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玲
摘 要: 高校共青团文化育人不仅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履行团组织育人职能的内在要求,也是培育青年文化自觉、促进青年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本文分析了高校共青团文化育人的基本内涵、逻辑理路和实践路径。以期给广大高校共青团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高校;共青团;文化育人;逻辑理路;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 G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9052(2024)06-0055-03
引言
高校肩负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使命,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共青团作为高校思想引领和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能够发挥育人功能,引导广大青年坚定文化自信,勇担文化使命。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之际,厘清高校共青团文化育人的逻辑理路及实践路径,有助于帮助高校共青团增强使命自觉,用文化铸魂育人、启智润心。
一、高校共青团文化育人的基本内涵
所谓文化育人,是指以文化人、以文育人[1]。当前,学术界关于高校文化育人内涵的研究主要包括“育人途径”说、“育人内容”说、“育人途径+育人内容”说[2]。高校文化育人是通过各种文化形式或载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以达到滋养心灵、涵育品行的目的。当前,青年正处于拔节孕穗的关键时期,他们接收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容易影响日后的行为选择。高校文化育人需要把握青年学子成长成才规律,引导学生主动接受、自觉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核,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3]。共青团作为党联系青年的纽带,能够发挥引领力、号召力,引导广大青年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自觉拥护党的领导,听党话、跟党走[4]。共青团开展文化育人工作,不仅能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履行群团育人政治责任,也能充分发挥团组织文化感召作用,助推新时代青年文化自觉养成。
二、高校共青团文化育人的逻辑理路
(一)历史逻辑:引领思想进步是共青团百年奋斗历史实践的重要使命
作为先进的青年组织,共青团始终紧跟党的步伐,围绕国家发展和青年需求,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不断传播先进文化,引领青年思想进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青团不断传播马克思主义,引导青年积极投身红色革命,为争取国家独立、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奋勇拼搏。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对我国文化落后、科技水平不高的现状,广大青年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积极参加科学研究、文化扫盲、志愿垦荒等活动,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展现了青年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时代担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共青团团结带领广大青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立潮头,敢为人先,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广大青年不畏艰难,扎根基层,矢志奋斗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乡村振兴工作一线,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当代青年的担当作为。团的百年奋斗历程表明,从成立伊始,共青团就开始用先进理论、文化武装青年头脑,引导广大青年矢志不渝跟党走,发挥青年生力军作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二)价值逻辑:培育“四有”好青年是高校共青团文化育人的价值旨归
培育“四有”好青年不仅是共青团组织的基本规定,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五育并举的内在要求。《中国共青团章程》总则中指出:“共青团在新时代的重要任务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青年……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青年”[5]。共青团作为广大青年的政治学校,引导青年树牢政治信仰、坚定理想信念是其重要职责。为党和国家培养和造就一批批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高校共青团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6]。在共青团青年培养、教育和服务工作中,共青团始终将弘扬先进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视 为主要内容,并将其纳入到各种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让青年学子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中接受文化熏陶、增强文化自信;它能够根据青年大学生个性及身心特征在校园主阵地上开展内容详实、丰富多样的文化育人活动,不断满足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提升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面对多元文化价值冲击以及复杂国际形势变化,共青团应该始终牢记为国育人、为党育才使命,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三观、坚定理想信念,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青年。
(三)组织逻辑:共青团组织文化是高校共青团文化育人的基本形态
作为有着光荣历史和革命传统的先进青年组织,共青团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组织文化,涵盖了精神、物态、制度和行为等方面。
精神文化是共青团组织核心价值观和精神追求的体现,是共青团发展的内在驱动力[7]。它不仅包括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还涵盖了一些独特的价值理念,如追求进步、勇于担当、乐于奉献、服务社会、创新活力、彰显先进等。物态文化表现为共青团所传递的物质形态文化元素,如标识、标志物、奖章、文化产品、活动展板、活动阵地、相关道具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青年群体组织的光辉形象和文化特质。制度文化是指共青团内部形成的相对完善的制度体系,包括团支部组织架构、日常管理规定、组织生活、组织关系转接、团员发展程序等方面。制度文化旨在通过规范团组织生活,严肃团组织纪律,引导青年团员养成良好行为规范和社会责任意识。行为文化是共青团组织及成员展现出的言谈举止和行为表现。精神文化、物态文化及制度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能通过行为文化展现出来。因此,可以借助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文化艺术、科技创新等实践活动展现共青团组织文化,彰显青年团员优秀品质。高校可以根据共青团形成的组织文化,发挥团组织引领力、组织力和服务力,引导广大青年团员增强组织认同、筑牢政治忠诚、形成文化自觉。
(四)实践逻辑:以实践促成长是高校共青团文化育人的主要途径
文化育人的落脚点是人,即用文化来培养人、塑造人。高校共青团培养人、塑造人具有独特的育人优势——实践活动,这是高校共青团文化育人功能发挥的重要途径。共青团能够根据青年群体特征,聚焦“先进青年政治学校”主责主业,将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将培养青年和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相结合,引导广大青年在实践锻炼中实现全面发展。高校共青团不仅可以凭借团组织育人优势,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不断塑造优秀作品、传播先进思想、弘扬主流文化,帮助广大青年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化素养;还能够带领广大青年学子在课余时间深入各类社区、乡村、街道,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挂职锻炼等活动,让青年学子在实践锻炼和交流学习中认识国情、磨练意志、锤炼品格,增强时代责任与使命担当,展现良好的青年先进形象。因此,引导青年积极参与实践锻炼、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这也成了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基本经验。
三、高校共青团文化育人的实践路径
(一)强化思想引领,弘扬先进文化
团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听党话、跟党走永远是我们这个组织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8]。共青团从成立之初,就紧跟党的步伐,坚定不移跟党走。高校共青团应该始终牢记育人使命,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核心任务开展工作[9]。一方面,要发挥政治学校功能,筑牢青年信仰之基,擦亮青年政治底色。充分利用“青年大学习”、“青马工程”培训、团校学习等方式组织青年认真学习党的先进理论知识,引导青年正确认识历史使命,认清时代大势,不断增强青年与党同心、紧跟党走的决心意志和行动自觉。同时,利用主题团日、实践活动广泛宣传党的先进理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青年树立远大抱负,勇担时代责任,将青春梦想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另一方面,应该深挖党史团史育人资源,在校园阵地中不断弘扬先进文化。共青团要深入挖掘校内外红色资源,加强党史团史宣传教育,引导广大青年正确认识和理解党和团的百年奋斗历程,要认识到新中国的来之不易、改革开放以来取得重大成就的来之不易、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来之不易。同时,深挖校园文化底蕴,持续扩大校园文化输出,推动校园文化创新表达,引导青年在文化浸润中继承革命先辈遗志,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厚植爱党爱团爱国情感,担负民族复兴时代重任,做新时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二)加强组织建设,传承红色基因
传承团组织的红色基因及优秀品质是共青团组织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筑牢团干部和团员青年信仰之基的实践路径。发挥共青团组织文化育人功能,要严格落实习总书记关于从严治团的重要指示,将团组织锻造成为对党忠诚、敢于担当的马克思主义青年组织[10]。第一,加强团组织建设,着力提升共青团组织力。高校共青团要按照团中央从严治团要求,强化基层团组织和团委学生会职能,做好团员发展、教育及管理工作,严肃团组织生活纪律,规范基层团组织生活,严格执行“三会两制一课”、主题团日等制度。第二,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锻造一批高素质团学干部。团干部在团学工作中至关重要,是推动共青团工作发展的主要力量。高校基层团组织应该选拔一批政治强、素质高、作风硬的青年加入团学干部队伍,加强日常教育和培训,鼓励他们不断锤炼过硬本领,赓续红色血脉,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第三,加强团员队伍建设,彰显共青团员先进性。高校基层团组织可以利用各种仪式和活动载体,发挥组织育人功能,强化团员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培育,着力提升团员综合素质。可以结合高校“两红两优一标兵”等评选工作,引导优秀团干部、团员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在大学校园中亮身份、作承诺、当先锋、树形象,展现团员先锋力量和先进性。
(三)创新文化载体,丰富内容供给
第一,打造精品团学品牌。团学活动是共青团文化的有效媒介和育人载体。高校应该根据自身办学特色,打造特色团学品牌活动,通过大学生艺术节、社团文化节等校园活动搭建校园文化平台,传承先进文化。同时,二级学院应该结合学院和学科专业特点,形成“一系一精品”团学工作格局,推动团学工作精品化、特色化,凸显团学品牌育人优势。第二,涵育大学生社团特色文化活动。大学生社团是在高校团委指导、监管和支持下的自主开展活动的群众性组织[11],社团中形成的组织文化、制度文化和活动精神同样能够展现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和信仰。高校共青团应该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社团管理,加快创建特色文化活动,使其成为青年学子个性发展、锻炼能力、追求进步、文化交流的有力阵地。第三,推进线上线下育人阵地建设。高校共青团要充分利用好易班、校园网、“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开设丰富多彩的网络主题活动,发布形式多样的文娱作品,让网络成为文化育人的有效途径,传播好团组织的声音。同时,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公告栏等传统校园文化载体,根据青年大学生实际需求,讲好优秀文化故事,传递好青年心声。
(四)搭建成长舞台,提升育人实效
提升共青团文化育人实效,需进一步畅通青年实践路径,引导广大青年在实践锻炼中不断坚定文化自信、培育文化自觉、增进文化认同。第一,引导青年在实践锻炼中坚定文化 自信。高校共青团要充分利用好“第二课堂”平台,将文化育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青年走出校园,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红色之旅参观学习等活动中汲取文化养分。同时,及时引导广大团员投入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社会服务等实践活动,鼓励他们在实践锻炼中探寻世界真理,传承精神血脉。只有以知促行、以行践知,才能不断提升青年学子的领悟力、辨别力和责任感。第二,引导青年在时代脉搏中培育文化自觉。高校共青团要结合实际情况,通过文化浸润、实践参与等方式引导青年学生感受中华文化底蕴,从历史长河中汲取智慧力量,从时代发展中把握文化脉搏,不断增强文化获得感、文化幸福感以及文化自觉性。第三,引导青年在社会交流中提升文化认同。高校共青团应该根据青年身心特征及成长需求,组织丰富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带领青年学子走出课堂、走进社会,感受历史文化底蕴,接受多元文化洗礼,在交流学习中不断拓宽视野,提高文化认同感。
结语
高校共青团文化育人具有四重逻辑。从历史逻辑上看,引领思想进步是共青团百年奋斗历程的重要使命;从价值逻辑上看,培育四有好青年是高校共青团文化育人的价值旨归;从组织逻辑上看,独特的组织文化是高校共青团文化育人的基本形态;从实践逻辑上看,以实践促成长是高校共青团文化育人的主要途径。高校共青团文化育人需进一步强化思想引领,弘扬先进文化;加强组织建设、传承红色基因;创新文化载体、丰富内容供给;搭建成长舞台,提升育人实效。
参考文献:
[1] 张烁.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 为实现中国梦凝聚有力道德支撑[N].人民日报,2013-09-27(001).
[2]裴学进.新时期高校文化育人研究综述[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04):80-84.
[3]张峻峰.推进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的逻辑进路[J].中国高等教育,2021,(Z3):64-66.
[4]加强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研究 激励广大青年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N].人民日报,2019-04-21(001).
[5]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J].中国共青团,2023(12):30-37.
[6]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002).
[7]刘俊彦,何土凤.共青团组织文化的形成逻辑基本形态与核心特征[J].广东青年研究,2022,36(03):34-45.
[8][10] 阿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动员引领广大青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中国共青团,2023(12):9-27.
[9] 共青团中央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Z].2017-06-01.
[11]汪伟平,邓纯余.论大学生社团建团的时代价值与实践逻辑[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2(01):26-29.
作者简介:胡 玲(1995.06— ),女,汉族,四川省南充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2023年南充市社科规划青年项目“协同治理视域下大学生朋辈榜样育人功能研究”(项目编号:NC23C100)。