动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
二、农林院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现状
笔者对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展开问卷调查,收集到问卷500份,文史类专业占到63%,理工类和其他专业占到37%,调查对象主要是大一和大二的学生,主要从大学生对国家安全内涵的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了解程度、国家安全重要性的看法、国家安全领域存在的较大威胁和挑战等多方面展开调查。调查发现大学生在国家安全教育的认知上存在以下问题。
(一)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淡薄
在上过国家安全教育这门课程后,学生能够认识到国家安全的准确定义,而未上过课程的大部分学生国家安全意识较为淡薄。具体数据表现为:在接受过国家安全教育课程的学生当中,95%的学生对国家安全的内涵认知清晰,能够认识到当前国家安全的态势,国家目前处于相对安全的环境,但也面临着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而没上过该门课程的学生中,只有不到10%的学生大致了解,也就意味着大部分学生认知不准确,还在认为国家处于特别安全的环境当中,同时觉得国家安全属于国家层面管理,跟个人无关,没有察觉到日常生活当中真实存在的危机,缺乏防范意识。
(二)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的脱节
在调查中,学生普遍反映理论教育内容存在滞后的问题,且课堂当中教师主要以理论讲解的方式开展教学,学生难以理解,在课堂上的抬头率和听课率都不理想。近40%的学生认为教育内容过于理论化,偏离实际生活,认为教育过程重形式,轻内容;14%的学生认为教学方法单一,无法激发学习兴趣,还有5%的学生认为高校对于国家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讲授的理论内容主要停留在定义、内涵和重要性的解读上,部分内容还没有及时更新,无法满足现在大学生对新内容和热点关注的多样化需求。二是国家安全教育课程主要讲解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教学的环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反映课堂理论知识过多、比较枯燥。大学生希望从专题讲座、主题学习、参观国家安全教育基地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但从目前大多数农林院校的国家安全教育课程开展来看,几乎都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实践教学脱节。
三、农林院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农林院校对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
从国家层面来看,针对国家安全教育发布了一系列讲话,对于高校国家安全教育也有相应的政策文件加以强调,但是部分农林院校对国家安全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在课程的安排上简单随意,或者只是在思政课中简单提及相关知识,总体认为国家安全教育只是培养目标上的一个指标和任务。在农林院校中,大多数学校的专业设置都有种养殖专业以及农学专业,更加侧重专业知识的提升和学习,实践环节也更多地安排在专业相关的领域,国家安全教育的学习和实践就愈加缺乏,简单的理论教学后就认为完成教学任务,忽视该门课程的重要影响和对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培养。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思政课教师的教学任务原本不轻松,且部分学校将这门课程集中安排两周的学习时间,以大班排课的形式进行,学生人数众多,教学强度大,这就导致国家安全教育这门课程的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比较紧凑,教师的精力有限难以兼顾每位同学。并且,在承担该门课程的教师团队上,还缺乏专门队伍,缺乏学科的骨干教师和课程创新带头人。
(二)农林院校在国家安全教育资源上挖掘不够
第一,课外实践基地的开发不足,一些农林院校在实践教学上虽也有探索,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不重视国家安全教育课程以及对实践教学的忽视,实践教学浮于形式,教育目的达不到;另外是实践教学资源挖掘不够,农林院校相比于其他普通高校拥有更多实践教育资源,例如讲到生态安全的时候,农林院校的农学基地和生态、植物相关的研究所就可以利用起来安排教学实践环节,但绝大部分农林高校并未开发相关资源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的支撑,导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脱轨。
第二,在宣传平台上过于单一,缺乏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媒体平台的推送。在访谈中,多数大学生反映国家安全教育缺乏实际案例,学习过程中难以很快吸收,现实生活中觉得理论运用起来较为困难,希望能够获得实际的有用的案例知识。此外,农林高校往往容易忽视校园媒体宣传平台的作用,很多农林高校的微信公众号或者智慧教学平台并未真正运用到实处,仅限于部分内容的推送,而当代大学生对媒体平台和网络平台的关注度是较高的,学校应该重视发挥好网络阵地的宣传和引导作用。
(三)大学生对国家安全的认知上存在偏差
当前大学生普遍认为生活在和平年代之下,即使是在面临疫情,国内迅速应对抗击疫情,各学校及时开展网络教学,稳定和平的国内环境让大学生缺乏危机意识。并且大学生还从小得益于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绝大部分学生对国际形势和国际安全层面的问题极少关注,认知上存在偏差。
从农林院校招生特点来看,大部分农林院校的生源来自农村,农村生源占比较高,在调查过程中,云南某农林高校的农村生源比达到78%,并且农林院校以种养殖业类专业为主,兼顾多学科专业,在专业学习中,大学生会因为专业特点和学校办学特色会产生一定程度上“偏科”,认为国家安全教育只是辅修性质的课程。另外是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前,由于高考升学压力,只专注考试内容,重视应试成绩,导致视野不开阔,阅读不广泛,家国意识并不强烈,只关注个人的发展、就业等问题;而偏远山区的学生,大部分还长期住校,学生跟社会接触较少,对国家安全层面的知识了解更为匮乏,对网络上的新奇事物较为好奇,容易跟风,受到不良舆论的引导,对于危害到国家安全的行为还不能准确区分,很容易被误导。
四、加强农林院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2]。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地位,要提升农林院校国家安全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要从课堂教学模式入手。一是加强课程的教学模式创新,在国家安全教育课程内容上,及时更新理论内容,融入国家安全的新变化新局势,结合时事热点开展好理论教学,明确理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堂教学中侧重得宜。同时,还应该体现网络教学平台的作用,发挥好网络智慧教学平台功能,利用好智慧树、雨课堂等多样化的线上平台支撑,在课前发布学习资源和案例视频,进行学生需求和感兴趣知识点的调查,课中采用互动讨论、小组协作、上台分享等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课后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来接收每堂课的教学反馈,加之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从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来提升教学效果。二是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性作用,在其他思政课的课堂上,也应根据上课内容恰当地融入和贯穿国家安全教育的相关理论,通过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领域的格局分析,形成教学内容上的互相补充,真正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
(二)加强国家安全教育课程的师资培育
组建专业性强、能力卓越的师资队伍是保障教学质量的核心。通过强化国家安全教育课程的师资培训,可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从而确保课程质量和学生的培养效果。为了满足国家安全教育课程的需求和学生的特点,需要加强课程的师资培育[3]。一方面要加强课程师资的理论素养培育,教师的理论知识储备关系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展效果,只有提升好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储备,国家安全教育课程才能真正具有说服力,才能在课堂上解答大学生的疑惑。农林院校可以通过定期培训、教学展示、教学比赛、专家指导会等多种方式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政治素养的提升,着重培养自身的政治敏锐度,提高对政治事件的分析判断能力,还要从师德师风教育层面增强教师的责任感,教师队伍素质评价时,师德师风应作为第一评价标准,要促使教师明晰教学的责任,特别是作为思政课教师的重大责任,对学生的思维和价值观念起到强有力的引导作用,最终改变以往国家安全课程“被边缘化”和不重视的状况。
国家安全教育课程师资队伍的组织建设也不容忽视,要建设一支综合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专业教师队伍,要做好教学科研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重点打造好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和教学名师,优化教师结构,专兼职教师配置合理。在兼职教师方面,还可以考虑国家安全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授课,开办专题讲座为学生分享实际案例,更具说服力和吸引力,形成该门课程师资力量的整合和壮大。
(三)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共同推进
在运用好课堂、讲座、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显性教育方式后,要关注到校园文化隐性教育的强大功能,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维观念[4-5]。要提升国家安全知识的教育效果,应做好校园文化建设,例如将校园文化墙、橱窗、宣传栏、条幅等利用起来,展示国家安全当中的一些典型的警示案例,在长期的宣传过程中,增强大学生对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视,提高辨别能力和防范能力。
校园媒体宣传平台的作用也要发挥利用起来,运用公众号和学校官方微博、抖音等平台定期进行推文的发布和案例视频的推送,学校管理的新媒体平台覆盖面广、学生关注度高,在空闲时间也能学习到国家安全教育知识,无形中提高学生的认知。
(四)挖掘农林院校国家安全教育实践教学资源
国家安全教育课程当中很容易忽视实践教学环节,但是大部分学生的求知欲较强,对新事物和新知识比较感兴趣,怀着强烈学习知识和能力的想法,传统课堂理论教学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学习需要,过度灌输式的理论讲解会让学生产生枯燥和不愿意学的心态,实践教学资源的挖掘和开发就尤为重要。在农林院校中,因其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专业设置,拥有大量的实践教学资源,但未真正用到实处,与国家安全教育课程的融合不足。
在农林院校中,农科类专业和生态类专业拥有研究所和实践基地的支持[5],例如国家安全教育课程在讲到生态安全、生物安全、资源安全的时候,就可以联系学校自有的相关资源进行实践教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亲自参观体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物种的丰富性,在参观当中进一步讲解生态安全的现状,还可以在农林院校当中开展“耕读实践教育”,以此种方式引导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由任课教师发布实践教学选题并进行指导,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开展调研,学会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做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增强课程的影响力,提升课程的实效性。
结语
总之,加强对当前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对开展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意义进行分析,并针对农林院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现状以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国家安全教育课程的师资培育、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共同推进、挖掘农林院校国家安全教育实践教学资源等路径加强农林院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希望可以帮助农林院校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国家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1).
[2]张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3]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2).
[4]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
[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作者简介:张静雯(1994.08— ),女,汉族,云南省红河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学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